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阅读提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久远和文学的美妙,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本篇文章就来探讨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熟悉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魅力,能够默读、朗读、理解、分析、赏析唐宋诗词。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古诗可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古文则可分为散文和骈文。
2.唐诗唐诗是指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
唐诗的特点是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最著名的唐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3.宋词宋词是指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
宋词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构思精巧。
宋代的词人很多,如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古诗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默读朗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诗文文本的默读和朗读。
默读不仅可以增强对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朗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调不准确、音律不协调等问题,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3.赏析分析在学习每首古诗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词汇、表现手法、意境构建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赏析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建议1.注重学科交叉古诗文既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文化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历史学科、美术学科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古诗文。
2.增强实践性教学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实践性教学。
快速提分:初中生必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案作为一名初中生,想要在语文学科中取得好成绩,既需要掌握好基本的语文知识,也需要学会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篇古文是初中语文中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思考和领悟,也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学好这篇古文呢?下面是初中生必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作背景、作者、描写对象等基本信息;2、理解古文中的基本词汇以及重要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法;3、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推敲、联想等解读细节的方法;4、分析、评价《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1、任务1:了解古诗词的知识背景(10分钟)(1)通过导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古文的特点,以及文学作品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2)介绍古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基本背景,如作者、创作时间、描写对象等;(3)了解古文的主题和意义,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任务2:词汇与翻译(30分钟)(1)词汇解析。
这篇古文中使用了许多生僻词汇和成语,包括“饮湖上先生”、“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等。
通过拓展词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类似的表达方法和意义;(2)翻译指导。
将重要词语、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具体含义。
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扩充词汇量,增强阅读流畅度。
3、任务3:文本解读(30分钟)(1)阅读练习。
根据教师提供的文章,并配备音频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帮助学生留意文学作品的情感、意义和情节等细节;(2)推敲和联想。
通过推敲关键语句和联想相关的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古文中用词和想象的理解;(3)口头答题。
根据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回答文本中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4、任务4:思辨与应用(20分钟)(1)思辨和评价。
初二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爱好;2.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古诗文的分类和流派;3.古诗文的欣赏和鉴赏技巧;4.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或诗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探究和研究的欲望。
第二节: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定义和特点,如言简意赅、格律工整、意境美好等。
2.介绍古诗文的分类和流派,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片段或摘录。
第三节:阅读技巧训练1.解读古诗文的常见方法,如注重把握上下文、理解词义、透视意象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古诗文阅读训练,选择一些适合初二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阅读技巧。
第四节:鉴赏技巧培养1.讲解古诗文的鉴赏技巧和方法,如理解诗文的主题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和目的等。
2.进行古诗文的欣赏讲解,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通过分析解读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文的美。
第五节:经典古诗文学习1.选取一到两首经典的古诗文作品,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鼓励学生尝试背诵和朗读这些经典古诗文,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四、教学评价通过布置反思题目,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感悟,以及对古诗文的了解和学习的进展情况。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参加相关的诗歌朗诵或比赛活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激发,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鉴赏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古诗文,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初中小古文分级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
2. 分级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指导。
3. 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文词汇和语法,分析文章内容。
2.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分级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文词汇和语法: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背景。
3. 分级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分级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讨论和表达:让学生围绕阅读材料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练习和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文言文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练习,评价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分级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
2. 古文词汇和语法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古文词汇和语法的参考书籍,以便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
3. 教学课件和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初中语文古诗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古诗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作品:《登鹳雀楼》、《春晓》、《望庐山瀑布》等。
2. 阅读技巧:了解古诗的背景,把握古诗的意象,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古诗。
示例:- 阅读《登鹳雀楼》,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 解读诗中的情感,探讨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胸怀和感慨。
3.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选定的古诗。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互相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阅读古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发言等,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
3. 学生文学素养的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诗歌创作等,评估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的文学素养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诗作品。
2. 阅读指导资料:有关古诗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3. 辅助教学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技巧。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诗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古诗文的朗读、解析、品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古诗文解析:介绍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等特点,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 古诗文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如介绍诗人李白、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3.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语言、意象、节奏等特点,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4. 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感,如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如编写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解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
2. 示范法:教师进行朗读、品鉴的示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古诗文创作或仿写,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古诗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形式。
2. 重点篇目:如《出师表》、《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3. 重点知识点:如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价值、修辞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回顾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文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古诗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文学价值等。
3. 第三课时:个人自学,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首或几首古诗文进行复习,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4. 第四课时: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学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自学能力:评估学生在个人自学过程中的表现,如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深入分析诗文等。
3.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交流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教材: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材,包括课文和注释。
2.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文的研究资料、解析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古诗文的知识点和背景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案例,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问题引导: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与导入:通过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中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学习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幻灯片1)一、明确目标:很荣幸与同学们一起上这节古代诗歌阅读课。
自2012年起,古代诗歌阅读已经被列为临沂市中考的一部分。
这类题目看似简单,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很多同学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看古代诗歌阅读在中考都考什么?怎样考?我们又该怎么做?二、了解中考考点和常见题型中考时古代诗歌阅读到底考什么,有哪些考点呢?我们先看一下《临沂市语文中考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幻灯片2,齐读)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再来看看最近两年我市的考题(幻灯片3、4—出示2012、2013年临沂市考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和“中考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得最多的是:(幻灯片5)常见考点:理解内容品味字词品味句子体会情感四个方面。
三、掌握答题技巧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那些最常见的古代诗歌阅读题该怎么做,争取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幻灯片6)(一)理解内容题【2013•临沂市】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分)同学们,你平时拿过一份古诗阅读题目来,你最先会干什么?(生说)说的很对,先读,就抓住了诗歌阅读的基础!用心去读,努力读出诗的风格,诗的感情,诗的韵味。
当我们真正读进去了,下面所有的题目就不再难了。
指名读,铿锵有力,很有感情。
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先要看看这首诗是写景的,还是是写人记事的?既然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我们学过记叙文,记叙文包括哪些方面的要素呢?生答: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那么我们在概括这类诗的内容时也应该写出这些要素来!(板书:写人记事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在学案纸上写出答案来。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
3.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4.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步骤,以及对古代诗歌深入理解和赏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古代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赏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考古诗文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评论、解析书籍和文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4. 练习材料: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古诗文作品,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古诗文及其特点。
4. 教学环节三:讲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5. 教学环节四:探讨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鉴赏古诗文。
6. 教学环节五:教授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诗文。
7. 练习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些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8.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古文分级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分级阅读,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价值观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文分级阅读材料: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材料,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级。
2. 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
3. 古文价值观和思想:通过阅读古文,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价值观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知识,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
2. 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分级阅读(15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古文材料分发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级。
2.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材料,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桌或老师讨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
三、讨论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古文中提取价值观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古文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四、古文阅读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如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
2. 学生进行古文阅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文,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学生能够从古文中提取价值观和思想,培养文化素养。
3. 学生对古文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初中古诗文阅读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古诗文中的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兴趣,增强其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速度和效率,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阅读并理解古诗文。
4.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中蕴含的道德、哲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如注意、作者、注释等,掌握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提高其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3. 提供一定数量的初中阶段古诗文阅读篇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培养其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4. 结合古诗文阅读,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哲理和文化内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技巧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2. 采用示例法,以具体古诗文为例,讲解其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3. 采用阅读法,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篇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培养其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古诗文中的道德、哲理和文化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测试、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的古诗文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课堂参与、阅读报告等方式进行。
4. 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掌握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内容: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技巧和重点难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古诗文与名著阅读拓展提分营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和名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而设计的一项课外拓展活动。
通过参与这个提分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名著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了解活动内容1.通过提分营,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古诗文和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以及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感受其中的智慧和美感,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2.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以及课外阅读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提分营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习惯。
3.在学习中,学生将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测试和测评,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诗文、名著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1.提升阅读水平。
通过深入地阅读古诗文和名著,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拓展知识面。
通过阅读古诗文和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3.培养情感。
古诗文和名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4.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提分营,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活动的安排和措施1.课外阅读。
学生将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深入了解和感悟古诗文和名著的精髓,通过自主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2.小组讨论。
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解,通过互相交流和借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初中诗词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韵律、词的平仄等;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特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诗的韵律、词的平仄、词牌名等。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
3. 初中阶段要求的诗词作品:唐诗、宋词、元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学会欣赏和品味古典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作为导入,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介绍诗的韵律、词的平仄、词牌名等,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讲解。
3. 示范鉴赏方法:以一首诗词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典诗词,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诗歌鉴赏的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典诗词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参考资料:古典诗词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古文阅读提升初中语文教案古文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文。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提高古文诗词的默写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并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古文诗词的默写和理解;3. 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用一篇简短的古文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步: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 学生通过学习古文的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等基本知识,掌握古文的基本规律。
2. 解读古文中的生词和熟词新义,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3. 利用古文名句进行语言感知训练,提高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第三步:默写和理解古文诗词1. 分发古文诗词,让学生尝试默写并注释古文中的生词和疑难词汇。
2. 引导学生理解古文诗词的内涵和背景,讨论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古文诗词,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第四步:拓展古代文化背景知识1. 教师讲解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如古代典籍、礼仪规范、历史人物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诗词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解读古文名篇教师准备一些精选的古文名篇,分发给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注释和解读,理解古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活动二:诗词默写与理解竞赛教师提供一些古诗词,学生进行默写,并解释其中生词和疑难词汇的含义。
然后进行小组竞赛,通过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心得,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活动三:古代文化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参观,了解古代文化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初中古诗文阅读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古诗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的基本概念:诗、词、赋、散文等。
2. 古诗文的韵律特点:平水韵、词牌、对仗等。
3. 古诗文的语言风格: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
4. 古诗文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5. 古诗文的主题: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爱情友情、咏物抒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阅读体验。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诗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技巧。
2. 讲解:分析经典古诗文的韵律特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文,分析其特点和主题。
4.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阅读体验。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古诗文,掌握其韵律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分析一首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悟。
3. 创作一首古诗文,体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程度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1. 常见古诗文题材的掌握:例如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等。
2. 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如古代职官、礼仪习俗、地理历史等。
3. 古诗文中的意象与象征:如月亮、梅花、杨柳等在古诗中的特殊含义。
4. 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典故引用、借代、反讽等。
5. 古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诗文表达喜悦、悲伤、愤懑等情感。
七、教学方法:1.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分析其风格差异。
初中古诗答题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2)理解古诗《春晓》的字词、句法和意境;(3)分析古诗《春晓》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3)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春晓》所表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2)理解古诗《春晓》的字词、句法和意境;(3)分析古诗《春晓》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古诗句法的分析;(3)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事物;(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春天的古诗;(3)导入本课,介绍古诗《春晓》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感悟(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春晓》,感受诗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理解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2)分析古诗的句法结构,如对仗、排比等;(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等方法,理解古诗意境。
4. 品析诗情(1)小组讨论: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作者的情感是什么?(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3)总结诗情:珍惜春天,热爱大自然。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2)举行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知识掌握:学生对古诗《春晓》的字词、句法、意境的理解程度;3. 情感态度:学生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初中提分阅读教案备课分类:初中古诗文阅读备课内容:背诵默写【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常见考试题型及相关解题思路;2.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背诵默写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准备】教学PPT【课时安排】2小时【教学步骤】一、题型讲解1.教师自我介绍2.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学过的诗词【激·问】从初一到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词了,这些学过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哪些?【引】大家可以从最近学习的内容开始回忆。
【练】点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歌。
【评】对于同学们的表现,要从正面积极予以点评。
【放】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诗歌?【收】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的精华,优美的诗歌,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的鉴赏水平,那些优美的语言还能有效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作文写作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加背诵。
(2)古诗词复习此处展示初中必备古诗词的题目,之前学生没有背过的诗歌,老师可以点同学们起来背诵,也可以先让学生读诗歌,然后再背诵。
3.考题解说(1)理解性默写题【激】会背诵很重要,如果你什么都记不住,肯定不会做题。
PPT出示:《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①看懂题目要求【问】在做这道题之前,先请个同学读一下这道题,其他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想一想,这道题,有什么要求?【练】点学生读题【问】题目读完了,读的还蛮好。
谁愿意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引】看题目要求,一定要仔细,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练】学生回答问题【放】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一致,这道题有三个要求:1. 运用了拟人手法;2.表现出对国事的忧伤;3.表现了对家人的思恋。
②诗歌背诵【激】明白了诗歌的要求之后,就是解题了。
要解这道题,还要破一道难关:背诵关。
【问】《春望》这首诗歌谁会背?【练】点学生起来背诵这首诗歌。
【评】选取典型案例,以积极鼓励为主。
【放】看来大家记得都很准,下面我们全班齐背一遍。
【收】能背诵,题目就已经会做了一半。
③理解解题【激】题目要求知道了,诗歌也会背诵了,最后只要能找出对应的诗句就可以了。
【问】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到底是哪两句呢?【引】要完成这道题,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来做题;如果对诗歌理解不是很透彻,我们还可以用最后一招,排除法。
将这三个条件一个一个的与诗歌进行框,选出符合条件的。
【练】学生回答问题【评】选取典型答案,以正面评价为主【放】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收】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手法诗句就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基本上可以锁定是这两句。
“感时”表现出对时局的忧伤,“恨别”正是对家庭离散的伤感。
将题目与答案对照,完全吻合。
根据我们对这道题的解答,我们总结一下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PPT出示:1.看懂题目要求2.回顾题目中诗歌的内容3.找出对应的诗句这就是这类理解型默写题的通用解题步骤了。
记住这个步骤,可以让同学们再解这道题的时候,又快又准。
(2)运用型默写题①看懂题目要求PPT出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爱莲说》里所写的那样,要“,。
”【问】这道题跟上一道又有所不同。
这一道题可以算是一道运用型的默写题。
就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诗歌进行论证一样的。
这一道题,就是要求运用《爱莲说》中一句,运用到这种情况下。
那么,题目到底是要求运用诗歌到哪种情况下呢?【练】点学生回答【评】从正面进行激励性评价【收】跟大家确认一下,这里的要求有三个: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
②回顾诗歌内容【问】《爱莲说》中哪两句与要求符合?【引】请同学们在心里将《爱莲说》默背一遍,找出合适的答案。
【练】学生回答问题【评】选取典型案例,以正面激励为主【收】诗歌中最明显表现洁身自好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酌情连而不妖”。
将这两句与题目要求对照,符合题目要求。
总结:发现没有,其实运用型默写与理解默写的解题步骤都是一样的PPT出示:1.看懂题目要求2.回顾题目中诗歌的内容3.找出对应的诗句(3)归类型默写PPT出示:古诗文中有很多与“黄河”有关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这类题目基本上就是送分题了。
只要会背诵就行。
如果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将这些诗歌进行归类整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4)赏析型默写PPT出示:梨花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将雪比作梨花,富有新意。
①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问】要完成这道题,关键是什么?【引】这个关键肯定在题目要求当中,谁读出来了?【练】学生回答【评】根据学生回答,以正面鼓励为主【放】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收】同学们找的都很准,这个关键点正是“将雪比作梨花”②寻找对应诗句,第一次筛选。
【激】要找出“将雪比作梨花”的诗句,找在写雪的诗歌是关键。
【问】我们学过的著名的写雪的诗歌有哪些?【引】一定要在我们课本上学过的诗歌中找,而且一定是我们初中时学过的。
【练】学生回答【评】选取典型答案,以正面激励为主。
【放】还有哪些著名的写雪的诗歌?【收】初中学过的写雪的诗一首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行路难》、以及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③寻找对应句,第二次筛选。
【问】在这三首诗中,哪一首用梨花写雪?【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三首诗,想一想,然后回答【练】学生回答问题【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到这里,答案是不是已经出来了。
而且绝对正确。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在做道题的时候的顺序:PPT出示:1. 读懂题目要求2.找准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语3.按照关键词语搜寻诗句最后要说说明的是:除了第三种归类型默写,其他三种题型中的默写题目,肯定都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诗歌。
这可以将大家的默写大大的缩小范围。
4.真题解析【激】学完了技巧,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技巧来解个题目试试手。
PPT出示: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问】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哪些写月的诗歌?【引】这样的题目,不用考虑是什么时候学的诗歌,或者学过没有,只要有“月”就可以。
【练】学生回答问题【评】选取典型案例,以正面点评为主。
【放】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哪些写月的诗歌?【收】从刚才同学们说的诗歌中,选取两句写就行。
只要诗歌写对就行。
这一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答案示例:举头望明月明月松间照秦时明月汉时关举杯邀明月4.考点演练1.练习一PPT出示:(1)王塆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以新代旧”这里诗句的是“,”。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了“”的旷达胸怀和“”的政治抱负。
(3)《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1)技法复习【激】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了没有呢?现在就来考一考大家。
【问】这是几道理解型的默写题。
要解开这类题目,步骤是怎样的?【引】记住了的,可以先举手回答,没有记住的,可以先翻一翻笔记本或者教材。
【练】学生自由回答【评】选取典型答案,以正面点评为主【收】看来大家今天掌握的都还蛮不错。
解这类题目,首先看懂题目要求,其次回顾题目中诗歌的内容,最后,找出对应的诗句。
(2)题目解答【激】方法找对了,现在我们就用方法来解答这些题目。
【问】这三个题目中,各自关键的要求是什么?【练】学生回答问题【评】选取典型答案,以正面鼓励为主。
【放】还有没有其他答案【收】第一题的关键要求是:“以新代旧”。
第二题的关键要求是:“旷达胸怀,政治抱负”。
第三题的关键要求是“美好祝愿”。
找到了这三个关键信息,我们再回到诗歌当中寻找对应的诗句就对了。
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练习二PPT出示:(1)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或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诗来激励自己。
(2)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中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的良好心态参加比赛。
(3)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遭到了许多坚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如《孟子二章》中所说“”。
运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解答这三道题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发济沧海(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练习三运用同样的方法解答第三题目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答案参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答案参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练习四:参考答案:(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二、综合训练【引】在三道训练题后,我想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两道题型了,下面我们完成两道综合练习。
(综合训练部分题目)【练】学生练习一、答案(此处为武汉题目,各大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成自己大区的题目)(1)长河落日圆(2)随风直到夜郎西(3)正是江南好风景(4)小桥流水人家(5)蜡炬成灰泪始干(6)柳暗花明又一村(7)乱花渐欲迷人眼(8)悠然现南山(9)吹面不寒杨柳风(10)芳草碧连天二、答案(此处为深圳题目,各大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成自己大区的题目)(1)玉垒浮云变古今(2)绿树村边合(3)只缘身在此山中(4)海日生残夜(5)云生结海楼(6)野渡无人舟自横(7)鸡声茅店月(8)忽如一夜春风来(9)老木沧波无限悲(10)山是眉峰聚(11)休将白发唱黄鸡(12)悠然现南山(13)其真不知马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