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脉络从囊肿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3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 fissure cyst, CFC)脉络膜裂囊肿(CFC)为颅内神经上皮囊肿之一,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囊壁为上皮,GFAP染色阳性。
【诊断要点】1.特征性部位是脉络膜裂,即大脑脚或环池外侧、海马伞与间脑之间(图1A、B),与其他囊肿不同(表1),脑脊液样密度,边界清楚锐利,呈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无水肿。
2.1cm左右,无钙化及强化。
【特别提醒】1.主要需与较大血管周围间隙鉴别,后者常为双侧对称性。
与脑膜型脑囊虫病不同的是后者见头节及强化。
2.疑难病例应行MR检查,包括FLAIR与DWI序列,有助于观察有无水肿及胶质增生。
图1脉络膜裂囊肿A.男,20岁。
左侧大脑脚外侧局限性水滴状低密度(白箭),边界清楚。
B.男,54岁。
右侧大脑脚外侧圆形低密度(白箭)表1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囊肿好发部位临床病理特点CT平扫CT增强MRI特点蛛网膜囊肿颞极前方、鞍上池、颅后窝、大脑凸面脑膜与蛛网膜融合失败,后天因素所致粘连脑外低密度病变,邻近颅骨受压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膜裂囊肿大脑脚、海马伞与间脑之间无无症状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低密度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丛囊肿侧脑室脉络丛脉络丛退变,囊性或囊实性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钙化无,或环状与结节状强化信号近似或稍高于CSF,FLAIR 可不被抑制室管膜囊肿侧脑室,少见于大脑半球胚胎时期神经上皮异常分离单侧性低密度病变无强化信号同CSF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区松果体退变,影像检查发现率达10% ;低密度,壁可见钙化60%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信信号近似或高于CSF,FLAIR上不被抑制表皮样囊肿颅内旁中线区,如CPA先天或后天性,填充式生长多为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少数边缘强化FL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神经肠源性囊肿颅后窝,脑干前或CPA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所致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无强化信信号近似CSF,蛋白较高时扩散受限。
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处理
陈达可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4(021)003
【摘要】脉络丛囊肿为良性脑瘤。
有报道在发现产前B超诊断为本症的胎儿常有18三体、21三体或其他畸形,但也有在妊娠过程中自行消失者。
为了不漏检三体胎儿,又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干扰正常妊娠的继续,现介绍国外学者提出的对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的处理步骤。
【总页数】2页(P162-163)
【作者】陈达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
【相关文献】
1.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超声图像分析 [J], 张冬梅;侯莉;叶才为
2.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脉络丛囊肿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宋丽娜;金华;赵燕;王永;贾颐舫;孟金来
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92例分析 [J], 廖建梅;杨舒萍;陆志红;吴淑芬;沈小玲
4.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临床分析 [J], 王颖;齐碧如;汪萍
5.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与临床评估 [J], 梁萍;庞丽红;张柳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是脉络膜囊肿
导语:孕育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怀孕的过程中产检是少不了的,因为定期的产检可以了解每个阶段胎儿不同的发育情况。
如果胎儿的生长有一些问题
孕育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怀孕的过程中产检是少不了的,因为定期的产检可以了解每个阶段胎儿不同的发育情况。
如果胎儿的生长有一些问题就可以在检查中及时发现。
比如说胎儿畸形,胎儿脉络膜囊肿等,有很多人对胎儿脉络膜囊肿不是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
脉络丛囊肿是指于孕龄在14~24周胎儿发育中超声检查发现的侧脑室脉络丛散在的、直径≥3mm的小囊肿。
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孩子生后应该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如果能够消失,就不会出现压迫和颅压增高,出生后的智力或其他方面也不会因“脉络丛囊肿”而受到影响。
1.脉络丛强回声内见囊性暗区,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呈圆形。
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
2.动态观察囊肿大小,如果囊肿小于1cm或越来越小,染色体异常可能性小,同时应注意检查其他部位是否有新发现的畸形,有时超声检出脉络丛囊肿后,其他畸形还不能检出。
但也有学者认为,脉络丛囊肿大小、数目、双侧或单侧、是否进行性缩小或消失,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度不会改变,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侧脑室囊肿是什么相信有些准妈妈在产检的时候会发现胎儿侧脑室囊肿,这听起来很令人害怕,准妈妈们总是会想得比较多,长期这样,准妈妈会精神过于紧张,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侧脑室囊肿是什么,准妈妈们也可以有个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产检,才能给胎儿最好的保护。
目前认为侧脑室囊肿病理分型有:神经上皮样囊肿(包括脉络丛囊肿和室管膜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其中大多数为脉络丛囊肿。
脉络丛囊肿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在整个脑室系统均可发生,最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其次为侧脑室体部、枕角和颞角,额角罕见,与脉络丛的解剖分布有关。
脉络丛囊肿常在胎儿时就已经发生,与第18号染色体三体有关,也可能和21号染色体变异有关,但是大多数在出生后2年内消失,并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侧脑室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本病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囊肿阻塞脑脊液循环,则可以造成胎儿脑室扩张.脉络膜囊肿多在早期妊娠晚期或中期妊娠早期发现,孕24~26周后明显缩小或消失.侧脑室有囊性肿块一般对胎儿没有直接影响。
如果囊肿比较小,而且在左侧侧脑室一般不会堵塞脑脊液循环,不造成颅内压增高等。
暂时可以先不处理这个囊肿的问题,如果胎儿未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则可嘱孕妇随访观察,至妊娠结束。
检查中若发现胎儿脉络膜囊肿,不要立即认为是病理性或生理性的,应同时仔细检查胎儿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如果胎儿合并有其他畸形时应建议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羊水作染色体检查,以尽早排除染色体疾病.如果胎儿未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则可嘱孕妇随访观察,至妊娠结束.等生产完后,可以到神经外科就诊,可能需要定期复查,确定此囊肿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然后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上面的介绍,对于侧脑室囊肿是什么,相信准妈妈们心中也有自己的理解了,其实,每个宝宝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天使,作为准妈妈千万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发现侧脑室囊肿就要坚持复检,最后确定情况如何,这是为宝宝未来的健康保障,也是为每个家庭的幸福保障。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临床分析王颖;齐碧如;汪萍【摘要】目的探讨患有脉络丛囊肿的胎儿产前诊断、预后和临床应用.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49例孕中期经B超诊断为胎儿脉络丛囊肿的孕妇,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记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49例脉络丛囊肿胎儿均在孕17~26周经B超诊断,囊肿直径为0.3~2.5 cm,双侧26例,单侧23例;孤立性40例,复杂性9例.染色体异常核型4例,占8.2%.23例单侧病变中,染色体异常1例.26例双侧病变中染色体异常3例.40例孤立性病变中染色体异常3例,9例复杂性病变中染色体异常1例.随访中活产43例,终止妊娠6例.43例活产儿中1例发现新生儿室间隔缺损,其余42例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胎儿脉络丛囊肿的重要原因;应该对孕妇进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避免严重缺陷的胎儿出生.要对脉络丛囊肿的胎儿进行全面检查,还要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及家族史进行分析.【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妇产科;脉络丛囊肿;产前诊断;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作者】王颖;齐碧如;汪萍【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福州350009;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福州350009;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福州3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胎儿脉络丛囊肿指胎儿脉络丛的囊性改变,超声检查示强回声中囊性无回声暗区。
在妊娠中期较常见。
1%~2% 脉络丛囊肿胎儿有染色体异常。
90%病变多于妊娠26周消失,有的持续到32周才能消失。
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孕程中可能消失、不消失、变大、变小或者不变化[1]。
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49例孕中期经B超诊断该疾病的孕妇,探讨患有脉络丛囊肿胎儿患者的妊娠结局、染色体核型及预后的关系。
如何理解孕期超声软指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档彩超不断问世,产科超声检查越来越精细,图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的微小变化被发现,这些微小变化被称为超声“软指标”。
与结构畸形相比,软指标最明显的特征是预后良好。
因部分这样的软指标,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可能(多数为21-三体),所以临床主要结合孕妇年龄、临床生化指标和染色体核型等各种风险因素,分析结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孕期超声软指标包含哪些内容呢?一、孕早期超声软指标颈部透明层检查即是NT检查,通过B超来测量颈部透明层的厚度,因胎儿体液循环,在颈背部会出现一层无回声带,超声测量无回声带的厚度,即NT值,厚度小于2.5毫米为正常,等于或大于2.5毫米就是NT增厚,在妊娠11至13+6周可以进行[1]。
如果颈后皮下脂肪的厚度≥0.25cm,建议做无创DNA或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NT值增厚的意义:在孕早期,NT检查是最早排除胎儿发育畸形的检查,所有的染色体异常与NT增厚程度有关;而且NT值增厚发生胎儿结构异常的风险也越大,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无脑儿。
通过检查避免生出智商低、自理能力差的宝宝。
二、孕中晚期超声软指标1.脉络丛囊肿:是指在14~24周超声检查时发现的。
大部分正常胎儿可一过性出现,一般在孕十几周出现,在26周以后消失,基本不会持续存在。
脉络丛囊肿意义:如果是孤立性的存在有增加唐氏综合征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检查,排除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1.胎儿侧脑室增宽:是在孕期超声测量胎儿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后角,宽度≥10mm即为侧脑室增宽[2],其中10mm—15mm为脑室轻度分离,≥15mm为脑积水。
染色体异常、炎症、肿块压迫等都会造成脑室增宽,胎儿侧脑室增宽意义:侧脑室增宽同时合并了其他部位结构异常或染色体异常,一般是不建议继续妊娠的。
1.颈部皱褶厚度:胎儿颈部皮肤褶皱厚度,一般认为小于6毫米是正常的。
儿童脉络丛囊肿怎么办【导读】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疾病,有些疾病较为常见,如感冒、发烧等,而有些疾病则甚少听说,比如脉络丛囊肿。
但其实脉络丛囊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在少年儿童中也会出现。
那么,脉络丛囊肿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呢?儿童脉络丛囊肿怎么办才好呢?儿童脉络丛囊肿怎么办脉络丛囊肿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如果是儿童患了脉络丛囊肿,因为儿童免疫力低等原因,所受的疼痛折磨会远远超过成人。
但是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进步,只要发现及时,采取正规的方式治疗,基本都可以被治愈。
脉络丛囊肿一般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
1、传统手术:传统手术就是开刀手术治疗,通过这种方式将囊肿进行切除,包括囊肿引流术或者全切术,这种方式能将病灶全部切除,复发率较低。
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术后的恢复时期较长,并且过程较为痛苦。
2、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因为痛苦较小、恢复较快,因此比较适合儿童脉络丛囊肿患者。
手术方式是通过腹腔镜等医疗设备,在囊肿周围打个孔,然后将囊肿里边的液体引出。
微创手术因为技术较高,操作起来更为复杂,所以相对费用也比较高。
3、超声刀治疗:这种方式在近年来使用率较高,是通过超声技术切开囊肿部位,达到引流治愈的效果。
脉络丛囊肿是什么病普通人可能很少会听说脉络丛囊肿这个疾病,确实,脉络丛囊肿多发生于还未出生的胎儿或者儿童身上,成人较少得此病。
但是也不排除少部分的概率。
那么,脉络丛囊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女性在怀孕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并且每个周期所检查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在怀胎3到6个月期间,通过超声检查,如果发现胎儿的侧脑室脉络丛出现了直径少于3毫米的囊肿,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脉络丛囊肿。
但是孕妇也无需过于担心,因为绝大部分的胎儿的脉络丛囊肿,随着在母体内继续成长发育都可以自行消退。
由此可见,脉络丛囊肿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但是如果儿童和成人出现了脉络丛囊肿,要引起高度重视。
脉络丛囊肿会压迫大脑周围的组织,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比如影响了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如果放任不管甚至会危害生命。
胎儿脉络丛囊肿是什么原因呢?脉络丛囊肿这种疾病主要出现在14到20周的胎儿身上,所以又称为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出现该疾病的胎儿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病情会自己消失,但是有少部分的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疾病的呢?★1、胎儿脉络丛囊肿是怎么回事?在孕期当中为了确保生出一个健康没有问题的宝宝,每一位准妈妈都应该注意做好定期产检工作。
有的准妈妈定期产检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有的准妈妈却被检查出胎儿脉络丛囊肿的问题。
那胎儿脉络丛囊肿是怎么回事?胎儿脉络丛囊肿普遍吗?下面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2、来看看到底胎儿脉络丛囊肿是怎么回事:脉络丛囊肿是指孕龄在14~24周内,胎儿发育过程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侧脑室脉络丛散在、直径≥3mm的小囊肿。
而胎儿脉络丛主要形成于妊娠期第七周左右,是胎儿产生脑脊液的主要场所,到了妊娠期第10~16周作用,脉络膜绒毛会迅速生长并且占据大部分的侧脑室,此时疏松的脉络膜绒毛内科包部分脑脊液,并且形成囊肿样的结构,这也就是说临床上所说的胎儿脉络丛囊肿。
★3、那胎儿脉络丛囊肿普遍吗?检查出现异常自然是准妈妈尤为担心的事情,因此对于胎儿脉络丛囊肿普遍吗这个问题,自然也是她们尤为关心的。
胎儿脉络丛囊肿到了妊娠19~26周左右,脉络丛内疏松的结构会逐渐被致密的结缔组织所取代,因此胎儿脉络丛囊肿大概会在妊娠26周前消失,而这样的情况在胎儿当中也是非常常见普遍的,因此一般来说准妈妈在检查后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的问题后不需要过度担心。
即便是正常的胎儿也可能会出现脉络丛囊肿的问题,一般来说会在26周前大多数都消失掉,这样子一般不会出现脑部压迫以及颅压增高的情况,在出生后智力方面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也有少数的脉络丛囊肿可能会持续到儿童期,容易出现梗阻脑脊液的情况,进而引起患儿急性脑积水的问题,建议在宝宝出生以后急性颅脑检查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几个常见胎儿超声软指标解读胎儿的软指标在评估孕妇的妊娠风险、预测胎儿发育、诊断胎儿异常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胎儿的软指标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等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产前检查中,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胎龄和其他因素来进行胎儿软指标的测量,以预测出生后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一、常见胎儿超声软指标1.颈后透明层(NT)增厚是指胎儿颈部后方的一层组织厚度超过正常范围。
这通常是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先天性缺陷的一个指标。
如果NT增厚,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其他缺陷。
2.颈后皮肤褶皱(NF)增厚是指胎儿颈部后方的皮肤褶皱超过正常范围。
这通常是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先天性缺陷的一个指标。
如果NF增厚,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其他缺陷。
3.侧脑室扩张是指胎儿侧脑室的大小超过正常范围。
这可能是脑部发育异常的一个指标。
如果侧脑室扩张,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缺陷或其他异常。
4.脉络丛囊肿是指胎儿脉络丛区域的液体囊肿。
这通常是一个无害的指标,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脉络丛囊肿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异常有关。
5.透明隔腔异常是指胎儿心脏中透明隔腔的异常。
这可能是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心脏缺陷的一个指标。
如果存在透明隔腔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心脏缺陷。
6.后颅窝池增宽是指胎儿后颅窝池区域的大小超过正常范围。
这可能是脑部发育异常的一个指标。
如果后颅窝池增宽,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缺陷或其他异常。
7.心室强回声光点是指胎儿心室内出现的反射强度较高的光点。
这种现象通常是正常的,但是也可能是心脏发育异常的表现,如心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因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8.肠管回声增强是指胎儿肠道内回声增强,即肠壁反射强度增高。
这种现象通常是胎儿健康状况良好的表现,但也可能是肠道异常的表现,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B超诊断胎婴幼儿脉络丛囊肿的体会作者:金敏亚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1期摘要:脉络丛位于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超声能显示的脉络丛主要位于侧脑室。
脉络丛囊肿是脉络丛内出现的充满脑脊液的假性囊肿。
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和超声仪器分辨力的不断提高,胎儿 CPC已经受到超声医学科和妇产科医生的重视。
关键词:脉络丛;囊肿;B超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与其特有的无射线损害、价廉、方便及颅脑B超对颅脑中央部位高分辨力等优点使超声检查成为筛查胎婴幼儿颅内疾病的一种常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我院2010~2014年经超声诊断颅内脉络丛囊肿6例进行追踪分析。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经胎儿腹部B超与婴幼儿颅脑B超诊断脉络丛囊肿6例。
1.2诊断标准由于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及妊娠早期经阴道超声的应用以及在产后经颅脑超声的筛查使用,现在脉络丛囊肿的检出率有了空前提高。
超声特点为单侧式或双侧均质的脉络膜强回声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结构。
高分辨率超声能显示一些径线极小的形态不规则的脉络丛囊肿,故一般对直径1.3孕妇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婴幼儿头部涂耦合剂,行常规产科B超检查及婴幼儿颅脑B超检查。
1.4仪器使用仪器为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2结果6例脉络丛囊肿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见表1。
3讨论脉络丛(choroid 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
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并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入血。
脉络丛囊肿的发生率一般为0.6%~2%[2]。
如果其阻塞了脑脊液循环,则可引起脑室扩张。
其发生过程也有争议,GUARING等[3]认为是胎儿发育的一个正常颅内结果。
既然可能是胎儿颅内结构发育中的自然现象,只要无其他颅内异常发现,无论单双侧,在孕28 w左右即可消退,且以后对胎儿发育无影响。
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及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拉克氏囊肿等颅内正常变异囊肿、各种病因囊肿、肿瘤囊性变部分疾病临床病理、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第一类为正常或变异,多无临床表现,经常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认识此类疾病的作用在于避免过度或者不恰当的治疗。
第二类为各种病因引起的单纯囊肿,包括先天性、外伤性、血管性、感染性等,此类疾病临床症状从轻到重,轻者仅表现为头痛,重者甚至可以引发猝死。
第三类为颅内原发或继发肿瘤的囊性变部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感染类囊肿与普通意义上的囊肿有一些不同之处,亦不在讨论之列。
前两类囊肿的影像表现第一类:颅内正常变异囊肿1、脉络丛囊肿又名黄色肉芽肿。
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神经上皮囊肿,占尸检约50%;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常双侧发生;体积较小,2~8mm,超过2cm罕见;绝大部分无症状,少数使脑室扩张;脉络丛球内土黄色结节;囊状、结节状或囊实性;被覆脉络丛上皮细胞;内含脂质和脉络丛上皮脱落细胞碎片。
影像表现:CT表现为与脑脊液相等或稍高密度,钙化常见;T1WI等或稍高信号(相比脑脊液),T2WI高信号,F1air序列高信号;羽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从无强化到明显环形强化、结节状强化。
鉴别诊断:室管膜囊肿:单侧、脑脊液信号、无强化;脉络丛绒毛样增生。
2、室管膜囊肿临床与病理:神经上皮囊肿,较少见;最常见于侧脑室或侧脑室周围(额叶或颍顶叶交界区)脑实质,也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脑干或小脑;囊壁薄,为室管膜细胞,分泌清亮的液体。
影像表现:侧脑室或脑实质内脑脊液样信号/密度;薄壁;无强化。
鉴别诊断:脉络丛囊肿:双侧;信号与脑脊液不同;强化。
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下腔;压迫周围结构。
脑室发育不对称:形态。
3、神经胶质囊肿临床与病理:来自神经管上皮细胞,罕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脑实质内较脑实质外多见;额叶最常见;壁薄,为脉络丛上皮细胞(立方上皮)或室管膜上皮(柱状上皮);囊液为清亮液体,似脑脊液。
什么是脉络从囊肿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在孕妇怀孕的时候,胎儿就会出现多种异常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各种项目检测出来的,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脉络从囊肿,虽然发生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是属于比较复杂,我们必须有一定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脉络从囊肿?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脉络丛囊肿是指于孕龄在14~24周胎儿发育中超声检查发现的侧脑室脉络丛散在的、直径≥3mm的小囊肿。
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孩子生后应该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如果能够消失,就不会出现压迫
和颅压增高,出生后的智力或其他方面也不会因“脉络丛囊肿”而受到影响。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
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
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孩子生后应该
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1.脉络丛强回声内见囊性暗区,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呈圆形。
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
2.动态观察囊肿大小,如果囊肿小于1cm或越来越小,染色体异常可能性小,同时应注意检查其他部位是否有新发现的畸形,有时超声检出脉络丛囊肿后,其他畸形还不能检出。
但也有学者认为,脉络丛囊肿大小、数目、双侧或单侧、是否进行性缩小或消失,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度不会改变,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行羊水细胞或脐带穿
刺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上面就是对什么是脉络从囊肿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
帮助。
脉络从囊肿出现在胎儿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地观察孩子的情况,多跟医生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孕妇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防止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