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12课儿童歌舞剧——《发图姑娘》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花城版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4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2课欣赏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法图姑娘》是一部儿童歌舞剧,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2课。
该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童趣的音乐旋律,展现了法图姑娘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善良。
本课通过欣赏该剧,让学生感受歌舞剧的魅力,体验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欣赏能力。
在之前的教学中,他们学习了各种音乐体裁和演唱技巧,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在歌舞剧欣赏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音乐、舞蹈等方面去感受和欣赏《法图姑娘》。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法图姑娘》的故事情节,感受歌舞剧的艺术魅力。
2.欣赏并分析该剧中的音乐、舞蹈元素,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舞剧的感悟,培养审美情趣。
4.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发展创新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法图姑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重难点:欣赏并分析该剧中的音乐、舞蹈元素。
3.重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舞剧的感悟,进行审美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思考。
2.运用欣赏分析法,让学生在听、看、动中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美。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法图姑娘》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法图姑娘》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故事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音乐欣赏:分析剧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4.舞蹈欣赏:分析剧中的舞蹈动作,如舞姿、表情、舞美等,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美。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音乐、舞蹈,谈谈自己的感悟和评价。
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册
第1课音乐的风格
欣赏: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
欣赏:《钢琴奏鸣曲op.49 No.2》第二乐章
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
欣赏:1. 《小白菜》 2. 《节日舞》片段
1. 《小白菜》
2. 《节日舞》片段
歌曲:《小白菜》
欣赏:中央民族乐器《秧歌舞曲》
本课综合与测试
第2课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歌曲《月亮月光光》
歌曲《放纸鹞》
本课综合与测试
第3课环球音乐探宝(六)——拉丁美洲
之旅
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
歌曲《快来吧!朋友》
欣赏:器乐曲《桑巴舞曲》片段
歌曲《卖花生》
本课综合与测试
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教案一. 教材分析《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选自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通过儿童歌舞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欣赏、演唱、演奏、舞蹈等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歌曲《法图姑娘》,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歌舞剧的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舞台表现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法图姑娘》的旋律演唱。
2.歌舞剧的编排和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观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舞蹈,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歌唱和舞蹈技巧。
4.合作法:分组进行歌舞剧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法图姑娘》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相关的音响设备。
3.准备舞蹈道具和服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法图姑娘》,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然后教授歌词,让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直到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舞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舞剧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儿童歌舞剧_法图姑娘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法图姑娘》是一首儿童歌舞剧,选自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法图姑娘形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的音乐知识有: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同时,这首歌曲也适合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节奏、旋律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发音不准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
此外,学生对歌舞表演的兴趣较高,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法图姑娘》的演唱技巧,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
3.培养学生对歌舞表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准确发音。
2.歌曲节奏的把握,尤其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3.歌曲旋律的掌握,尤其是音域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纠正法:针对学生发音不准确的字词,教师进行个别纠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舞表演,相互学习、交流。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歌舞表演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法图姑娘》的乐谱。
2.准备相关歌舞表演的视频资料。
3.准备录音设备,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4.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法图姑娘》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
同时,教师进行歌曲范唱,学生跟随演唱。
对于生僻字词,教师及时纠正发音。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图姑娘》是一首儿童歌舞剧,选自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歌词,描绘了法图姑娘的美丽和可爱,展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理解歌词意义、以及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歌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能够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方特色音乐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法图姑娘》。
2.理解歌曲的歌词意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学会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地方特色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词意义,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
3.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学习和表现。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美妙。
4.视听结合法: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法图姑娘》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歌词及相关图片,便于学生理解和表现。
3.准备舞蹈道具、服装,便于学生进行歌舞剧表演。
4.准备教学PPT,展示歌曲、歌词、图片等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法图姑娘》的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词及相关图片,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意义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最新花城版六年级上册⾳乐教学设计-⾳乐第⼗⼀册教学计划(2014——2015学年度第⼀学期)班级:六年级(4)班任课教师:徐义忠教学内容:花城版⾳乐教材第⼗⼀册的全部内容。
教材分析:1、从⽬录编排上来分析:本册教材共有12⼤课,每⼀课均分为欣赏曲⽬和歌曲两部分。
欣赏曲⽬有《秧歌舞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草原就是我的家》、《⼩⽩菜》、《墨西哥草帽舞》、欣赏器乐曲《桑巴舞曲》、欣赏器乐曲《碰⿐歌》、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筝曲《渔⾈唱晚》、箜篌曲《春江花⽉夜》、琵琶曲《⼗⾯埋伏》、⼉童歌舞剧《法图姑娘》等。
歌曲有《放纸鹞》、《快来吧朋友》、《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放⽜郎》、《海鸥》《桑塔、露琪亚》、《童年》、《在乡间的⼩路上》、《盼红军》等,其次还有部分补充教材。
针对现有的教材,根据班级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调整,有选择性的进⾏教学。
2、从教学具体内容上分析:歌唱部分:本学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培养学⽣正确的发声、演唱⽅法,防⽌喊歌;让学⽣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法。
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
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学唱⼆声部合唱、轮唱、独唱、⼩组唱等。
在⽓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
运⽤不同的⼒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唱保持⾳时,声⾳要饱满。
学习⼆声部合唱,注意⾳量的均衡,⾳⾊的协调。
基本知识部分:认识变⾳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切分⾳;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记号。
欣赏部分: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学⽣的视野,以⾳乐的艺术形象有⼒地感染和⿎舞学⽣。
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学⽣的民族⾃尊⼼和⾃豪感。
在欣赏⽅⾯,⼤多数学⽣图个热闹,⽽对曲⽬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不知道⾳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欣赏⾳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的,因此,需要学⽣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精品】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法图姑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学内容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4课《法图姑娘》(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法图姑娘》是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2课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的教学内容。
全曲由A+A1+B+间奏+C+A2+B1+A3 8个乐段组成,是一部非洲音乐风格的微型歌舞剧,描绘了法图姑娘和朋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幸福快乐唱歌、跳舞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法图姑娘的赞美之情。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基于对教材编写意图、非洲音乐特点和和学生音乐认知特点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把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主题(A段)和B段设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及综合性艺术音乐实践,感受非洲音乐——鼓、旋律重复、弱起小节、舞蹈和切分节奏、一领众和等特点,培养对非洲音乐风格认知的兴趣,为第二课时欣赏微型歌舞剧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认知水平由以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概括过渡。
教学中注重把握学生求知欲、学习能力、好奇心有所增强,学习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对教学内容趋向思考、选择和接受等年龄特点,从非洲音乐特点出发,设计一系列感受非洲音乐的实践活动,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和表现自我。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微型歌舞剧中曲目的学习,感受非洲音乐特点并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非洲音乐魅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A段;感受B段“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1.学唱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主题(A段)。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课题和歌谱图片、黑板、钢琴、非洲鼓一个。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律动导入1.课前准备,稳定拍练习。
2.导入:教师运用非洲鼓演奏固定节奏||:x xx x xx:||,请学生以拍腿的方式模仿鼓的固定节奏。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课件【导语】音乐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绚丽多彩的舞剧音乐》】教学目标了解舞剧体裁的特点以及音乐的发展。
通过对优秀舞剧音乐的欣赏,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舞剧音乐作品《白毛女》《丝路花雨》《胡桃夹子》选曲的听赏、分析。
教材分析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
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
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
《白毛女》是现代芭蕾舞剧。
主人公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大春相爱。
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
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
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欺辱,逃入深山,头发全白。
两年后,大春随着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
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大众的重见天日。
《白毛女》是中国部新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
《北风吹》出现在歌剧幕四三拍,旋律亲切流畅,表达了喜儿与爹爹相依为命盼望爹爹早点回家过年的焦急心情。
第二部分扎红头绳则表现了喜儿天真烂漫、追求美丽、盼望过年的愉快心情。
六幕舞剧《丝路花雨》以我国盛唐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辉艺术形象。
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
高度赞扬了中外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情,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盛况。
舞蹈民族风格浓厚,有很多舞蹈动作模仿了敦煌壁画中的动作。
在舞蹈结构上,突出了独舞的空灵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认为开创了“敦煌舞”独特的艺术流派。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儿童歌舞剧_法图姑娘教案(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法图姑娘》是一首儿童歌舞剧,选自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法图姑娘形象。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舞剧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舞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舞剧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还不够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舞剧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
2.学会演唱《法图姑娘》,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激发学生对歌舞剧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2.歌舞剧的表现手法,如动作、表情、情感等。
3.学生个体差异的兼顾,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和表演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舞剧的魅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视频等的多媒体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确保歌曲播放效果。
3.舞蹈道具:准备适当的舞蹈道具,如花环、扇子等。
4.课堂练习册: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法图姑娘》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随后,简要介绍歌舞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歌舞剧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法图姑娘》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儿童歌舞剧_法图姑娘说课稿(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法图姑娘》是一首儿童歌舞剧,选自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2课。
这首歌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童趣的旋律,以及富有特色的歌词展现了法图姑娘的聪明才智和坚强勇敢的品质。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唱和音乐欣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的背景,理解歌曲的意义,认识歌剧这种音乐形式。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法图姑娘》,培养他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音乐、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法图姑娘》的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内涵,表现歌曲的情感,以及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法图姑娘》的背景,讲解歌曲的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示范演唱:邀请学生示范演唱,点评并指导演唱技巧。
5.课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6.音乐欣赏:播放《法图姑娘》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2课欣赏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2课,主要内容为欣赏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
该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童趣的音乐旋律,展现了法图姑娘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善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歌舞剧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舞剧这种艺术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并喜爱这种形式。
此外,学生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较强,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儿童歌舞剧《法图姑娘》,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舞剧《法图姑娘》的故事情节、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2.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主动参与音乐的鉴赏与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图姑娘》的音频、视频资料及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提前让学生预习,了解该剧的基本情节。
3.准备教学课件,设计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简要介绍《法图姑娘》的背景、剧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法图姑娘》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该剧的音乐风格。
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体会音乐在歌舞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