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鸿谈紫砂壶的收藏
- 格式:pdf
- 大小:176.82 KB
- 文档页数:9
谈关于紫砂壶的收藏
胡永成;谈敏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07(040)F06
【摘要】人各有志,同理。
人也各有所癖。
癖,即是指嗜好.个人喜好。
每个人
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
过去有爱兰、爱菊、爱茶、爱酒之人,而当今众人则爱上了古玩、玉器、字画、邮票,至于爱紫砂之人,更是甚者。
在台湾市场上,就有众多的爱好者及收藏家,紫砂壶从一件品茗的饮茶用具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玩物,更成为收藏家的稀世珍宝,使人不见则已,一见便爱不释手。
有的玩壶者一天不玩壶,【总页数】2页(P39,41)
【作者】胡永成;谈敏
【作者单位】宜兴紫砂工艺厂胡永成工作室,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收藏知识收藏爱好——《名家谈收藏》丛书编后 [J], 毕昆仑;李晓雯
2.谈关于紫砂壶的收藏 [J], 胡永成;谈敏
3.紫砂壶的自我创断——访紫砂壶收藏家兼独立制壶人张志强 [J],
4.收藏知识紫砂壶的收藏 [J], ;
5.盛世话收藏——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吴应骑教授谈收藏 [J], 曼丽;吴承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紫砂壶文化代表人物介绍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为了缅怀老一代艺术家,进一步弘扬紫砂文化、推动紫砂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地制作了专题——紫砂“七老”!紫砂七老之王寅春:不识字的紫砂巨匠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一个贫寒家庭,13岁在本村金阿寿家学习制壶技艺,满师后,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后做客师制胚。
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很快为他赢得声誉。
起初是“福记”老板陈福寿请他做水平壶,盖“福记”印章,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小壶。
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定制水平壶,并包销所做,王寅春很快名扬大上海。
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垄怀希之邀,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徐友权、陈子珪、陈鸣远的作品。
王寅春仿制的作品饱满生动,几无挑剔。
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吴德盛公司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
他敏思苦想,率先做成了紫砂挡胚模型,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这也是紫砂工艺史的重大革新之一。
王寅春同时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赶制过一批茶壶,有洋桶、线圆等。
1955年1月,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56届的技术辅导员,为政府聘请的七大因人之一。
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寅春为人忠厚,朴实而谦逊,行动稳重。
两手虽粗,但特别灵巧,虽不识字,但极有经营头脑。
其作品线条挺括清晰,口盖严丝合缝,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创新,有强烈的个性。
/baike/紫砂七老之顾景舟:身价最高的紫砂大师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
紫砂大师:拟万象而化迥巧,通艺道而流芳德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3年第6期2013年4月9日,是徐秀棠大师人生中值得铭记的日子。
是日,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承露轩艺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
开幕式上,宜兴市长张立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兴致辞。
他说:“千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不仅基于一代代艺人的手手相传,更有赖于一位位大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他们引领着宜兴紫砂攀登上一座又一座的艺术高峰,徐秀棠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桂馆兰庭,金声玉振,闻者深以为嘉许!举凡海内外宜兴紫砂受众,一提起徐秀棠的大名,每每肃然为之仰慕。
现实中的徐秀棠大师,出口一语,竟然有时光回溯、千古风雅之高节,让记者顿然感受到所谓“铮铮傲骨可以为艺术而折腰”的真大师之风骨。
“就像米芾拜石,我可以为一把好的紫砂壶下跪!”徐秀棠开场言道。
1 9 3 7年,徐秀棠生于宜兴蜀山紫砂世家,1954年师从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后转入“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彩塑。
他专业职称已达顶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身兼一系列学术荣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会长、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茶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宜兴紫砂》主编等,荣膺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
在长乐陶庄,盛名之下的徐秀棠,一派淡定从容,目光炯然,心有明镜,洞彻世间百态,却不乏性情淳朴、蔼然亲和,揖之拒之,自然而然。
一番漫谈,主客作别,徐秀棠双手奉送一部自己编著的《宜兴紫砂传统工艺图述本》,珍重言道:“这本书对你深入了解宜兴紫砂会有帮助的。
”那一刻,记者对这位术业有专攻且潜心于著书立说的长者肃然起敬。
宜兴紫砂壶,五百余载岁月磨砺,心手交融,已然成体系定势,后来者岂可轻言创新?而徐秀棠自20世纪70年代已率先探索紫砂新工艺。
发表于 2009-2-16 18:32顾景舟先生被世人尊为“一代宗师、紫砂泰斗”,而在业内,人们一直称他“顾辅导”。
亲切而贴切地说明其紫砂授徒桃李满天下。
顾老传人公认的有三家:一徐汉棠,二李昌鸿、沈蘧华,三高海庚、周桂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顾老大弟子,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工艺美术名人沈蘧华同年拜师,是第一批紫砂艺徒。
夫妇合作作品古朴雅致,汲取传统而有创新。
高海庚、周桂珍均为顾老得意门生,高海庚才华横溢,管理有方,生前是一厂厂长。
虽英年早逝,但其紫砂贡献有口皆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桂珍工艺精湛,儒雅大度,秉承乃师风貌。
两家风雨同舟,情感重于技艺。
顾老破例将隔代的高振宇徐徐收为关门弟子,后二人留日归国,现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
随顾老拜师学艺的还有:紫砂名人吴震,作品浑厚古朴。
高工吴群祥,功力深厚,标准谨严。
方圆公司高工葛陶中,技艺全面,制作优良。
老工艺师束凤英,制作工艺精、趣味足。
没经拜师而得顾老教泽的有:省大师顾绍培,作品新颖端庄。
紫砂名人潘持平,壶艺精严儒雅。
紫砂名人张红华,制陶融合出新。
高工曹婉芬,风格秀丽飘逸。
高工周尊严,制器厚重高古。
有幸得顾老教诲的中青年人难以数计,如指点毛文杰改进的磉碥壶文雅端丽、指导赵江华制作的提璧壶细致精微。
顾老再传弟子中,随徐汉棠习艺者:徐达明、刘凤英、徐元明、房玉兰、徐维明、范早大、王秀芳、范其华、徐雪娟、范志忠、徐秀文、徐颐、徐跃;随李昌鸿或沈蘧华习艺者:葛陶中、李慧芳、李群、李霓、李铭、沈琳、李霞、徐萍、褚婷圆;随周桂珍习艺者:鲍正兰、邓亚亚、高俊、刘建芳、徐立;随吴群祥习艺者:毛文杰、吴东元、吴曙峰、吴奇敏、陆君、吴东瑾、周勤媞、薛卫平、吴界明;随葛陶中习艺者:葛韬、蒋丽雯、鲍骧;随束凤英习艺者:丁洪顺、高建芳、李园林、高建华、万亚钧、束群。
顾老第三代弟子中已具个人面貌的有:鲁浩、张菊芳、沈龙娣、庄永忠、姜新伟、曹宏宇、范永艳等。
收藏紫砂壶不得不知的早期名人录:宜兴紫砂壶一厂大师名录1986-19911986年版宜興陶瓷紫砂廠工藝師、助理工藝師、技術員名錄:任淦庭|吳雲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陳福淵|范正根|范澤林|潘春芳|許四海|范盤沖|顧景舟|蔣蓉|潘春芳|李昌鴻|沈巨華|呂堯臣|汪寅仙|何道洪|李碧芳|徐漢棠|許成權|徐秀棠|高海庚|儲立之|王石耕|鮑志強|譚泉海|許四海|范盤沖|鮑仲梅|施秀春|周桂珍|顧紹培|范洪泉|何挺初|曹婉芬|謝曼倫|葛明仙|張紅華|高麗君|高洪英|束鳳英|周尊嚴|沈漢生|毛國強|咸仲英|吳同芬|丁洪順|丁益民|丁亞平|王銘東|丁菊芬|丁鳳仙|王已國|王黎明|王婉華|王定娟|王鳳仙|王亞芳|王愛萍|王淑萍|王東萍|王烘芬|王建南|王小龍|丁武平|王秀芳|王惠中|王曉健|王潔|王亞琴|牛惠芬|宋寶娟|呂俊傑|江建祥|吳群祥|吳亞亦|王秀英|史玉琴|史志民|朱秀華|束旦生|朱復|江敏|毛映紅|毛玉仙|毛梅紅|朱文平|任悉儉|任永芳|任惠萍|任苗英|呂美萍|江建華|吳小華|李萍|何嗎|吳奇敏|吳麗萍|吳純耿|吳士娟|吳亮萍|李慧芳|李正華|李杏仙|李忻仙|李美金|李旦悌|李洪新|何敏|何燕萍|余建新|季益順|邵沛華|周潔萍|周定華|邵玉芳|邵全娣|邵順娣|邵敏芬|邵正芳|李霓|邵陸大|邵惠萍|周正華|周順仙|周六妹|周惠芳|李園林:周志勛|周道生|周琴悌|周亞芹|周賢君|周洪娟|周颯英|汪惠芳|易志仙|杜愛萍|李林芳|何玉琴|金銀鳳|周寧華|周志華|汪建軍|沈小莉|沈惠芳|咸晴|徐茹|胡永成|胡洪芬|胡小紅|奎愛蓮|施小馬|夏俊偉|夏國強|倪順生|殷惠娟|徐維明|徐玉芳|徐萍|徐徐|徐蘭君|徐雪娟|徐元明|徐新妹|徐美萍|黃秉英|徐志清|徐志琴|徐錫華|徐雪春|徐蓉芳|徐達明|徐華大|徐榮芳|徐富珍|徐玲艷|徐志倩|高建芳|高湘君|高建華|高振宇|高小宇|高祥娟|孫小洪|孫止倩|孫志倩|曹亞麟|曹燕萍|曹亞萍|曹亞芬|陸奇南|陸巧英|陸虹偉|張志強|張麗娟|張國華|張順芳|張靜|張毅|張玉芳|張艷春|許淑華|許惠珍|許珍珠|范永良|范國歆|范早大|范其華|范建華|范亞鈞|范穎|陸君|范宜娟|范公美|范順仙|范川芬|范亞琴|崔國琴|崔碧玉|梅寶玉|黃麗萍|黃麗明|童孟大|黃偉|程輝|喬國福|馮杏華|惲益華|惲賢君|楊愛萍|楊紅芳|楊義富|莊玉林|趙洪生|趙盤根|趙志琴|華健|李英|趙佩芳|廖西氿|華小其|劉偉大|劉鳳英|劉建平|劉建軍|劉錫芬|劉國亞|劉秀娣|劉國霞|婉華|庚娣|劉洪仙|劉小青|翟荷芬|郭麗萍|葉偉亞|葉雲娥|樂雲琳|萬若君|談躍偉|談碧雲|談玉琴|蘇明|萼圃|談菊惠|談杏娟|談鳳珍|魯新華|魯新強|魯文琴|潘持平|潘淑萍|潘內芬|潘蘭奇|潘夕娟|陳岩|陳光|陳鳳妹|陳國良|陳玉芬|陳玉妹|陳志華|陳順仙|陳菊華|陳小仙|陳才芳|陳世華|陳志芳|陳瑞芳|臧志紅|葛陶中|鮑正蘭|鮑峰岩|鮑利安|鮑雯君|鮑小芬|鮑玉蘭|鮑蘭芬|鮑紅華|鄒玉芳|蔣義華|蔣彥|蔣建明|蔣惠娟|蔣順英|蔣坤仙|蔣淑希|蔣義平|蔣鳳英|謝順君|謝秀琴|魏紫雲|蔡國萍|蔡玉琴|錢紅妹|儲集泉|譚曉君|顧順娣|闞秀華|周才軍|于玲妹|老安順|任蕙芬|張淑芳|潘介芬|馮勤芳|蔡耀娟|沈萍|許藍芬|胡瑞華|沈菊芬|高忠娟|張淑芬|樂玉華|劉夕芬|陳豐春|楊年芳|潘燕萍1989年版增加名錄:江宏大|周志宣|陸奈男|韓順英|蔣旭明|劉政|王芳|劉祥娟|王定芳|王競芳|王婉如|王生娣|王建芳|周秀蒂|周衛芬|周映芳|周紅芳|周順君|周亞仙|周群英|范菊紅|范年峰|范淑娟|范和芬|范亞芳|范衛群|范乃芝|張杏英|張凌芬|張建芬|許國英|潘燕萍|李錫鳳1991年版增加名錄:劉彬芬|劉華明|顧彬武|邵盤洪|范梅英|王亞傑|王平一|薛衛平|李芝仙|徐雪蘭|徐玉鳳|徐月華|許衛良|顧土化|周菊英|孫秋紅|黃光華|徐葉珍|何強|江華|徐亞良|徐惠勤|徐維維|徐惠琴|蔣曉琴|蔣澤軍|蔣美英|蔣雲芳|蔣勤芳|蔣錫娟|蔣亞萍|王芳|陳戍|蔣芹芳|蔣國仙|蔣靜敏|蔣曉惠|顧建中|顧正華|顧學娟|顧美萍|顧中南|顧偉芬|顧亞君|周英|王芳|顧美娣|顧鳳娟|顧建妹|顧其華|顧華萍|顧春紅|顧夕仙|顧美芳|顧紅珍|顧小英|顧月紅|顧水仙|顧亞南|王秀芬|王繼中|王根蘭|王杏坤|王建芬|王鵬程|王新妹|王秀君|王金英|王志勤|吳鳳珍|吳紅霞|吳建華|吳順華|吳衛蘭|吳亞強|吳菊仙|吳紅娣|吳方娣|吳雲方|吳亦勤|吳紅娟|吳玉蓮|吳玉芬|吳敏敏|吳建業|陳國強|陳衛明|陳惠芳|陳美萍|陳夕芳|陳順生|陳鳳仙|邵中元|邵德華|邵美芳|邵志英|邵良娟|邵玉仙|邵良東|范月紅|范紅英|范衛芬|范翠蓮|范建榮|錢亞珍|錢群蘭|錢躍勤|錢建華|錢學勤|錢玉勤|周紅娣|周勤娣|周夕鳳|周麗婷|周蘭芳|周浩平|周根娣|周順仙|周錫琴|周麗萍|周萍|劉劍勤|劉鳳珍|朱菊華|朱菊英|朱全仙|朱梅芬|朱夕勤|朱俊峰|朱鳳華|毛亞芳|毛彩萍|趙紅妹|趙若敏|趙燕萍|李建國|李錫君|許勤|許麗華|許燕芬|許琴|談惠英|談惠琴|潘夕芬|潘菊芬|潘耀明|馮夕芬|馮紅妹|丁珍|丁曉其|孫志勤|孔小英|孔夕芳|孔中芬|沈志英|沈順娣|沈勇娟|沈中勤|沈順勤|沈偉英|高克仁|高小雲|高旭峰|高志娟|黃小勤|張順芳|張梅雲|張秋平|張國芬|張曉新|胡瑞華|胡秀琴|胡梅芬|呂金華|史國平|史雲棠|楊月華|楊金華|楊義雯|楊岳君|範群芬|範小芬|範愛方|範麗雲|範紅仙|謝秀娟|任惠萍|盛兵|任苗英|任悉儉|方衛星|方幼琴|方美華|儲明仙|儲紅珍|盛勤仙|盛聽鳳|唐偉珍|殷杏君|殷曉英|唐維|樂正華|戴金娣|戴文俊|蔡耀娟|萬喬仙|俞梅芳|蘆惠惠|盧小珍|富文偉|馬群束|秦永張|江建華|江敏|巢亞芬|房建芬|宋志平|董亞芬|夏華娣|夏小軍|杭惠娟|仲小鳳|惠愛芳|庄建英|費龍珠|田紅芬|裴紅娣|堵勤偉|葛紅英|武君鳳|郭美雲|泉鳳娣|姜永梅|曹紅娣|程金芬|鄭正華|楊榮昌|宗錫安|宗劍芬|雷琴芳|陳文來宜兴市人事局职称办公布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宜兴市人事局职称办公布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名单(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徐汉堂徐秀堂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昌鸿鲍志强何道洪周桂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鲍中梅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潘持平张红华王石耕沈邃华徐达明曹亚麟吴鸣凌夕苟储立之谢曼伦吴震许成权毛国强沈汉生范洪泉季益顺朱建伟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吴小楣程辉韦钟云咸仲英曹婉芬汤鸣皋方卫明陈建平周尊严徐安碧夏俊伟陈国良储集泉许艳春刘建平施小马髙建芳吴培林杨勤芳何挺初高级工艺美术师(地方):陆宏炜庄玉林李霓鲍利安张振中胡永成王国祥李霞(大) 谈跃伟徐雪娟范志忠朱新洪强德俊李园林华健曹燕萍桑黎兵高湘君徐元明沈建强吴曙峰吴奇媛蒋建军(大)赵江华鲍正平韩洪波何燕萍王辉王铭东朱建萍姚志源尹祥明吴同芬吴亚克李群邵新和张庆成黄自英倪顺生高丽娟范永良潘岷工艺美术师(国家);邵毓芬倪新安范建华徐青蒋才源吴淑英吴扣华夏淑君何六一王涛怀其芳陈洪平邹玉芳张海平吴贞裕邵顺生郭超刚鲍正兰顾美群牟锦芬谢菊萍胡健良工艺美术师(地方):黄丽萍鲍雯君吴奇敏殷惠娟何叶许爱华蒋丽雯鲍燕萍毛子健鲍峰岩秦志荣倪建军李涵明史建平谭晓君范仁良谭晓燕杨逸雯枼慧芬鲁新华汤志明刘国强万亚钧毛文杰王奋良唐六琴汤杰沈寅华沈琳褚婷圆吴建强毛顺洪马新勤鲁浩刘建芳胡敖君钱菊华姚志泉吴开浒周志和赵明敏勇跃军鲍定博钱建生堵江华陈国宏刘凤英叶惠毓徐建国范早大张哲伟王福君王柯钧徐萍李铭高俊咸晴史小明廖西九崔国琴吕俊庆陈成何健恽益萍邵泽平顾秀娟王曙光周定芳范其华王生娣范志中朱斌郑求标陆君房玉兰诸葛逸仙蒋金凤魏志云何忍群尹红张树林张志强吴东瑾汪梅芳张彩英周建英吴东元高凌云高俭秦慕云蒋艺华周琴芬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张志清黄旭峰董开生潘小忠史银之朱丹周其坤唐伯琴范乃芝沈龙娣姜新伟潘跃明徐立储峰汪叶顾勤邵沛华陈依群周琴娣吴秋文吴燕群沈建军沈琳喻小芳毛顺洪任惠芬杜雪之管唯皓贾逸芳邱占春鲍玉华徐敏许良平何文君周建平周瑞成吴介春戴云燕王联芳徐益勤冯建中陈顺培吴幼波夏立张生荣沈彩娥周婷曹宇宏范颍高嫣顾幼之钱菊萍周波王耕兰吴志强钱午生黄云云尹月华张晓蕾高奋荣张幼科袁国强朱其大刘锡芬朱永忠方小龙鲍利民苗春洪曹奇敏曹建国唐朝霞唐科邵伟民王龙海王小君黄顺法周洁萍范黎明廖江玲赵曦鹏周伟君杨俊葛昊翔蒋艺华王潇笠吴文新费寅媛薛卫平梅宝玉范建荣蒋琰滨吴娟范中明孔哓明顾建军罗泽南周菊芳朱峰海吴娟顾婷董健毛春英董亚芳朱亚琴鲍玉梅周慧君朱鸿均鲍青范伟群汪成琼邵逸平俞荣骏潘俊徐志倩王杏军范卫强夏逸民吴小萍刘剑飞曹燕锋顾中南周晓琴范国歆葛烜吴芳娣助理工艺美术师(地方):沈菊芳孔春华周俊智徐暗华夏洁萍唐斌杰吴小军万根法王亚军王凤盘谢明万陶张健余其元朱敏周志君蒋秀娟许学芳刘红仙范宜娟邵俊芬秦利君曹敏敏顾跃明张炜范泉明范建中华珊宗紫仙李学芬王超群邵美华孙伟强周荣金周庚大鲍俊德袁立新许国强王桂芬钱一清罗伯平徐兰君陈付大曹洁张菊萍范亚琴唐朝军谈文华史科琴范丽华范卓华范荣仙陈顺根张菊芳陈玉良徐永君史学明刘友良高峰周新保王岳林蒋夕娟高晓东潘涛刘建军刘国亚林军李霞金全大范荷钱立群顾小丽冯杏华范小龙范海燕崔龙喜潘梅强江敏陈红珍李云芬刘菊仙鲍敏君鲍荷芬华英蒋凌云秦国萍。
高档宜兴紫砂壶【祝福(厚德载物)】紫砂壶名家【李昌鸿】作品泥料【天青泥】紫砂壶收藏李昌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顾景舟大师嫡传弟子,精于刻绘技艺,在行业中有“获奖大户”美誉。
天青泥制成,色泽沉郁厚重,质感丰盈。
壶嘴直矗,竹节环纹清晰逼真,寓意祝福,美妙有趣。
蝙蝠于竹叶旁飞舞,与竹共同寓意祝福,刻字劲道传神,在中国文化中,竹寓意吉祥,竹有节,即节节高升,又有竹报平安,竹又谐音“祝”,有美好祝福的习俗意蕴,在许多艺术创作中也会融入竹元素。
此壶用蝙蝠和竹一起寓意祝福,美妙有趣。
壶型借用石瓢的外观,三角形壶身利落大方,圈足平稳,壶盖光滑,桥形钮为竹节,清雅自然。
壶嘴直矗,竹节环纹清晰逼真,壶把倒置,把上竹节筋骨分明,力道十足。
刻绘的蝙蝠上下飞舞,正好与竹共同寓意祝福。
装饰A面:竹装饰者:李昌鸿竹韵图B面:诗词装饰者:李昌鸿厚德载物泥料特性简介:陶者谓之“青灰泥”,古云“天青色”,陶之色调呈蓝、绿、与灰之複合色,以烧成色命名之;较易与墨绿泥溷淆,为珍贵稀有泥料之一。
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开採矿量极少,在市場成品稀有;色泽呈青灰色,內含多种矿石颗粒,包浆温润、质感特殊,俗称鯊鱼皮,是非常难得的泥矿。
泥性:浆嫩矿物多,含铁、铝量高,黏性较低,比较难成型。
窑烧溫度特高。
成品优点:双气孔结构明显,特殊双重气孔結构,付予宜兴紫砂茶壶,传温快、保温性強,利于泡茶时保持水的温度,直接影响泡茶的色香味,,古朴稳重,古意盎然,泡茶好喝,评价好。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4%。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台西井。
泥性:黏度适中、疏密均具、能製作细腻花货处理,云母、石英含量较高,张力足、变形不大,为较珍贵之泥料。
难度:原矿收集不易,色泽特殊,故于器物形体线条之搭配,易产生不同效果,设计製作较费心。
特点:颜色变幻多端,天青泥品系众多,争论不已,惟以蓝、绿、灰基本色调为主来识别,色调傲然不群,气质高雅,不炫夸。
历代名家明清时期金沙寺僧供春李义心时大彬邵亨裕惠孟臣陈子畦陈鸣远惠逸公陈鸿寿邵友兰葛子厚潘仕成邵大亨黄玉麟清末民初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朱可心裴石民汪宝根冯桂林吴云根王寅春新中国时期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吕尧臣徐秀棠新中国时期江苏工艺美术大师何道洪鲍志强徐汉棠李昌鸿沈遽华顾道荣凌锡苟邵新和葛明仙谭泉海周桂珍王石耕顾绍培曹婉芬鲍仲梅谢曼伦潘持平程辉崔国琴樊剑平高振宇新中国时期江苏助理工艺师季益顺鲍利安鲍正兰高健华葛陶中江建祥吴群祥陈国良施小马周定华丁洪顺刘建平李慧芳恽益萍魏紫云陈岩姚志源姚志泉鲍庭博董彩芬董逸明董跃明顾顺源北宋。
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明朝时期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
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陈鸣远供春紫砂壶收藏空间 ⼀个好的陈鸣远供春紫砂壶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优秀的作品是有神韵、有灵魂的。
看壶就像看美⼥⼀样的,⼀个美⼥好不好看,看⾝材看长相,⼀眼就看出来了。
壶也⼀样,她也有架⼦,有⽓场。
好壶看多了,⾃然不好的壶就⼊不了眼了。
相传,明代正德年间,那⾦沙寺内⼀⽼僧精于制陶。
当时吴门唐寅的好友吴颐⼭带着这个叫供春的书童在这⾥读书休养。
⽼僧做壶的时候,供春就在⼀旁偷看。
⽇⼦久了,他觉得⽼僧做的壶过于粗拙。
有⼀次,趁⼤家不注意,供春取了⼀点⽼僧做完壶洗⼿后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模仿寺旁⼀棵古银杏树上的树瘿纹样,做了⼀把紫砂壶。
当时他并⽆做壶⼯具,只有⼀把茶匙,所以在壶⾯上留了很多⼿指螺纹印,没成想反显得古秀可爱。
紫砂器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紫砂壶的历史始于阳羡(宜兴)君⼭之隅、东溪之上的⾦沙寺。
这⾥原来是唐朝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不过,此⾦沙寺之所以载⼊史册,并不因为那位昙花⼀现的宰相,⽽是因为⼀位名叫供春(龚春)的书童。
2015年6⽉6⽇,上海保利古董珍宝夜场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当晚推出“沖淡⾃然——翦淞阁⽂房韻物志”、“龙⾹——清宫御赏⽂玩”、“陶成——雍正御窑掇英”、“⽆⽆明——明清宫廷佛堂秘境”和“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器、⼯艺品”五个专场共224件拍品。
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并⽤,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式,引⼊了砂壶的制作⼯艺,使原来光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把壶艺、品茗和⽂⼈的风雅情致融为⼀体,极⼤的提⾼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化价值,成为的艺术品进⼊了艺术,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的功勋。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中最丰富的了,素有“⽅⾮⼀式,圆不⼀相”之赞誉。
紫砂名家师徒关系谱创始鼻祖:金沙寺僧供春时大彬--(师徒)→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沈君用、沈君盛、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蒋时英、陈光甫、周后溪邵云甫--(师徒/父子)→邵全军邵友廷--(师徒)→程寿珍邵湘甫--(师徒)→黄玉麟范鼎甫--(师徒)→范大生汪春荣--(师徒)→汪宝根、朱可心、吴云根芦兰芳--(师徒)学陶艺→任淦庭金阿寿--(师徒)→王寅春王寅春--(师徒/父子)→王石耕、王三大、王小龙(王平)王寅春--(师徒)→许承权、李天行、李元如、高洪英、陈钢(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何道洪、高红英、邵盘洪、潘春芳、鲍春兔、曹婉芬、蒋淦勤、周桂珍、钱丽媛、张红华、王桂芬、蒋小彦朱可心--(师徒)→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顾道荣、高丽君、王小龙、吴震、许成权、葛岳彬、刘惠大、施秀春顾景舟--(师徒)→李昌鸿、高海庚、沈巨华、单淑芳、鲍秀云、高海庚、李昌鸿、沈蘧华、周桂珍、徐海棠、顾盘洪、顾道荣、吴亚平、束凤英、曹婉芬、谢曼伦、钱丽媛、储立之、张红华、程辉、顾绍培、施秀春、高振宇吴云根--(师徒)→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史玉琴、何挺初、许慈媛、范洪泉、汪寅仙、谢乐仙、吴欣南、吕尧臣、葛明仙、吴震、葛岳彬、储立之、程辉任淦庭--(师徒)→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邵新和、王品荣、张赫棠、朱蓉娟、谭泉海、束旦生、鲍仲梅、毛国强、夏俊伟、李美金裴石民--(师徒)→何挺初、束凤英、曹婉芬、葛岳彬、何道洪、施秀春蒋蓉-(师徒)→范乃芝、谢曼伦、汪寅仙、范永良、钱丽媛、程辉、朱丹吴顺根--(师徒)→董开生范正根--(师徒)→谢曼伦郁洪庚--(师徒)→徐茂棠、鲍启君施福生--(师徒)→刘惠大郑可--(师徒)→张培元王加宾--(师徒)→张培元俞国良--(师徒)→倪顺生潘春芳--(师徒)→周尊严陈福渊--(师徒)→潘持平、周尊严、顾绍培、王国祥、徐新妹、周定华、施小马吕尧臣--(师徒)→鲍正兰、吴群祥、蒋小彦、刘建平、魏志云、史银芝、何强顾绍培--(师徒)→魏志云、史银芝、许艳春、顾美群谈尧坤--(师徒)→束旦生、鲍志强、张锁坤、吴贞裕谭泉梅--(师徒)→吴贞裕谢曼伦--(师徒)→刘凤英、高湘君李碧芳--(师徒)→刘凤英、鲍正兰、蒋小彦、吴鸣、胡永成、李慧芳、高湘君、葛陶中顾道荣--(师徒/父子)→顾斌武刘惠大--(师徒)→沈龙娣、范其华王振国--(师徒)→刘凤英、徐元明、姚玲香、范亚琴、沈龙娣、范其华、徐建国、万根法高丽君--(师徒)→吴亚亦、周定华、朱秋平、张德俊、魏志云、鲍利安、谈跃伟、季益顺汪寅仙--(师徒)→吴亚亦、丁洪顺、江建祥徐秀棠--(师徒)→陈文南、李正华、赵洪生、吴亚克、张德俊、叶惠毓、徐瑞平、顾美群、勇跃骏、郭超刚徐汉棠--(师徒)→尹祥明、周定芳、徐建国、万根法、范早大何道洪--(师徒)→恽益萍、高建华、张志强、张毅高洪英--(师徒)→丁洪顺束凤英--(师徒)→丁洪顺、张毅、李园林沈汉生--(师徒)→曹亚麟吴纯耿--(师徒)→高申生曹婉芬--(师徒)→黄自英、鲍利安、房玉兰、陆伯勤许成权--(师徒)→江建祥、邹玉芳储立之--(师徒)→吴亚克沈遽华--(师徒)→葛陶中季益顺--(师徒)→陈珍华鲍志强--(师徒)→范建军葛陶中--(师徒)→葛韬邵新和--(师徒/父子)→邵泽平邵新和--(师徒)→尹祥明蒋建明--(师徒)→夏淑君紫砂壶大师名单:1,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
李昌鸿谈紫砂壶的收藏摘自李昌鸿财富课堂实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民间的收藏也已经是热火朝天了,北京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民间的收藏更加活跃,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好者在这中间受到蒙骗。
初学的人,难免要上当,就是老道的人也难免会走眼。
所以我们大家一起来,来了解了解怎样收藏紫砂壶,怎样识别壶,什么叫旧壶,什么是现代的名人名壶,有的这些知识,你们就可以在这方面增加知识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紫砂陶的历史发展。
现在讲起来,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草创期,因为原始社会很早很早以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了草创期一般是看明代贞德年之前,据文献记载---我现在讲的是紫砂的历史,是贞德年开始的,贞德年以前讲起来就很远了---从宜兴羊角山考古的情况看,紫砂的草创期可以推到北宋,但是真正北宋的紫砂品很少很少,所以现在有一些人,做了一种壶,在市场上蒙骗消费者,说是北宋时期的壶,千万不要上当,没有这个事。
因为北宋的古窑,就在我们顶山,现在这个厂已经倒闭了,窑址也变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新区了,从古窑址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完整的壶,或是一个底,或是一个盖。
但是在元代,有紫砂壶的流传,在文献的记载中,白下地区获得了一个紫砂馆,上面刻了清印,清印是原代高氏,他姓孙,我们叫他孙高氏,他的遗物,这是有记载的,所以明代可能会有一些遗物下来,但是也得要小心了。
这就是草创期的情况。
第二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成熟期,从明代开始。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是供春。
紫砂家园网/现在供春的壶,流传下来,有书上刊登的,民间有传说的,博物馆有馆藏的不下十把供春壶,但是真正的供春壶现在很难确定了。
我跟我的老师顾景舟老师曾经去看过,但是很难肯定是供春的原作品。
第三个时期就是兴盛时期,明末清初。
第四个时期,就是现在的发展期了,就是在1949年以后。
1949年到1954年的时候,1954年成立合作社,全国的制紫行业集中起来,才50几个人,我就是55年国家招收的第一批学徒工,那个时候叫紫砂工艺学习班。
在1955年10月1日,那个时候才26个青年。
这是第一批的学徒工。
现在已经发展到至少在宜兴不下12000多个人。
怎样在12000多个作品中怎样鉴别好的,怎样识别是值得收藏的,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
刚才讲了四个时期,四个时期的生产工艺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鉴别一个古壶,一个旧壶,跟一个现代壶,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原料进行鉴别。
比如说我们拿到一个壶,看这个原料,看烧成,现在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原料和烧成呢,我还得唠叨一句原料的常识,如果不知道的话,很难进行鉴别。
紫砂是不上釉的陶器,里外不上釉,喝茶要色香味,红茶的红颜色,绿茶的绿颜色,看茶的颜色就可以看清楚了。
现在我讲的就是紫砂的工艺壶,也有用釉装饰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紫砂的矿土,我们跟日本交流的时候,日本陶艺交流团来了,那时我在紫砂厂任副厂长,责任是工艺艺术,日本的陶器厂家通过翻译说我们保守,你们没有把真正的紫砂给我们看,我们说没有保守啊,这就是紫砂的矿土啊,日本人就说世界上任何地方要制作陶器,必须要三种陶土合在一起,高凝土、长石、石英加在一起。
当时我们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行,我们当场就把矿土破碎,当场就用黏膜碎掉,当场用水进行调制,工艺师当场表演进行制作。
日本人信服了,说宜兴人好运气,老天给你们这种宝土。
所以紫砂土,也是一种瑰宝,矿土是一个宝藏。
由于地壳的变迁,变成了紫砂的土,所以在采矿的时候,表面是一层浮土,要把浮土拿掉,有的是十片层,有的就是一层,叫乌泥,就是我们做胶鞋的时候,合紫砂家园网/在胶鞋里面做的,叫做乌土,乌土下面就是夹泥了,就是丁山做大缸的泥,下面就是紫砂土了,这个沙土叫中曹泥。
紫砂土烧成以后是橙红色。
下面就是段泥了,颜色是黄的,采矿的工人就说这是龙皮,我们就称之为是段泥,因为是一段一段的,这一段有,这一段没有,再过去又有了。
段泥下面就是最好最好的紫砂泥了,叫底槽泥。
越到下面的就越好,用这个矿土做成的紫砂陶,我们通过镜象的分析,用十万倍放大镜放大,紫砂的壶壁里有双重气孔,所以紫砂土是烧结而不渗水,但是又是双重气孔组成的通气而不渗水的一种陶器。
紫砂壶泡茶不容易馊,但是不能说不馊,夏天凉的热的,总得给一点味道,但是是不容易馊,放上一两天没有关系,现在大家生活改善了,隔夜茶也不喝了,但是我非常珍惜隔夜茶,用杯子接下来,洗眼睛非常好。
双重气孔可以使壶的表面越用越光,光亮结成以后,我们称之为亚光,时间久了称之为“包浆”。
由于壶壁里有双重气孔,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旧壶,可以打开盖子看一下里面的茶锈是怎样的,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说,现在市场上黑黑的一层就得小心了,茶锈绝对不会积得那么黑黑的一层,这是按我们的经验。
我们也有收藏不少的老壶,他的茶锈是一种鹅黄色,黑里面带有一些黄,这就是茶锈了。
如果黑黑的一层就得小心了,有些做假的,就用那个沫在里面磨一下。
还有时间越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象纸这样的一层,就结在里面了。
黑黑的,什么质感也没有,这不一定是茶锈。
看了以后,再用水打进去,一定要是沸水,如果不允许你热开水倒下去,这个壶就值得怀疑。
如果他愿意了,你就把开水倒下去,蒙上大概三分钟,再把水倒出来,倒在有白釉的杯子里看,假如说有喝茶的淡淡的颜色,这就是茶锈,假如倒下来是淡墨的颜色,这个茶锈就是做的。
你就认识了这是不是旧壶,这是不是古壶,还是仿品的壶了。
由于紫砂壶是双重气孔,由于冷和热水的浸泡,就有置换和透气的作用,假如放过釉,倒出来肯定就有釉味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凉的热的倒下去,有没有吸茶质,它自己就喷出来了,所以三分钟倒出开水,就可以鉴定这是不是茶锈,是不是古壶,就心中有数了。
这个原料的性能就告诉了你这些方面,这是第一个方面。
紫砂家园网/第二个方面,看表面的亚光的程度。
有人讲,旧壶好象上面茶锈结的厚厚的、黑黑的就好的,其实文献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紫砂壶,叫西施蒙不絜”,就是在西施的脸上搞得不干净,不干净的西施的脸还漂亮吗,所以真正好的紫砂壶绝对不能搞脏,如果一搞脏了以后,反而不漂亮了,加入干干净净的,自然肌理的美出来了,就象玉一样的爱护了。
我们在天津举办了一个展览,台湾的一个收藏家拿了不少古壶来展览,天津的反映很好,他说你们把紫砂的本色和肌理美搞出来了。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家里养鸡,以为鸡不爱干净,所以圈里也不干净,这是不好的,对人的保健是不行的。
所以紫砂壶千万要保护干净。
现在台湾的茶艺,非常讲究用壶,用一个毛笔的刷子,泡过以后用茶在上面淋,给壶也要喝茶,用水浇匀,如果不喝了,把壶下面的底座擦的干干净净,如果这样用的话,保证你这个壶越用越漂亮,越用越可爱,不要以为茶锈结在上面,好象有一种古董味,其实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在鉴别的时候,不一定表面要结很多茶锈。
旧的壶,表面有很多凝析,这个凝析是矿土里面的云墨片,就象我们结房子一样,三合土一样的,光用土起不了房子,一定要用沙子等东西。
不要以为有凝析就不好,其实古壶上面都有凝析,台湾有的人玩壶就以为把凝析去掉就好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就把陶器的美去掉了。
段泥烧出来,是黄的颜色,这个黄的颜色,有些人泡茶泡不好,所以就不喜欢,但是会泡茶的人,就会越用越喜欢,就象黄铜的颜色一样。
所以古代有一种说法,叫质地比黄铜,可以跟黄铜来媲美。
这样下来,到了民国的初期,有些人希望有我刚才说的效果和美感,于是就加上了化工的原料。
所以从清末到民初开始,里面有化工原料的成分反映这个矿土的感觉,质感跟以前的古壶就不一样了,这就要用实地的实物才能解释清楚,现在我在这儿讲,还讲不明白,你们还听不明白,反正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看到这种颜色,是加过化工色素的。
现在有一个简单的比方告诉大家,一种蓝的颜色,墨绿色,其实墨绿色就是加了紫砂家园网/化工的原理。
所以讲起来,质感跟以前也不一样了。
你们在喜欢的时候,在收藏的时候,不要让一些做假的人欺骗了,说这是明代的什么什么,其实明代是不加化工原料的,这是从清末开始的。
还有一种黑的土也是,有一种黑的是烧两次,这也是有实物的时候才能讲清楚,反正你们在看到黑的壶的时候,也要小心。
我上次来,在商城里觅到一个好的东西,是通过两次烧成的,没有化工原料,有没有化工原料的颜色改变,就是在那个时候,所以变的越深,越特别的颜料,绝对不会超过清代的末期。
所以在原料当中,断代就是讲的这个。
第三个就是成形的做工了。
旧的壶、古的壶徒手做的比较多,徒手做的壶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们拿到一个旧壶或者古壶的时候,手伸进去壶慢慢转,一般是在把儿和坠儿的时候,摸到一个接痕,因为这个接痕是自然的。
因为泥两个要结起来,要不然怎么成为一个圆形的?现在讲起来,如果用模子的,或者做工比较精细的,可以把接痕做没有了,现在台湾的收藏家不喜欢接痕,所以把它做掉。
古壶、旧壶有痕。
做假的人也去我们那儿听讲座,跟我的老师聊,当然他不会讲我去做假的壶,他就去了解是怎样鉴别的。
所以假壶有的也有痕,所以虽然摸到了这个痕,但是还得要小心。
有一点,从上面往下面看,底座里要是圆圆的,我们叫做项,桌子往上的全部的痕,跟这个底,往中间的有这么一个痕。
这就是工艺讲座的,我们的土喻叫“推项、刮底”,所以做假的人也这么去做了,所以你就要看清楚了,这就要了解,比如说你们喜欢我的壶,就要了解我是怎样推项的,是怎样刮底的,里面还有没有自身保护的一些法则在里面,这就要进行交流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还有一点,壶有一个尖,你的手从上面摸下去,到里边,跟那个口,一般的旧壶有一些锋利,这个锋利的口容易扎手,但是我们在鉴定的时候一定要摸一摸。
在肩帮里,我们的手慢慢过来,有轻微的一棱一棱的就是旧壶古壶的一种感觉了。
紫砂家园网/做新的来说工艺不会这么精细了,在工艺上就有一定区别了。
工艺就是这么简单,特征也就是这么一点,因为壶就是三个部分,壶身、坠儿把儿、盖子,所以只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二个方面,要看印章。
印章在清代末年以前,90%是木头章,木头章的味道,跟石头章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章也可以进行鉴别旧壶、古壶与现代壶。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多买一些书看,因为家里不会有很多的壶,通过书去看这个人,他做的作品形、神、气、态你都认识了,比如说曾寿甑的得球仿古,做的非常准确,这就是他的气态了,你认识了以后,就知道是不是他做的了。
并且要多接触作品,有些旧壶、古壶,多看多比较,就慢慢会清楚了。
第三,要善于调查每个作家的个性,比如说余国良,做的非常秀气,他的特征是把儿这个地方,就象一个钉子钉在墙里一样。
比如说邵大亨,就象这把壶一样,是一样大小的,所以个人的风格你多了解了,你就会认识了。
再有,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做暗号,比如说时大彬的壶,老是在把儿的这个地方,按上自己的一个螺纹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