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4 第1单元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必修1(1)
- 格式:doc
- 大小:371.10 KB
- 文档页数:6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厂应该建在靠近原料产地的地区B .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步骤是造气、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C .由于常压下SO 2转化为SO 3的转化率很高,所以SO 2接触氧化时不采用高压的反应条件D .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获得有用的副产品解析:选A 。
硫酸是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便于运输(与固体物质相比较),故应把硫酸厂建在离消费中心近的地区,一般不靠近原料区,故A 不正确。
2.下列化学反应能体现稀硫酸酸性的是( )①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②Mg +H 2SO 4===MgSO 4+H 2↑③MgCO 3+H 2SO 4===MgSO 4+H 2O +CO 2↑④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③④解析:选D 。
反应后硫酸只要生成硫酸盐就体现硫酸的酸性。
①中的Fe 2(SO 4)3、②③中的MgSO 4、④中的Na 2SO 4均为硫酸生成的盐,故都体现了硫酸的酸性。
3.下列变化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是( )A .用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B .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C .氢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浑浊D .重晶石(BaSO 4)与焦炭混合,在高温下可制得一氧化碳和硫化钡解析:选D 。
A 、B 两项中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C 项中H 2S 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为硫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项中发生反应BaSO 4+4C=====高温BaS +4CO ↑,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1)(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课堂坐标】高中化学4 第1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知能检测必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B.硫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C.可以用铁罐贮运冷的浓硫酸,是因为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D.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放出二氧化硫气体【解析】A项,蔗糖碳化是浓H2SO4的脱水性;C项,铁与浓H2SO4钝化不是不反;D项,浓H2SO4与Cu反需加热。
【答案】B2.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B.绿矾(FeSO4·7H2O)C.石膏(2CaSO4·H2O)D.胆矾(CuSO4·5H2O)【解析】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4·2H2O,熟石膏为2CaSO4·H2O。
【答案】C3.下列试剂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H2SO4B.浓HClC.NaCl溶液D.浓HNO3【解析】浓HNO3,浓HCl易挥发,NaCl溶液中水蒸发,浓H2SO4易吸水。
【答案】A4.将64 g Cu加入到含H2SO4为2 mol的98%的浓硫酸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停止后无固体Cu剩余B.反停止后无H2SO4剩余C.被还原的H2SO4为1 molD.得到的SO2少于22.4 L(换算成状况)【解析】随着反的进行,浓H2SO4变稀,不再与Cu反,故Cu、浓H2SO4均有剩余,生成的SO2少于22.4 L。
【答案】D5.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2氧化物――→H2O酸或碱――→NaOH或HCl盐A.硅B.硫C.铜D.铁【解析】S与O2生成SO2,再与H2O生成H2SO3,可以与NaOH生成Na2SO3,B项正确;SiO2不与水反,A项错误;CuO、Fe3O4均不与H2O反,故C、D两项错误。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 第1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必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B.硫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C.可以用铁罐贮运冷的浓硫酸,是因为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D.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解析】A项,蔗糖碳化是浓H2SO4的脱水性;C项,铁与浓H2SO4钝化不是不反应;D 项,浓H2SO4与Cu反应需加热。
【答案】 B2.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B.绿矾(FeSO4·7H2O)C.石膏(2CaSO4·H2O)D.胆矾(CuSO4·5H2O)【解析】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4·2H2O,熟石膏为2CaSO4·H2O。
【答案】 C3.下列试剂空气中长期放置,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浓H2SO4B.浓HClC.NaCl溶液D.浓HNO3【解析】浓HNO3,浓HCl易挥发,NaCl溶液中水蒸发,浓H2SO4易吸水。
【答案】 A4.将64 g Cu加入到含H2SO4为2 mol的98%的浓硫酸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停止后无固体Cu剩余B.反应停止后无H2SO4剩余C.被还原的H2SO4为1 molD.得到的SO2少于22.4 L(换算成标准状况)【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稀,不再与Cu反应,故Cu、浓H2SO4均有剩余,生成的SO 2少于22.4 L 。
【答案】 D5.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O 2 氧化物――→H 2O 酸或碱――→NaOH 或HCl盐A .硅B .硫C .铜D .铁【解析】 S 与O 2生成SO 2,再与H 2O 生成H 2SO 3,可以与NaOH 生成Na 2SO 3,B 项正确;SiO 2不与水反应,A 项错误;CuO 、Fe 3O 4均不与H 2O 反应,故C 、D 两项错误。
【答案】 B6.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 B C DA. 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pH 试纸变红【解析】 A 、B 、C 现象产生原因均由于浓H 2SO 4具有很强的吸水性;D 项,浓硫酸可使试纸炭化变黑,D 错。
【答案】 D7.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H 2SO 4表现脱水性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B .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C .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D .浓硫酸使Fe 、Al 钝化【解析】 区别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要看原物质中是否有水分子。
一般来说,脱水性是对有机物质而言,其中的氢、氧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以H 2O 的形式脱去,无机物质失水一般为吸水性,如CuSO 4·5H 2O 失去结晶水。
故C 选项不正确;A 选项中浓H 2SO 4也表现吸水性;D 选项中浓H 2SO 4表现强氧化性;只有B 选项浓H 2SO 4表现脱水性。
【答案】 B8.(2010·北京高考)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不合理。
【答案】 D9.下列方法用来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不正确的是( )A.分别取10 mL溶液,质量大的是浓H2SO4,质量小的是稀H2SO4B.观察液体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是稀H2SO4,油状黏稠的是浓H2SO4C.把CuSO4·5H2O晶体投入溶液,逐渐变为白色粉末的是浓H2SO4,晶体溶解的是稀H2SO4 D.将Al片分别投入溶液,反应快速放出气体的是浓H2SO4,放出气体慢的是稀H2SO4【解析】由浓H2SO4与稀H2SO4性质差异可知 D不正确,浓H2SO4使铝钝化,无气体放出。
【答案】 D10.有一白色粉末X,关于它的实验现象为:则X的化学式为( )A.Na2SO4B.Na2CO3C.(NH4)2SO4D.Na2SO3【解析】用验证法,B、D与H2SO4反应有气体产生;与NaOH反应生成盐可使溴水褪色,具有还原性、应为Na2SO3,D正确。
【答案】 D11.(2012·连云港高一检测)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并收集一瓶反应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中他们取6.4 g 铜片与12 mL 18 mol/L 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仍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为防止空气污染,请补画上图虚框中的实验装置,并注明所需要的试剂名称。
(2)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认为铜片未完全溶解,则瓶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A .铁粉B .BaCl 2溶液C .银粉D .Na 2CO 3溶液【解析】 (1)SO 2为酸性氧化物,可用碱液吸收。
(3)当浓H 2SO 4反应一段时间变为稀H 2SO 4,不再与Cu 反应。
(4)检验剩余酸可用活泼金属或碳酸盐。
【答案】 (1)(2)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3)反应过程中H 2SO 4被不断消耗,且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浓度变稀,至一定浓度时就不再与铜片反应(4)AD12.(1)写出以硫磺为原料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量Zn 与一定量浓H 2SO 4反应,开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SO 3溶液中通入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 2SO 3溶液与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O 2=====点燃SO 2,2SO 2+O 2催化剂△2SO 3,SO 3+H 2O===H 2SO 4(2)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Zn +2H +===H 2↑+Zn 2+(3)2SO 2-3+O 2===2SO 2-4(4)Na 2SO 3+H 2SO 4===Na 2SO 4+SO 2↑+H 2O13.(2012·北京市朝阳区高一期末)某课外研究小组,用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
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1)过程①采用灼烧的方法,灼烧时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
a .量筒b .漏斗c .坩埚d .蒸发皿(2)铜粉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判断其中含有少量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途径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②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________、过滤。
(5)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固体加热一般用坩埚。
(2)可利用CuO 溶于酸而Cu 不溶于酸进行检验。
(3)浓H 2SO 4在加热时与Cu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结晶。
(5)优点可以从环境和利用率考虑。
【答案】 (1)c(2)取少量待测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 2SO 4充分振荡,若有不溶物存在,则可判断含有少量Cu(3)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4)结晶(5)生成等量CuSO 4,H 2SO 4用量少 且不产生有毒气体 14.12.8 g Cu 与足量的浓H 2SO 4加热充分反应,请回答:(1)被还原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2)在标况下能得到________L 的SO 2。
(3)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解析】 n (Cu)=12.8 g64 g·mol -1=0.2 molCu +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0.2 mol 0.4 mol 0.2 mol 故被还原的H 2SO 4为0.4×12 mol =0.2 molV (SO 2)=0.2 mol×22.4 L/mol=4.48 L N (e -)=0.2 mol×2×N A mol -1=0.4 N A【答案】 (1)0.2 mol (2)4.48 (3)0.4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