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美术上册 5《静物画有声》教案 湘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说课稿一、说教材选用的依据和目标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静物画有声》一课,这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材。
通过学习静物画这一形式,学生将了解到画面背后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该节课的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细致观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静物;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其能够感受到画作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学习如何观察静物的细节,包括形状、光影和质感等; -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画面中的意境; - 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教学难点则主要在于: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绘静物的细节;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激发学生对静物画的兴趣(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静物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画作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静物画相关的问题,如“你喜欢看静物画吗?”、“你觉得静物画可以传达什么样的情感?”等。
2. 学习观察静物的细节(2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组有关静物的图片,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个静物的形状、光影和质感等细节;•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细节,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3. 学习绘画技巧与表达意境(50分钟)•介绍线条、明暗和色彩等绘画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静物画作品,并解读画家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画面中的意境;•分组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自己对静物的理解和感受。
4.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自我解说;•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位同学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静物画有声一、组织教学:1、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并且穿好了。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
2、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二、多媒体出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1、演示课件一幅作品由色调变换来研究不同的色彩关系,是提高表现能力的好办法。
2、设疑,和同学共同探究三原色,并作实验证明。
三原色:红、黄、蓝①将提前准备好的三个空的矿泉水瓶拿他讲桌,倒入等量的水。
每个瓶内各滴入一滴颜色,分别为:红、黄、蓝。
②将每个瓶内,又放入另一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得出结论。
(学生都很吃惊,跃跃欲试。
想知道三个颜色混合后会是什么颜色?)③最终全部得出结论。
(本想这一问题留到课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完成)3、演示色彩作品:注意把握:a色彩冷暖、空间、明暗处理及色彩对比。
B整体画面的构图。
C形体把握和颜料干湿把握。
4、教师示范:步骤:a、观察b、起稿c、着色d、刻画e、调整(让学生构思一幅作品,待会自己画出来)5、学生边构思边观看视频学习其作画方法。
视频:高脚杯和苹果的画法6、通过老师的示范及教学视频的学习,学生开始作画。
教师巡回辅导,对部分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其存在的优缺点等问题。
7、小结总结回顾所学知识。
学生:拿出自己带的色彩颜料、纸、笔等。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到底是哪三种颜色)最终知道是红黄蓝三色。
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矿泉水瓶时各个都很好奇,想早点看到瓶子里的变化。
学生迫不及待想知道三色混合后会是什么样子。
前排一男生跃跃欲试,经过我的同意后,将实验完成,最终得出结论。
(大家一直处于兴奋中)学生:老师怎么画的不走形呢?怎么才能调好颜色呢?画的时候怎么看静物的构图是否好看合理呢?(教师一一作答并示范)学生:互相观看作品,并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
(教师最终指导、点评)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第5课静物画有声-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程是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五课,名为《静物画有声》。
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浅析外国静物画,了解静物画的基本构图、比例和色彩,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及自行整合静物的图案,创意地完成一组静物画,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比例和色彩知识。
2.掌握几何体的基本构图方法。
3.了解外国著名画家的静物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自行整合和创新,设计自己的静物画。
5.让学生了解绘制静物画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技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静物画的构图、比例和色彩知识。
2.外国著名画家的静物画作品及其艺术内涵。
难点1.如何自行设计和整合静物的图案。
2.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静物画要素浅析通过PPT展示外国著名画家的静物画作品,系统讲解静物画中的构图、比例和色彩等要素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艺术之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2. 静物绘制在讲解完毕后,老师再以静物为基础,针对不同的构图、比例和色彩,分别进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3. 设计和整合静物图案通过对提供的静物元素进行设计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魅力,让学生自行完成一组静物画并进行展示和分享,从而不断练习和提高绘画技巧和水平。
4. 总结与点评在完成绘画之后,老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以及指导意见。
同时,也将总结本节课程的注意事项和要点,提醒学生正确认识静物画的重要性和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讲授、演示、互动交流和展示展览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能力。
同时,也将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静物画有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静物画有声》,解释静物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静物画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2 引导学生思考静物画如何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出声音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静物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光与影、色彩与质感等。
第二章:声音的感知与表达2.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的感知实验,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并记录下各自的声音特点。
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不同材质的声音特点,并学会用绘画元素如线条、色彩等来表达所感知的声音。
2.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将所感知的声音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第三章:静物画的构图与空间3.1 教师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和谐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构图特点。
3.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3.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构图合理、空间感强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静物画的色彩与光影4.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的色彩运用原则,如对比色、冷暖色调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色彩特点。
4.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色彩原理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4.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色彩与光影的技巧,创作出生动逼真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六章:静物画的细节与质感6.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细节和质感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笔触、纹理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细节与质感特点。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静物画有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静物构图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
尝试自己摆放静物和绘画静物。
认识到每一件物品的存在价值,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表现,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2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
学习热情高涨。
3重点难点
静物画的构图方法。
体会静物画的情感表现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
欣赏作品,导入课程。
(3分钟)
1、出示作品《一个教师的工作台》(水彩画 ) 现代刘昌明
看到这幅作品,你能想到些什么呢?画家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2、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一副优秀的静物作品,通过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能将一种情感传达给我们,也感动着我们。
静物画往往“静中有声”,它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的交响。
让我们一起来学些静物画有声这一课吧
2【活动】对比
、对比欣赏不同的静物作品,加深对静物作品情感表现的理解。
1、同时出示几幅静物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分析。
(3分钟)
强调色彩、笔触、物品的选择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静物画有声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能把握住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空间透视规律以及基本的作画步骤。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情分析1、学生素描基础差,对素描的理解模糊。
2、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形体和素描调子关系不能很好把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整体观察方法和大的空间黑白灰关系。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构图、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基本原理,能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素描是所有单色绘画的总称。
它既是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绘画形式。
它的特点是用单色作画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之一,主要着眼于物象的形体塑造所谓造型艺术。
在绘画层面上是指直观的视觉感受,是运用造型规律中各种变化的线,面。
明暗和色彩的冷暖色度对比。
协调手法,表现物体的形体,质感和空间关系,反映画家认识事物的内心感受。
线,面,明暗方法的应用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形体的手段。
形与体:物体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形体是其本质的东西。
形指形状,体指结构,形状与结构构成千变万化的物体形体与光源:物体在受光后便会产生明暗变化,分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个由亮到暗延伸的层次另外,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更加丰富了画面中的明暗节奏变化。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
却又不尽然,毕竟素描涵盖与牵连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太多,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
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
静物画有声一、教材分析——静物有声静物画(静物有声)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艺术家出于对表现人的生活的兴趣,把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同时,静物有声还成为画家练习技巧和学院美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于训练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
静物有声根据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有关内容,教材以静物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自己摆静物、描绘静物、改画、赏析作品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创作过程,理解画家通过形、光、色、质、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的处理,赋予作品以某种意味,有意识地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情感的关键手段,并能就静物画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独特见解;*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构图和改画的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倾注个人情感。
三、教学思路1.教学题材确定教材选用了丰富的材料,应有所侧重,从不同角度进入。
欣赏分析本课首页的三幅静物画作品,感受画面表现的不同情绪和主题,围绕作品中有意义的线索进行归纳,找出其中的联系:如《冠军的象征》满幅残破的排球、艰苦卓越、进取向上的寓意;《高更的椅子》宁静环境中的烛台和椅子、强烈的色彩对比、不眠之夜的伤感和思念;《纪念贝多芬诞辰215周年》黑白分割的画面、贝多芬塑像和小提琴、黑暗与光明的象征意义等等。
从构图知识的学习进入,分析苏巴朗和塞尚的静物作品,感受画面效果,体会和研究不同的构图形式并找出规律。
《天伦之乐》表现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
根据教材所作的提示,引导学生综合前面欣赏方法,揭示作品主题。
活动一摆放静物,铅笔构图练习承接以上欣赏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思构图训练;活动二参照作品改画,尝试运用静物画表达情感和主题。
2.教学组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各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或自己喜爱的物品,以及搜集自己喜欢的静物画。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作品分析图示以及学生作品。
《静物有声》教学设计课题:静物有声——构图教学内容:静物画的构图课型:造型与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绘画要素分析静物画作品,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运用构图方法组织画面,通过静物画表现生活主题和思想情感。
本课时教学重点:尝试运用构图知识与方法合理组织画面,使画面统一又和谐,为后面静物画造型打下基础。
本课时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不同静物的组合让画面既变化又统一而达到和谐舒适。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
静物画是以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形式,它们凝聚着画家丰富的情感,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本课的设置为了使学生通过对静物画知识的了解和绘画体验,理解艺术创作与生活情感的内在联系,在知识学习中了解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尝试体验的活动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创意,使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本课我将其分为两课时完成,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静物画的构图处理,以物品主次位置以及组合构成方式为内容展开,通过作品分析,实物模具拼摆实践,探究画面构图营造的形式感、空间感以及心理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绘画表现不同要素通过不同组合产生的多种效果,为后期的静物画写生与创作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导入法、分析法、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练习法、评价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静物模具、磁钉等。
学生:铅笔橡皮、作业本、书本。
课时安排: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女排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2.欣赏油画《冠军的诞生》比较后提问:冠军是怎么诞生的?画里有冠军吗?你可有想到冠军?从何想到?为什么?总结:静物画时艺术家们心灵与情感的表达,静物画“此时无声胜有声”。
揭示课题:静物画有声3.画中排球的布局分析,引导归纳出构图的概念。
二、探究学习(想一想):构图的要素:1.欣赏分析作品《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主体与次体、疏密远近、物与物的关联2.分析图片——构图中的大小问题3.分析图片——构图中的位置问题4.分析作品《天伦之乐》——椅子的统一与协调作用。
静物画有声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能把握住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空间透视规律以及基本的作画步骤。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情分析1、学生素描基础差,对素描的理解模糊。
2、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形体和素描调子关系不能很好把控。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整体观察方法和大的空间黑白灰关系。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构图、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基本原理,能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素描是所有单色绘画的总称。
它既是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绘画形式。
它的特点是用单色作画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之一,主要着眼于物象的形体塑造所谓造型艺术。
在绘画层面上是指直观的视觉感受,是运用造型规律中各种变化的线,面。
明暗和色彩的冷暖色度对比。
协调手法,表现物体的形体,质感和空间关系,反映画家认识事物的内心感受。
线,面,明暗方法的应用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形体的手段。
形与体:物体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形体是其本质的东西。
形指形状,体指结构,形状与结构构成千变万化的物体形体与光源:物体在受光后便会产生明暗变化,分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个由亮到暗延伸的层次另外,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更加丰富了画面中的明暗节奏变化。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
却又不尽然,毕竟素描涵盖与牵连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太多,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
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
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当然,专门的素描艺术家并不多,大都是兼职者,如诸位大师们,他廖寥几笔的创作草稿就已经价值不菲,你根本不用分是基础性强的速写还是独立的艺术品。
《静物画有声》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课出自湘美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将内容分成三个章节,分别是:“静物画的情感表达”、“静物画的构图处理”和“静物写生步骤”。
在教学设计中选用教材首语“静物画往往‘静中有声’,它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交响”作为切入点,也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主题。
教材素材内容丰富,需筛选以及另选取与情感主题相关的静物画素材,将侧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静物画构图形式与构图组织关系,能动手摆放静物并表达自己构思与构图的想法。
教学工具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独立性与美术表现力虽然在逐渐成熟,但美术基础存在差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还仍需要借助现有的经验,新知识点不宜过多。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均围绕“构图”这一点展开。
首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需考虑到学生实际,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与常识的教学素材与道具,建立情感联系与联想,有助于学生更自觉更有效地接受新知识从而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其次,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既有趣又具思辨力的活动支撑课堂学习,进一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最后在练习中采用分层作业布置,解决基础不等问题,在评价中应注重构图形式的表达与造型表现的意趣即可,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主。
教学资源示范微课.MP4导入.MP4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围绕KUD模式:· K:知道静物画是以静止物体为主要绘画题材的绘画形式;知道构图的定义,构图是静物画的表现语言之一;知道区分几何形构图形式的特点与画面组织关系,感知静物画中构图安排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 U:理解艺术创作生活情感的内在联系;理解静物画中构图基本形式以及构图组织关系的概念。
· D:通过情境导入-作品赏析-构图游戏活动-实践构图练习等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静物画作品分析出构图形式,能够选择适当的静物进行构图布局呈现主题并大胆表达构思;能够在静物画构图实践中考虑画面组织关系,体现形式美感。
第5课静物画有声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基本构图方法。
2.在组合静物写生中要注意对物体的形象观察,理解,比较和概括能力。
3.能够运用构图方法组织画面,通过静物画表现生活主题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静物画情感表达与造型语音的关系,构图与情感表达关系。
教学难点:静物画构思、构图表现与情感关系。
教学用具:静物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教师的工作台1.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通过这幅作品,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以及通过哪些静物来表现的?3.画家仅仅是在画静物吗?一副优秀的静物作品,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能将情感传达给我们,既表达出艺术家的心声,也感动着我们。
因此静物画“静中有声”,它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交响。
二、新授1.什么叫做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我们称之为静物画,16世纪后才有了独立的静物画样式。
2.高更的椅子(油画) 1888 凡·高(荷兰)天伦之乐(油画)现代李建忠不同的物品和不同的组合都能够反映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比较两把椅子,说说它们表现的寓意。
3.《有壶的静物》油画苏巴朗(西班牙)《有壶的静物》油画塞尚(法国)欣赏: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觉相同吗?为什么不同?4.静物构图水平线构图三角形构图四方形构图(1)水平线构图有什么特点呢?具有平静、安宁、平和等特点。
忌呆板,要注意物体体积大小、明暗、间距的变化,使画面具有节奏感,生动。
(2)三角形构图有什么特点?具有稳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3)四方形构图有什么特点?平和、安定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让人乐意走进的空间。
5.高脚杯、酒杯和水果(油画)塞尚不同方式处理过的高脚杯、酒杯和水果(1)比较两幅作品,哪幅整体感强一些?画家是怎么处理的?(2)哪幅画面感觉更加均衡?(3)两幅作品中水果的摆放位置不同,画面效果有何不同?哪一幅作品具有空间层次感?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静物组合成一幅幅静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