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 格式:doc
- 大小:1.13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袁春睿(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摘要:马家窑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文化,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的造型特征、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分析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艺术特点一、马家窑文化概况1924年,考古学家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首次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遗址。
按照考古学惯例,使用首①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地名作为该文化的名称。
故而,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以这个文化遗存所反映的特征为内涵,称之为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区域在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境内,以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为主。
重要遗址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为代表。
迄今为止,在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彩陶出土的数量最多,大多是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等。
根据考古学家分析,马家窑文化时期,全球气候变暖,远古先民选择临近水源的地点建造房屋,开始定居生活并出现了原始农业。
定居生活需要器物储藏食物和水,于是先民们尝试将土与水混合制成各种器物形状,干燥后经火焙烧制成陶器。
陶器的发明给先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陶器产生之初,并没有刻意进行装饰,但在加工过程中,手捏、拍打器壁等行为,往往会留下一些不规则的印痕。
随着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变为有意识的纹样,使陶器不仅仅是实用品,还具备了审美价值。
在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许多制作陶器和绘制陶器纹样的工具。
如,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转轮等。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判断,马家窑文化包含四种文化类②型。
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马家窑类型;以半山遗址为代表的半山类型;以马厂塬遗址为代表的马厂类型;以石岭下遗址为代表的石岭下类型。
从时间和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的情况看,石岭下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中期,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功能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是一种古代陶器,因其独特的纹饰而备受瞩目。
它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功能。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储存食物和液体。
双耳设计使得罐子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可以轻松倒出罐内的食物或液体。
而罐身上的漩涡纹饰不仅增加了美观性,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漩涡纹纹理紧密有序,有助于增强罐体的结构强度,使罐子更加牢固耐用。
同时,漩涡纹还能起到增加罐内液体流动速度的作用,使食物更容易储存和保鲜。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被用作礼器和装饰品。
在古代社会里,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常常作为贵重的礼物赠送给朝廷官员或重要客人,体现了主人的尊重和礼貌。
双耳罐的设计独特,纹饰精美,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装饰品。
人们常常将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放置在家中的客厅或书房,以增添居室的雅致和艺术氛围。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有一定的宗教和祭祀用途。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用于祭祀活动。
罐子内可盛放祭品,如食物、酒水等,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漩涡纹作为一种独特的图案,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害,招来好运和吉祥。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贵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
漩涡纹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样式,被广泛运用于古代陶器上,成为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符号。
通过研究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陶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具有丰富的功能。
它不仅可以用于储存食物和液体,还可作为礼器和装饰品展示,同时具有一定的宗教和祭祀用途。
此外,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精髓。
通过研究和欣赏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彩陶》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情分析
中国彩陶》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彩陶艺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发展的起源,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教材编写匠心独具,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彩陶的同时表达对中国彩陶艺术的独特感受,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
教材选择了几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彩陶艺术作品,作品上的纹样内容丰富,精美绝伦的同时又有着儿童般的绘画天性,饶有趣味,十分贴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
4重点难点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陶勋导入到新课
上课前与学生共同欣赏一段陶勋的音乐片段,引入到陶勋
2【讲授】了解彩陶材质,讨论彩陶的色彩
(二)了解彩陶材质,讨论彩陶的色彩
教师出示彩陶图片,提问:这些都是彩陶,能观察的出这些彩陶的材质吗?
他们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原始1.1.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2000年。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红陶鬹2. 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彩陶漩涡纹双耳罐3.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4.彩陶钵新石器时代年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5.彩陶弦纹瓶新石器时代年代:红陶双耳罐6. 新石器时代:所属年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1 - / 207.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年代: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8.黑陶单把杯新石器时代年代: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彩陶几何纹盆9. 时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0.红陶深腹双系罐年代:新石器时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2 - / 202.西周1.逨盘Plate of Lai),西周青铜器,中国第一盘。
逨盘(宝鸡青铜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收藏于192003年1月日陕西省。
器博物院 2.利簋 .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厘,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厘22米,口径3.颂壶中盛酒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
颂壶有两件,一有盖一无盖,无盖件收藏于颂壶,西周国国家博物馆,有盖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 克盉号墓出土的西周成王时期文物。
西周克盉,是在北京琉璃河M1193井姬独柱带盘鼎5. 出土于宝鸡墓地年代:西周6.四虎镈故宫博物院收藏地:制造年代:周7. 青铜提梁卣- 1 - / 20现收藏于成都华通博物馆.年代:西周青铜羊首罍8.成都华通博物馆西周青铜羊首罍收藏于9.西周云雷纹铜铙年代:西周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0. 青铜簋年代: 西周现收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 2 - / 203.春秋1.青铜盉安庆市大枫乡黄花村春秋墓出土.时代:春秋2.青铜方壶年代:春秋年山西候马出土19613.牛头蟠螭纹蹄足青铜列鼎年代:春秋年山西太原金胜村晋赵卿墓出土19884.”青铜鼎(附匕)王子午年代:春秋号墓出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青铜炉王子婴次5.”年代:春秋传1923年河南省新郑县李家楼出土青铜镈”6. 素命年代:春秋1970年山西省荣河县后土祠出土7.鸟形青铜匜- 1 - / 20年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出土1952 年代:春秋8.秦公簋传1924年甘肃天水出土年代:春秋9.洹子孟姜壶民间旧藏春秋年代:栾书10.“”青铜缶年代:春秋传河南辉- 2 - / 204.秦1.跪射俑年代:秦秦云纹高足玉杯2. 年代:秦1976年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出土3.秦公钟1978年陕西宝鸡太公庙出土年代:秦4.琅琊刻石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小篆体十二字砖5. 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蟠虺纹青铜车型器6. 年代:秦甘肃省博物馆- 1 - / 20青玉琮7.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铜匜8.年代:秦中国国家博物馆秦代青铜鸿雁9.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年代:秦10.秦代青铜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年代:秦- 2 - / 20 5.魏晋南北朝1.人面镇墓兽年代:东魏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藏2.蹲坐人面兽身镇墓俑年代:北魏河南洛阳博物馆藏人面兽身镇墓俑3. 年代:北魏山西大同市博物馆藏4.萨满巫师俑年代:东魏河北邯郸市博物馆藏头戴赭红船形胡帽舞蹈胡俑5. 年代:北齐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6.人面残像年代:北魏洛阳市博物馆藏- 1 - / 20陶羊尊7. 年代:西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8.主人及车奴俑与牛车年代:魏晋甘肃武威市博物馆藏9.北燕鸭形玻璃注年代:北燕辽宁博物馆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10. 年代:西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希腊几何纹双耳陶瓮设计背景
古希腊几何纹双耳陶瓮是古希腊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们是由陶器制作而成,通常呈现出独特的双耳设计。
这种设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希腊几何纹双耳陶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古希腊人对几何学的热爱和追求。
几何学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完美和秩序的象征。
因此,几何纹样在古希腊艺术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陶器制作中。
双耳设计是古希腊陶瓮的独特之处。
这种设计不仅为陶瓮增添了美感,还具有实用性。
双耳使得陶瓮更容易拿取和搬运,方便人们使用。
同时,它也是古希腊人对对称和平衡的追求的体现。
古希腊几何纹双耳陶瓮的设计背后还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宗教和神话信仰。
在古希腊神话中,陶瓮被认为是与死亡和地下世界相关联的。
因此,陶瓮的设计常常与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有关,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生死和神秘力量的思考。
古希腊几何纹双耳陶瓮的设计背景丰富多样。
它们不仅是古希腊艺术的杰作,更是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几何纹样和双耳设计,这些陶瓮展现了古希腊人对几何学、对称和平衡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
人美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0课彩陶》教案教学目标: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独特的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李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愿意跟老师去吗?那现在我们就坐上旅游巴士出发咯!我们将要参观欣赏的景点是中国彩陶馆。
二、感受陶文化历史1、小故事讲述陶器的起源师:关于陶器的起源有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学会用枝条编制篮子,有一次篮子在河里冲洗时沾上了泥土,无意中扔到火中烧,发现烧制之后的篮子用来盛水不漏水了,由此而得到了启发,最后发明了陶器,看来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中国彩陶馆也到了。
2、猜一猜,比一比,引出课题听一小段音乐:埙曲《楚歌》师:听(音乐播放),你们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生:鼓师:其实是由它演奏出来的,它叫“埙”,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你们再猜一猜埙是由什么烧制成的?生:是用泥土、陶泥烧制的……师:你们都猜对了,“埙”就是用泥土烧制的,也叫陶埙,是陶器的一种。
出示彩陶埙师:你们看,这件陶埙和刚才那组陶埙相比有什么不同?生:上面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更具美感……师:是的,你们说得太对了!像这种在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就是中国的彩陶。
(板书课题:中国彩陶)3、语音播放彩陶有关知识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彩陶的魅力吧!语音播放:陶器是我们人类最早的伟大发明,中国彩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黄河流域一带,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中国彩陶文化它主要包括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展示各种彩陶图片)三、欣赏彩陶,感知造型、纹样美1、指导欣赏船型壶师:各具特色的彩陶让我们眼前一亮,赞叹声不断。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功能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是古代中国陶瓷艺术品中的一种,它集装饰性、实用性、文化内涵于一体,被广泛使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中。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是古代陶器的一种形式,它采用漩涡纹及双耳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特点。
首先,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功能之一是作为储存容器。
古代人们使用陶罐来储存各种物品,例如食物、水、酒等。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体积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物品,方便人们进行长时间的储存和使用。
同时,陶罐的材质可以有效防止光线、湿气和氧气的进入,保持储存物品的新鲜。
漩涡纹及双耳的设计使得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更加易于拿取和倒出物品,提高了储存效率。
其次,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
古代的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在制作过程中,会给陶罐上色,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漩涡纹是古代彩陶的一种特殊纹饰,其圆涡状的图案寓意着旺盛和永恒。
双耳的设计也增添了陶罐的美感和立体感。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可以放置在住宅、寺庙、宫殿等场所的角落,作为陈设品展示给人们欣赏。
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能够为居室增添趣味和美感,提高空间的艺术审美价值。
此外,彩陶漩涡纹双耳罐还具有一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漩涡纹与天地宇宙间的循环有关,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无穷的生机。
因此,彩陶漩涡纹双耳罐的使用也与祭祀、敬神和宗教习俗有关。
人们在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中,常常使用彩陶漩涡纹双耳罐来盛放祭品或供奉神灵。
漩涡纹及双耳的设计使得陶罐更加容易拿取和摆放,方便祭祀者和信徒进行宗教仪式和礼拜活动。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复习题库班级:姓名:学号:题目: 侧目 形式: 中国画 作者: 徐悲鸿保俶塔 中国画 傅抱石红日白雪 中国画 张大千山水 中国画 吴冠中春江水暖 中国画 贺天健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国画 徐英槐题目:非洲面具 秦童 形式: 木雕 木雕 贵州铜仁傩堂戏面具 时代:华夏龙脉 雕塑杭州灵隐寺旁的将军像 雕塑斯特拉文斯基喷泉 雕塑 ( 法国)鸟类的保护者 雕塑 米罗 (西班牙)题目: 船型壶 形式: 彩陶 (仰韶文化) 时代: 题目: 红萝卜与蘑菇 形式: 中国画 齐白石 作者:樱桃 中国画 齐白石 清平福来 中国画 齐白石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国画 潘天寿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中国画 李可染彩陶同心圆圈波纹盆 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壶 陶器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人头器口瓶 陶器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钵 陶器 大汶口文化题目: 彩陶蛙纹罐 形式: 彩陶 时代: 马家窑文化 题目: 抗倭英雄戚继光 秦始皇陵 2 号铜车马 小刺猬的麻烦 形式: 雕塑 雕塑 水彩画(英国) 陈佶生 瑞希德·斯卡梅尔 作者:麒麟送福 木版年画 园林印象之冬 版画 凌君武 清白家风图 中国画 齐白石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鹳鸟叼鱼缸 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旋涡纹瓶 彩陶 马家窑文化旋纹彩陶尖底瓶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 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 古希腊《红黄蓝》 蒙德里安杭州城市徽标 (标志)2008 北京奥运会会徽 (标志)福娃欢欢 (吉祥物)北京奥运会申办标志 (标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题目: 老鼠抬轿子送福 形式: 剪纸 作者:江娃拉马梅香骑 剪纸 库淑兰 五福拱寿 剪纸 百福图 剪纸 水族馆里的游泳者 拼贴画 马蒂斯(法国) 欢舞三原色:红、黄、蓝 安徒生(丹麦) 三间色:橙、绿、紫剪贴画橙=红+黄 绿=黄+蓝 紫=红+蓝(秦始皇陵兵马 俑)被誉为“世 界第八大奇迹” 。
题目: 跪射俑 形式: 雕塑武士俑 雕塑将军俑 雕塑彩陶人面鱼纹盆 彩陶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彩陶三星堆青铜器面具 青铜器(齐白石) ,名(璜) ,号(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早年做过雕花木匠,后拜师学画。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名称】: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文物原属】:马家窑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简介】:
高37cm,口径10cm。
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
胎呈暗红色。
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
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相关资料】: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又延续发展数百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它不仅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同时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它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还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马家窑文化具有非凡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