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学生用)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
实验要求:
请按规范的程序和操作完成实验。
1.检查实验用品。
2.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分辨血管的种类。
4.清理还原。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清水。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用浸湿的棉絮正确包裹小鱼。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4.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5.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6.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7.整理器材。
思考:
1.管径最小的血管是_________血管,它是由_______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_______血管中。
2.为什么要用棉絮裹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并保持湿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在鱼尾鳍的哪一处最容易找到毛细管?说出识别毛细管的标志.
尾尖端部分最容易找到毛细管.
识别毛细管的标志:(由鱼身体一侧流向另一侧)管径极窄,只能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毛细管的管壁最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与物质的交换
下面是实验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预习与辅导
心脏收缩时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动,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向
静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用蛙蹼、蛙肠系膜也可以)内血液的流动方
向和速度。
根据血管壁的厚薄,血管的粗细和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可以在纵横交错的
血管中识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识别的方法可参考下表:
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材料用具
活小鱼、蛙蹼或蛙的肠系膜、脱指棉、纱布、培养皿、显微镜、烧杯、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湿脱脂棉将小鱼包住,只露出尾鳍。
2.将包好的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展,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的血管和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4.识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做此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将脱脂棉浸湿,并在靠近鳃部的脱脂棉上滴水,保
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小鱼能正常呼吸,就能更好的观察血液的流动,同时一个班做实验以后,将小鱼放入水中,还可继续使用。
如用蛙蹼做实
验材料,要将蛙全身和三肢包紧,只留一个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动。
无论是小鱼尾鳍还是蛙蹼都必须平展在视野之内。
活动十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进一步巩固分辨血管的种类的方法。
3.描述血液在不同类型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二、实验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或载玻片、湿棉花(或湿纱布)。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用湿棉花(或湿纱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或载玻片上,将尾鳍展开(如下图)。
2.在低倍镜下观察尾鳍内血管和血流情况。
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水槽。
二、注意事项1.棉花(或纱布)要保持湿润,以免小鱼死亡。
2.如果选用培养皿,切忌不要加水,以免毁坏。
3.操作过程中不要伤着小鱼,实验完毕及时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水槽。
三、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情况,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流入,再流经、、,最后汇集到,流回的过程。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血变成血。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流入,再流经,最后由流回的过程。
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血变成血。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辨别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管腔较小B.管腔较大C.血流方向D.管内红细胞呈单向流动2.体循环和肺循环汇合的部位是()A.主动脉 B.肺动脉C.肺部 D.心脏3.哈维是英国生理学家,他做了如下一个实验:他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下方的静脉隆起而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上方的动脉隆起而静脉扁平。
这一事实说明了()A.血流方向相反,动脉离心方向,静脉向心方向B.血流方向相反,动脉向心方向,静脉离心方向C.血流方向一致,静脉有静脉瓣所以隆起D.血流方向一致,动脉有动脉瓣所以隆起4.人体血液在各种血管中流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5.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简介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了解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相关原理。
实验步骤1.选取一条小鱼,将它固定在显微镜的平台上,确保尾鳍暴露在观察范围内。
2.使用显微镜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3.使用一根细微的玻璃毛细管,轻轻穿刺小鱼尾鳍的下表皮,将毛细管插入血管中。
4.观察毛细管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血管的构造情况。
原理解释循环系统基本原理在动物体内,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回排泄器官。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液通过血管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
血管的构造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毛细血管壁十分薄,方便更好地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
血液的流动原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受到两个主要力量的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的收缩使得血液被推送到血管中,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则帮助维持血液的流动。
此外,血液中的细胞和质子也对血液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力和推动作用。
实验结果与启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我们可以发现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缓慢流动,这是因为毛细血管的直径非常小,血管壁与血液中的细胞紧密接触,增加了血液与周围组织交换物质的机会。
这个实验也启示我们,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只有心脏、血液和血管的协同工作,才能保证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
结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鱼类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血液在动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原理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封口胶带、小鱼、盐水和荧光染料。
首先,我们将小鱼放入盐水中,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然后,我们将小鱼取出并用封口胶带固定在载玻片上,确保尾鳍暴露在外。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荧光染料。
荧光染料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情况。
将荧光染料溶解在适量的水中,然后将溶液滴在小鱼尾鳍上。
荧光染料会迅速被小鱼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尾鳍。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了。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合适的倍率和焦距。
通过观察显微镜镜片下的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血液在小鱼尾鳍内形成了一个血管网络。
血液从一个血管进入另一个血管,同时在血管之间形成连接。
这个血管网络的存在使得血液可以顺畅地流动,并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血液的流动速度。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非常迅速,这是因为鱼类的循环系统相对较简单,血液不需要经过心脏等器官来进行加压。
因此,血液在小鱼尾鳍内的流动速度较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除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他与循环系统相关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血液在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是否有差异,或者探究不同荧光染料对血液流动的影响等等。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鱼类的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身体中的运输作用。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践和反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的看到血液的流动,并可尝试分辨不同的血管。
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比较难观察到血液流动的情况,很容易放弃而不再尝试。
由此,我和同事查阅大量资料,并反复实验,对此总结如下:1、信心的树立对学生而言,完成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可告知学生:1660年Marcello Malpighi通过低倍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到了小鱼尾鳍内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鱼的选择小鲫鱼,要求如中指般长度,鲜活,尾鳍完整无损。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生命力强。
泥鳅生命力极强,无鳞片,犹佳,可以考虑。
可安排学生带鱼来,在菜市场上容易找到,学校不必准备。
3、镜头的选择可选择物镜4×,目镜10×,放大40倍较合适。
若放大倍数过高,而分辨率低,效果会很差。
4、显微镜的使用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不高。
除一般正确操作外,应注意两点:一是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物镜镜头尽量不沾水,否则,可能无法观察;二是要不断移动培养皿或鱼观察寻找血管。
5、鱼的放置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拉破尾鳍,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或棉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反而会影响观察。
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6、寻找血管的顺序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再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流的血管(小动脉),寻找“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实验前,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去除一个错误认识――“可以看到红色的血细胞”,实际上在显微镜下单个红细胞是白色或无色的,虽然是白色或无色的,但她在不停地移动,所以容易观察到。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小鱼尾鳍)
C1109第16组生物实验报告
——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一( 目的要求
1.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用具
活的泥鳅,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清水。
三(方法步骤
1 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包裹起来,只露出尾鳍(或尾鳍和口)
2 将包好的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
液的流动情况
4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
动情况
5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
最终由汇入什么血管中
注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这时不要叫,把浸湿的纱布覆意盖在除尾鳍外的部分,并在观察时在鳃盖处滴加清水保持
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做完实验后,将小鱼放
回水中,还可供其他人使用。
四(实验结果
血流速度血管类型管壁特点血流方向其他
动脉管壁较厚,弹将血液从心血流速分布较深,性大脏?身体各度快随心脏跳
部分的血管动而搏动
(主干?分
支)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由动脉?静血流速分布最广薄,只由一脉度最慢泛,数量最层扁平上皮多,管腔内细胞构成径非常狭
小,只许红
细胞单行
通过
静脉管壁薄,弹将血液从身血流速分布较浅,性小体各部分?度慢一般不能心脏搏动,通常
具有防止
血液倒流
的静脉瓣
学生评价好老师评价。
观察尾鳍血管血液流动实验小作文
小小的金鱼缸里,几条可爱的小家伙正在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
我们今天的科学课就是观察它们尾鳍上血管里血液流动的情况。
老师先把投影仪打开,放大了一条金鱼的尾鳍部位,大大的血管和里面不断流动的红细胞一览无余。
"哇,太酷了!"我看得入迷,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大片的微观世界特写镜头。
那些小小的红细胞就像无数辆小汽车,有序又紧凑地在血管高速公路上飞快行驶。
有的小家伙们会在路口拐个弯,有的则一直笔直向前。
"同学们注意,这就是我们身体内常年在发生的奇妙'运输大作战'!"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勤劳的红细胞24小时不停运送氧气和营养,我们就无法生存。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完全无意识到的呼吸、新陈代谢,都离不开这些微小的"运输工人"的辛勤工作啊!
下课的时候,我还在兴奋地向同学们描述着刚才看到的那些"微型大卡车"的精彩场景。
从今往后,每次看到小鱼在缸里游来游去,我都会想象一下它们体内那些忙碌的小家伙们。
生命原来如此神奇而美妙!。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 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2. 实验工具:剪刀、解剖剪、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调节旋钮等。
三、实验步骤1. 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用剪刀剪去尾鳍,用解剖剪剪开尾鳍,使尾鳍展开。
2. 将尾鳍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将尾鳍展平,用滴管向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尾鳍保持湿润。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4. 观察尾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注意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颜色等特征。
5. 使用镊子轻轻触摸载玻片上的尾鳍,观察血管的搏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动脉血管: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液颜色鲜红,血流速度较快,从主干流向分支。
(2)静脉血管: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液颜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由分支汇集而成。
(3)毛细血管:管径非常细,管壁非常薄,血液颜色暗红,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2. 分析(1)动脉血管负责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静脉血管负责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再由动脉输送到全身。
(3)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管道,血液在此处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我们了解到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为人体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
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学生用)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
实验要求:
请按规范的程序和操作完成实验。
1.检查实验用品。
2.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分辨血管的种类。
4.清理还原。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清水。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要求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用浸湿的棉絮正确包裹小鱼。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4.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5.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6.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7.整理器材。
思考:
1.管径最小的血管是_________血管,它是由_______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_______血管中。
2.为什么要用棉絮裹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并保持湿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