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书籍 收藏好书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5
紫砂壶的介绍
紫砂壶(一)
蛋包壶
民国蒋裕泰
蛋包壶曾为邵大亨所创,容量较大,软提,适于家中与茶坊间携带,是清末茶坊的流行款式。
壶身圆浑丰满,线条柔和,长颈饰云肩线,挺而精细,口盖母子线配合,稳如天压地。
罐钵盖式用手捉开启冲泡茶叶,边饰双线,中有一小气孔。
壶嘴一弯,伸展自如,圆腴光润,品茗端拿摩挲,手感触觉舒适。
泥色为紫红色,久用光润如古玉,亚光闪亮。
底为凹形,颇有特点,在任何场合放置平稳、结实。
钮为半圆形,丰腴流畅,中置一孔。
蛋包壶是打身筒手工成型,,口部用刹凹法,内部光润无泥迹,技艺难度较高。
蒋裕泰,清代同治、光绪时(1862-1908),宜兴紫砂艺人。
生卒无考,工治砂壶,善釉彩。
裕泰陶器店店号印款为“裕泰”所用印款。
紫砂壶(二)
狮球壶
民国壶
此壶色泽紫红纯正,制作精细。
洪宪之年,春游阳羡蜀麓亲选名砂监制,孙明鉴书印,壶名狮球。
制壶名家江案卿制作的狮球壶,曾参加南洋劝业会展品,之后又参加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并获奖。
此壶壶体高仰饱满,曲张有质,壶颈高而挺括,与壶盖成葵式,上塑一卧狮捧绣球,制作精细,俗称“喜狮”。
壶流壶把较为简洁,品茗赏壶时,主题鲜明。
狮球壶均为手工制作,壶盖、口吻合精到,盖可任意转向。
[转载]陈鸿寿(曼生)十八式图示曼生十八式西冷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清嘉道年间,曾致力推进紫砂壶艺,传说他手绘十八种壶式,请紫砂陶工杨彭年、邵二泉等为之制作。
然後再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迎、查梅史等人撰铭奏刀雕刻於壶上,在紫砂壶艺中溶入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人壶风格。
对於传说中的『曼生壶十八式』多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一些曼生壶迷更想知道这十八式是些什么式样及名称。
成书於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上卷『雅流篇』中,对陈曼生题铭的八件传器分别作了介绍,其中较明确的壶名有『台笠壶』、『合欢壶』、『匏壶』、『井栏壶』、『方山壶』、『石兆壶』等六件。
此外还列举了陈曼生切定茗壶并贴切壶形的二十二条铭文,除第十六条下无壶名外,其余二十一条均有壶名,其中有四件与前面的八件传器中的四件壶名相同,这样《砂壶图考》就为人们提供了二十六件不同的曼生壶壶形了。
数年前,谢瑞华女土所著《宜兴陶器》中,列出她整理的曼生十八式壶形,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没有充分的资料加以佐证,谢女土也未加以肯定。
与《阳羡砂壶图考》中的二十六件壶名来对照,有十件壶形基本上相符,将另外不符的八件加上,就成了三十四件不同式样的曼生壶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笔者手头有一份关於曼生壶的资料,对研究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助益。
一九六三年春天,笔者曾与张守智先生一起专程拜访过上海文史馆的一位老者龚怀希先生,当时龚老已是垂暮之年且有病在身,虽然是酷暑盛夏,他仍著中式长袍,卧室窗户紧闭。
据龚老自我介绍,他在二次大战前的一段时间裏,曾在上海专门经营骨董行业,对於紫砂古壶的研究及仿制有一定的经验,并提到著名紫砂艺人王寅春曾为他做过一段时间仿古紫砂壶。
交谈之中他兴致所至到裏室翻了好久,拿出了一册尘封的《陶冶性灵》手稿,约三十二开本大小。
他说这是以前鉴别和仿制曼生壶的底册。
手稿系宣纸綫装,封面上『陶冶性灵』的字是郭频迦所题。
紫砂茗茶文化8:民国“三宝三根”紫砂文化8:民国“三宝三根”汪宝根制紫泥六方竹顶壶-直径16.5cm,RMB 103,040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三根:吴云根、顾德根、程盘根(1)李宝珍(1888-1941)师从俞国良,为晚清至民国紫砂制作大师,民国著名的"三宝三根"之一,与大师吴云根齐名。
与当时陶艺家专供铁画轩素坯,所制壶朴实厚重,圆融典雅,壶器流传多光货,如“圆珠壶”,以“宝珍”方印为款识。
1915年他应邀在山西做技师,带徒弟制陶器,1933年又返江苏,传授技艺,制作紫砂,飘泊以壶艺为生计。
他十分钟爱贫家出身的艺徒,凡跟他学成满师的,他均赠予图本、样板、工具等,使他们既有施艺求食之本领,又有吃饭的家伙。
对弟子,他可真是“扶上马,再送一程”,可谓是位德艺双馨的紫砂大师。
1941年2月23日,在日寇占领下的蜀山,李宝珍在贫病交加中,含恨而去,据说,其子女遵守其父遗嘱,此后无一人再从事紫砂业。
1,李宝珍牛灯壶2,李宝珍竹鼠壶-铭“汉永建方年作”;底款“宝珍”;盖印“宝珍”--容量1600 cc?L 28 cm-成交价:RMB69,0003,李宝珍-葵仿古4,李宝珍小传炉壶5,李宝珍款四方传炉壶-“宝珍”、“李宝珍制”款-宽18cm- RMB 28750 四方传炉壶为清末创新品种,此壶以紫砂为材,泥质润泽细腻,坚致细密。
茶壶方唇,壶盖上隆,中设提钮,短颈,鼓腹,下设四乳丁足,前侧流嘴呈三弯式,后设圆把。
传炉壶式方中有圆,挺匀有力,堪为壶中佳作。
壶身一面刻折枝花卉,其上刻线清晰,花叶繁密,构图得体,清新雅致。
另侧作大篆题字,字体瘦劲,尾落“壬午年利永刻”款。
利永为民国二年所创利永陶器公司。
壶盖内壁一侧刻长方阳文楷书“宝珍”款,壶底中心作篆书阳文方印“李宝珍制”款。
其制者李宝珍为清光绪至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师从清末无锡大师俞国良,为民国著名“三宝三根”之一,与大师吴云根相互齐名。
一代宗师紫坛典范——宜兴紫砂“建国七老”壶艺生涯与名作赏析(上)谭文诚【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4-47)【作者】谭文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江苏宜兴,人杰地灵,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授之乡与书画之乡,而且紫砂名师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在浩瀚的紫砂星河中,有七颗最耀眼的明星,他们就是建国初期的1956年底,江苏省政府正式任命的七位紫砂名师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把他们的名字排列出来,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追思缅怀,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继往开来的紫坛典范。
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随着紫砂艺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七位名师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历经了黑暗而动乱的中华民国,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和紫砂业的春天。
在当时百业凋零的情况下,联系了37位老艺人组织了紫砂生产合作社,白手起家,广招学徒,宜兴紫砂业能有欣欣向荣的今天,七位大师的革创之功与传承之艺将永远被后代陶人与壶艺收藏界所铭记。
民国后期,宜兴紫砂壶艺界流传这样的行话:“裴石民的花货,王寅春的方货,朱可心的竹货,顾景舟的光货。
”同辈艺人中无人能出其右。
本文通过七位大师名作的展示与赏析,回顾他们曲折而艰辛的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
一、精细大师裴石民《泰德壶》(图1),近现代紫砂精细大师裴石民的作品,盖印“石民”,底印“裴石民”,色泽淡紫。
泰德壶为裴石民首创。
壶形扁圆,桥钮嵌盖,形制简洁但格调高妙,其色细润,其形超逸,比例匀称,光洁隽永,是裴石民的传世名作。
裴石民(1892-1977年),号冶陶,字德铭、云庆,宜兴蜀山人,1905年师从姐夫江祖臣(1878-1949年,字案卿),艺成后受聘于宜兴利永公司。
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1876-1959年,号简翁,字铸农)所藏《供春树瘿壶》配盖,1924年他又为储南强所藏《圣思桃杯》配盖。
1926年裴石民去上海魔术大师莫悟奇家制陶,他与莫悟奇共同探讨,研制出多种紫砂珍玩,精细而雅致,此时的作品盖有“悟奇冶陶”的印款,时人称为“悟奇陶”。
天工|2022年第15期作者简介:任梓仪(2001—),女,汉族,江苏镇江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本科在读。
[摘 要]紫砂壶作为我国特有的兼具实用性与鉴赏性的传统茶具,自诞生起就与中国文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历朝文人墨客的雅玩之物。
从文史资料中探究紫砂壶的起源,分析紫砂壶作为茶具的优越性,再从紫砂壶发展史上选取数位制壶大师及其代表作,由此展示紫砂壶的匠心独运及其具有的人文情怀,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件茶具,更是文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关键词]紫砂壶;起源;供春壶;时大彬;花器[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5-008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任梓仪.风雅的紫砂壶 [J].天工,2022(15):88-90.任梓仪 中国传媒大学据资料考证,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只有几百年,在中国器皿史上它算是一个新生儿,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究其原因,一方面依赖于宜兴独一无二的紫砂陶原料,另一方面在于紫砂壶界人才辈出,造就了一批艺术大家,并形成了匠心独运的中国艺术。
一、紫砂壶的起源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工艺品[1]。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其起源与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有关,他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便急流勇退,携西施一起泛舟江湖,后来到宜兴丁蜀的台山村隐居。
范大夫利用当地的陶土资源教百姓做陶,并采用“农末兼营”的经营方法,农忙时种庄稼,农闲时做陶器,再拿到集市上去做买卖,促进了陶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陶工们视范蠡为陶业祖师,尊称他“陶朱公”。
当然,这个时候的陶器并非紫砂壶,只是宜兴陶。
至于紫砂工艺的起源一直有争议,有说宋代的,也有说明代的,众说纷纭,但都缺少实物论证。
直到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了一个古窑址,出土了大量紫砂器残片,经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考证,定为北宋中期[2]。
紫玉金砂桃李天下作者:谭文诚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3期宜兴紫砂集造型、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汇观赏、把玩、实用、收藏于一身,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在紫砂陶苑中,有一对光彩耀眼的壶艺双星,他们就是南京艺术学院的潘春芳教授及其夫人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成权(见图1)。
两人师出名门,博览群贤,广集精妙,开拓创新。
从艺60年来,驰骋于方圆天地,躬耕于紫艺教坛,硕果累累,桃李天下。
一、紫砂生涯潘春芳,字陶丁,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陶艺学会副理事长,美国西弗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获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潘春芳1939年9月生于宜兴丁蜀陶业世家。
1955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班,师从紫砂花货泰斗朱可心(1904—1986年);1958年任紫砂中学工艺教师;1959~1964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本科;1964年回厂任技术员,并与壶艺泰斗顾景舟(1915—1996年)、中国工艺大师徐汉棠(1932年—)、壶艺家高海庚(1939—1985年)一起成立了“紫砂工艺研究室”,共同研制开发新品。
1978年,潘春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陶瓷专家梅健鹰教授。
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南京艺术学院成立了工艺系陶艺教研室,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
在宜兴紫砂厂期间,1964年潘春芳与朱可心大师一起复制了收藏家李初梨的藏品——陈鸣远《包袱壶》。
1964年,潘春芳又创新了《芳泉壶》《玉如壶》《甘泉壶》及《友泉壶》等新品。
在南京艺术学院期间,1987年创制《旋井壶》《斜波壶》《涌泉壶》,1988年与许成权合制《双龙辟邪鼎》,1990年创制《克壶》《石城南瓜壶》,1993年创制《韵竹提梁壶》,2010年创制《凌波仙子壶》,2013年创制《百年好合壶》等。
潘春芳历年来发表的重要著作如下:1992年,由潘春芳主编的《茗壶竞艳》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紫砂壶档案:紫砂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紫砂壶的真正流传是从明代开始,之后名家辈出。
蔚然成风。
历代帝王,文人墨客无不视若珍宝,史料记载:清朝康熙皇帝不但酷爱紫砂壶,并且曾认真研习亲手制作:“一时宫廷上下处处紫砂,文武群臣皆以制紫砂壶为功。
”现在,紫砂壶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国粹艺术,被全世界认可。
【金沙寺僧】【供春】【元畅】【时朋】【董翰】【赵梁】【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仲美】【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陈信卿】【陈正明】【闵鲁生】【沈君用】【徐令音】【徐展】【陈子畦】【陈光甫】【沈君盛】【项真】【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徐次京】【陈用卿】【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邵旭茂】【陈辰】【梁小玉】【蒋时英】【邵二孙】【闵贤】【项子京】【陈煌图】★历代紫砂壶大师名单 - 清代紫砂壶大师名家排名【王友兰】【华凤翔】【陈鸣远】【袁郁龙】【金士恒】【许龙文】【陈汉文】【范章恩】【惠逸公】【潘大和】【陈鸿寿】【壶痴】【范庄农家】【味清老人】【元茂】【许伯俊】【继长】【徐飞龙】【汉珍】【王南林】【阳友兰】【杨履乾】【邵盘珍】【萼圃】【杨彭年】【杨凤年】【瞿应绍】【葛子厚】【杨宝年】【邵大赦】【吴玉亭】【邵景南】【郑宁候】【冯彩霞】【邵大亨】【申锡】【蒋德林】【何心舟】【王东石】【文旦】【范鼎甫】【古莲子】【矿成】【邓奎】【梅调鼎】【潘虔荣】【邵梭根】【邵维新】【史维高】【蒋锡凤】【杨季初】【朱坚】【赵松亭】【瞿子冶】【陈伯芳】【朱石梅】【邵行然】【范勤芬】【张春芬】【吴大澂】【汪淮】【周永福】【王東石】【陳光明】【方曾三】【楊继光】【蒋祯祥】【陈介溪】【邵基祖】【张怀仁】【江案卿】【吴月亭】【圣和】【师蠡阁】【思亭】【柏原】【黃彭年】【谦六】【潘仕成】【邵陸大】【汪生义】其中以清代紫砂壶中陈明远的紫砂壶仿品最多,其弟子或他人盗仿。
14中国社会科学院15 中国艺术品 “集艺术瑰宝,架艺术桥梁。
”16 中国宝藏网 集艺术品资讯、鉴定和交易的大型门户网站17 书法空间18 艺超网 艺术品收藏投资社区19 中国书法江湖20 古泉园地21 说宝网 中国古玩古董交易鉴定收藏的门户网站22 书画互动 书画书法艺术品、中介交易BT联盟下载28 墨韵斋艺术网 名人字画、文物古玩、文房四宝、牙微雕29 中博艺术市场 文物拍卖艺术品交流自由刊登交易信息30 中艺网 中国艺术(工艺)品电子商务网31 中国书画交易中心 书画艺术品保真销售平台,专业、专注、专心32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33 中华文化信息网34 中华玉网 弘扬中华宝玉文化,促进玉器交易应用35 爱艺购 专业的领先的艺术类鉴赏、交易、竞拍平台36 艺术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综合门户网站37 故宫博物院38 武汉美术网 湖北省美术教育信息发布平台39 中国文博网 古典艺术品类门户网站40 紫砂之家41 书法网42 798艺术中心43 中华五千年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平台。
44 中国美术联盟 是一个大型美术类综合公益类服务性网站45 中国宜兴蜀麓紫砂 以壶会友,弘扬紫砂传统文化46 美考网 中国美术高考门户47 名人书画网48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49 博雅艺术网 集艺术品资讯拍卖交易,汇艺术交流知识学习50 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51 宜兴书画网 悲鸿松嵒大羽瘦石冠中等宜兴籍画家作品展示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53 亮宝楼文化艺术网54 文化发展论坛55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56 中国集邮信息网 中国集邮总公司创办的权威集邮网站57 首都博物馆58 宜兴紫砂网 东方紫砂网、专业推广宜兴紫砂文化。
59 聚雅堂 聚雅堂美术综合互动网,无限美术跃然网上!60 南京博物院61 中国集币在线 最新,最全的的钱币资讯网站62搜藏天下63 中国文物之门 中国文物艺术类收藏网站64 福客民俗网65 化石网 为了您的到来,我们等了四十六亿年66 上海云洲古玩城最大的古玩邮币磁卡钱币收藏交易场所之一67 上藏网 尚好藏上上藏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专业平台68 Oil Painting 69 和田工美 月海轩玉器,蕴“月海拱宝,玉道通灵”之意70 东方书画网 业界指南|书画|褚大雄|国画|油画|书法71 中华书画网 书画艺术综合网站。
清末紫坛双璧宜兴紫砂以陶土得天独厚,色泽自然淳朴,制作技艺精湛而驰名中外,为我国其他茶具所不及而独领风骚。
故寸柄之壶、盈握之杯,被世人珍同拱璧,贵如金玉,为众多工艺美术品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宜兴紫砂壶是我国独有的陶瓷工艺品,它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形制多变,古朴风雅,故深得宦官巨贾与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们在壶上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或刻以印章,用以托物寓意,抒发情怀。
并以品茗而得雅情逸趣,从而达到了人生崇高的审美境界。
从清嘉道字壶结合的“曼生壶”到清道咸画壶结合的“子冶壶”,均鲜明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上层知识精英的艺术取向与欣赏情趣。
而清光绪年问的湖南巡抚吴大潋与清宣统年间的两江总督端方,就是紫砂壶制作的积极倡导者与参与者,他们为紫砂业留下了一批精美绝伦的态斋壶与斋壶,也在紫砂史上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佳话。
吴大潋(1835―1902年),字清卿,号?谡?,恒轩,清末金石家、书画家与收藏家,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官至广东、湖南巡抚。
吴大潋精鉴赏工隶篆,兼善丹青并擅刻印,风格古朴。
他喜收藏书画碑版、彝器玉石等文物,著有《?谡?集古录》、《?谡?文集》、《?谡?砖瓦集》、《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等。
吴大潋对紫砂器一向情有独钟,他是继陈曼生(1768-1822年)与瞿子冶(1780-1850年)之后清代一位支持紫砂业的雅流人物。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吴大潋还在湖南巡抚任上,就向宜兴紫砂壶实业家兼制壶名家赵松亭订购了一批紫砂茗壶,并亲刻“?谡?”印钤于壶底,这些茗壶已成紫砂壶史上的经典之作。
赵松亭(1852-1934年),字九龄,号东溪,宜兴上袁村人,清末民初紫砂实业家,制壶名家。
早期制壶用“松亭”、“宜兴松亭自造”印,中后期用“支泉”印,刻款用“东溪”。
清同治七年(1868年),赵松亭师从宜兴“邵家壶”嫡系传人邵甫廷。
光绪七年(1881年),赵松亭制成紫砂“隐角竹鼓壶”而一举成名。
关于砚台书籍
关于砚台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著作:
《古砚论》:明曹昭著,此书专门讨论砚台,对砚台的材质、形状、雕刻、保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歙州砚谱》:宋唐积著,主要记录了歙砚的产地、采石、制作技艺等内容。
《砚谱》:宋高似孙著,主要介绍了砚台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等。
《砚说》:明高启著,对砚台的起源、演变、形状、雕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砚书》:明文震亨著,详细介绍了砚台的材质、产地、制作工艺等。
《古玩收藏上手书:砚台》:此书介绍了砚台的种类、鉴别、收藏等方面
的知识,适合初学者阅读。
《砚鉴》:清刘熙载著,对砚台的鉴别、欣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砚藏》:清朱权著,收录了大量珍贵砚台,并配有精美图片和详细说明。
《西园砚史》:清黄宾虹著,详细记录了西园砚的产地、采石、制作技艺
等内容。
《归云楼砚谱》:清梁同书著,收录了大量珍贵砚台,并配有精美图片和
详细说明。
以上是一些关于砚台的经典著作,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到图书馆查阅或咨询专业人士。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款识年代表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制壶人在壶上镌刻或钤印的文字、符号、图案,我们称之为紫砂壶的印鉴款识,它便于鉴赏识别名人名作。
整理了一些历代款识(比较全),含姓名款、字号款、堂名款、商号款、闲文款等五大类,仅供壶友们参考明中期01.龚春又作供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2.供春又作龚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3.金沙寺僧名逸。
明晚期01.时朋一作“时鹏”,大彬之父。
02.时鹏即时朋,大彬之父。
晚明紫砂“四大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之一。
03.董翰字后溪。
04.赵梁亦作赵良。
05.赵良亦作赵梁。
06.元畅又作元锡、袁锡。
07.元锡即元畅。
08.袁锡即元畅。
09.陈信卿善仿时大彬、李茂林之传器,有优孟叔敖之肖。
10.邵盖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章相类,世有“邵家壶”之称。
11.李茂林字养心,号茂林。
12.周后溪13.邵二孙工治壶,为明代名手。
14.天香阁南京博物馆藏明代大彬款梨皮提梁壶印款(阴文篆书小古印)。
明末清初01.时大彬时朋之子,号少山。
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2.李仲芳茂林子,行大。
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大彬署款者。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3.邵亨祥即邵文金。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4.邵文金又名亨祥。
05.邵亨裕即邵文银。
06.邵文银又名亨裕。
07.陈俊卿 08.蒋伯荂初名伯敷,又名时英,字伯荂。
伯荂制壶,眉公(陈继儒)书铭,世称“双绝壶”。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9.蒋时英即蒋伯荂。
10.欧正春 11.徐友泉名士衡。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转)老慈溪县紫砂器“玉成窑”考老慈溪县紫砂器“玉成窑”考宁波天一阁虞浩旭先生在1997年2月14日《宁波晚报》上发表的《玉成窑之谜》一文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解答;同年8月21日《宁波晚报》发表《梅调鼎与玉成窑》一文,明确指出:“……梅调鼎晚年借用(慈城)林家大园一隅作为窑址。
玉成窑聘请名工制坯,名家刻字。
玉成窑产品以紫砂为主,也旁及文房用品,如笔筒、水盂、笔洗之类,制作精良,多数刻有调鼎落款。
刻者以篆刻家山农居多,因山农也是慈溪人,并有东石、曼生等名家刻件。
玉成窑产品都是非卖品,办窑时间不长,传说只开了几炉就停窑了,所以数量不多。
”以后,这一说法到处传播,时间一长似乎有点肯定了。
《四明茶韵》一书也这样说:“……据说,梅调鼎曾借用慈城林家大园以作为窑址,玉成窑停窑后仍复为林家大园,其位于慈城西南角,上世纪50年代初后期,该地曾开办粮机厂,如此云云而已。
”[注一] 一百年之前的慈溪玉成窑果真是这样吗?没有根据的传说可靠吗?最近笔者化了一点时间,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对此问题分析、考证如下:一、现存世的梅氏紫砂壶及有关史料现存世的梅氏紫砂壶能确定真品的仅6把,大都是海上画家唐云(1910—1993) 曾收藏的,目前从因特网上也可查得。
宜兴市丁蜀镇中国陶瓷城的邵惠雄先生有一网站叫“半壶紫砂”,网站收集了历代名壶共476把,图片也很清晰。
现下载4张梅调鼎壶的图片,介绍如下:1、博浪椎壶,高8.5厘米,口径4.6厘米,清韵石制,赧翁铭。
壶身铭:“博浪椎铁为之,沙抟之。
彼一时,此一时。
赧翁铭。
”嘴下印“韵石”,底印“林园”。
此壶现藏上海博物馆。
2、汉铎壶,高9.2厘米。
清韵石制,赧翁铭。
此壶身如钟,壶身刻铭:“汉铎”两大字,下刻释文:“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署“赧翁”刻款。
底钤“日岭山馆”印款。
此壶由海上画家唐云先生收藏。
3、柱础壶,高8厘米,口径5.8厘米。
清韵石制,赧翁铭。
此壶呈赭褐色,把梢印“韵石”,底印“曼陀华馆”。
一茶一韵品五味壶里壶外谱心曲作者:本刊记者来源:《理财·收藏版》2022年第03期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唐朝开始,品茶便成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一件雅事,品茶自然离不开茶具。
作为茶具的紫砂壶,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馊,温润可爱,所以直到今天依然使人爱不释手。
随着收藏队伍的日益庞大,投资和收藏紫砂壶越来越受人青睐。
但是,投资和收藏紫砂壶也有许多门道,我们应该如何来选壶、鉴壶、养壶、藏壶呢?本期邀请到了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茶艺专业委员会的杨斌主任,聊一聊如何鉴赏和收藏紫砂壶。
本刊记者:杨老师,从当今收藏界藏品的种类来看,我发现很多藏友对紫砂壶还不是很了解。
紫砂壶的收藏好像也挺随意的,看见喜欢的就花钱买,结果买回家的紫砂壶大多不尽如人意,甚至都不是真正的紫砂壶。
您能不能大概谈一谈,紫砂属于什么东西?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紫砂壶?杨斌老师:紫砂壶属于陶瓷中的“陶”,陶瓷广义说可分为四类:土器、炻器、陶器、瓷器。
紫砂的性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因此,更准确地说紫砂壶属于“炻器”。
关于“紫砂”,通俗的定义为:“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黏土制作而成,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
”以此标准理解,应该说,符合上述特征的陶器就是紫砂。
目前类似于这个范畴的陶瓷器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如河南的新安、宝丰、神垕,安徽的寿县,贵州的贵阳,江苏的高淳,广东的潮州、大埔,山东的博山,浙江的长兴,辽宁的喀左、凌源,天津的蓟县等,均有紫砂矿土的出现。
相比之下,宜兴紫砂宜陶宜茶,再加上受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宜兴紫砂早已形成的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宜兴几乎成了紫砂壶的代名词。
本刊记者:紫砂指的是一种砂呢,还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成为做壶用的材料的呢?杨斌老师:紫砂的“紫”,泛指以紫褐为主流的色泽;紫砂的“砂”,即人们常说的团粒结构颗粒质感。
团粒并不是单一的物质,是以石英碎屑、硅酸盐为主的聚合物,石英本身没有可塑性,需要金属氧化物、钾钠钙等有机物混合成的胶状黏土黏连,简而言之,紫砂成品泥是团粒和黏土的混合体。
钰壶雅集,1994年出版,264页全彩精装,收录自1965年后的早期壶、杂项、紫砂花盆、陶杯等千余件,是研究早期壶发展的最佳参考书。
壶谱
1995年出版,416页精装,忠实记录90年代中期,紫砂一、二厂,砂龙厂300余位紫砂精英的作品。
上好紫砂器
1994年出版,320页全彩精装,收录古壶、早期名家壶、杂项等佳作一千件,是一本内容丰富、收录完整的紫砂陶器专辑。
中国紫砂图录
2000年出版,内含200多页茶壶图片及文字介绍
中国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主编,234页精装。
宜兴紫砂(日文版)
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与日本美乃美于1982年合作出版,全日文,218页彩色精装,限量进口图书
砂陶艺术 1997年出版,320页全彩精装,宜兴紫砂华艺研究所1997年创作全集。
【书籍名称】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书籍编号】0864【作者】国立历史博物馆【商品价格】500.00
景舟壶艺流别录
此书对一代宗师顾景舟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活动的汇总。
从中可以看到顾氏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紫砂群英 1997年出版,384页全彩精装,历来最齐全的紫砂陶人略传,收录当今陶人455位,图版近2000件,人人均详尽介绍其师承、风格及款识,亦首度整理出陶人从艺族谱,是紫砂玩赏必备的工具书。
唐人工艺·紫砂陶艺 1990年出版,240页彩印精装。
以十二万五千字详细介绍了紫砂历史、地理、泥料、成型技艺等,并专访名家数十位,为著名紫砂入门畅销书。
【书籍名称】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书籍
编号】0863【作者】黄怡嘉李富美【出版社】天地方圆杂志社【商品价格】620.00市场价620.00
籍编号】0862【作者】黄健亮。
彭清福【出版社】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商品价格】450.00
【作者】唐人工艺【出版社】台湾唐人工艺出版社【商品价格】300.00
者】朱泽伟沈亚琴【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8月【商品价格】380.00
【作者】姚遷【出版社】台北南天书局【出版日期】1992.01【商品价格】500.00
黄怡嘉【出版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2000.08【商品价格】600.00
84【作者】姚荣培【出版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1997.01【商品价格】420.00市场价420.00
【出版社】紫玉金砂杂志社【出版日期】1993.01【商品价格】350.00
李天来【出版社】居仁堂【出版日期】1996.01【商品价格】1200.00
詹勋华【出版社】台北南天书局【出版日期】1992.01【商品价格】480.00市场价480.00
张正中刘珍王辉【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2【商品价格】98.00
场价98.00
者】鸿渐【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2【商品价格】55.00
王健华【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4【商品价格】280.00
【作者】徐秀棠【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2【商品价格】38.00市场价38.00
【书籍名称】《宜兴紫砂珍赏》【书籍编号】02 71【作者】顾景舟徐秀棠李昌鸿【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日期】1993.05【商品价格】1400.0
0市场价1200.00
者】夏俊伟韩其楼【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5【商品价格】300.00
号】0630【作者】黎淑仪谢瑞华【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日期】1997【商品价格】
普洱茶谱
2001年出版,214页铜版精印,中国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港九茶叶行商会,云南昆明医学院提供资料,收录各时期普洱茶150款,论述近六万字。
认识普洱茶,必备必读。
【书籍名称】紫砂壶价值考成【书籍编号】0473【作者】大成【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商品价格】90.00
者】史俊棠【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6【商品价格】158.00
曾【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6【商品价格】269.00
者】徐秀棠山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7【商品价格】49.00
【书籍名称】《朱泥壶的世界》【书籍编号】0277【作者】万妙玲、赖杰诚、赖政雄、蔡江川、黄秀英【出版社】翔龙印刷设计有限公司【出版日期】1992.05
【商品价格】480.00市场价480.00
者】黄健亮【出版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2007-8【商品价格】300.00
兴壶公著编【出版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2003-3【商品价格】800.00
【书籍名称】紫砂器【书籍编号】0482【作者】耿宝昌胡大卫【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1【商品价格】320.00
【书籍名称】紫泥新韵1【书籍编号】0469【出版社】台湾唐人工艺【商品价格】70.00
社】台湾唐人工艺【商品价格】70.00
【作者】黄健亮黄怡嘉【出版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1999-11【商品价格】100.00
者】周小东,王涛编著【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9【商品价格】300.00
【作者】李长平【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日期】2006-4【商品价格】385.00
者】黄振辉【出版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2【商品价格】180.00
者】黄健亮黄怡嘉【出版社】台湾唐人工艺【出版日期】1999-4【商品价格】800.00
【书籍名称】《紫砂壶全书》【书籍编号】0278【作者】韩其楼编著【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7月【商品价格】198.00
【书籍名称】《中国紫砂大师》【书籍编号】0276【作者】山谷编著【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05【商品价格】198.00
【书籍名称】《陶魂》【书籍编号】0269【作者】吴达如【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年10月【商品价格】498.00
【书籍名称】紫砂泰斗顾景舟【书籍编号】0046【作者】徐秀棠、山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9-1【商品价格】88.00
【书籍名称】风雅紫砂【书籍编号】0019【作者】山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7-01【商品价格】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