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活动十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实验准备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进一步巩固分辨血管的种类的方法。
3.描述血液在不同类型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二、实验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或载玻片、湿棉花(或湿纱布)。
实验过程一、方法步骤1.用湿棉花(或湿纱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放在培养皿或载玻片上,将尾鳍展开(如下图)。
2.在低倍镜下观察尾鳍内血管和血流情况。
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水槽。
二、注意事项1.棉花(或纱布)要保持湿润,以免小鱼死亡。
2.如果选用培养皿,切忌不要加水,以免毁坏。
3.操作过程中不要伤着小鱼,实验完毕及时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水槽。
三、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四、实验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情况,你得到的结论是:。
五、疑惑与讨论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流入,再流经、、,最后汇集到,流回的过程。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血变成血。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流入,再流经,最后由流回的过程。
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血变成血。
二、选择题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辨别毛细血管的依据是()A.管腔较小B.管腔较大C.血流方向D.管内红细胞呈单向流动2.体循环和肺循环汇合的部位是()A.主动脉 B.肺动脉C.肺部 D.心脏3.哈维是英国生理学家,他做了如下一个实验:他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下方的静脉隆起而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上方的动脉隆起而静脉扁平。
这一事实说明了()A.血流方向相反,动脉离心方向,静脉向心方向B.血流方向相反,动脉向心方向,静脉离心方向C.血流方向一致,静脉有静脉瓣所以隆起D.血流方向一致,动脉有动脉瓣所以隆起4.人体血液在各种血管中流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5.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践和反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的看到血液的流动,并可尝试分辨不同的血管。
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比较难观察到血液流动的情况,很容易放弃而不再尝试。
由此,我和同事查阅大量资料,并反复实验,对此总结如下:1、信心的树立对学生而言,完成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可告知学生:1660年Marcello Malpighi通过低倍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到了小鱼尾鳍内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鱼的选择小鲫鱼,要求如中指般长度,鲜活,尾鳍完整无损。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生命力强。
泥鳅生命力极强,无鳞片,犹佳,可以考虑。
可安排学生带鱼来,在菜市场上容易找到,学校不必准备。
3、镜头的选择可选择物镜4×,目镜10×,放大40倍较合适。
若放大倍数过高,而分辨率低,效果会很差。
4、显微镜的使用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不高。
除一般正确操作外,应注意两点:一是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物镜镜头尽量不沾水,否则,可能无法观察;二是要不断移动培养皿或鱼观察寻找血管。
5、鱼的放置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拉破尾鳍,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或棉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反而会影响观察。
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6、寻找血管的顺序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再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流的血管(小动脉),寻找“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实验前,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去除一个错误认识――“可以看到红色的血细胞”,实际上在显微镜下单个红细胞是白色或无色的,虽然是白色或无色的,但她在不停地移动,所以容易观察到。
二○二一年初中学生学业实验操作考试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准考证号姓名
实验名称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认识毛细血管
材料器材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
养皿、滴管、小渔网、棉絮(或纱布)、
载玻片
满分评分记录得分
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处理:用浸湿棉絮包裹小
鱼;将小鱼放入培养皿中;小鱼尾鳍
盖上载玻片
3
观察: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调试显
微镜出现清晰图像
2
实验现象用视野内的指针指出一条毛细血管
(请监考老师检查)
2
问题解答视野内指针所
指的血管内的
血液流动特点
是
2
器材整理器材归位,桌面干净 1
监考员签名总分。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小鱼尾鳍)
C1109第16组生物实验报告
——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一( 目的要求
1.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用具
活的泥鳅,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清水。
三(方法步骤
1 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包裹起来,只露出尾鳍(或尾鳍和口)
2 将包好的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
液的流动情况
4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
动情况
5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
最终由汇入什么血管中
注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这时不要叫,把浸湿的纱布覆意盖在除尾鳍外的部分,并在观察时在鳃盖处滴加清水保持
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做完实验后,将小鱼放
回水中,还可供其他人使用。
四(实验结果
血流速度血管类型管壁特点血流方向其他
动脉管壁较厚,弹将血液从心血流速分布较深,性大脏?身体各度快随心脏跳
部分的血管动而搏动
(主干?分
支)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由动脉?静血流速分布最广薄,只由一脉度最慢泛,数量最层扁平上皮多,管腔内细胞构成径非常狭
小,只许红
细胞单行
通过
静脉管壁薄,弹将血液从身血流速分布较浅,性小体各部分?度慢一般不能心脏搏动,通常
具有防止
血液倒流
的静脉瓣
学生评价好老师评价。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二、实验器材自制10%的酒精溶液、金蛙、可视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清水、纱布、棉签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依据显微镜下呈放大的、倒像的原理,仔细观察三种类型的血管,准确说出三种血管的判断方法,并推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流动方向。
本实验是一个动态的显微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的三片尾鳍重叠不易观察,②小鱼翻动,影响观察,③若观察时间过长,小鱼易死亡,④实验现象不明显,即使有的组别能观察到血液流动,由于显微镜一次只能容一人观察,难以实现图像共享。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生物备课组对本实验做了适当改进。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观察显微镜下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现象,找出三种血管并说明其中血液流动情况,推测说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流动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继学习血液运输物质后的进一步延伸,血流的管道是血管,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主要借助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来观察、认识三种血管,说出血液在三种血管内各自的流动特点,并通过实验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动脉出血应该及时进行救治。
并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做好铺垫。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实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脸蛋上的红血丝、切脉、抽血等图片,以此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图1 图22.学生实验,解决重点: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倾听教师讲解实验改进,从而明确实验目的、清点实验器材、简要概括实验步骤,并说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
为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教师麻醉金蛙,以供学生实验使用。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小鱼尾鳍)
C1109第16组生物实验报告
——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一( 目的要求
1.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材料用具
活的泥鳅,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清水。
三(方法步骤
1 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包裹起来,只露出尾鳍(或尾鳍和口)
2 将包好的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
液的流动情况
4 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
动情况
5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
最终由汇入什么血管中
注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这时不要叫,把浸湿的纱布覆意盖在除尾鳍外的部分,并在观察时在鳃盖处滴加清水保持
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做完实验后,将小鱼放
回水中,还可供其他人使用。
四(实验结果
血流速度血管类型管壁特点血流方向其他
动脉管壁较厚,弹将血液从心血流速分布较深,性大脏?身体各度快随心脏跳
部分的血管动而搏动
(主干?分
支)
毛细血管管壁非常由动脉?静血流速分布最广薄,只由一脉度最慢泛,数量最层扁平上皮多,管腔内细胞构成径非常狭
小,只许红
细胞单行
通过
静脉管壁薄,弹将血液从身血流速分布较浅,性小体各部分?度慢一般不能心脏搏动,通常
具有防止
血液倒流
的静脉瓣
学生评价好老师评价。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生物体内必须有血液循环来将氧气和养分带到细胞,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们的血液循环与哺乳动物略有不同。
鱼类的血液循环中只有一个心脏,从心脏出来的血液需经过鳃器才能氧合。
此外,鱼类血液中的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少。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鱼的尾鳍,探究鱼类血液循环的基本流程和特点。
实验材料•一只完好的小鱼•一个显微镜•盐水实验步骤1.将小鱼放到盐水中,以便观察时鱼体细胞不受过度伤害。
2.将小鱼的尾鳍静止在显微镜视野内。
3.从静脉端插入一小针在血管内(可采用一头图钉),注射一到两滴血液在血管内,并尽量有节制地注射。
这里应注意不能损伤鱼的生命健康。
4.等待血液开始流动,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小鱼尾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由于鱼类血液循环不同于其他动物,其尾鳍血管呈现网格状,分成多个分支,在分支交叉处密集连接,血液可以快速地从一个部位流入另一个部位。
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稀释半胱氨酸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向机体内的器官传送必要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与意义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过程,探究了鱼类血液循环的基本特点。
另外,通过本实验中的注射操作,我们还可以掌握基本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
对于生物学研究者而言,掌握动物的生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物质分布规律,为我们研究生命机理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
实验7-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实验目的:
能够运用显微镜观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淌情形,尝试辨论血管的种
类。
操作步骤:
三、操作注意事项:
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同时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
小鱼的尾鳍要平贴在培养皿上,在小鱼的尾鳍上要放载玻片;
物镜镜头的玻璃部分不能接触包裹小鱼的潮湿的棉絮;
实验后要将小鱼放回鱼缸。
四、分析讨论
实验开始时什么缘故要用浸湿的脱脂棉或纱布包裹小鱼?
实验材料什么缘故要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
填表比较三种血管的特点。
巩固提升
1、用显微镜观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淌时,判定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A.血液的颜色
B.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红细胞成单行通过D.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2、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①血管壁厚,血液流速快②血管壁为一层细胞,血流极慢③管壁薄,血流快
④数量多,分布广⑤弹性大
①⑤B.③⑤C.①③D.②④
3、血液在血管中流淌的正确方向是()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C.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不雅【2 】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淌
目标请求:描写血液在血管中流淌的情形;尝试辨别血管的种类.
材料器具:活的小鱼;显微镜,造就皿,滴管,纱布或脱脂棉;清水
办法步骤:
1、将小鱼放到造就皿内,用湿纱布或脱脂棉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向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
和尾部,保持鱼体潮湿.
2.将小鱼平放在造就皿中,使尾鳍平贴在造就皿上.待小鱼安定后,把造就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不雅察.
3.不雅察并记载鱼鳍血管中血液流淌现象,要特殊留意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流淌的情形.
4.将小鱼放归本来的生涯情形.
问题评论辩论:
❖红细胞在最细的血管中是若何流淌的?(单行流淌,速度很慢.)
❖你能不雅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血液在各类血管中流淌的情形有何不同?(可以不雅察到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在不同的血管中血液的流速不同;小动脉中流速快,小静脉中流速慢,在毛细血管中最慢.)
留意事项:
试验进程中要隔几分钟用滴管滴在小鱼纱布上,试验完后立刻将小鱼放到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