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X-III磁粉探伤仪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9
越秀星汇翰府项目售楼部钢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5第一节工程概况5第二节编制说明5第三节编制依据6第二章钢结构深化制作及运输方案8第一节钢结构深化方案8第二节钢结构制作方案10第三节钢结构运输方案45第三章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49第一节钢结构安装总体部署49第二节施工准备54第三节安装设备选型60第四节构件吊装分段及工况分析62第五节主要施工工艺64第六节钢结构安装流程68第四章钢结构测量方案70第一节测量方案的编制依据70第二节工程测量总体规划70第三节工程测量74第五章钢结构焊接方案80第一节焊接质量依据80第二节焊接操作流程82第三节焊接工艺84第四节施工准备86第五节焊接施工91第六节焊接质量检测93第六章高强螺栓施工方案94第一节高强螺栓概况94第二节螺栓的保管要求94第三节摩擦面处理措施95第四节安装准备96第五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孔处理100第六节高强度螺栓安装工艺及方法101第七节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6第七章钢结构防腐防火施工方案108第一节钢结构防腐涂装108第二节钢结构防火施工120第八章结构质量保障129第一节钢结构工程质量标准及目标129第二节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129第三节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程序133第四节钢结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34第五节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135第六节成品保护152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55第一节管理目标155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156第三节钢结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161第四节钢结构文明施工措施179第五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87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第一节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越秀星汇翰府项目(1标段);建设地点: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平西社区上海桥北工业区地段建设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越汇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州越秀地产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本工程为临时建筑,本工程建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平西社区上海桥北工业区段。
****管件有限公司钢制无缝异径管制造工艺流转卡(第一页,共二页)编号:材料规格及牌号:炉批号:制造批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执行标准:工序名称生产日期操作者检验员责任师结论领料下料成型整形端面坡口加工无损检测硬度检测表面处理检验入库钢制异径管加工示意图弯头外径D 壁厚S端面至端面H形位公差Q坡口角度坡口钝边硬度HB37.5±2.5° 1.5±1.0备注技术要求:1、管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机械伤痕、裂纹等缺陷。
2、机加工表面不得有有害划痕、毛边、加工程度不足等缺陷。
3、说明:操作者在按标准、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完成本工序作业后,须自检合格并经验员确认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本过程流转卡无检验员签字或签章时,下道工序操作者一律拒收。
编制:审核:日期:****管件有限公司钢制无缝异径管制造工艺流转卡(第二页,共二页)说明:操作者在按标准、图纸或工艺文件要求完成本工序作业后,须自检合格并经检验员确认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本过程流转卡无检验员签字或签章,下道工序操作者一律拒收,工序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序号 工序 工艺内容及技术要求设备 工装 工序过程检验记录结论 1 领料 核对材料表面状况,不允许有裂纹夹渣分层等缺陷;核对材料标记;实测材料几何尺寸。
2 下料 下料长度L= mm 下料机 3 成型 工件加热温度: ℃压力机 4整形 D1= mm D2= mm 压力机5 端面坡口加工 坡口角度37.5±2.5°坡口钝边1.5±1.0mm H= ±2mm坡口机6 无损 检测 100%磁粉检测,按JB4730.4 -2005标准I 级合格。
磁粉探 伤仪 7硬度 检测 成品硬度HB ≤硬度计8表面 处理 管件的表面应光滑无氧化皮,管件上不得有深度大于公称壁厚的5%、且最大深度不得大于0.8mm 的结疤、折迭、轧折、离层等缺陷。
磁粉检测工艺、人员评定报告
1、评定人:AAA(MT-In级)
2、操作者:BBB
3、设备:CDX-III型多用磁粉探伤仪
YX-125荧光探伤仪(符合技术规范照度>1000μW∕cm2)
4、工艺:《无损检工艺规程》
5、试片:A1-30/100
6、器材:磁悬液(HD-YN型荧光磁悬液、HD-RO型红油
磁悬液,HD-BW黑水磁悬液,均为吴江市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产)
7、过程
7.1把试片有刻槽侧紧贴于工件表面,用透明胶带粘于工件表面,注意胶带不可遮盖有人工缺陷部份。
7.2接通磁探机电源,对工件及试片进行磁化,并施加磁悬液(荧光或非荧光)。
7.3光源介入
731对于荧光磁粉探伤:接入荧光灯,打开电源,预热10分钟后才可用于观察。
拉闭窗帘形成暗室,操作者在暗室中检验前应先适应5分钟以上,然后用荧光灯进行观察,观察到试片上的磁痕显示为止。
7.3.2对于非荧光磁粉探伤:光源应为两根80W日光灯管距离Im处能达到光照强度IOofC(IooOIX)以上条件下进行观察。
观察到试片上的磁痕显示为止。
7.4重复71到7.3过程,在有缺陷的工件上进行操作,可发现明显的肉眼可见光下不可见的裂纹。
8、结论:通过本操作,按照ASME第V卷无损检测2007版确认本工艺可靠,设备、器材等能满足要求,人员能力达到要求,工艺评定合格。
编制:AAAA年AA月AA日
评定:AAAA年AA月AA日。
CDX-III磁粉探伤机概述CDX—Ⅲ型电磁轭、马蹄式、磁环探伤仪,是利用磁轭对铁磁性被探伤工件进行交直流磁化的磁粉探伤仪,它能对各种零件进行磁化探伤,包括对大型零部件进行局部磁化探伤,能用作外加法磁力探伤和剩磁法磁力探伤。
仪器利用可控硅组成无触点开关,噪音小,寿命长。
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提升力大,活关节可调,特别适用于平焊缝、角焊缝、压力容器、管道及形状复杂零部件的探伤。
仪器输出为低电压,对不允许高电压进入设备内探伤的场合更为适合。
A型探头:马蹄磁轭角焊缝探头,活动关节斜面磁头,配有工作灯;对异形面、形状复杂工件探伤尤其适用。
极距:20-160;提升力:AC≥5,DC≥18。
配备一台电磁轭角焊缝探伤仪,探头采用活关节可自由调节使用范围广。
E型探头:交叉磁轭探头或旋转磁场探头,可一次全方位复合磁化探伤,行走滚轮和工作灯可提高探伤速度。
极距:110,提升力:AC≥8。
配备一台旋转磁场探伤仪,两只交叉的磁轭采用交流电移相技术,使之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合成旋转磁场,对工件一次全方位复合磁化。
探头速度快、检测质量高。
D型探头:电磁轭探头,多种活动关节,磁化强度大。
极距:60-220,提升力:AC≥6,DC≥20。
配备一台电磁轭角焊缝探伤仪,探头具有导磁高、磁化强度大等特点。
O型探头:也称环形探头,内径:150,中心磁场≥180Oe。
配备一台环形探伤仪,它是采用线圈通电时产生强磁场的原理设计的,适用于轴棒类、管道类、螺栓类等复杂工件的分段探伤或退磁。
技术指标1. 输入电压:AC 220V ± 10%V2. 输出电压:AC 36V3. 输出电流:>10A4. 提升力:大于5㎏5. 暂载率:50%6. 电磁轭磁极间距:0—250mm马蹄式磁极间距:0-160mm磁环式磁极间距:Φ150mm 1800TA(三种探头通用,A、D、E型探头)7. 探伤灵敏度:A型1#试片显示清晰8. 主机外形尺寸:230×160×120mm(长×高×宽)9. 重量:5㎏设备成套性1. 主机 1台2. 电磁轭 /马蹄式 1只3. 电源线 1根4. 电缆线 1根5. 5A保险丝管 5只6. 照明灯泡5W/12V(配马蹄式用) 5只7. 说明书 1份8. 合格证 1份。
米T工艺题和综合题答题分析一、工艺题(30分)一低温容器用甲型平焊法兰,精车表面,其结构型式及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材料牌号为09米nNiD (剩磁Br=0.76T,矫顽力Hc =940A/米).法兰公称压力为1.6米Pa,工作温度为-20℃.要求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检验螺栓孔内壁表面的纵向不连续性,以高等级灵敏度进行探伤,检测标准为JB/T4730.4-2005,质量验收等级Ⅰ级.请根据工件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方法、编制磁粉检测工艺卡并填写操作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现有如下探伤设备与器材:1、EE-1000型单磁轭角磁粉探伤仪、CXE-2000型旋转磁场磁粉探伤仪、CJX-1000型交流磁粉探伤仪、CEW-4000型移动式磁粉探伤仪2、GD-3型毫特斯拉计.3、ST-80(C)型照度计.4、UV-A型紫外辐照度计.5、黑光灯.6、YC2型荧光磁粉、黑磁粉、BW-1型黑磁膏、水、煤油、LPW-3号油基载液.7、A1、C、D型试片.8、磁悬液浓度测定管.9、2-10倍放大镜.10、Φ10米米铜棒.11、其他需要的辅助器材.编制工艺卡的要求:1、在“计算依据”栏中应填写采用检测标准的磁化电流计算公式、考生认为与确定工艺参数相关的其它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2、在“操作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栏中应按检测顺序及工艺卡所要求的内容逐项填写.3、在工艺卡“编制”、“审核”、“批准”栏中填写其资格等级,职务和日期.工件名称平焊法兰工件规格Φ1130/1070/1000×40米米材料牌号09米nNiD检测部位螺栓孔内壁表面表面状况精车探伤设备CJX-1000型、或CEW-4000型(2.0分)检验方法湿法连续法交流电(或直流电)(3.0分)紫外光照度或工件表面光照度黑光灯辐照度≥1000μW/c㎡或工件表面光照度≥1000lx (1.0分)标准试片C-15/50(1.0分)图1:平焊法兰磁化方法中心导体法(3.0分)磁粉、载液及磁悬液配制浓度YC2荧光磁粉LPW-3号油基载液0.5-3.0g/L 或非荧光磁粉水载液10-25g/L(1.0分))磁悬液施加方法喷洒(0.5分)磁化规范I=(240-450)A(交流电)I=(360-960)A(直流电)并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确定(3.0分)检测方法标准JB/T4730.4-2005(0.5分)质量验收等级Ⅰ级(0.5分)不允许缺陷1、任何裂纹和白点.2、任何线性缺陷磁痕.3、在评定框内,单个圆型缺陷磁痕d>2.0米米或≤2.0米米的圆型缺陷超过一个.4、综合评级超标的缺陷磁痕. (2.0分)计算依据1、按JB/T4730.4-2005表3交流电连续法、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I=(8-15)D计算,D=30米米,则I=(240-450)A;直流电I=(12-32)D,I=(360-960)A.2、Φ10米米铜棒进行中心导体法磁化,选取的磁化电流值应保证灵敏度试片上人工缺陷磁痕清晰显示.3、24个螺栓孔分别进行磁化、检测.(1.5分)示意草图中心导体法磁化示意图(1.0分)工序号工序名称操作要求及主要工艺参数(10分)1 预处理1、清除工件表面油脂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0.5)2 磁化磁化顺序1、采用中心导体法(通电铜棒置于孔中心)磁化被检测法兰螺栓孔内壁表面纵向缺陷. (1.0)试片校核1、应将C型试片弯成与Φ30米米螺栓孔曲率相同状态,贴在孔内壁.(0.5)2、磁化时,先按JB/T4730.4-2005标准中表3公式计算出的磁化电流磁化.(0.5)3、再采用C-8/50试片验证磁化电流,以试片上人工缺陷清晰显示时的电流为最终磁化规范. (0.5)磁化次数同一螺栓孔至少磁化两次.24个孔分别磁化. (0.5)磁化时间采用连续法磁化,磁化、施加磁悬液及观察必须在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1-3S,停施磁悬液1S后才停止磁化. (0.5)3 检验与复验观察时机检验在磁痕形成后立即进行. (0.5)检验环境荧光法:紫外光≥1000uW/厘米2 暗室可见光照度≤20lx.或(非荧光法:可见光下工件表面光照度≥1000lx).(0.5)缺陷观察磁痕观察需采用相关辅助器材和措施,如:内窥镜、反光镜、多角度观察等. (0.5)超标缺陷处理发现超标缺陷后认真记录,然后清除至肉眼不可见,再用米T复验,直至缺陷被完全清除.(0.5)4 记录记录方式采用照相、录像和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缺陷,同时应用草图标示.记录内容记录缺陷形状,数量,尺寸和部位. (0.5)5 退磁无特殊要求时不需退磁; (0.5)6 后处理清除工件表面多余的磁悬液和磁粉(0.5)7 报告按JB/T4730.4-2005第9.1条要求签发米T报告(0.5)编制米T-III(或米T-II)(0.5) 审核米T-III (或责任师)(0.5) 批准单位技术负责人(0.5)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某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生产一批配法兰式三通,实物照片见图2,规格尺寸如图3所示,材料牌号为16米n(锻),其磁性能与16米nR(材料供应状态)基本一致.三通制造工艺采用模锻后经机加工至规定尺寸,机加工后表面粗糙度为3.2μ米.制造单位为保证产品质量,采用米T方法检测三通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表面缺陷.请按照JB/T4730.4—2005,采用中等级灵敏度探伤,验收级别为Ⅱ级,回答下列问题.图2 实物照片图3规格尺寸现有如下探伤设备与器材:1、CZQ-6000固定式磁粉探伤机、CYD-3000移动式磁粉探伤机、CEW-2000固定式磁粉探伤机,以上探伤机均配置Φ300×100米米的线圈,5匝.2、电缆线,长3米3、支杆1付4、Φ25×500米米铜棒5、磁粉、磁悬液;标准试片;磁粉检测其它辅助器材.1、根据产品的制造工序,你认为该三通在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什么缺陷?并分析缺陷的磁痕特征.(4分) 答:该三通在制造过程中容易产生锻造裂纹、锻造折叠和发纹.(1分)锻造裂纹具有尖锐的根部或边缘,磁痕浓密清晰,呈直线或弯曲线状.(1分)锻造折叠多发生在倒角部位,磁痕呈纵向直线状.(1分)发纹磁痕特征是:锻件中的发纹沿金属流动方向分布,有直线和弯曲线状,磁痕清晰而不浓密,两头是圆角.(1分)2、结合产品材料的磁性能和结构形状,你认为该三通能否采用剩磁法进行检测?并简述理由(3分)答:16米n(锻)磁性能与16米nR(材料供应状态)基本一致,其剩磁为0.75T, 矫顽力为320A/米,不符合JB/T4730.4-2005关于剩磁法检测的条件(矫顽力在1kA/米以上,剩磁在0.8T以上),因此不可以进行剩磁法检测.(2分)另外,该三通工件形状较为复杂,不易得到所需剩磁,因此也不宜选用剩磁法检测.(1分)3、简述磁感应线的特性和用途.(3分)答:磁感应线的特性:(2分)(1) 磁感应线是具有方向性的闭合曲线.在磁体内,磁感应线是由S极到N极,在磁体外,磁感应线是由N极出发,穿过空气进入S极的闭合曲线.(2) 磁感应线互不相交;(3) 磁感应线可描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4) 磁感应线沿磁阻最小路径通过.磁感应线的作用:可大致描绘工件中磁场的大小、方向和分布情况,在磁感应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单位面积上的磁感应线数目与磁场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可用磁感应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大小.(1分)4、采用中心导体法对三通进行磁化,如下图所示,请比较图示中三通外表面A、B、C、D四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简述理由.(4分)答:磁感应强度A>B>C>D(1分)理由:A处离中心导体最近,B处其次,C处和D处离中心最远,因此A处的其磁感应强度高于B处,B处的磁感应强度高于C处和D处.(1分)C处与D处与中心导体的距离相等,但C处磁感应线走向基本不受三通侧面Ф102×11管口的干扰,大部分可以在工件中形成闭合的回路,回路的磁阻较小.而D处的磁感应线走向会受到三通侧面Ф102×11管口的干扰,部分磁感应线逸出Ф102×11管口表面,又在另一侧进入工件形成闭合回路,使回路的磁阻增大,因此其磁感应强度小于C处.(2分)5、采用中心导体法对该三通进行磁化,若采用严格磁化规范,要求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应达到3.2 kA/米~4.8kA/米.问是否可以采用相同磁化电流值一次磁化,使图示中A区(Ф60圆周面)、B区(Ф60/Ф110圆锥面)和C区(Ф102圆周面)的外表面磁场强度满足要求?若不可以,则至少应磁化几次?并回答磁化次序和每次磁化的电流值、检测区域.(7分)答:根据要求,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应达到 3.2 kA/米~4.8kA/米,对于Ф60圆周面,根据安培环路定律,I=πDHI1=πDH1=3.14×0.06×3200≈603(A)I2=πDH2=3.14×0.06×4800≈904 (A)选择的磁化电流I范围为603∽904(A)对于(Ф60/Ф110圆锥面),对最大直径Ф110处I1=πDH1=3.14×0.11×3200≈1105(A)I2=πDH2=3.14×0.11×4800≈1658(A)选择的磁化电流I范围为1105∽1658(A)两次的磁化电流范围不交叠,因此不可以采用一次磁化,可以检测图示中A区、B区和C区的外表面轴向缺陷.(2分)应至少采用两次磁化.(1分)第一次磁化为检测A区,其电流值取值在603∽904(A)范围内,考虑到磁化时同时检测Ф60/Ф110圆锥面靠近小锥的一部分,其磁化电流宜取较大值904A,在此电流值下圆锥面可以检测的最大直径D为:D=I/πH1=904/3.14×3200=0.0896米其对应离小锥面Ф60处距离为30×(0.0896-0.06)/(0.11-0.06) =0.018米(2分)第二次磁化取电流在1105∽1658(A)范围内,考虑到检测C区和Ф60/Ф110圆锥面靠近大锥的一部分,其磁化电流取较小值1105A,在此电流值下圆锥面可以检测的最小直径D为:D=I/πH2=1105/3.14×4800=0.0733米其对应离大锥面Ф100处距离为30×(0.11-0.0733)/(0.11-0.06) =0.019米两次磁化时在Ф60/Ф110圆锥面部分有0.019+0.018-0.03=0.07米的重叠区.(电流值可取其它值,只要其相应的检测区域在Ф60/Ф110圆锥面有重叠)(2分)6、为检测三通侧面Ф102圆周面(图示中的D区)外表面纵向缺陷,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磁化布置,请比较图示中A、B、C三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如果灵敏度试验时A、B的灵敏度满足要求,而C处的灵敏度不满足要求,问应增加怎样的磁化布置(在原图上绘图说明),才能保证C处的灵敏度满足要求?(3分)答:磁感应强度A>B>C(1分)应再增加一次绕电缆法磁化,磁化布置如下图.(2分)7、为检测图示中A点的周向缺陷,在下列图示的Ⅰ、Ⅱ、Ⅲ、Ⅳ种四种方法中,在相同的磁化电流条件下,请比较四种磁化方法在A点形成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ⅠⅡ答:在A点形成的磁感应强度,其磁化布置Ⅲ>Ⅱ>Ⅰ>Ⅳ(2分)次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理由:磁化布置Ⅲ磁动势有迭加效应,优于磁化布置Ⅱ.(1分)在磁化布置Ⅰ中,A处的磁感应线走向会受到三通侧面Ф102×11管口的干扰,部分磁感应线逸出Ф102×11管口表面,又在另一侧进入工件形成闭合回路,使回路的磁阻增大.而在磁化布置Ⅱ中,另一个三通与之相接,在A处的磁感应线大部分从一只三通进入另一只三通,在两只三通间形成闭合回路,因为磁感应线沿阻力最小的路径通过,磁感应线穿过空气的距离小于磁化布置Ⅰ的情况,其磁路的磁阻相对较小,因此在A 点形成的磁感应强度大于磁化布置Ⅰ.(2分)磁化布置Ⅳ磁动势相互抵消,不会在A点形成有效磁场.(1分)8、在下图的磁化布置中(相接处空气间隙可忽略不计),图示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处外表面缺陷(缺陷⑤、⑥在圆周面顶部,缺陷⑦、⑧在圆周面正面中间部位),哪些缺陷不能可靠地检出?并简述其不能检出的理由.(5分)答:缺陷①、③、⑤、⑥、⑧不能可靠地检出.(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缺陷①、③、⑧缺陷方向与磁感应线平行,因此不能可靠地检出.(1分)在此磁化布置中,通过磁感应线的特性分析,电缆磁动势在侧面Ф102圆周面顶部附近形成的磁感应线,沿磁阻最小路径通过的原则,大部分沿着靠近Ф102圆周面与三通正方形平面交接处位置绕过,如下图所示,而靠近圆周面正面中部区域的磁感应线在另一侧三通磁动势的作用下,磁感应线在从两个三通的圆周面通过,在两只三通间形成闭合回路,磁感应线走向图参加下图(只画一个三通).因此在Ф102圆周面顶部靠近管口位置不能形成有效磁场,由此分析,缺陷⑤、⑥不能有效检出.(2分)9、简述制订磁化规范的方法?在上题的磁化布置中,怎样确定磁化规范?(5分)答:磁场强度足够的磁化规范可通过下述一种或综合四种方法来确定:(2分)a) 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经验公式计算;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c)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 kA/米~4.8kA/米,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kA/米.d) 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在上题的磁化布置中,可用标准试片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1分)由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也可选用多个标准试片,同时分别贴在工件上不同的部位,可看出工件磁化后,被检表面不同部位的磁化状态或灵敏度的差异,可确定大致理想的磁化规范.(2分)二、综合题(60分)某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生产一批180°急弯弯头,形状规格如图2所示,材料牌号为15Cr米o,弯头制造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推制工艺,制造工序为:切割下料→送料→中频加热成型→校型→热处理→表面喷丸处理→端部机加工→喷漆/标志→包装储运.因用户要求弯头端面加工成I型坡口.制造单位为保证产品质量,采用米T方法检测弯头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面为弯头外表面.请按照JB/T4730.4—2005,采用中等级灵敏度探伤,验收级别为Ⅱ级,回答下列问题.图2 180°急弯弯头现有如下探伤设备与器材:2、CZQ-6000固定式磁粉探伤机、CYD-3000移动式磁粉探伤机、CEW-2000固定式磁粉探伤机,以上探伤机均配置Φ300×100米米的线圈,5匝.2、CDX-1磁轭探伤仪(交流电,平面磁极20×20,磁轭带活动关节)3、电缆线,长3米4、支杆1付5、Φ25×500米米铜棒6、GD-3型毫特斯拉计、ST-80(C)型照度计、UV-A型紫外辐照度计、黑光灯.7、YC2型荧光磁粉、黑磁粉、BW-1型黑磁膏、水、煤油、LPW-3号油基载液.8、A1、C型试片.9、磁悬液浓度测定管.10、2-10倍放大镜.1.根据弯头的制造工序,你认为外表面磁粉检测应放在哪道工序之后?并简述理由.(7分)答:应放在端部机加工之后,其理由如下:1)喷漆/标志后外表面有涂层,磁粉检测不可靠,因此磁粉检测应放在喷漆/标志之前进行.2)热处理会产生热处理裂纹,因此磁粉检测应放在热处理之后.3)热处理后工件表面有氧化皮,表面喷丸处理后能去除氧化皮,并使表面光洁度满足磁粉检测要求.4)机加工使缺陷露出表面,另外,平整的表面使电缆缠绕法磁化时弯头的接长成为可能.(放在表面喷丸处理后可得6分,放在热处理后得4分,因为未考虑热处理后氧化皮对检测的影响,其它回答均不得分.)2.简述米T、PT各自的优点(至少回答5点),并从检测效率、缺陷检测要求、检测灵敏度方面,分析比较米T、PT中哪种方法较适合于对该批弯头的检测?(7分)答:米T优点:(1)可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和不开口)的缺陷.(2)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3)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可检测微米级宽度的缺陷.(4)单个工件检验速度快,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轻.(5)结合使用各种磁化方法,几乎不受工件大小和几何形状的影响.(6)检验缺陷重复性好.(7)磁粉探伤一橡胶铸型法可间断监测小孔内壁早期疲劳裂纹的产生和发展.(8)可检验受腐蚀的表面.(至少回答5点,2.5分)PT优点:(1)可检测出任何非松孔性材料表面开口的缺陷.(2)能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3)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4)着色探伤不用设备,不用水电,特别适用于现场检验.(5)检验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和缺陷方向的影响.(6)对针孔、疏松缺陷的检测灵敏度高.(至少回答5点,2.5分)针对该批弯头的检测,米T检测效率高,能检出表面和近表面(开口和不开口)的缺陷,满足缺陷检测要求,而PT只能使出表面开口缺陷,另外,米T检测灵敏度相对PT要高,因此米T较适合于对该批弯头的检测.(2分)3.某米T-Ⅱ级人员为提高检测效率,将多个弯头挂在Φ25×500米米铜棒上,对铜棒通电进行磁化操作,如图3所示,磁化电流值按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选取,你认为该米T-Ⅱ级人员的操作正确吗?并简述理由.(6分)答:该米TⅡ级人员的操作不正确.(2分)1)根据右手定则:当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磁场是以导体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同心圆.当180°急弯弯头放在铜导体上,由于急弯弯头不能在工件中完成闭合的磁路,磁场发生畸变,磁力线是通过空气才闭合,使被检工件中的磁场被大大减弱、扭曲并且分布不均匀.因此这是一种不可靠的磁化方法.(2分)另外,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的确定是基于磁力线完全在工件中形成闭合回路这一前提条件下才成立,因此标准规定的经验公式在此情况下不适用.(2分)4.简述触头法的优点和缺点,针对该批弯头进行检测,你认为用触头法合适吗?并简述理由.(7分) 答:触头法的优点:(2分)①设备轻便,可携带到现场检验,灵活方便;②可将周向磁场集中在经常出现缺陷的局部区域进行检验;③检测灵敏度高.触头法的缺点:(2分)①一次磁化只能检验较小的区域;②接触不良会引起工件过热和打火烧伤;③大面积检验时,要求分块累积检验,很费时.该弯头的材料为15Cr米o,触头接触不良会引起电弧击伤,很容易在工件上产生裂纹,因此不宜用触头法检测,另外,触头法检测效率低,很费时,也不适用于该类弯头的批量检测.(3分)5.简述磁轭法的优点和缺点,针对该批弯头进行检测,你认为用磁轭法合适吗?并简述理由. (7分)答:磁轭法的优点:(2分)①非电接触;②改变磁轭方位,可发现任何方向的缺陷;③便携式磁轭可带到现场检测,灵活,方便;④可用于检测带漆层的工件(当漆层厚度允许时);⑤检测灵敏度较高.磁轭法的缺点:(2分)①几何形状复杂的工件检验较困难;②磁轭必须放到有利于缺陷检出的方向;③用便携式磁轭一次磁化只能检验较小的区域,大面积检验时,要求分块累积,很费时;④磁轭磁化时应与工件接触好,尽量减小间隙的影响.该弯头的管径和弯曲半径均较小,表面不平整,且磁轭的磁极为平面,难以保证磁极和工件表面接触良好,因此检测灵敏度难以保证;另外,磁轭法检测效率低,不适用于该类弯头的批量检测.(3分)6.为检测弯头的纵向缺陷,用电缆穿过弯头的轴线进行磁化(中间用非铁磁性材料支撑电缆),如图4所示,请比较图示中A和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并简述理由.(6分)图4答:B点的磁感应强度较大.(2分)其理由如下:用电缆穿过弯头的轴线进行磁化,磁感应线的分布如右图所示,由工件表面磁感应线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B处的磁感应线密度最高,A处的磁感应线密度最低.(4分)7.为检测弯头的横向缺陷,用电缆缠绕法对工件进行磁化,请比较图5a和图5b所示的两种磁化布置方法中,哪种方法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较高?并简述理由.(7分)图5a 图5b答:1)在图5a所示的磁化布置方法中,用线圈法进行纵向磁化时,磁力线会逸出工件端面进入空气中,再通过空气形成闭合回路,因此外加磁场中磁化时,在它的端头产生磁极,这些磁极形成了退磁场,它对外加磁场有削弱作用.另外,从磁阻定律分析,磁力线在工件两端穿过空气再形成闭合回路,磁力线穿过空气中的距离很长,其磁路的磁阻很大,导致有效磁场强度减弱.(2分)2)反之,在图5b所示的磁化布置方法中,用线圈法进行纵向磁化时,磁力线穿过两弯头端面的极薄的空气间隙,从一只弯头再进入另一只弯头,因为磁力线沿阻力最小的路径通过,几乎全部磁力线在两弯头中形成闭合回路,外逸的磁力线很少,因此在此情况下形成的退磁场很小.另外,从磁阻定律分析,磁力线穿过空气的距离远小于前种情况,其磁路的磁阻相对较小,因此有效磁场强度较前者强.(2分)3)另外,图5a所示的磁化布置方法中,需要分段磁化,且只能检测一个弯头,而图5b所示的磁化布置方法中,由于磁力线沿工件形成闭合回路,一次磁化可检测电缆覆盖区域外的所有缺陷,再用一次磁化检测原先电缆覆盖区域,且可完成两个弯头的检测,相对来说检测效率较高.(3分)8.针对该弯头的规格尺寸和缺陷检测要求,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电流类型中,你认为选择哪种电流较合适?并简述理由.(6分)答:选用直流电较合适,其理由如下:(2分)(1)根据检测要求,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弯头在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而交流电由于具有趋肤效应,因此对表面缺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近表面缺陷灵敏度很低,不能满足检测要求.(2分) (2)直流电磁场渗入深度大,检测缺陷的深度也大,能够检测弯头的近表面缺陷;特别是该弯头的壁厚只有4米米,直流电磁通能相对集中,不致于产生磁力线在厚度方向上发散太多而导致对表面缺陷检测灵敏度的下降,因此在此情况下,采用直流电检测能兼顾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2分)9.什么叫磁路定律?写出具体公式.并请用磁路定律分析图6所示的电缆缠绕法磁化时,两弯头端面间的空气间隙L 0对磁粉检测的影响.(7分)图6答:磁通量等于磁动势与磁阻之比,称为磁路定律.(2分) 公式表示如下:mr NIs L NI ==Φμ/(2分) NI 为磁动势,Φ为磁通量,L/μS 为磁阻,用r 米表示.从磁路定律可以得出:磁路的磁阻与磁路的长度 成正比,与其截面积及其磁路的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成反比.通过图6可以看出:磁力线穿过两弯头端面的空气间隙,从一只弯头再进入另一只弯头,由于空气的磁导率远小于工件的磁导率,因此,两弯头端面间的空气间隙L 0越大,等于磁阻越大,从而降低了 有效磁通.当然也就会降低工件的磁化程度 ,结果必然造成检测灵敏度 的下降.此外由于间隙的存在,将会在磁极附近产生漏磁场,间隙越大所产生的漏磁场就越严重,由于间隙产生的漏磁场会干扰端面附近由缺陷产生的漏磁场,从而影响对端面附近缺陷的检测.(3分)。
磁粉探伤仪操作规程一.磁粉探伤步骤㈠预处理:1)清除---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铁锈、毛刺、氧化皮、金属屑和砂粒等。
使用水磁悬液,工件表面必须认真除油;使用油悬液时,工件表面不应有水分;干法检验时,工件表面应干净和干燥。
2)打磨—有非导电覆盖层的工件必须通电磁化时,必须将与电极接触部位的非导电覆盖层打磨掉。
3)如果磁痕与工件表面颜色对比度小,可在探伤前先给工件表面途敷一层反差增强剂。
㈡、磁化工件(选择磁化方法、磁化规范和安排合适的工序)①磁粉探伤的工序应安排在容易产生缺陷的各道工序(如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磨削、矫正和加载试验)之后进行。
②对于有产生延迟性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探伤应安排在焊接后24小时进行。
③磁粉探伤工序应安排在涂漆、发蓝、磷化和电镀等表面处理之前进行。
㈢施加磁粉A连续法:湿连续法:先用磁悬液润湿工件表面,在通电磁化的同时浇磁悬液,停止浇磁悬液后在通电数次,待磁痕形成并滞留下来时停止通电,进行检验。
干连续法:对工件通电磁化后撒磁粉,并在通电的同时吹去多余的磁粉,待磁痕形成和检验完毕再停止通电。
B、剩磁法:停止磁化后,再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进行磁粉探伤的方法。
㈣、磁痕观察、分析、记录磁痕观察和评定应在形成后立即进行。
使用非荧光磁粉检测时,必须在能够充分识别磁痕的日光或白光照明下进行,在被检工件表面的白光照度不应低于1000LX。
使用荧光磁粉检验,应在环境光小于20LX 的暗区紫外光下进行。
在380mm处,紫外辐照度应不低于1000μw/cm2。
㈤、退磁㈥、后处理二、探伤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应检查供电电压是否符合仪器要求,如过高或过低会损坏仪器或影响探伤效果。
2、电源插头线与仪器电源插座接好,探头和输出插座连接好,确认电源电压为220V、50HZ。
3、仪器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亮,仪器控制电路同时伺服工作。
一、将探头和被检工件接触好,按下探头上的开关,这时仪器对工件呈磁化状态,工作灯亮,松开开关,则切断主回路电源,工件停止磁化。
常用磁粉探伤仪型号大全常用磁粉探伤仪主要产品有:便携式磁粉探伤仪、移动式磁粉探伤仪、交流磁粉探伤仪、交直流磁粉探伤仪、多用磁粉探伤仪、旋转磁场探伤仪、马蹄式磁轭探伤仪等,配置紫外线探伤灯可以对零件进行荧光磁粉检测。
一、产品全称:CJE-2A马蹄式电磁轭磁粉探伤仪CJE-2A磁粉探伤仪,是属于单功能便携式磁粉探伤仪,随机选配A型或D型探头,其性价比高。
技术指标:1、输入电压:AC220V±10%V2、输出电压:AC36V3、输出电流:>10A4、提升力:大于5.5kg(约55N)5、暂载率:50%6、A型电磁轭磁极间距:0-255mmD型马蹄式磁极间距:0-160mmO磁环式磁极间距:Φ150mm1800AT(三种探头通用,随机选配)7、探伤灵敏度:A型2#试片显示清晰8、主机外形尺寸:280×135×190mm9、重量:8.5kg二、产品全称:CEE-1交直流电磁轭探伤仪CEE-1交直流磁粉探伤仪是小型便携式无损检测专用仪器,具有交直流两种输出功能。
直流输出探伤时其提升力及探伤深度远大于交流,但交流的优点是近表面的检测好于直流探伤,这款是交直流磁粉探伤仪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随机选配A或D型探头一只。
技术指标:1、输入电压:AC220V±10%V50Hz2、输出电压:AC36V3、输出电流:>8-15A4、提升力:AC大于6kg DC17kg5、暂载率:50%6、A型电磁轭磁极间距:0-255mmD型马蹄式磁极间距:0-160mm(二种探头通用,随机选配)7、探伤灵敏度:A型2#试片显示清晰8、主机外形尺寸:280×135×190mm(长×高×宽)9、重量:8.5kgCXX-3B旋转磁场磁粉探伤仪只具有旋转磁场探伤单功能,是一款性价比高的专用探伤仪器,锅炉行业及压力容器行业用的较多。
随机配E型探头。
技术指标:1、提升力:不带活关节:17kg(探头端面与被探工件表面间隙小于1.5mm)2、探头极距:125mm3、探头工作电压:36V4、灵敏度:可清晰显示(30/100)A型标准试片上的人工刻槽5、输出电压:220V,50Hz6、外形尺寸:135(宽)×280(深)×190mm(高)7、重量:8.5kg四、产品全称:CDX-3多用磁粉探伤仪CDX-3多用磁粉探伤仪,是属于多功能多用磁粉探伤仪,具有磁轭磁粉探伤仪,旋转磁场磁粉探伤仪的全部功能。
测量与控制磁粉探伤机的检测方法□东风汽车公司计量所孔忠世磁粉探伤是在铁磁性材料产品被磁化后, 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缺陷部位产生的漏磁场能吸附磁粉形成磁粉痕迹, 从而显示缺陷的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灵敏度高, 广泛用于汽车、锅炉、造船、化工、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重要零部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的质量检测。
对磁粉探伤机进行定期检测, 根据机械行业标准JB/ T8290 - 1998 对用于交流、直流、半波整流及全波整流磁粉探伤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不适用于电磁轭探伤仪、旋转磁场探伤仪等磁轭式磁粉探伤仪。
(j) 退磁试件: Ф30mm ×300mm , 45 号钢, 860 ℃水淬火, 480 ℃回火,洛氏硬度38 H R C~42 H RC ;( k) A 型标准试片。
一、周向磁化电流检测周向磁化法也称横向( 或环形) 磁化法, 周向磁化产生的磁力线方向与磁化电流方向垂直,并沿零件的周向分布, 磁场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这种磁化可检测出与磁化电流方向大体一致的缺陷,即与轴基本平行的纵向缺陷。
周向磁化电流的检测, 将规定试件放在探伤机两夹头夹紧,由低到高调整磁化电流,观察磁粉探伤机周向磁化电磁粉探伤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周向磁化电流、纵向磁流的指示值, 应能达到规定的电流值。
利用相应规格的电化电流、剩磁感应强度( 退磁电流) 、探伤灵敏度、绝缘电阻、流互感器或分流器, 将对应量程的标准电流表和标准电压黑光强度等。
检测用主要仪器和试件:(a) 耐压试验装置,0~3000V ,不小于015kV A ;( b) 直流电阻表,500V ;(c) 标准电流表和标准电压表,015 级;( d) 电流互感器,1 级;(e) 分流器,1 级;(f) 半导体温度计;( g) 场强计, ±015 % ;( h) 黑光计;(i) 规定试件: Ф25mm ×460mm , T2 紫铜;表接入磁粉探伤机磁化电流的输出端。
磁粉探伤方式和工艺简介射阳县德阳电子一.剩磁法和持续法1.剩磁法指先将工件磁化,再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外表以检查工件缺点的方式。
适用于经淬火,调质处置等增强强度或硬度的热处置后的高碳钢和合金钢,不适用于低碳钢和经退火处置或热变形钢材,马氏体不锈钢用剩磁法成效不如持续法。
剩磁法专门适用于批量小件的探伤,现在生产效率高。
2.持续法又称外加法,系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去进展探伤的方式。
目前该法比拟流行的工艺是,先喷洒磁悬液,接着磁化(通电1-3秒),现在仍继续浇注磁悬液,停顿浇注后再通电数次,每次秒,中断磁化后观看缺点,最后退磁。
持续法适用于所有铁磁性材料。
教科书中推荐优先利用剩磁法,实际中多采纳持续法。
二.直流磁化和交流磁化1.直流磁化目前已很少采纳纯直流电,而采纳单相半波或全波,三相半波或全波整流电。
2.交流磁化一样采纳工频交流电。
交流磁化时,起作用的是电流的峰值,但一样标示的电流值是有效值。
交流磁化和直流磁化都能检测外表和近外表缺点,交流磁化对外表缺点的检测灵敏度高,直流磁化检测外表下的缺点的能力强一些。
一样说来,电流中包括的脉动成份越大,探测内部缺点的能力越弱。
直流磁化用于剩磁法时剩磁稳固,交流磁化那么剩磁不够稳固,加断电相位操纵器可解决此问题〔采纳过零点断电的方式叫断电相位操纵,以避免对工件形成退磁作用〕。
直流磁化退磁困难,交流磁化退磁容易。
目前一样推荐利用交流磁化,且多采纳持续法,现在一样也加断电相位操纵。
利用交流持续磁化,设备构造简单,本钱低,磁化成效一样都能知足要求。
也有利用交直流混合磁化的,现在,交流磁化在前,直流磁化在后,以利于退磁。
三.磁化方式1.周向磁化。
指给工件直接通电,或使电流流过贯穿工件中心孔的导体,旨在工件中成立一个围绕工件的并与工件轴垂直的闭合磁场。
周向磁化要紧用于发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缺点。
2.纵向磁化。
指将电流通过围绕工件的线圈,使工件沿纵长方向磁化的方式,工件中的磁力线平行于线圈的轴心线。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磁粉检测技术摘要:对于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我在压力容器行业的应用已有很长时间。
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
常见的主要无损检测技术是射线,超声,磁粉和磁粉探伤,以及新技术的声发射,磁记忆等。
本文重点介绍了磁粉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
介绍了磁化方法和检测技术。
分析并提出了在磁粉探伤容器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无损检测;压力容器;磁粉引言由于压力容器的严格使用条件,原材料的缺陷,制造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新缺陷,将大大降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
现有统计数据表明,原材料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中有70%以上是表面缺陷,使用中的缺陷中90%以上是表面缺陷或由表面缺陷引起的缺陷。
裂纹力学分析表明,表面缺陷和近表面缺陷的等效尺寸是埋入缺陷的两倍,因此,它对压力容器安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磁粉探伤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表面缺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是最常用,直观,经济和方便的常规无损检查方法之一,这使得压力容器的磁粉检查非常重要。
1磁粉检测技术的概念磁粉探伤,也称为磁粉探伤或磁粉探伤,是五种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
磁粉检测是在磁化后使用铁磁材料。
由于不连续的存在,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局部变形以产生泄漏磁场(即,当磁感应线离开并进入表面时形成的磁场)。
磁性粉末形成在适当的光线下可见的磁性标记,从而显示出不连续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检测铁磁材料中的裂纹,发纹,白点,褶皱,夹杂物和其他缺陷,并且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2磁粉检测的主要应用原理和方法2.1轴向激励法或中心导体法和线圈法轴向激励法或中心导体法圆周励磁和线圈法纵向磁化通常使用固定或移动设备。
工件的长径比必须≥2(L / D> 2)。
对于现场的管状工件,也通过电缆缠绕方法或电焊机电缆缠绕工件的线圈方法进行纵向缠绕磁化。
2.2复合磁化方法复合磁化强度由具有两个或多个磁场的复合磁场组成。
CDX-III多用磁粉xx一、概述携带式机种专用于对压力容器、高压管道焊缝和大型工件应力集中区的局部探伤,它的特点是轻小,可以到现场乃至高空进行探伤作业;我厂生产的携带式探伤仪,可配备各种探头,兼备携带式探伤仪的所有功能CDX-Ⅲ型多用磁粉探伤仪是具有多种磁化方式的磁粉探伤设备。
仪器采用可控硅作无触点开关,噪音小、寿命长、操作简单方便、适用性强,工作稳定。
是最近推出的新产品,它除具有便携式机种的一切优点,还具有移动机种的部分长处,扩展了用途,简化了操作,还具有退磁功能。
该机型属于非接触式超小型检测仪器。
具有旋转磁场、磁轭交流等多种磁化方式。
是一种简单可靠、轻便、实用而高效的便携式多功能磁粉探伤仪器。
可配A、D、Ec、O四种型号探头(随机配A、D、Ec三种)。
1、马蹄式探头(A型):它可以对各种角焊缝,大型工件的内外角进行探伤;2、电磁轭探头(D型):它配有活关节,可以对曲面、平面工件进行探伤;3、旋转磁场探头(Ec型):它可以对各种焊缝、各种几何形状的曲面、平面、管道、锅炉、球罐等压力容器进行一次性全方位探伤,可检查工件表面全方位的缺陷和伤痕;4、磁环式线圈(O型):它可以满足所有工件能放入线圈的周向裂纹的探伤,用它来检测工件的疲劳痕(疲劳痕均垂直于轴向)极为方便,用它还可以对工件进行远离法退磁。
总之,该仪器是多种探伤仪的组合体,功能与应用范围广,尤其应用于不允许通电起弧的表面零件探伤。
仪器采用隔离变压器向探头提供36V电源,低电压输出,安全可靠,工作寿命长。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提升力大,活关节可调等特点。
适用于船体、压力容器、管道、桥梁、球罐、平板等制造业对平焊逢和角焊逢进行整体或局部探伤。
也可携带到车间,实验室和工作场地进行现场探伤。
二、主要枝术指标1、提升力:(1)旋转磁场探头:≥12kg;(2)电磁轭探头(代活关节):≥AC5.5kg、DC 36kg;(3)马蹄式探头:≥5.5kg;(4)磁环式线圈:1800AT;2、探头极距:(1)旋转磁场探头:100mm(2)电磁轭探头:0—255mm可调;(3)马蹄式探头:0—160mm可调;(4)磁环式线圈:Φ150 mm范围;3、探头工作电压:AC 36V×2;DC 8V;4、探头工作电流:约8—12A;5、电源电压:AC 220V±10% 50Hz;6、灵敏度:可清晰显示()A型标准片上刻槽;7、外型尺寸:300×140×200mm;8、重量:主机重9kg;旋转磁场探头重4 kg;电磁轭探头重2kg;马蹄式探头重2kg;磁环线圈重2.5kg。
多功能磁粉探伤仪使用说明书Instruction Manual一、概述CDX-III磁粉探伤仪是我公司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点自行设计生产的新型磁粉探伤设备。
采用外加磁场磁化法,使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高集成化电路使一台设备兼备原几种设备的全部功能。
功能选配:►A型探头:也称马蹄磁轭探头或角焊缝探头,活动关节斜面磁头,配有工作灯;对异形面、形状复杂工件探伤尤其适用.极距:20-160㎜;提升力:AC≥5㎏,DC≥18㎏;重量:1㎏。
利用这种探头制成一台设备叫马蹄形磁轭探伤仪或角焊缝探伤仪,探头利用活关节使用范围广。
►D型探头:也称电磁轭探头,多种活动关节,磁化强度大。
极距:60-220㎜,提升力:AC≥7㎏,DC≥18㎏;重量:1.6㎏.独立利用这种探头制成的设备叫电磁轭探伤仪,探头具有导磁高、磁化强度大等特点。
►E型探头:也称交叉磁轭探头或旋转磁场探头,可一次全方位复合磁化探伤,行走滚轮和工作灯可提高探伤速度.极距:110㎜,提升力:AC≥12㎏,重量:2㎏.独立利用这种探头制成一台设备叫旋转磁场探伤仪,它利用两只交叉的磁轭采用交流电移相技术,使之产生随时间变化的合成旋转磁场,对工件一次全方位复合磁化。
探伤速度快、检测质量高。
►O型探头:也称环形探头,内径:150㎜,中心磁场≥180Oe.重量:3㎏.独立利用这种探头制成一台设备叫环形探伤仪,它是利用线圈通电时产生强磁场的原理设计的,适用于轴棒类、管道类、叶片类等复杂工件的分段探伤或退磁。
二、技术性能1、电源:AC 220V ±10%50HZ 5A2、输出:AC 36V 10A 可选配A.D.E.O四种探头3、探伤速度:≥6米/分4、探头温升:≤60℃5、工作节拍:建议在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充磁时间≤3秒,间隙时间≥2秒6、外形尺寸:260*140*170mm;7、仪器重量:约9Kg。
三、操作与维修使用本仪器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了解掌握仪器结构和技术性能,检查电源与本仪器要求是否相符,连接是否正确,正确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初次使用或久藏复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德地氏化工设备(无锡)有限公司射线检测专用工艺卡工艺卡编号: RT11101 DDPS/QR-10-01-A工件产品编号11S018 产品名称1号盐酸洗涤塔产品图号DWSL1111.0 产品规格Ф600×10mm 材料牌号Q245R,20 容器类别II坡口形式Y&V 焊接方法SMAW& GTAW 检测时机外观检测合格后器材源种类X射线设备型号XXG-3005P&XXGH-2505Z 焦点尺寸 1.0×2.3&1.0×2.4 胶片牌号AGFA C7 胶片规格360×80mm 增感屏Pb(前0.03/后0.03)屏蔽方式背衬铅板像质计型号Fe(10-16)冲洗方式手工显影液配方皇冠显影时间5~8min 显影温度20±2℃透照工艺参数焊缝编号S1 A1 A5 B1 B2 B9 B10 B11 焊缝长度300 571 585 1947 1947 1947 1947 850 检测比例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合格级别II II II II II II II II 透照厚度10 1010101010108应显示丝号13 13131313131313透照方式 A A A C C C C C焦距(F )mm 700 1200 1200 310 310 310 310 135 管电压(KV )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185 170 管电流(mA ) 5 5 5 5 5 5 5 5 曝光时间(min ) 3 9 9 0.7 0.7 0.7 0.7 0.3 一次透照长度 300 286 293 279 279 279 279 270 拍片数量12277775技术 要求1、检测标准:JB/T4730.2-2005;2、照相技术等级为AB 级,底片黑度范围D :2.0~4.0;3、本工艺卡未规定事项,按照DDPS/WI-10-06压力容器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执行检测部位示意图见附图透照方式A :纵缝透照法;B :环缝单壁外透法; C: 环缝内透法; D: 双壁单影法 ; E: 双壁双影法;编制(资格):日期:审核(资格):日期:德地氏化工设备(无锡)有限公司磁粉检测专用工艺卡检测工艺编号: MT11101 DDPS/QR-10-04-A 产品编号11S018 产品名称1号盐酸洗涤塔检测标准JB/T4730.4-2005检测部位焊缝材质Q245R,20,Q235B 检测比例100 % 检测时机焊后冷却焊缝(工件)编号D1~D7 表面状况金属光泽坡口形式/ 焊接方法GMAW 合格级别I 仪器型号CDX-III 磁化方法磁轭法磁粉施加方法喷涂磁粉种类黑水磁悬液灵敏度试片型号A1 30/100 磁悬液浓度10~25 磁化方向纵向磁化磁化电流交流提升力45 磁化时间1~3 触头(磁轭)间距75~180 备注1000Lx检测部位示意图:编制(资格):日期:审核(资格):日期:德地氏化工设备(无锡)有限公司渗透检测专用工艺卡检测工艺编号: PT11101 DDPS/QR-10-05-A 产品编号11S018 产品名称1号盐酸洗涤塔检测标准JB/T4730.5-2005 检测部位焊缝及热影响区材质Q245R,20 检测比例100% 表面状态打磨光滑温度10℃~50℃合格级别I 渗透剂种类着色渗透检测方法IIC--d试块类型B型渗透剂牌号DPT-5 清洗剂牌号DPT-5 显像剂牌号DPT-5渗透剂施加方法喷洒渗透时间10~30min 观察方式目视显像剂施加方法喷洒显像时间7~60min 报告编号PT2011101检测部位示意图: 见附图检测程序:1.预清洗 2.渗透 3.清洗 4.干燥 5.显像 6.观察7.记录备注:1. 当渗透检测不可能在10~50℃温度范围内进行时,参照JB/T4730.5-2005标准附录B 执行。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 本指导书规定了套管、油管和管线钢管生产活动中用磁粉探伤的方法。
1。
2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磁粉检测工作。
2 引用标准2。
1 《磁粉检测方法》ASTM E709-80。
2.2 《焊接手册》第2版第3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3 CJW —4000型环形件荧光磁粉探伤机使用说明. 3 人员要求3。
1 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均需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3。
2 检测结果的评定和报告签发由MT-Ⅱ级以上人员进行. 4 探伤工艺4。
1 剩磁法与连续法 4。
1.1 剩磁法凡经过热处理(淬火 、调质、渗碳、渗氧等)的高碳钢和合金结构钢,其材料的剩余磁感应强度B2在0。
8(8000高斯)以上均可进行剩磁检验,低碳钢(10号、20号钢)以及处于退火状态或热变形后的钢材均不能用剩磁法检查,马氏体不锈钢用剩磁法检查的效果不如连续法。
剩磁法操作程序如下:采用剩磁法时,磁化所用的磁场强度的峰值起主要作用,通电时间没有必要很长,原则上在1/4—1秒范围内即可,但采用冲击电流时,应规定在100秒以上,要反复通电方能达到良好的检出效果。
往工件上浇注磁悬液,一般要浇2—3遍,保证工件各个部位充分润湿,或将工件浸入搅伴均匀的磁悬液中10—20秒,取出后进行观察。
磁化了的工件在检查完毕之前,不应与任何铁磁材料接触,以免产生磁系。
4。
1。
2 连续法低碳钢以及所有其他处于退火状态和经过热变形的钢均须采采连续法。
4。
1。
2。
1 连续法的操作程序如下:4。
1.2。
2 连续法的操作要点a)采用湿法时,先将工件用磁悬液均匀润湿,然后接通电流1-3秒,与此同时,浇注磁悬液,停止浇注后再通过数次,每次0。
5—1秒。
待磁痕形成并滞留下来时停止通电,进行检验.b) 采用干法时,应在施加干磁粉之前就接通磁化电流,并在完成施加磁粉和吹掉多余的磁粉之后,方才中断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