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13.07 MB
- 文档页数:127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发表时间:2019-12-27T09:49:57.52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10期作者:诸宏[导读]一、病历简介患者,王xx,女,70岁,汉族,已婚,主因:“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发现血红蛋白升高近2月”于2018年7月17日首次来我院就诊。
患者10余年前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后逐渐出现紫红色斑块,未予正规诊治。
近2月前发现双下肢紫红色斑块处破溃,左侧为著,伴局部瘙痒,无发热,无关节肿痛等其他不适。
就诊于北京京城皮肽病医院,查血常规就诊于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查血常规WBC:5.83×109/L,HGB:207g/L,PLT:73×109/L,凝血:APTT:45.2s;生化:碱性磷酸酶136.1U/L,y-GT:105.3U/L,总胆红素30.78umol/L,直接胆红素13.39mol/L,总蛋白81.8g/L,白蛋白44.5g/L,肌酐103.8umol/L,B2微球蛋白4.4mg/L,免疫球蛋白IgG19.05g/L.:抗链球菌溶血素<51.9IU/mL,类风湿因<10.8IU/ml,CRP3.66ng/L;皮肤CT提示:表皮缺失,真皮内可见水疱形成,疱内可见大量炎细胞,基底层色素局灶性增加,真皮乳头轻度增生、大小不一的扩张,真皮乳头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管周可见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
皮肽活检病理:角化过度,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周围可见一些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见大量外溢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颗粒。
给予扶他林、喜辽妥等外用,及维生素E、维生素C口服治疗。
患者于2018-6-14就诊于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查血常规WBC4.96×109/L,HGB:205g/L,PLT:70×109/L,血M蛋白:IgGκ阳性,白细胞分类未见幼稚细胞。
后皮肤破损处给予加用夫西地酸等外用治疗,自觉破损较前有好转。
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1]。
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及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常伴脾肿大,患者有头痛,头晕,高血压,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还可有血管与神经系统症状.约半数病例有鼻衄.牙齦出血,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消化道出血,尿血,血栓形成和梗死.精心地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
我院所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均经精心地护理康复出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8~66岁;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发病就诊时间8~16d,平均12d。
患者多有高血压,头痛,头晕,肢体麻木,颜面和肢端皮肤变红,中度脾肿大,红细胞显著增多。
8例患者经过8~16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
2 护理措施2.1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开窗开门通风2次/d,30min/次以上;病室温湿度适度;病室环境安静,舒适;限制探望,保证充足的睡眠,使患者的症状减轻。
2.2饮食护理由于脾肿大,患者常有左上腹坠胀或饱胀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以植物性营养为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少渣饮食。
同时注意食物多样化及色,香,味俱全,以增进患者食欲。
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2.3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
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使患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同时将健康教育融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注意选择患者相对舒适,环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教育【2】。
2.4病情观察该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护理上要定期观测血压,控制血压在适度的范围,以120/80mm汞柱为标准。
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破损,出血,出血部位,出血范围及出血量。
放血治疗后要及时观察患者有无血栓形成的征兆:下肢静脉栓塞可出现皮肤肿胀,发红及肢体疼痛,功能障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引起腹痛等。
一例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护理查房病历信息: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0岁,体重70kg,身高170cm主诉:乏力、头晕、气短、面色苍白既往史:患者无明显疾病史,也无手术史和外伤史药物史:患者目前无药物治疗史家族史:患者无家族史体征: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眼结膜贫血表现,颈静脉微扩张,心脏听诊:S1S2正常,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正常,无干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220g/L,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细胞学骨髓穿刺:骨髓红系细胞增多,骨髓造血细胞比例正常血气分析:pH7.38,PaO2 85mmHg,PaCO2 40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查房概述:患者目前表现为乏力、头晕、气短和面色苍白。
体征上,发现了眼结膜贫血表现和颈静脉微扩张,心脏听诊和肺部听诊没有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显示红细胞增多,但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正常。
骨髓穿刺显示骨髓红系细胞增多,造血细胞比例正常。
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结果正常,胸部X线也没有明显异常。
护理措施:1.监测血常规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每日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骨髓穿刺结果,以评估疾病进展和疗效。
2.监测生命体征:每四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护理体位:为了减轻患者的乏力感和呼吸困难,可协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并提供支撑。
4.功能运动训练: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运动训练,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5.安排休息和饮食:根据患者的能力和需求,安排合适的休息时间和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6.支持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焦虑。
7.定期随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定期评估疾病进展和疗效,以及解答其疑问和困惑。
教育宣教:1.介绍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增加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合理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