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396.93 KB
- 文档页数:4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阶梯性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弯、椎间盘源性腰痛等)的发生率日趋增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个体之间差别较大,就诊时首要的是要明确诊断。
明确的“定性”诊断(是否是腰椎引起的)和“定位”诊断(具体是哪个节段)是制定个体化分级治疗措施的基础。
这需要结合病史、查体、必要的影像学检查(X片、CT、MRI),有时甚至需要肌电图、椎间盘造影、神经根阻滞、封闭等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诊断明确了,在选择临床治疗措施时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年龄、治疗目标及经济、全身情况等),与患者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的分级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方式:适当休息、加强腰背肌锻炼、理疗、牵引、消炎止痛药、肌松剂、中药、静脉应用脱水药物、骶管封闭、硬膜外封闭等。
微创:我们治疗组目前开展的方式有微创低温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微创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可扩张套筒椎管减压、经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等多种治疗方式。
—不需内固定(而常规手术常需切除较多的关节突易造成不稳定而需同时放置内固定);对于部分年龄偏大、症状严重、合并有严重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失去微创手术机会的患者,可选用小切口手术、或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减少肌肉剥离)、或非融合手术—动态固定(保留腰椎活动度);对于合并有不稳、高位的或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等部分患者,一般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
其它开展的特色手术有:经劈开棘突入路腰椎管减压术、经皮穿刺内固定等技术等。
上述治疗方式我们都已常规开展,关键是:首先明确诊断和病情程度;其次,针对某一个具体病人,根据病情,以“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开刀,能微创治疗不开放手术”的全新治疗理念,力求为患者提供安全、廉价、最简单、疗效最大化的最适合该病人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疗及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外伤等因素引起,为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
临床上以退行性椎管狭窄最为多见。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本病好发于40~50岁男性,尤以腰。
,和腰,~骶:椎管狭窄多见。
一侧或两侧出现腰腿痛,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严重者双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大小便障碍或有轻度瘫痪。
可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较短距离即感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稍坐休息后腰腿痛症状及跛行缓解。
检查多数患者体征较轻或无明显阳性体征,有的可有下肢浅感觉减退,胫前肌、伸趾肌、伸拇肌力下降,踝、膝反射减退。
(2)辅助检查:脊髓造影可确立诊断;CT扫描可显示腰椎管的横径和矢状径,并了解有无合并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及神经根受压等情况。
磁共振检查可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及硬膜囊受压情况。
【治疗与护理】
(1)非手术治疗:对不典型的病例首先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等。
同时应避免劳累过度与受凉,酌情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椎板切除,以彻底减压解除压迫,使神经根得到完全松解。
(3)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避免腰腿部剧烈活动,避免挑重担,避免受冷,避免不良动作和工作习惯。
②需要进行手术者,按要求进行手术前后护理。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有下腰痛病史,多见于老年人。
(2)腰腿痠楚、重着、疼痛,下肢麻木不仁、痿软无力,二便失调。
风寒痹阻者痛重着,时轻时重;气虚血瘀者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肝肾亏虚者腰腿酸痛,无力,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有反复下腰痛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2)可有持续的下腰痛、骶部疼痛、下肢痛,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
(3)间歇性跛行是本病最典型临床特征,9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
直立或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即出现腿痛无力等症状,弓腰或蹲坐后可缓解,被迫采取休息、下蹲后症状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至出现同样症状时再休息。
(4)本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常不一致,一般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较轻。
主要体征:脊柱侧弯,病变节段压痛,腰椎后伸受限,腰椎后伸试验阳性。
病变节段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下肢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马尾神经受压则可出现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
(5)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示左右关节突不对称,关节突肥大,椎体旋转、侧弯。
侧位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牵张性骨刺,椎体间有前后滑移,椎曲异常。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骨性结构形态异常改变,椎管狭窄程度。
MRI检查显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
(二)分型诊断[4]1.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
特点为X线摄片示腰椎椎曲变直或反弓,CT或MRI检查示多个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硬膜囊受压。
2.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腰椎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椎体滑移,导致椎管狭窄。
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
老年人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最佳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建议治疗方法,供参考: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常常可以通过保守的治疗方法获得效果。
这包括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物理疗法、牵引疗法、热敷和冷敷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脊柱的恢复和康复。
2. 药物治疗:对于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理疗、按摩、牵引和超声波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增加脊柱的灵活性,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无法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通常会通过扩大腰椎管的空间,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腰椎融合术等。
总之,针对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来确定,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建议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吃什么药,治疗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内的空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常见症状为下腰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等。
以下是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1. 镇痛药:可以缓解下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包括口服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等。
2. 肌肉松弛剂:协助镇痛药减轻肌肉痉挛和僵硬,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曲马多等。
3. 神经元调节药:如抗抑郁药和抗痉挛药等,可用于控制神经痛和痉挛等症状。
4. 生物制剂:如酶替代疗法和胶原蛋白的减解,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症状和促进组织修复。
二、物理治疗:包括脊柱牵引、按摩、针刺、热敷、冷敷等,可以舒缓肌肉痉挛和改善局部循环,但治疗效果有限。
三、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症状和失能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椎管扩大术、减压手术、植入人工椎间盘等。
四、注意事项:1.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劳累。
2. 加强锻炼和体育活动,增强腰腹肌肉及韧带的支撑和保护,防止疼痛和病情加重。
3. 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运动,避免突然扭转或弯腰等动作,可减少脊柱的恶化和病情加重。
4. 合理控制体重,减轻脊柱的负担。
5. 戒烟酒,注意饮食,多摄取富含钙、钾、镁等营养元素的食物。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式较多,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中,患者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药物滥用和副作用影响健康。
同时,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加强锻炼等,以促进康复。
腰椎病能用呼啦圈吗,治疗方法腰椎病能用呼啦圈吗?呼啦圈是一种轻便的健身器材,可以有效地塑造腰部线条、加强腰腹肌肉、增加运动量等。
但对于患有腰椎病的人群而言,使用呼啦圈需要慎重考虑。
腰椎病是指腰椎部位因各种原因如年龄、长期不良的姿势或劳动过重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退变或退化,腰椎骨关节变性等疾病。
由于腰椎部位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提供腰部的灵活度,腰椎病的患者要注意强度合理的锻炼。
腰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主要是腰椎间盘本身的退变。
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
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产生的刺激和压迫。
因此,从是否能确切地反映病理变化的角度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并非十分确切。
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使用较久,并沿司至今,人们已十分习惯如此称呼,所以,我们也沿用此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校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
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①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
②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
③中央型,可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部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后,可以继发地产生脊柱生理前凸变直或侧凸、脊神经根受损、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关节退变和椎管狭窄等一系列改变,从而导致许多病人的症状迁延和反复。
一般来说,突出的髓核早期可还纳或部分还纳,这在椎间盘弹性较好的年轻患者中有较大的可能性。
但较多的患者则进一步表现为髓核纤维化或萎缩等机体自愈性的防御反应;不过,也有可能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骨化,甚至导致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如何治疗腰间盘突出--用药宝典用于腰间盘突出的镇痛药物药物治疗,可以对腰间盘突出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
腰间盘突出带来的剧烈疼痛,不但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影响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机能的紊乱。
所以在进行确切性治疗之前,可服用适当的镇痛药物。
代表药物有:乐松、西乐葆、强痛定、曲马多。
乐松和西乐葆属于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
因其大大减低了对肾、胃的不良反应,又保留了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而受到更多患者的欢迎。
乐松是日本的进口药物。
在日本每天有80万-90万人次使用乐松,它已成为处方最多的消炎镇痛药。
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老年人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退变、骨赘形成等因素导致腰椎管变窄,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起腰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因此,对于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既要缓解症状,又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非手术治疗是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针灸等。
休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和神经根的压力,但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不利于康复。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理疗、牵引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柔韧性。
药物治疗主要是镇痛药和消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针灸疗法在缓解腰痛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其次,手术治疗是对于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椎间孔扩大术、椎间盘切除术和腰椎融合术等。
椎间孔扩大术通过扩大椎管,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法。
椎间盘切除术可以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压迫,改善患者的症状。
腰椎融合术适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严重、椎间盘高度丧失的患者,通过融合椎体来稳定腰椎,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最后,术后康复治疗对于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同样重要。
术后康复治疗主要包括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日常护理等。
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体育锻炼包括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症状。
日常护理包括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等,可以减轻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综上所述,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注意日常护理,做好康复锻炼,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җ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寿小云名医传承工作站分站 建设项目(京中医科字 2020 16号):赵建新,E -m a i l :b e i j i n g z h a o ji a n x i n @163.c o m 第一作者:朱靖宜,E -m a i l :609073153@q q.c o m 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җ朱靖宜1,王晓慧1,洪俊豹1,田元祥2,赵建新1(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命全周期健康研究中心,北京100700)ʌ摘要ɔ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臀部或下肢疼痛㊁神经源性跛行㊁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㊂赵建新教授以补益肝肾㊁清热祛湿㊁通络止痛为治则,运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取较好的疗效㊂该文介绍电针联合中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验案1则㊂ʌ关键词ɔ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痹证;腰痛;电针;中药;间歇性跛行中图分类号:R 816.8;R 249.2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225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㊁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㊁神经源性跛行㊁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㊂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s p i n a l s t e n o s i s ,D L S S )是因外伤㊁劳损㊁长期的不良姿势或生活习惯致腰椎退行性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椎管狭窄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2-5]㊂D L S S 归属中医痹证 腰痛 等范畴,病位在腰椎㊂腰隶属督脉,‘丹溪心法“载: 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㊂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㊁伤冷蓄热㊁血涩气滞㊁水积堕伤,与失志㊁作劳,种种腰疼,叠见而层出矣㊂ 指出腰部疾患多与风㊁寒㊁湿㊁热㊁瘀等因素有关㊂‘素问㊃痹论“曰: 风㊁寒㊁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㊂ 风㊁寒㊁湿邪是痹证发病的直接原因,三者合而致病㊂‘素问㊃脉要精微论“曰: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㊂ 腰为肾之府,腰部活动受限㊁疼痛㊁酸胀多与肾气不足有关㊂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㊁外邪侵袭致气滞血瘀㊁经脉痹阻而发为疼痛㊂西医多采用药物㊁理疗㊁功能锻炼㊁手术等治疗D L S S ,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㊁病情易反复等弊端,中医采用辨病辨证㊁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诊疗,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6-8]㊂赵建新,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第3届首都国医名师谷世喆教授,第4届首都国医名师㊁脉学大家寿小云教授,针灸名家李学武教授,为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 3+3 寿小云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中医药第三附属医院分站负责人及第8批朝阳区师承工程基层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㊂赵建新教授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D L S S 疗效显著,现结合病案分享如下㊂1 病案资料患者,男,45岁,2022年1月17日因左臀部伴左腿疼痛4个月余 就诊㊂患者4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臀部伴左腿放射性疼痛,曾于外院就诊,疗效欠佳,遂至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㊂现症见:间歇性跛行,步行100~200m 出现左臀部伴左小腿外侧及脚背放射痛,疼痛剧烈,无活动受限,因病程较长且既往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烦躁状态,晨起口干口苦,面红,睑结膜红血丝满布,纳眠可,大便黏滞,日行1次,小便正常,性功能正常㊂舌淡胖,苔黑腻,脉沉滑㊂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规律用药,控制良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服药后转阴㊂辅助检查:下肢动静脉超声未见异常㊂腰椎M R I 平扫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 2㊁L 3与L 5㊁S 1间盘膨出,局部椎管狭窄;胸12椎体轻度楔形变;骶管小囊肿㊂查体:马鞍区感觉无异常,L 4㊁L 5与L 5㊁S 1椎间隙压痛,左臀部局部压痛㊂西医诊断:D L S S ,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㊂中医诊断:痹证(湿热痹阻㊁肝肾亏虚证)㊂治则治法:补益肝肾,清热祛湿,通络止痛㊂给予电针联合中药治疗㊂(1)低频连续波电针治疗 初诊针刺取穴:左侧大肠俞㊁秩边㊁臀部阿是穴㊁阳陵泉㊁悬钟㊁委中㊁承山,患侧腰阳关㊁十七椎㊂操作方法: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医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具和穴位处皮肤,选取7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a n.2024,V o l.32N o.20.30mmˑ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上述诸穴,行平补平泻法,腰阳关㊁十七椎㊁大肠俞㊁秩边㊁阳陵泉㊁悬钟行针以有放射感传至足部为要,余穴以得气为要,随后采用电针(频率2H z,波形为连续波)治疗,红外灯照腰部25m i n㊂每次30m i n,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㊂2022年3月25日,第25次治疗:针刺取大肠俞(双侧)㊁肾俞(双侧)㊁关元俞(左侧)㊁秩边(左侧),患侧腰阳关㊁十七椎㊁阳陵泉㊁承山㊁三阴交㊁悬钟㊁昆仑,操作方法同前㊂2022年4月1日,第27次治疗:在第25次治疗基础上加解溪,操作方法同前㊂2022年4月25日,第37次治疗:针刺取患侧血海㊁梁丘㊁足三里㊁阴陵泉㊁悬钟㊁三阴交,左侧太溪㊁太冲,双侧血海㊁阳陵泉,操作方法同前㊂(2)中药治疗处方:腰痹通方㊁独活寄生汤㊁活络效灵丹加减㊂2022年1月24日第1次服药,处方:酒大黄10g,川芎15g,醋延胡索30g,独活15g,烫狗脊15g,麸炒薏苡仁50g,牛膝15g,桑寄生15g,续断片12g,杜仲12g,鸡血藤15g,忍冬藤30g,茯神15g,赤芍15g,党参片15g,茯苓30g,麸炒白术30g,法半夏9g,当归15g,全蝎6g,醋乳香10g,醋没药10g,炒麦芽10g,盐补骨脂10g,烫骨碎补10g,姜厚朴10g,郁金10g,蜜枇杷叶15g,三七粉3g,醋龟甲10g(先煎),醋鳖甲10g(先煎),钩藤10g,蜈蚣2条,黄柏10g,陈皮10g,黄芪30g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㊂2022年2月7日第2次用药:在第1次用药基础上加土贝母15g,青风藤15g,将党参换为太子参30g,盐补骨脂加至15g,服用方法同前㊂2022年3月14日第3次用药:上药去茯神㊁麸炒白术㊁青风藤㊁醋乳香㊁炒麦芽㊁蜜枇杷叶㊁郁金㊁姜厚朴㊁醋龟甲㊁醋鳖甲㊁陈皮,茯苓减至15g,加麸炒苍术15g,佛手10g,白芍20g,地黄15g,知母10g,土鳖虫10g,黄芩片10g,服用方法同前㊂2022年3月28日第4次用药:在第3次用药基础上加姜厚朴10g,蜜枇杷叶15g,砂仁10g,干鱼腥草20g,生石膏10g,独活加至30g,忍冬藤加至50g,知母加至15g,黄芩片加至15g,服用方法同前㊂2022年4月25日第5次用药:在第4次用药基础上加黄芪10g,陈皮10g,去干鱼腥草,将茯苓换为土茯苓,白芍减至15g,服用方法同前㊂(3)治疗结果第7次治疗:患者大便黏滞㊁晨起口干口苦症状明显改善㊂第22次治疗:患者左臀部㊁左腿疼痛有所减轻,可连续步行700~800m㊂第25次治疗:患者可连续步行1k m左右,焦虑烦躁状态改善㊂第37次治疗:患者可连续步行1~2k m,舌黯胖大,苔由黑变微黑㊁厚腻,舌下瘀络,脉滑,脉力不足㊂第44次治疗:患者左臀部㊁左腿疼痛明显减轻,可连续步行2~3k m㊂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患者左臀部㊁左腿疼痛明显缓解,可连续步行2~3k m,余症未加重㊂2讨论本案患者为中年男性,肝肾渐亏,筋骨失养,正气内虚,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筋骨痿弱退化,正气内虚则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故发为本病㊂邪气循经而入,邪盛正虚,故疼痛剧烈;劳倦伤气,行久必停,停后气血渐充,筋骨重新得到濡养可再行,但因患者体内气血始终处于亏虚状态,故一走一停呈间歇性,无法长距离行走;患者病痛日久,情志不疏,肝失疏泄,肝阳上亢,则面红如醉,眼睑泛红;湿热留聚于体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肝胆相表里,胆火上炎,故晨起口干口苦,大便黏滞;舌脉皆为湿热痹阻㊁肝肾亏虚之象㊂本病病在脊柱筋骨,病位隶属督脉,督脉 并于脊里 ,督脉络 挟膂上项 ,故督脉穴位和夹脊穴是治疗本病的主穴㊂腰阳关㊁十七椎㊁关元俞温督脉㊁通脊骨㊁壮腰肾;肾俞为肾之背俞穴,为治疗肾虚类病证的要穴;大肠俞为局部压痛点之一,主治腰痛和脊强不得俯仰;秩边是治疗腰痛伴臀部疼痛的主穴之一,‘针灸甲乙经“载: 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㊂ 上述诸穴均位于腰骶部,可直接调节腰骶部经气,通络止痛㊂阳陵泉和悬钟同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腰腿痛,阳陵泉为筋会,悬钟为髓会,‘针灸甲乙经“曰: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㊂ ‘素问㊃脉要精微论“曰: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㊂ 悬钟为身体髓气聚集之处,为治疗筋骨病的要穴㊂ 腰背委中求 ,委中主治腰背部疼痛不适,具有舒筋通络㊁行气止痛的作用,委中㊁承山㊁昆仑三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远端穴,循经取穴旨在疏通经气㊁通经止痛㊂ 肝主筋,肾主骨 肝藏血 肾生髓 ,太溪㊁太冲分属足少阴肾经㊁足厥阴肝经之原穴㊁输穴,可补8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肝肾,实筋骨㊂此外,肝胆互为表里,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合穴阳陵泉可调节全身气机,调畅情志㊂血海㊁梁丘㊁阴陵泉㊁足三里㊁三阴交皆为脾胃两经之腧穴,具有促进脾胃气血运行㊁充养下肢肌肉骨骼的作用,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祛体内留滞之湿邪,三阴交配血海㊁太冲可理气活血化瘀㊂解溪可缓解脚腕部疼痛㊂D L S S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臀部及下肢疼痛,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因而针刺取穴遵循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原则,督脉㊁足太阳膀胱经㊁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腰背部及臀腿部,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故前期治疗多取此四经腧穴,后期患者疼痛渐轻,故以充养气血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之腧穴㊂本案遣方用药是以骨伤大家孙树椿先生的腰痹通方结合独活寄生汤㊁活络效灵丹加减而成㊂腰痹通胶囊可有效改善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活动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9]㊂独活寄生汤可加速新陈代谢,减少无菌性炎症和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消除神经根水肿,减轻机械压迫,修复退化的神经纤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10]㊂活络效灵丹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软骨组织[11]㊂具体用药分析如下:方中独活通痹止痛,杜仲㊁牛膝补肝肾㊁强筋骨,桑寄生祛风湿,补骨脂㊁骨碎补㊁狗脊㊁续断补肾坚骨㊁强筋壮腰,当归㊁川芎㊁丹参养血和血,赤芍㊁三七㊁大黄活血止痛,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意,乳香㊁没药㊁延胡索活血行气,白术㊁党参㊁黄芪健脾益气,薏苡仁㊁茯苓㊁厚朴健脾祛湿,黄柏清热祛湿,钩藤㊁忍冬藤㊁鸡血藤㊁全蝎㊁蜈蚣通络止痛,钩藤㊁忍冬藤清热解毒㊁疏风通络,鸡血藤活血补血㊁舒筋止痛,龟甲㊁鳖甲补肝肾,陈皮㊁半夏㊁茯苓燥湿化痰㊁理气和中,厚朴燥湿化痰,枇杷叶清热化痰,茯神㊁郁金㊁麦芽疏肝解郁㊂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㊁活血化瘀㊁祛风除湿㊁行气止痛㊁清热化痰之功㊂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辨证施治,患者症状时轻时重,感冒后见黏稠黄痰加鱼腥草㊁生石膏清肺热,脉力不足加黄芪补脾益气,易茯苓为土茯苓清热解毒,加佛手㊁白芍疏肝柔肝㊂3 小结D L S S 主要表现为臀腿疼痛㊁下肢无力㊁伴或不伴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减压干预,但手术费用较高,且存在脊髓损伤㊁神经根损伤等手术后遗症,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较低[12-14]㊂赵建新教授采用电针联合中药治疗D L S S 疗效可观,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㊂参考文献[1]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J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5):2724-2725.[2]姚俊杰,齐伟,张馨心,等.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4):136-140,145.[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019-10-10)[J ].世界中医药,2021,16(16):2371-2374.[4]王福育.温通针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8,34(9):24-27.[5]谭红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机理[J ].中医正骨,2003,15(11):53-54.[6]王宝剑,高景华,孙武,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N A S S 循证医学指南解读[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4):398-402.[7]林上进,杨丰建,范永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手术治疗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22,43(4):231-235.[8]汤劲晔,马勇.扶阳宣痹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经验[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8):76-77,80.[9]辛健,汲长蛟,徐宏浩,等.腰痹通胶囊结合塞来昔布在缓解椎间盘退变性腰痛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11):210-213.[10]张爱宁,娄雷涛.循经针灸联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0):191-193.[11]张奇先,丁爽,吴前.活络效灵丹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的修复作用及机制[J ].解剖科学进展,2022,28(3):319-322.[12]陈文俊,李东,韩嵩.许建安运用温肾通络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验撷粹[J ].江苏中医药,2019,51(11):18-20.[13]黎伟,李伯华,亚晓旭,等.贺氏三通法分期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经验举隅[J ].中国针灸,2022,42(9):1041-1043.[14]宰风雷,冀来喜,程江慧,等.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针灸,2022,42(6):603-607,612.(收稿日期:2022-10-18)[编辑:白晓晖张思思]9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
椎管狭窄最佳治疗方法
椎管狭窄是一种神经压迫病症,常导致背部疼痛、下肢无力和感觉障碍等症状。
治疗椎管狭窄的方法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椎管狭窄,非手术治疗可能是首选。
这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运动、按摩、针灸和药物治疗等。
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姿势和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压迫的症状。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镇痛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2. 外科手术:对于症状严重或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椎管狭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选择。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神经压迫,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孔扩大术、椎弓根减压和脊柱融合术等。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和恢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 综合治疗:对于椎管狭窄的治疗,综合治疗方法可能会更有效。
综合治疗可以同时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以综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诊断、病情和个体需求。
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狭窄最佳治疗方法
腰椎狭窄是一种脊柱疾病,常导致下背痛、臀部痛以及腿部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腰椎狭窄的治疗,最佳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这包括物理疗法,如物理理疗和康复运动,可通过加强腰背肌肉来缓解症状。
热敷和冷敷也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此外,使用支撑带或矫形器件可能有助于稳定腰椎。
2. 药物治疗:非处方药物,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可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处方药物,如肌肉松弛剂和镇痛药,也可用于疼痛管理。
3. 注射治疗:适用于患者疼痛严重且持续的情况。
包括局部药物注射(如皮质类固醇)、神经阻滞和封闭治疗(如神经根封闭)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
4.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且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选项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和椎管扩大术等,旨在减轻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需要强调的是,最佳治疗方法应基于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决策,并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以及个人喜好。
因此,在确定最佳治疗方法之前,建议患者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
1.休息,减轻腰部负担
2.药物治疗:口服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
3.物理治疗:如物理疗法、针灸、按摩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4.保持良好姿势,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5.接受腰椎管扩张术、椎间孔扩张术、保腰带等矫正骨质增生
手术治疗:
1.椎间融合手术:利用植骨物融合、固定融合椎体来恢复椎体高度及间隙促进病椎稳定。
2.镜下减压手术:镜下介入减压术是一种最小创的手术方法,通过镜子等微小创伤的方式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风险小,追求更快的恢复。
3.激光减压手术:以激光为刀具,直接烧蚀水分,使髓核失去水分并收缩,它的目的在于减轻神经压迫,缓解疼痛,还有些患者采用激光烧蚀后颈椎有发红渗水、轻度肿胀等反应,但应该不用担心。
注: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人群、年龄、具体病情而定的。
伸筋通络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发病率居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为常见表现。
由于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因此临床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1]。
我科自2015年4月成立之日起开展伸筋通络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腰椎CT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腰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25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1岁,病程1~12年,平均5.2年。
对照组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2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0.4岁,病程1~18年,平均6.1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5ml,行骶管处局部麻醉,骶管内注入曲安奈德30mg,同时静脉注射2O%甘露醇100ml,改善循环,静脉滴注维生素B12,增加营养,同时对症口服西乐葆等抗炎止痛药,必要时使用适量激素。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丸剂:杜仲10g、川断10g防风10g、细辛6g、桂心1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黄芪30g、牛膝10g、甘草10g、秦艽8g、生地8g、川芎8g、独活8g。
放射痛麻木,者加穿山甲1Og,肾阳虚者加丛蓉、乌附个10g,骨质疏松者加淫羊藿、骨碎补各10g,肾阴虚者加龟甲lOg。
制丸,随黄酒7钱服下。
每天3次,每次10丸。
痛甚,可加服每次20丸。
3 治疗结果3.1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腰腿疼痛及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好转:腰腿疼痛及相关症状、体征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但病情不稳定,时而加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发生改变。
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药物,治疗方法腰椎管狭窄是一种让病人非常苦恼的疾病,临床上给人带来极大的疼痛和不适,严重时会导致行动困难。
那么,接下来本文将介绍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药物1. 镇痛药:用于缓解疼痛,常用的有非类固醇类的阿司匹林、布洛芬,以及可待因等。
2. 神经元调节药: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发生和传导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一般的治疗中可选择氨基比林、百乐坦等。
3. 骨量增生药物:对腰椎管狭窄症状治疗较好,治疗可选择安钠膜、磷酸盐等。
4. 肌肉松弛药:用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疼痛、降低肌肉强直,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减轻神经压迫。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肌肉松弛剂可供选择,例如索拉西姆、曲马多等。
5. 激素类药物:对于急性炎症反应, 以及神经血管痛症状的治疗较佳,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可选择激素类药物。
二、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1. 休息:初期的腰椎管狭窄症状轻的患者,可适当休息,减轻腰椎压力,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练习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例如进行舒展体操、提高肌肉强度,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神经压迫的症状。
3. 手术治疗:当病情加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骨刺、脊椎骨质增生及大的突出不适合药物和电疗等非手术治疗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类主要有扩张性手术和减压性手术两种。
三、注意事项1. 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使用的用量及方式进行用药。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3. 定期复查,以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锻炼,平时做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5.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保持好的休息状态,适当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6. 避免长时间不舒适的姿势和生物电辐射。
久坐不动的行为会使腰椎的弯曲产生歪斜、扭曲和变形,从而引发腰椎管狭窄。
所以,要经常改变坐姿、伸展双腿,活动各个关节。
总之,腰椎管狭窄症状较为严重,治疗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住院患者。
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痹病(TCD编码:BNQ010)。
西医诊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ICD-10编码: M48.0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诊断分型(1)椎间盘型(2)滑脱型(3)骨质疏松型(4)混合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证型标准。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印发的“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腰椎滑脱Ⅱ°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者。
(2)合并先天性、发育性骨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
(6)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该病主症为腰腿疼痛,根据次症及舌脉象辨证为不同的证,观察其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和双斜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胆胰脾肾超声;下肢动脉、静脉血管超声;肌电图。
腰椎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
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腰椎管内结构的
退行性改变而导致,患者常常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和
运动障碍等症状。
针对腰椎管狭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方
法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腰椎管狭窄的最
佳治疗方法。
首先,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首选方法之一。
保守治疗
包括休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运
动和长时间站立,同时可以通过应用镇痛药、消炎药和肌松药来缓
解疼痛和炎症,物理疗法如理疗、针灸和推拿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其次,手术治疗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腰椎间椎间孔扩大术、椎间孔镜手术和椎管成形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椎管狭窄导致的压迫症状,恢复神经功能,
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充分的沟通。
最后,康复治疗是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
包括术后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包
括功能锻炼、康复体育和康复理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日常生活中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合理的体位、正确的起居和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腰椎的负荷,预防腰椎管狭窄的复发。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期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