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快马加鞭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
江,服务西江。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平安西江,此刻出发。
水情段段不同说起西江广东段,不得不提肇庆,西江肇庆段共170公里,占西江广东段(界首到磨刀门水道珠海大桥347公里)的49.3%,其中138公里为山区河流,占81.2%。
近三年平均每年货物吞吐量7千万吨、集装箱70万TEU,近三年平均每年船大江奔腾,源远流长。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要干流之一,全长2214千米,集水面积约353120平方千米。
西江广东段由肇庆界首到磨刀门水道珠海大桥共长约347公里,按上下游流经顺序,分别途经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中山和珠海六市,其中出海共有六大口门,分别是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
建设平安西江,先要熟悉西江,摸透西江脾性,了解西江广东段沿岸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中山和珠海六市海事局辖区的通航要素,辖区水域概况、各局海事站点分布、执法资源配置、船载危险品的安全监管、防治船舶污染水域实施和沿岸各局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才能更好地监管西文|本刊记者 张建林 通讯员|董艳方 周海宾 周明耀 图|黄敬华西江之上话西江西江干流广东段沿岸城市多,水情复杂,各个地方海事局面对的情况不一,面临的难题也各不相同。
要打造平安西江,离不开各局的协同管理,也离不开大家统一思想,共同奋进。
西江之上,海事力量当携手为平安筑基。
内河集装箱船航行在西江佛山段。
珠海三市,全长54公里。
其中中山海事局辖区从上游磨刀门水道6#标至下游坦洲灯笼水闸,全长32公里,占比60%,境内流域面积177.8平方公里。
当前,中山海事局加强对辖区管理,布置了22个点的监控,35支视频枪,做到全流域可视化覆盖,目前每天有300~400艘船舶在西江干流中山段航行。
西江干流珠海段海事辖区自斗门港段至澳门友谊大桥,共长约33公里。
其中珠海海事局监管范围内共有2个渡口,桥梁3座,外加澳门3座大桥。
辖区内依次分布了斗门港区、洪湾国家中心渔港、洪湾港区以及部分公务码头。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快马加鞭打开文本图片集近日,西江沿线扩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贵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西津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正在加紧开工建设,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工程续建在快速推进;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也正在加速建设与改造。
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是我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
这条航道不仅影响着西江流域产业链形成和东部产业转移布局,也影响着西江沿线布局的西部大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部署,如何让这条航道“黄金十足”,将成为广西区努力的方向。
“黄金”潮涌的西江西江作为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江干线并列为我国高等级内河航道体系的“两横”,它起源于云贵两省,横跨两广,汇合于港澳,贯穿四个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出海水运主通道。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一农介绍,西江上游的云南、贵州和广西均有丰富的能源、有色金属资源,下游的粤港澳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能源等方面的资源,而水运则是上游外运成本最低的重要方式,因此,推进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对珠江四省区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且在向新的产业结构转型中,沿西江西进,可以实现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
但碍航、断航,通道不通,航道险窄,一直是困扰着西江水运的发展。
为了推进西江黄金水道的快速的发展,从2009年8月21日,广西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式挂牌成立开始,一场打响西江流域的战役便迅速铺开了。
特别是2009年9月,广西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以及政策保障等。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明确地提出“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更为西江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
广西梧州通洲物流有限公司梧州港塘源作业区紫金村码头一期工程开工仪式筹备方案一、活动主题梧州港塘源作业区紫金村码头一期工程开工。
二、时间地点时间:2011年10月27日11:00—12:00地点:梧州港塘源作业区紫金村码头一期工程项目现场三、组织单位主办单位: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梧州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广西梧州通洲物流有限公司、广西高路传媒有限公司;四、出席活动仪式领导与嘉宾(约200人)1、出席人员1)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余昌文、罗根传副总经理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2)梧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王凯市长、全桂寿副书记、张学军副市长等领导)3)梧州市交通局、发改委、住建委、国资委、环保局、国土局、航道局、水利局、海事局、林业局、商务局、口岸办、海关、检验检疫局、港航处、蝶山区区委、区政府等局委办相关领导;由梧州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落实。
4)蝶山区政府干部、职工。
由蝶山区政府负责落实。
5)市国资委干部、职工。
由市国资委负责落实。
6)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副总经理刘克锋、李阗、潘尚贤及相关部门、子公司负责人。
7)梧州市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由梧州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落实。
8)梧州市东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限公司、广西西江造船有限公司的领导。
由广西梧州通洲物流有限公司负责落实。
9)广西梧州通洲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全体人员。
10)新闻媒体单位11)沿路交通指挥和会场安保报市发改委协调部门落实。
2、主席台人员主席台人员第一排:余昌文、王凯、全桂寿、罗根传、张学军苏建中、王强、黄猛、XXXXXX、XXXXXX 第二排:发改委、住建委、国资委、环保局、国土局、商务局、口岸办、梧州海关、梧州检验检疫局、蝶山区区委、区政府、水利局、林业局。
3、开工仪式人员宣布项目开工:王凯市长“扬帆启航”启动:市领导(王凯市长)、广西交通投资集团(余昌文董事长)、项目业主代表(王强总经理)。
后发城市抢抓后发优势作者:孙熙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06期西江是我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重要“一横”。
09年以来,广西实施的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项目,水域范围覆盖广西除沿海3市外的其他11市。
目前已累计投入160亿元,先后建成投产了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红水河500吨级航道、来宾港作业区二期等项目。
2012年,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达到9494万吨、内河水路货运量达到1.5亿吨。
其中,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投资保持高位增长。
2009至2012年,4年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左右。
江河经济对广西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广西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来自钦州、贺州、河池等黄金水道建设后发城市的议案提案大都集中于加速推进这些后发城市的黄金水道建设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钦州:沙坪航道连通北部湾和西江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连接西江黄金水道与北部湾经济区的钦州市提出要打造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而如何让钦州既全面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又能享受西江黄金水道对沿江经济的带动效应呢?首要的问题是打通两个战略区之间的水道。
在广西两会上,来自钦州灵山县的省人大代表苏英权等4名代表联名建议提升沙坪河航道等级及改扩建沙坪港。
议案强调,钦州沙坪港改扩建后,该地区的货物可通过内河水路运送到沙坪港进行加工、分拣、包装。
“沙坪河改道可为钦州港和钦州保税港区提供货源支撑,使钦州真正实现通江达海、江海联运,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往来、西南货物进出海最便捷的通道。
”苏英权说。
沙坪港所在的灵山县素有“粮仓”、“果乡”、“茶乡”、“奶乡”等美誉,铁、铜、铝、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代表们认为,沙坪港的扩建将改善沿江地区的投资环境,利用水运优势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落户。
同时,当地计划加速沿江产业布局规划,形成港航相关产业集群,推动港口物流产业发展。
亿吨船闸—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蒙焕朝【期刊名称】《珠江水运》【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4页(P6-9)【作者】蒙焕朝【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距梧州市区12公里,西江干流——浔江下游的梧州市郊长洲镇,有一座大坝。
大坝跨长洲和泗化洲两岛,并跨内、中、外三江,是为大名鼎鼎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
长洲水利枢纽是一座以发电和航运为主,兼有提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电站坝长3350米, 装有15台灯泡式贯流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2.13万千瓦,总投资约62亿元,是为西江上的“巨无霸”。
2018年,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首次突破1.3亿吨大关,达到1.318亿吨,同比增长33.4%,再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2018年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平均核载为1662吨,同比增长9.2%,全年过闸船舶总数为135580艘次,同比增长32.1%。
船舶正有序等待过船闸。
张兵/摄联合调度新模式,提升通航效率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控制西江流域广西段通过能力的关键性瓶颈,对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洲水利枢纽的船闸过货量为什么能超过亿吨大关?这与通行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
自2017年以来,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积极创新流域船闸管理新体制、新模式、新技术,成立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已实现了西江流域7梯级11座船闸的联合调度;还先后开发应用了西江流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多级多线系统、北斗智能过闸系统、远程多方融合通讯系统等智能系统,进一步提升通航效率。
如今,船舶的平均待闸时间已由原来的十多个小时缩减到6小时。
“统一报到、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运营管理”的船闸集中管理和联合调度的新模式,除了提升船闸的通航效率和服务水平,也实现了西江流域船闸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成为行业内的标杆。
据了解,西江船闸本部设在梧州市龙圩区,船闸、库区则按地域分片区管理,原则是“统一调度、集中控制,分片区管理”。
连云贵通珠江广西携手四省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阳春三月,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正在加速建设与改造。
西江沿线扩能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珠江主干流的西江水系,它起源于云贵两省,横跨两广,汇合于港澳,贯穿四个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出海水运主通道。
要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加快打通西南地区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水运通道,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这是我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一项目标。
因此,让西江连接云贵、畅通珠江,发挥水运优势与潜力,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也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构筑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努力方向。
黄金水道畅通势在必行西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航运水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广西80%的县市和90%的人口聚集在西江流域。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已建成西江千吨级航道,以西江水运干线和右江、红水河、柳黔江水运通道构成的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初具规模,南宁、贵港、梧州三港成为我国内河主要港口,水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
但是,内河水运仍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不能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
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成本低、污染小等比较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西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一农算了一笔账:水运成本是铁路的1/6,公路的1/28,航空的1/78;从耗能方面看,从南宁至广州850公里,每千万吨物流,走西江耗油4万吨,走公路要50万吨,走铁路要9万吨。
据测算,如果进行合理开发,广西境内西江干线发展潜能约2.5亿吨,相当于5条双线铁路。
广西近年来工业增长加速,对煤炭等各类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南方能源输出重镇的贵州省,成为广西所需煤炭区外调入的重要省份。
贵州省贞丰县久盛能源公司年产100万吨焦炭,它所生产的焦炭大部分都运往广西。
由于成本较低,水运是公司产品外运的不二选择。
西江上游的云南、贵州省和广西均是能源、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地区,而下游是粤港澳发达地区,水运是这些地方产品外运成本降低的重要方式。
广西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作者:本刊综合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3年第03期据统计,水路运输单位运量能耗约为铁路运输的1/2、公路运输的1/12;单位运量占地面积约为铁路的1/6、公路的1/90。
目前,贵港至广州铁路成本是每吨公路0.145元,公路运输成本是每吨公里0.492元,水路运输成本仅为每吨公里0.1239元。
2012年底,广西实现内河港口吞吐量9494万吨,内河水路货运量达1.5亿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西江黄金水道,是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2年底,广西实现内河港口吞吐量9494万吨,内河水路货运量达1.5亿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这对加强广西与云贵、粤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自治区领导在今年“两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初步形成亿吨水道后再奋发,全力助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全力助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是广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肯定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发展战略,提出要把西江摆在与长江、京杭运河同等重要位置,强调要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实施,明确了广西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实施“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
《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求充分发挥西江航运干线联接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作用。
《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重点支持西江水运发展。
《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发展水路运输,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扩能。
2011年,首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两年来共获得国家安排西江黄金水道项目建设补助资金近30亿元。
近两年来,广西共投入100多亿元建设资金(比“十一五”整个内河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多32亿元),建设了近70个西江黄金水道重大项目,开工了南宁至贵港2000吨级航道、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南宁六景港区等一批重点水运项目,建成了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柳江航道整治、右江鱼梁航运枢纽等一批工程,启动了总投资720亿元共100多个内河水运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线、四线船闸相继建成通航后,长洲枢纽在西江航运干线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船舶过闸节省了大量时间,基本满足了船舶“随时报到、随时过闸”的需求。
这也让西江航运干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得到较好发挥。
展望未来,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积极作为,长洲枢纽年货物通过量也势必将在2018年突破亿吨大关,为促进流域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提供有力支撑。
长洲枢纽作用愈发凸显近年来,长洲枢纽船闸全年货物通过量持续攀升。
2016年,长洲枢纽船闸全年货物通过量达6953万吨,同比增长10%,过闸船舶总数为83147艘次,同比增长2%。
2017年,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预计将达到9800万吨,比2016年全年高出41%,逼近亿吨大关。
展望2018年,长洲枢纽船闸年货物通过量必将冲破亿吨大关。
当前,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正积极实施西江航运干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广东航道局对西江界首—肇庆段的航道进行扩能大升级,于2017年年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下游地区的通航瓶颈被打通,西江广东段将全面升级为一级航道,3000吨级的船舶可以直接由珠江口到达肇庆界首。
展望未来,随着沿江产业布局不断完善、珠江—西江经济带深化合作,沿江经济对水运需求将不断扩大,长洲枢纽船闸势必将为上游沿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发展作为巨大贡献,对进一步丰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双核驱动”中的内核奠定基础。
同时,也势必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把珠江打造成我国第二黄金水道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为更有效地发挥长洲枢纽船闸的通航效率,2017年9月底,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该调度中心基本实现了内部梯级船闸统一平台联合调度的功能,具备对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级9座船闸实施统一平台联合调度、运行集中监视、生产大数据展示等功能。
该调度中心的成立,也意味着交通运输部全力推动流域相关船闸统一运营的管理目标任务正逐步实现。
文运河溯源:千呼万唤影初现盛世修运河,运河兴盛世!中国首条连通西江流域与北部湾的运河——平陆运河,于2022年8月28日在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马道枢纽现场举行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这项酝酿多年的世纪工程宣告开工建设,标志着八桂百年运河夙愿终于得偿,也标志着千年来忠臣义士们合力攻坚贯通陆海水运路的努力终有结果!平陆运河全长约134.2公里,其中钦州段114.5公里,分水岭越岭段开挖长度约6.5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727.19亿元,建设工期为52个月。
平陆运河作为“一号工程”,是广西历史上一个跨越性的水运项目,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被众人赋予了打通广西开放发展“任督二脉”的意义与期望。
建设平陆运河,是广西各族人民的百年梦想,事关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发展路径,事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众城的长远发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缘于盐道运河之名“平陆”最早来自徐霞客《粤西游记》的记述。
公元1637年,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从湘江进入桂林,开启他的粤西之行。
他一路游至横州,上船西南行三十里,转北行又十里到达陈步江即平塘江。
在这里,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钦州盐俱从此出。
”(徐霞客《粤西游记》)徐霞客寥寥数字,却道出一条百余公里梦想河流(即平陆运河)的两端:平塘江、钦州。
这两处地点皆在江河湖海之滨,其间钦州至陆屋一江贯通,江名为钦江。
如果中间没有分水岭梗阻,这条百余公里的河流名字可叫“平钦河”。
然而,平塘至钦州陆屋之间横亘着1座约6.5公里宽的分水岭,需行约20公里陆路才能到达下一段河流,使运河受阻的时空长久停滞于此,也奠定了运河的贯通工程主体在平塘和陆屋之间,其余皆为疏浚、裁弯、取直,因而这条运河可命名为“平陆运河”。
平塘、陆屋两地素未谋面,却又因各种机缘牵绊结缘。
在这些牵绊中,最重要最为密切的莫过于邕钦盐道。
邕钦盐道是邕州盐道的一段。
邕州盐道起始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北部湾钦廉产盐区,穿越高山峡谷进入珠江流域邕江,再由●谢勇云韦明国朱赞全文运河溯源:千呼万唤影初现此向右江河谷源头航行,终达云南剥隘。
把握机遇精准发力扎实推动广西水运高质量发展作者:陈鸿起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03期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总抓手。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服务人民的根本需要、服务国家的战略需要、抢抓机遇的时代需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是指引我国全体交通人全面推进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深入领会好、宣传好、落实好《建设纲要》,对推动广西水运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立足区位优势,把握时代机遇。
水运是广西全局性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交通运输工作,对广西水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把北部湾港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
建设交通强国,广西水运要奋发先行。
近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和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目标,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出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对接大湾区互联互通作为重要任务,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积极推进平陆运河、湘桂运河的建设,全力抓好“一湾一江二通道”建设。
西江航运建设桂平至梧州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328 224 38 合同号:2004西江航运建设桂平至梧州航道整治续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简本)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07年3月中文题名西江航运建设桂平至梧州航道整治续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y at the Continued Channel Project英文题名 from Gui Ping to Wu Zhou in Xi Jiang River NavigationConstruction交通编号项目来源交通部单位编号 5-2007-05 合同号 2004 328 224 38 项目起止 2004年10月分类号 U61 年限 ,2006年12月第一完成交通部天津水运单位工程科学研究所李伯海李伯海(高工)韦巨球李旺生(研究员) 报告韦巨球(高工) 项目负责人撰写人蔡国正(高工)曹民雄(高工)张玮(教授)刘万利(副研究员) 马殿光(助理研究员)刘俊涛(助理研究员) 程小兵(助理研究员)项朱玉德(助理研究员) 欧诚(高级工程师)目潘荣友(高级工程师) 刘临雄(高级工程师) 主要吴绪权(高级工程师) 唐存本(教授级高工)参王秀红(工程师) 应强(高级工程师) 加谢瑞(高级工程师) 王震(副教授) 人夏莉敏(博士生) 雷雪婷(硕士生)张明进(助理研究员)主题词西江,航道整治,水利枢纽,试验研究关键词长洲枢纽,河床演变,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引言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干流浔江段下游,下距梧州市区12km,是西江下游河段广西境内的最后一个规划梯级。
该枢纽建成后,可渠化航道159km。
结合该枢纽的建设,西江航运建设桂平至梧州航道整治续建工程已经组织实施。
该工程建设和标准为:桂平,长洲水利枢纽坝上段,航道里程159km,按?级航道标准建设,航道最小尺度为2.8m×80m×500m(航深×航宽×弯曲半径,下同),通航保证率95%;长洲水利枢纽坝下,界首段,按?级航道标准建设,航道最小尺度为3.0m×80m×560m,通航保证率98%。
第 2 期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No. 2 2023 年 4 月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 2023 DOI:10.12170/20221108001宁武. 平陆运河建设理念与方案探讨[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3(2):162-168. (NING Wu.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and scheme of Pinglu Canal[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2): 162-168. (in Chinese))平陆运河建设理念与方案探讨宁武(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 平陆运河是我国数百年来规模最大的江海连通运河,建设平陆运河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合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运行管理实践,从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功能规划及航道和船闸等级规模主尺度等多角度入手,剖析了平陆运河建设需关注的核心问题和重点技术问题,提出了统筹建设平陆运河工程的总体方案。
研究结果可为平陆运河建设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技术参考,亦可为我国未来类似运河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平陆运河;建设理念;等级规模主尺度;建设方案中图分类号:TV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40X(2023)02-0162-07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始于西江航运干线中上游的西津枢纽水库支流平塘江口,终于北部湾钦州港,全长约135 km,是数百年来规模最大的跨流域江海连通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建设平陆运河,可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通航管理的实践经验,在遵循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基础上,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谋划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方案。
绣江要复航啦!作者:王锐丽来源:《珠江水运》2015年第16期有人说“十二五看西江,十三五看绣江。
”这句话虽不全面,却可以让人感受到绣江复航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广西办负责人介绍,绣江发展潜力极大,如能将绣江复航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珠江的全流域通畅无疑是好事一桩。
那么,问题来了?绣江是谁?它在哪里?它的复航又有怎样的意义呢?这些问题,连同一并引申出来关于绣江的种种猜测,越来越耐人寻味。
绣江,归去来发源于广西玉林市北流平镇双子峰的绣江,又称“北流河”,是玉林的内河,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区域性的重要航道。
然而这条航道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断航了。
断航的原因,却跟珠江上的其他支流大同小异。
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途径玉林的黎湛铁路建成通车,玉林公路网络不断畅通延伸,车辆数量不断增长,货物走陆运逐渐增多,走水运却逐渐减少。
加之,绣江两岸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河床积淤升高,通航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绣江航道上建设了多个梯级水电站,船闸设计不合理成为通航的“拦路虎”,船只无法通过。
尤其是近十年来,绣江上规划建设10座梯级电站(其中7座已建成、1座在建、2座未建),由于建电站对通航问题考虑欠缺,设计不合理、水位不衔接,许多闸坝成为通航“瓶颈”。
于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绣江断航后,通航一事就显得步履维艰。
然而,这并不能磨灭它曾经的繁华和辉煌。
了解绣江的人都知道,绣江有两大标签:一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二是“东方小南洋”。
绣江,由南向北,流经玉林市北流、容县和梧州市藤县三地,于藤县汇入浔江(西江),全长275公里。
作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绣江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汉代以后,大批的黄金、茶叶、丝绸和瓷器便是沿着这条水路抵达合浦港,再经海道运至东南亚、西亚及其他国家。
曾经的绣江两岸多为繁华的商业重镇,人文荟萃,货物奇居,名胜古迹遍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绣江上玉林辖区内有船只700多艘,船民2000多人,货物年吞吐量50多万吨,南来北往的船只上行南宁、百色、柳州,下行粤港澳,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肇庆市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分析摘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把肇庆整个区域纳入珠三角城市群。
这给肇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然而肇庆经济与珠三角其他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肇庆把自己定位为珠三角“后花园”,旅游业发展势头强于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肇庆经济的发展。
肇庆明确划入珠三角圈后,如何正确地重新进行定位,抓住机遇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前肇庆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肇庆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区域优势,探讨了肇庆市划入珠三角圈后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对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加快肇庆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珠三角产业转移广佛肇经济圈高新技术工业区正文:肇庆市有8个县(市)区,其中一半在珠三角,一半在山区,这一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肇庆经济的发展。
而且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肇庆市把自己定位为珠三角“后花园”,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多于工业。
改革开放32年,与其相隔不远的广州佛山迅速崛起。
而肇庆这一错误的定位使其在这场角逐中被拉大了距离。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把肇庆整个区域纳入珠三角城市群。
这给肇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肇庆在珠三角九市中,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都与其他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2009年肇庆市GDP为837亿元,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而广州和佛山分别为9000亿元和4742.56亿元。
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十分巨大。
虽然肇庆与广佛两市之前存在巨大落差,但肇庆具有丰富的用地资源。
1.5万平方公里的肇庆,其土地面积全省第三,比广佛的总和还大3574平方公里。
由于山区面积广,还具有丰富的农业森林资源,完全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肇庆还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每年为珠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加速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9.5亿吨,快步向10亿吨大关迈进;长洲枢纽船闸全年完成货物通过量1.32亿吨,直追长江三峡船闸,再创历史新高。
珠江水运发展顶层设计日臻完善,高层协调机制持续发挥作用,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道路。
策划|本刊编辑部独家策划1月14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18年珠江水系完成内河货运量9.5亿吨,快步向10亿吨大关迈进;长洲枢纽船闸全年完成货物通过量1.32亿吨,直追长江三峡船闸,再创历史新高。
珠江水运发展顶层设计日臻完善,高层协调机制持续发挥作用,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道路。
珠江水运内河货运量达9.5亿吨据悉,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迅猛,水运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
全年完成珠江内河货运量9.5亿吨,同比增长5.7%,客运量2625万人次,同比增长0.2%;完成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6.5亿吨,同比增长8.9%;集装箱吞吐量1280万TEU,同比增长1.0%。
珠江水运为沿岸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珠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永恒介绍,随着西江航运干线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激活,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能力得到不断释放,2018年货物通过量呈“井喷”态势。
继2018年10月突破亿吨大关后,年货物通过量达到1.32亿吨,创历史新高,单月货物通过量超过1000万吨已经成为常态。
同时,珠江水系航道和港口建设也有新进展。
2018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1.5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2016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肇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广西南宁;全水系拥有生产性泊位2092个,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5.5亿吨;内河运输船舶1.5万艘,平均吨位超过1000吨。
珠江迈入黄金水道建设快车道过去一年,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吹响号角,各建设项目多点开花。
2018年11月5日,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一期)正式上线试运行。
这也标志着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珠江航运信息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空白,珠江水运从此有了专文|通讯员 罗春艳 张兵 马格淇珠江黄金水道建设步入快车道内河货运量达9.5亿吨属的、功能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