2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528.00 KB
- 文档页数:14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
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使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错过科技革命的原因:(拓展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良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混乱,无暇实施工业革命。
易错微析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政治前提易错: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在许多国家进行的政治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例题1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殖民扩张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表格可得知英法两国的实力下降,被美德赶超,这是因为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方面技术领先,故选D。
例题2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国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得以在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政治前提,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故答案选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自然科学成就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导致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极大变化C.发明家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D.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电B.水力C.石油D.太阳能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广C.电力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中期D.18世纪末19世纪初5.下图所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新航路地开辟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A 解析: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CD都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排除;故选A。
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社会和国际关系,也对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时期欧美国家的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浪潮,包括石油、电力、钢铁和化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1. 背景与特点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期,历时约100年,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16-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和机械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中心是纺织业,其核心技术是纺织机械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技术的突破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动力源泉。
(3)海外贸易的扩大。
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廉价原料和外销市场的出现为英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
工业革命期间,许多中小企业家和手工业者逐步走向破产,而垄断了大量资本和雇佣了数以万计工人的新工业资本家阶级则越来越强大。
(2)劳动力的转移和生产大规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大规模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3)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
工业革命后期,铁路和蒸汽机的运用成为了英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积累和商品流通。
英国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贸易政策。
18世纪中期,英国逐步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取消了某些保护主义措施,促进了外贸的开放和发展,也使得英国的工业品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2)专利保护制度。
18世纪后期,英国实施了专利保护制度,通过授予发明人专利权,保护了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4)2. 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联 (5)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8)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8)产业结构的变化 (10)2. 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12)出口产品的升级 (13)引进外资和技术 (14)3. 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16)技术创新的作用 (17)消费市场的发展 (19)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 人口结构的变化 (2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23)2. 社会观念的更新 (24)教育制度的变革 (25)女性地位的提升 (26)3. 环境问题的凸显 (27)工业污染的增加 (28)资源利用的挑战 (29)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1)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32)中央集权的加强 (33)法律体系的完善 (35)2. 国际地位的提升 (36)工业实力的增强 (37)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38)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9)1. 科技创新的推动 (41)新兴产业的兴起 (42)传统文化的传承 (43)2. 教育文化的繁荣 (44)新式教育的推广 (46)文化产业的兴起 (47)六、结论 (48)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总结 (50)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51)一、内容概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如电力、化学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融入全球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产业领域,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型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影响: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政治影响: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但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得吗?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特点与主要国家1.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主要国家:德国、美国。
(三)电气时代1.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主要发明:(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3)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世界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一)内燃机的发明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3.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自然科学有了很大发展,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国家如德、日尚未完成或刚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们的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侵略加剧,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军事上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发展较快,后来居上,赶超英法的原因:(1)美、德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2)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德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法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英法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以致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5、两次工业革命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6、1820——1850年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原因:①英国较早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②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7、1870——1913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原因:①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问题:(1)“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是指什么?指英法等国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
(2)材料表明德国要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并且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大大缩短。
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他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答: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汽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工具,促进了生产力飞跃发展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启迪:1、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
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
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参考资料:/zt/gygm/gs/200703/14/t20070314_10688104.shtml16回答者:寂寞最佳答案对中国的影响: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史料一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史料二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美国创新史》史料三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说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史料二中“1914年”“《美国创新史》”说明美国之所以出现福特“创新”,这与当时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3)史料三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向郊区扩散”体现了汽车普及前后人口转移的变化。
[史料运用](1)史料一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主要特点?[提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述其影响。
[提示]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