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体验磨练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教案标题: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教学目标:1. 分析高三语文试卷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和易忽略的知识点;2. 提供有效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试卷得分;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高三语文试卷;2. 教师准备的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3. 教师准备的讲评PPT或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提问学生对于高三语文试卷的感受和困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分析试卷(15分钟)1. 教师将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和批改。
2. 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的方式,展示试卷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和易忽略的知识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找出解题的技巧和策略。
三、解题技巧和策略讲解(20分钟)1. 教师结合试卷中的具体题目,讲解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析典型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自行完成试卷中的部分题目。
2.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学生分享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2. 学生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做高三语文试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2. 提供更多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3. 组织模拟考试和讲评,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和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和解题过程;3.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三语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澄海中学王玉凤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要求,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记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陶冶,热爱古代诗文。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判断方法,弄清楚翻译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
3.掌握诗词鉴赏中关于技巧这一考点的答题思路。
4.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明确高考要求: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言文整体阅读考查内容”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5题)(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题)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 (第7题)(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8题)三.本次考试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分析。
(明确本课讲评的重难点)表一: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一览表:四.文言文讲评师: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裁 :06年 宋濂《杜环小传》;07年《聊斋志异·郭生》;08广东高考《晋书·周访传》结论:人物传记是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材。
(一)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整体把握 (知人 明事 辨理)写几个人物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的人) 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次要人物有哪些?2.明事 一件事(起因 经过 结果)几件事情(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的关系)曲折的仕途(镇将) (1段)监市木秦、陇监阳平木务兼造船场 (2段)智收盗寇宽厚待辱己者 (3段)3.辨理分析作者借所述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或说明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借他人之口表达看法;叙事之中透露出看法)本文:四段“论曰”在“整体把握”中顺便讲评完第7、8两道题。
高三文言文试卷评讲教案1.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一、全盘式讲评。
老师对一份试卷的讲评不分主次,全盘讲评。
这样的讲评面面俱到,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疲倦反感。
二、灌输式讲评。
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自顾自依照题目讲解分析,给出答案,学生忙着修改。
这样的讲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没有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
老师一味包办,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都无法真真掌握,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三、盲目式讲评。
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急着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
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以后的考试中类似的错误仍会出现。
四、基础式讲评。
老师在讲解试卷时,只重视基础题的讲解,而忽略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时要么匆匆收场,要么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缺乏对作文的深层理解。
不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不引导学生揣摩命题意图,缺乏指导性和针对性。
这样的讲评,在日后的考试中仍会有学生因审题不准,理解不透而造成写作偏题,影响成绩。
五、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
讲评试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作指导和借鉴。
如果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学生就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掌握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也无法把握,无法调整后面的学习。
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考试中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注重试卷讲评的效率。
一、在知识层面上,我们要突出重难点,尤其是考试中的易错点、易混点、创新点,老师要重点讲解和分析,并作出整理。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三语文试卷的出题特点和考察重点。
2.掌握高三语文试卷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讲评的试卷为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具体内容如下:1. 选择题选择题共30道,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其中包括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两部分。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共20道,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共10道,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5道,包括阅读理解、作文等题型,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次讲评采用讲解、分析、解题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试卷出题特点和考察重点,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
1. 选择题部分单项选择1.第1题:根据句意和语境,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根据句意和语境,理解“不可避免”的含义,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第5题:下列各句中,加粗部分的语言文字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根据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完形填空3.第11题:根据短文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整体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根据短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连贯性,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 非选择题部分阅读理解4.第31题: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根据短文的内容和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作文5.第36题: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策略;2. 提高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3. 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失分点,查漏补缺,提高语文成绩。
教学重点:1.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的解题技巧;2. 试卷中常见失分点的分析和改进措施。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试卷的整体把握能力;2. 分析试卷中的失分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本次模考试卷的整体情况,包括题型、分值等;2. 提醒学生注意答题时间,合理分配各部分题目的答题时间。
二、讲解试卷1. 诗歌鉴赏(1)分析试卷中诗歌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如意象、意境、情感等;(2)讲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如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等;(3)针对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失分点,提出改进措施。
2. 文言文阅读(1)讲解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如断句、翻译、分析人物性格等;(2)针对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失分点,提出改进措施。
3. 现代文阅读(1)讲解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等;(2)针对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失分点,提出改进措施。
4. 写作(1)讲解写作题的解题技巧,如审题、构思、组织语言等;(2)针对试卷中的写作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失分点,提出改进措施。
三、总结1. 总结本次模考试卷的常见失分点,强调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 鼓励学生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布置作业1. 完成本次模考试卷的错题整理,分析错误原因;2. 针对试卷中的失分点,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学习。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2. 加强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高中生古诗阅读部分教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面对枯燥的课本和考试的压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份针对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部分教案范本,以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份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与韵味,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作。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不同朝代、风格各异的古诗词,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注重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的结合。
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作者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与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古风音乐、相关画作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此外,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诗词朗诵会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更能激励他们深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仿写或创作属于自己的诗句,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最后,教师应当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效。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为未来的人生旅程增添一份诗意。
这份教案范本只是一个起点,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高三期末语文试卷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得分点和失分点。
2. 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2.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得分点和失分点。
2. 提出本次讲评的目标: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提高应试能力。
二、讲评试卷1. 分析作文:(1)评价作文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
(2)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修改建议。
(3)总结作文高分技巧,如:立意深刻、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等。
2. 分析现代文阅读:(1)针对每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答题技巧,如:快速定位、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
(3)强调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古诗文阅读:(1)针对古诗文默写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古诗文默写技巧,如:熟读背诵、注意字词等。
(3)强调古诗文阅读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分析文言文阅读:(1)针对文言文翻译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如: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句式等。
(3)强调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分析古诗鉴赏:(1)针对古诗鉴赏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古诗鉴赏技巧,如: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意象等。
(3)强调古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和思维方式,找出问题所在。
2. 鼓励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应试能力。
四、布置作业1. 针对试卷中的失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2.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改进效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讲评的重点内容,强调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性。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模拟试卷中的知识盲点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易错题,总结解题技巧。
2. 梳理试卷中的知识点,强化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知识点与实际题目相结合,提高解题效率。
2.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失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本次模拟考试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得与失。
2. 强调讲评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评试卷1. 分析作文题目,点评学生的作文,总结写作技巧。
2. 针对阅读理解部分,分析学生易错题,讲解解题方法。
a. 针对文言文阅读,讲解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等技巧。
b. 针对现代文阅读,讲解筛选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观点等技巧。
3. 讲评诗歌鉴赏题目,分析学生答题思路,讲解鉴赏方法。
4. 讲评古诗词默写题目,点评学生错别字,讲解易错字词。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心得和经验。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易错题,共同探讨解题思路。
四、总结1. 总结本次模拟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和易错点。
2. 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
2.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解易错题1. 针对上节课学生反馈的易错题,进行详细讲解。
2. 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讲解正确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通过本次讲评课,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2. 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掌握答题技巧;2. 分析学生答题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3. 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和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题型;2. 学生答题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2. 如何培养学生答题规范性和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讲评课的目的和内容;2. 学生回顾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二、分析学生答题情况1. 教师展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在不同题型中的得分情况;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答题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讲解答题技巧1. 针对文言文阅读,讲解如何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提高翻译准确率;2. 针对现代文阅读,讲解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3. 针对作文,讲解如何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提高作文得分。
四、答题规范性和时间管理1. 教师讲解答题规范,如书写规范、答案完整等;2. 学生练习答题,教师巡视指导;3. 教师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讲评课的重点内容;2. 学生反思自己在答题中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有更深入的了解;2. 学生的答题能力有所提高,答题规范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得到加强;3. 学生能够总结自己在答题中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答题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2.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3. 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语文摸查考试·古诗文阅读讲评》教案
澄海中学王玉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要求,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解题思路.
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通过问题法、诱思探究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
古诗文的阅读方法、要求,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记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陶冶,热爱古代诗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与诗歌鉴赏的方法。
2.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判断方法,弄清楚翻译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技巧。
3.掌握诗词鉴赏中关于技巧这一考点的答题思路。
4.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明确高考要求: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文言文整体阅读考查内容”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5题)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6题)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题)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第7题)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8题)
三.本次考试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分析。
(明确本课讲评的重难点)
表一: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一览表:
四.文言文讲评
师: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裁:
06年宋濂《杜环小传》;07年《聊斋志异·郭生》;08广东高考《晋书·周访传》
结论:人物传记是高考常见的文言文选材。
(一)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结合文本分析) 整体把握 (知人 明事 辨理) 写几个人物
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的人) 主要人物是谁?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次要人物有哪些?
2.明事 一件事(起因 经过 结果)
几件事情(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的关系) 曲折的仕途(镇将) (1段) 监市木秦、陇
监阳平木务兼造船场 (2段) 智收盗寇
宽厚待辱己者 (3段)
3.辨理 分析作者借所述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或说明了什么道理?
( 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借他人之口表达看法;叙事之中透露出看法) 本文:四段 “论曰”
在“整体把握”中顺便讲评完第7、8两道题。
(7题略讲,8题详讲) (二):具体讲评其它题目 第5题 实词(28.5%):(详讲) (1) 指名作答
(2) 师生共同总结误因:(大部分误为B 项)
B 项 ①没有放回原文的语境中去考虑分析(实词考查的是“在文中的含义”)
②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 项 ①没有放回原文的语境中去考虑分析
②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个别同学选择其它的选项,没有从词性方面去考虑。
小结:判断实词的方法:(幻灯)
语法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第6题虚词(略讲)
齐答师生共同解释
第9(1)题断句(略讲)
存在问题①该断未断,不该断的乱断
原因②未明句意
出示参考答案:
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 /(每错两处扣1分)
第9题翻译(41%)(详讲)
●9(1)
①明确重点字词
②出示学生答案,其余同学一起分析优缺点,并总结出翻译本句的要领。
答案举隅:例1:平因为善于言辞遣手下说服他们来投降。
(1分)
误因:没有调整语序(调);重点虚词“以”、重点实词“说”译不准确;
未能按照原文的句式翻译。
例2:张平派人用一些奉劝的、和悦的好话去说服那些盗贼,因此(那些
盗贼)都来归附了张平。
(2分)(好:能调整语序,能补出宾语)误因:罗唆,不简洁。
(不“达”)
③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好辞”误译:善良的言辞;和平友好的方法;因为喜欢文
辞;忠厚的言辞。
④参考答案:张平派人用好话劝说他,于是盗匪就归附了(前来归顺)。
(得分点:“以
好辞遣人”要译为“遣人以好辞”,“说”“归”。
大意对1分。
)
●9(2):
①明确重点字词
②出示学生答案,典型误例:张平不仅不记恨陈年旧怨,而且还帮助被贬的臣子官复
原职。
(1分)
误因:①知识遗忘率奇高,不懂“庶几……与”的意思
②未能结合语境译出“度”“进”的意思(后半句不“信”)
③师补充生答题存在的其它问题:后半句译为:多次推荐庶民给士大夫去评价;
从庶人上进到士大夫的行列;不久便跻身官宦之列了;还几次进宫设法赦免他们(不“信”,原因:未放入原文中考虑)
④参考答案:
但张平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该是(差不多大概)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气度度量)吧。
(得分点:“修”、“庶几”、“进”、“度”,大意对1分。
)
●翻译小结:
原则:信(忠于原文)达(通顺)雅
具体方法:增删调补对留(这几种方法常常综合运用)
五.古诗词鉴赏讲评:
(一)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
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0题)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10题)
(二)具体讲评过程
1 齐读
2 指名(程度好的学生)解读本词
3 师小结:准确把握文本的方法读(题目;作者;文本;注解;题干)
语言(炼字):10(1)略讲(63%)
师分析答题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答以个方面;将“双关”写成“双重”;
解题思路:该字的本义,在该句中的含义,在诗歌中的作用
技巧 10(2)详讲(39%)
①典型误例
②师补充:存在的其它问题:术语有误:情景结合;堆砌术语但未作解释:比喻、
化虚为实、拟人等;不明词的体裁,答为首联、颔联等。
③师生共同分析解题答题思路:
第一:审题干明考点考什么?技巧
第二:调动知识储备:哪方面?情与景
情与景之间常用的技巧术语:借景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景与情一致衬
托;乐景与哀情,叫反衬)
第三:规范作答:技巧+景+情+作用;表达通顺。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寄情于景色),词中的意象,如夜风吹打树叶,乌云遮月,孤灯(景),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抒发了词人被贬黄州的孤独愁苦的心情(情),情
与景的结合使全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作用)。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中秋本是深具欢乐情感的团圆节日,尤其使在“月明”之夜,但词中写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庭院的树叶,皓月当空,却寒气袭人,
明月总被乌云遮去光芒,诗人只能在孤灯下向远方的亲人一诉心中的苦闷之
情。
四.总结:古诗文阅读使高考试卷六大板块中分值较大的一个板块,(分值共在27分左右)考点难度等级为B C E级,文言部分特别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诗歌部分考点的设置相对稳定,使值得我们好好经营的一片沃土。
本课我们讲解了人物传记类文本的解读方法及诗词的整体把握方法;明确了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判断应特别注重其语境义;学习了翻译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同时,也结合信息筛选等题目加强了同学们的试题意识;并强调了知识的积累与迁移的重要性。
五.五.作业《名师指路》P183 (十四) P97 (46题)附:板书设计
语境
审题
调动积累
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