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王建波;李泳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0(29)14
【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收治1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76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146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2年7个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王建波;李泳
【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长沙,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 [J], 陈新;葛许峰;严亮
2.椎间植骨内固定在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J], 陈新;陈丹华;潘刚;葛许峰
3.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J], 吴志国;张博宇;董丽丽
4.个体化手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J], 张晓星; 朱军
5.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J], 曹永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B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效果分析摘要:在逐渐老去过程中,人类各项身体机能也会渐次衰退,患病率也会随之提升,因此推行性疾病在老年群体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退行性腰椎狭窄症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由于采取保守治疗措施无法取得相对理想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治疗效果,所以在退行性腰椎狭窄症临床治疗中,通常会实施手术治疗措施,基于此,本书首先进行UBE技术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治疗措施分析,继而通过实际病例观察,探讨应用该项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具体效果。
关键词:UB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效果分析引言疾病一直是降低民众生活和生存质量,给民众带来经济负担和机体疼痛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对于身体机能走下坡路的老年人来说,一定疾病缠身,更是苦不堪言,据了解,近年来退行性腰椎狭窄症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退行性腰椎狭窄症会给患者造成病痛折磨、行动不便等诸多困扰,因此深入切广泛的探寻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治疗效果优化途径是很有必要的,鉴于保守治疗无法产生疾病改善效果,合理探讨UB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有效性,可以为退行性腰椎狭窄症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1UBE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方案1.1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当全麻发挥效果后将患者放置成后俯卧位进行手术,采用U型软垫来构建医生操作的通道,方便使用内镜进行观察。
本次进行手术的医生使用右手操作,病变观察通道和操作通道是相反的,病变观察通道左侧位于近端,右侧位于远端,操作通道则相反,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者的替换。
本次手术患者为左侧发生腰椎病变。
两通道在C臂机X线前后位上位于椎弓根连线的内缘,并做好标记,标记要处于椎间间隙水平位置,椎弓根内缘连线交点近端作为内镜通道,远端设置为操作通道,两个通道都为15mm,通过透视进行辅助,构建好操作通道,首先划开皮肤及筋膜,并在其中放置好扩张导管,对切口附近的软组织和肌肉进行扩张和剥离,完成后进行套管的拔除,并将UBF剥离器放入,清理存在于腰椎间隙周围的软组织,然后再进行观察通道的构建,插入镜鞘,并在其中放置4mmUBE内镜,采用重力灌注方式进行冲洗,冲洗的盐水沿着内镜镜鞘流入,顺着操作通道流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诊疗指南》手术治疗简介
白一冰;徐岭;赵文亮;隰建成;穆小静;王力文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2(33)3
【摘要】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发布2011年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诊疗关键问题提出循证医学研究建议。
它反映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中有症状DLSS的治疗方法,希望该疾病患者籍此能获得理想的治疗和功能恢复。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白一冰;徐岭;赵文亮;隰建成;穆小静;王力文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100091北京,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通督健步汤结合手术治疗混合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所致腰腿痛临床观察 [J], 宋建华;武政;常宝生
2.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观察 [J], 巴根;贾长青;梁峰;付勤
3.侧方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J], 李智斐;钟远鸣;张家立;黄保华;唐福波;周劲衍;莫怡
4.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62例临床分析 [J], 陈志强;林健泽
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J], 窦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M48.03)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无血管源性跛行。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的退变、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8.0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ABO血型+Rh因子)、尿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卧位或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像;腰椎CT和/或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心肺功能检查、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骨质疏松骨折左毅;杨洪平【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椎板有限切除椎管减压加椎体成形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2年。
13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消失(其中10例可承担家务劳动),3例明显减轻(其中1例长时间步行或劳动后感下肢麻木)。
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板有限切除椎管减压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手术方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reatment of combined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mbined with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limi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ve procedures intramuscularly and vetebroplasty.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There were 13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and sciatica symptoms disappeared (including 10 cases could do housework),3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cluding 1 case felt numbness after walking or working long time).Conclusions Limi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ve procedures intramuscularly and vertebroplasty are effective,minimally invasive, rapid recovery,lower complications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mbined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06-309)【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管减压;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作者】左毅;杨洪平【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64;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87.3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4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或(和)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该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多由腰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和黄切带肥厚所致;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者可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多见于老年人;两种疾病叠加可加重患者下腰痛症状。
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和拇趾下垂等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椎管减压、腰椎融合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等方法。
本文将就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治疗方法1. 椎板椎间融合术椎板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椎管狭窄和腰椎退行性病变伴随的下肢疼痛和无力。
手术通过清除椎板、椎间盘和椎体骨刺,减压椎管,恢复神经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手术方法,通过置换退行性变性的椎间盘,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
相比于椎板椎间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够保留腰椎的运动性,减少椎间融合所导致的脊柱运动不稳和相邻节段退行性变。
3. 微创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的主流手术治疗方法。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和内窥镜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加快患者康复。
1. 疼痛缓解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椎板椎间融合术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疼痛缓解更快。
2. 神经功能恢复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患者的下肢无力和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行走和活动能力。
3. 预防后续并发症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的后续并发症,如脊柱运动不稳、脊柱畸形等,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手术并发症1. 椎管、神经根损伤手术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解剖结构特殊,可能导致椎管、神经根损伤,影响手术效果。
2. 感染手术创口可能引起感染,需及时处理,预防感染扩散。
3. 出血手术创口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止血。
四、临床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人工智能辅助手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足下垂手术带来了新的可能。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因为患者的腰椎中央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或者椎间孔的退行性改变,而导致患者的骨性结构或者纤维结构形态同容积出现异常,单一或者多平面当中的一处或者多处管腔的内径出现狭窄,从而引发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活动空间减少,患者出现腰骶部或者下肢疼痛的综合征,或伴有腰腿疼痛[1],严重出现间歇性跛行等功能障碍。
DLSS 常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是老年人疼痛以及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
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DLSS 患者予以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3岁。
病程6个月~13年。
其中腰痛75例,单侧下肢症状患者31例,双侧下肢症状患者40例,无下肢症状患者9例,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5例。
在影像学表现方面,所有病例摄腰椎正侧位以及侧位过伸过屈位的X 线平片,表现出退行性变,其中腰椎不稳34例,严重骨质疏松18例;CT 检查75例,MRI 检查30例,经过上述检查之后确诊。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岁,研究组平均年龄54岁,性别方面,对照组男27女33,研究组男33女27,病程方面对照组平均6年,研究组平均6年。
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病周期、症状消失时间、功能恢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指数。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1次/d。
该研究入选的患者在2~8周内接受l0~40次治疗,大部分治疗20次[3]。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结果: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间在1~4 h,术中出血量最少为250 ml,最多为1400 ml左右。
术后随访,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35个月,最后进行x线片复查时证明患者的诸多病症均得到了有效治疗,且将单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手术与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手术相比,前者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
结论:针对患者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159-01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腰腿疼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出现这种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髓核严重突出以及黄韧带增厚等原因导致的。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并且伴随着这种严重性,老年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通常采用半椎板或者全椎板的切除减压术,即使这种方法的近期疗效比较明显,可是也会出现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对患者的椎管减压不够充分并且全椎板出现了过分减压等缺点,这样就会严重造成患者出现远期的腰椎不稳以及腰痛病,并且病情非常顽固,往往需要进行二
次手术[1]。
现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小为35岁,年龄最大为79岁,平均(56.4±6.2)岁;病程最短为4年,最长为19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或者下肢疼痛,mri与ct均诊断为腰椎管狭窄。
其中伴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54例,腰间盘突出60例,出现侧隐窝狭窄70例,黄韧带出现增厚65例,腰椎出现了轻微的滑脱以及腰椎不稳20例。
将60例单纯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设定为研究组,40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设定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的诸多症状以及体征
进行有效解除。
针对单纯性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单纯减压椎板关闭成形的手术,复杂性则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以及固定钉棒系统;单侧的侧隐窝狭窄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对脊神经根进行松解,之后切除黄韧带,将髓核摘除。
双侧侧隐窝狭窄者,对患者棘突的两侧进行开窗减压,对脊神经根进行有效松解,切除黄韧带,将髓核进行摘除[2]。
倘若患者的狭窄主要是因为黄韧带过后或者
中央型造成的,此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对全椎板进行减压。
而当患者出现腰椎合并不稳或者患者的锥体出现滑脱,此时所采用的方法即为对全椎板切除减压,松解脊神经根,切除黄韧带,摘除髓核。
术后若患者在1 d之内引流液下降,不足30 ml,拔出引流管拔出。
术后1周,患者可下床行功能锻炼,有助于病情恢复[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要求患者进行直抬腿也可以满足具体要求;显效:诸多症状出现明显改善;好转:相对在进行治疗前的效果有所改善;无效:诸多症状均没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的病情有所严重。
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均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3 讨论
主要可以采用mri以及ct对患者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进行临床诊断,如果病情需要,也可以对患者行脊髓造影,这种方法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准确性。
所以要求医生一定要根据患
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的掌握,最终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临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秉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04,25(1):195-196.
[2]程磊.腰椎管狭窄治疗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8):239-241.
[3]戴斌,许建安,吕锦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7,28(25):425-428.
(收稿日期:2013-03-20)(编辑:韩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