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藏起你的锋芒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藏起你的锋芒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藏起你的锋芒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藏起你的锋芒

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刀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既不容易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不容易推动晋升机会。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这句话的喻意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要锋芒太露,才能防范别人,保全自己,这是很有道理的。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被人立即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

人都是有妒嫉心的,而小人,妒嫉心更强,他们更多地表现在妒能嫉贤上。因而,如果你才高五斗,但不善于隐藏,锋芒外露,就很容易把别人的锋芒压下去,得罪人,并为人所妒嫉,最终可能难保其身。

在职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智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大多数上司都不会太喜欢那些锋芒超过自己的下属。他们喜欢下属跟着自己走,但却不喜欢下属跑得快过自己。如果你的智力、精力、能力等超过他们,可能会让他感到不安,感到威胁,所以常有“枪打出头鸟”的做法。

汉代有一位才人名叫贾谊,他因对《诗经》过目不忘而闻名于郡中。吴廷尉当时任河南太守,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收到门下,并且对他很是欣赏。孝文帝刚登基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很有政绩,并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是李斯的学生,于是就任他为廷尉。廷尉在孝文帝面前大夸贾谊,说他熟读百家之书,孝文帝时任贾谊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20多岁,年少英姿。每次招集大臣们开会时,各位老臣认为能力比不上贾谊,孝文帝很高兴能拥有贾谊这样富有才华的人,便越级提拔他。贾谊在一年之内就做了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当时天下已经太平,因此应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礼法,认为汉代的颜色应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中排行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了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规定全都改了。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能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认为贾谊可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忌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友,纷乱诸事。”于是,孝文帝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

过了一年多,文帝召见了贾谊,与他长谈到半夜,然而“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当时不能自陈政见。后又让贾谊当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少子,很喜欢念书。后来,孝文帝封淮南后王子四人都为列侯。贾谊数次上疏谏,认为祸患从此就产生了,又说诸侯或连数郡,并非自古以来就有的制度,可进行削减。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了一年多,也死了,当时年仅33岁。

作为下属,和上司相处一定要有分寸。也许上司某些方面不如你,但你仍得注意:当面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冷嘲热讽;私下说话也不要品头论足,旁敲侧击;更不要让上司当众出丑,不能收场。

通常在下属中的某些出类拔萃或者功高盖主者,他们有恃无恐;还有一些娇生惯养、目无尊长的人,他们心浮气躁,也容易犯这类毛病。但是,如果你恃才傲物或者顶撞上司,当你的行为直接有损上司的形象时,那你就成了一个蔑视上司的人,一旦上司对你心生厌恶,那么你的处境就不妙了。此类的教训,古往今来有很多。

在实行“中庸之道”的过程中有两种难以克服的倾向:一是聪明与贤德的人实行和理解的过头,二是愚笨与不肖的人实行和理解的达不到。所以孔子担心地说:“中庸之道怕是不能实行!”

《昭明文选·运命论》中说:“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段话就是对过头后果的昭示。

韬晦,在旧社会,有“圣人韬光”一语。《旧唐书》里记载唐宪宗第十三子李忱在年轻未登位时,梦见乘龙上天,他母亲教他装痴作呆,“以事韬晦”,以防他人加害。可见“韬光晦迹”,并非一般掩藏,无所作为,而是指掩藏自己的野心与真实目的。“韬”“圣人”之“光”,“晦”“真命天子”之“迹”。

在韬晦之术中,《周易》提出“潜龙勿用”的思想。孔子对此作过精辟的解释。他在《易系辞》中讲:“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他以尺蠖爬行与龙蛇冬眠作比喻研究“以屈求伸”的策略。此后,儒家之徒不仅互相传学孔子屈伸之术,而且在诗文中将其概括为“韬光”或者“韬晦”,竭力加以宣传和美化。

当然,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尽量把上司交给你的事情做好。同时,还要在上司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的样子,时不时说上一句“这一切都是在您指导之下做出来的”,尽量少去炫耀你做了什么事,也不要到处去吹嘘你的能力。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人人都想出名

有许多明星或者名人在电视机前总会这样说:“我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出现在电视机前,我只是朝着我的梦想前进。”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罗素勋爵说:“当你被人谈论的时候,你希望被更多的人谈论。”自古至今,社会复杂,那些不出名的人,只能当小卒子,被人指挥的团团转,而出名则意味着出人头地,掌握游戏规则,从此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宋江因“及时雨”的好名声使得江湖中人“倒头便拜”,口中直叫“哥哥”;刘备靠“皇叔”“仁义”的旗号招兵买马、征战杀伐。强盗打劫、军兵对阵,一律得“先报上名来”。名即命也,一切都是“符号化”生存,中外皆然。因此,千百年来,人们都将如何出名以及如何保持金字招牌坚挺不倒作为紧扣一生的人生主题。 出名的好处多多,自不必说。而之所以说出名乃人生一大快事,就是因为出名可以让人有种成就感,被人承认的成就感,最重要的就是它可以为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利益。人活一世,顽强拼搏,不就是为了名和利吗?人人都想出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名”的千般好处万种利益刺激得人们双眼充血。于是,有人花大把的银子把自己的名字收进世界名人国际名流大辞典;有厂家不惜血本为自己的产品买来国际名牌的称谓;有后生写手借助骂名人来使自己出名;有已成“昨日黄花”、人气不再的明星靠炒作绯闻企图东山再起,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则早把眼光盯在了年幼的孩子身上,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趁早出名。 一位自称是某知名广告公司最年轻的策划主管主动打电话给杂志社要求被采访,这位“策划主管”说自己有很多故事。这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看出些许世故与老成的女孩子。 她以前上大二的时候,就到北京,然后直接找各大国际知名公司,推荐自己,结果一再碰壁,并经历过被招聘人员痛说没有品位、不够资历而当场痛哭。 此后,上了大三再次北漂,恰逢一次北大的千人会场,国内某著名广告公司老总演讲,她就直接闯上台,递上自己的简历,不顾台下一片哗然。对于这段经历,她还是深深沉浸其中,然而却不肯与采访者细讲。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采访者整理好了她的采访稿,出于礼貌,抄送一份给她自己。但是想不到,她竟然直接打电话给杂志社约稿的编辑,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够有深度,没有把她自己真实的一面写出来,提出要亲自来写。编辑虽然很无奈,但也答应了她。 稿子送到编辑部,那篇自己采访自己的”专访”里边竟然大段是在描写她和广告公司老总以及其他名人之间暧昧的关系。而且中间掺杂着一些实习期间,在某电台的经历,含沙射影地写了该电台某领导的腐败,甚至还有种种让人感觉不明就里的不堪……编辑拿到稿子后惊讶不已,结结巴巴在电话中问采访者:“这个电台事件她对你提起过没有?” 所幸的是这个所谓的电台刚好有采访者的朋友在做全职,可是电话询问过去,对方竟不知那个女孩是何许人也,可能是实习的小妹,转眼不见,谁知道她的芳名? 那位采访记者为了避免她以诋毁名誉为由,把自己和杂志社告上法庭,然后大肆宣扬,借以出名,最后全身而退,编辑也只字未发。他自慰道:虽然采访浪费了时间,好歹明哲保身,还不至于闹出大乱子。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给别人留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有一次,卓别林准备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者。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位实习生提醒他说:“老师,您的草鞋带子松了。” 卓别林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别人看不到的舞台入口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松开了。显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带子都已松垮,试图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劳状态。演戏能细腻到这样,确实说明卓别林具有许多影视明星所不具有的素质。 当他解松鞋带时,正巧一位记者到后台采访,亲眼看见了这一幕。戏演完后,记者问卓别林:“您该当场教那位弟子,他还不懂演戏的技巧。” 卓别林答道:“别人的好意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别人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好意,并给以回报。” 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讲述了他批评其秘书的技巧:“数年前,我的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堪萨城的家到纽约来充任我的秘书。她当时19岁,3年前由中学毕业,她的办事经验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位完全合格的秘书……当我要使约瑟芬注意一个错误的时候,我常说:‘你做错了一件事,但天知道这事并不比我所做的许多错误还坏。你不是生来就具有判断能力的,那是由经验而为;你比我在你的岁数时好多了。我自己曾经犯过许多愚鲁不智的错误……” 这样,即指出了她的错误,又能不伤她的面子,以后她则会更认真细心的工作。 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大的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 下面是会计师马歇尔·格兰格写给卡耐基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 “开除员工并不是很有趣,被开除更是没趣。我们的工作是有季节性的,因此,在三月份,我们必须让许多人走。 “没有人乐于动斧头,这已成了我们这一行业的格言。因此,我们演变成一种习俗,尽可能快地把这件事处理掉,通常是这样说的:‘请坐,史密斯先生,这一季已经过去了,我们似乎再也没有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处理。当然,毕竟你也明白,你只是受雇在最忙的季节里帮忙而已。’等等。 “这些话给他们带来失望以及‘受遗弃’的感觉。他们之中大多数一生皆从事会计工作,对于这么快就抛弃他们的公司,当然不会怀有特别的爱心。 “我最近决定以稍微圆滑和体谅的方式,来遣散我们公司的多余人员。因此,我在仔细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人生与职业病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有人说:“什么一生都要患病?”其实,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有关职业方面的。任何职业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如果这种损害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了职业病。生活中的一些不适症状,很可能被人们忽略,认为那些病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其实,如果人们不多加注意,职业病很可能会伴随自己一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病呢?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所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有10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的特点为:有明确的病因,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有特异性。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都市职业病的患病人群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现代的工作环境因素成为致病的诱因。研究发现,现代高科技非但没有提供健康的工作环境,还可能引发大量与职业相关的疾病,与工作环境相关疾病的数量在今后可能会呈上升趋势。目前都市白领的“职业病”隐患,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密封过严,新鲜空气的补充量不够,办公室的设施没有达到标准,以及长期静坐运动不足引起的不适。事实上,目前许多写字楼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危害健康的污染:空气质量、湿度的平衡、光照、通风和清洁程度问题。 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日趋常见。根据统计,重脑力劳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两倍左右,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长期职业性精神紧张会使人整个肌体的免疫力下降;过多地接触电脑会造成眼睛疲劳、骨骼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等。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到年底,职场中人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阶段,除了加班加点之外,很多人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用来讨论工作。结果一些白领因为肠胃病开始频频上医院看医生。因此,作为上班族的你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胃肠,否则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和消化性溃疡这三种“白领胃肠职业病”就会悄悄找上你,甚至会伴随你一生。 也许有人会说白领的工作很好,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到,再也没有比他们的工作更好的啦!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办公条件较好的都市白领,被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包围着,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办公室职业病”的人群正在日益扩大。其中不良建筑综合症与中央空调等新风系统长期得不到清洁,通排风系统不完善,造成有害微生物增加,氧气减少。同时,现代化办公设备产生大量静电辐射,通风系统属于被动换气,室内负离子严重不足,极易造成头晕、食欲欠佳症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电脑微波、短波辐射会造成眼睛疲劳、于涩,视力模糊,头晕,流泪……在当今文明盛世,白领族面临的快节奏压得其更是喘不过气来。当他们还来不及考虑芝麻和西瓜哪个重要时,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就已经缠上了他们。

(漫漫求知路)赞美与祝愿_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他便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处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给别人留点余地。 与人相处要记得时刻给别人留有余地,只有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死,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才能在与人相处时游刃有余。在与别人方便的同时,也给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由他的宠姬作陪。日暮时分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被风吹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垂涎于楚庄王宠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烛火熄灭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大惊,奋力挣脱,并顺势扯断了那人头上的系缨,还悄悄对楚庄王说要查明此事,严惩此人。楚庄王听后沉思片刻,心想:“酒醉失礼是难免的,再说我哪能为一个女人而污辱臣下和将士呢?”于是便在黑暗中大喊:“今天大家喝酒要尽兴,谁的系缨不断,谁就没有尽兴!”于是,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待掌灯之后,大家继续热情高涨地饮酒,一直到尽欢方散。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发生战争,战场上有一个勇士英勇善战,奋勇杀敌。第一个带头打败敌人,并救出深陷晋军包围的楚庄王,楚国大获全胜。楚庄王感到很惊奇,便问道:“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拼命?”那勇士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缨带的人。” 因为楚庄王给臣子留了余地,才换来了下属的忠心耿耿,这就是留余地这一细节的精妙之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也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在生活中永远高枕无忧。当你面临危机时,会有朋友扶你一把吗?你的同事会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冷漠地袖手旁观呢?这一切,都取决你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若是你为别人留余地,那么这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双手拉你走出泥沼。而如果你总是切断别人的退路,总把别人逼入绝境,还有谁会帮你呢?他们不落井下石就是对你的仁慈了。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被商界奉为神明。他就因为善于给别人留余地,赢得了许多下属的忠心。 后腾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慕名投奔到松下的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在此大展身手,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一片废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腾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厂长的职位保不住,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他知道松下不会姑息部下的过错,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火。但让后腾吃惊而又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次松下连问也不问,只在他的报告后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的做法深深打动了后腾清一,由于这次免于受罚,他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松下,他后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那个工厂。 松下给下属留了余地,同时也给自己选择了更好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你逞一时之快断尽别人的退路,那么当危机来临之时,没有一个人肯帮助你。

(漫漫求知路)人生与命运_第一章

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沙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正着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还是不见效。它还推走了周边的土块,试图从侧面使劲……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依旧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出来的迹象。 观众不禁为它的锲而不舍而感到好笑,因为对于这样一只卑小而智力低微的动物来说,怎么能解决好这么大的一个“难题”呢?就在这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 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 原本的生命概念中,是根本就不存在输赢的。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一样的生活。人比动物多的,也许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改变一个天使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好香肠;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上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子金币,精确地说是99块金币。 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一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费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忠诚和失败

许多职场中人总是习惯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做的是一样的工作,自己的工资福利为什么比别人少?职场中,有的人忠诚踏实,不会过多在意付出和回报的差距,一生只忠诚于一个企业,并且在这个企业内一直都是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什么作为,可以说,这样的人虽然称得上是一个忠诚的员工,但他忠诚的一生同样也是失败的一生。这些人一般没有太多的野心,只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拿到报酬来维持生活,而正是他没有野心,使得他的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则恰恰与其相反,对付出与回报比较在意,这些人通常是有晋升潜力、有跳槽资本的人,他们除了看重财富外,还关注权利、职位、培训机会等回报;还有一部分骨干,非常在意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差距,他们认为回报不仅仅是报酬,还体现了成就感和认同感。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大部分的领导都要求自己的员工能忠诚,于是,有很多职场中人对企业很是忠诚或者说是绝对的忠诚,他们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除此之外,从不考虑其他的分外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做着同样的工作,拿着同样的薪水。于是,他的人生就这样忙忙碌碌地度过了,这样的员工可谓是一个标准的忠诚员工,然而往往这样的员工不受领导的青睐,为什么呢?对于每个公司或企业来说,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都希望员工能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为公司或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公司或企业同样希望员工有一定的野心,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说,在职场中,一个员工忠诚一生,也就注定他的一生是失败的。 多少年来,“野心”一直是一个贬义词。可是,既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那么,在职场中,没有野心的人生,绝不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时代:地理与意识形态的壁垒逐渐消失,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创意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各地的企业都变得越来越有效率。新技术正在创造出重要的商务和沟通新渠道。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从来不曾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机会去创新。 然而,这样的时代也是一个危险的时代。从亚当·斯密以来,我们相信技术的进步会把财富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事实并非如此。市场开放与技术普及的双重力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新构建所有产业版图。技术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秩序被打乱的时代。我们应该观察在这样的时代里财富是怎样产生和分配的,以及我们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这种机会。 在这样的年代里,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没有野心,就没有卓越的成就。为了衡量任何一项变革创新的成功几率,有些领导会问员工这样的问题:“你们对于企业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愿景?你们对企业的管理或者说技术等方面是否有变革的欲望?”其实,这样的问题正是领导用来测算员工野心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野心勃勃的愿景不仅仅是需求进行重大变革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激励自己的能量与灵感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自己迈向成功的起点! 在某家高科技行业小公司担任技术应用经理的小B,相关专业硕士学历,在该公司已任职5年,在公司内也是个小头目,薪水待遇也不错。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法干下去了,很想跳槽换个环境,为什么? 原来,他这个技术应用经理只是个头衔,公司是小而精的那种,所谓的技术应用经理下面也就带着一两个助手,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就是等着客户的电话,随时待

(漫漫求知路)理想与成功_借机成就非凡

“年轻人的机遇不复存在了!”一位学法律的学生对丹尼尔·韦伯斯特抱怨说。“你说错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法学家答道,“最顶层总有空缺。” 没有机遇?没有机会?在这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孩子最终发财致富,卖报纸的少年被选入国会,出身卑微的人士获得高位。在这世界上,难道没有机会?对于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世界到处都是门路,到处都有机会。我们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尽享美好人生,虽然这种能力既给了强者,也给了弱者。我们一味依赖外界的帮助,即使本来就在眼前的东西,我们也要盯着高处寻找。 许多人认为自己贫穷,实际上他们有许多机会,只是需要他们在周围的种种潜力中,在比钻石更珍贵的能力中发掘机会。据统计,在美国东部的大城市中,至少94%的人第一次挣大钱是在家中,或在离家不远处,而且是为了满足日常普通的需求。对于那些看不到身边机会,一心以为只有远走他乡才能发迹的人,不啻是当头一棒。 一伙巴西牧羊人前往美国加州淘金,随身带了一把半透明的石子用来在路上玩西洋跳棋。到了旧金山,石子大都被扔掉了,他们才发现这些石子是钻石。他们急忙赶回巴西,而出产石子的地方已被其他人占有,并出售给了政府。 内华达州最高产的金银矿被矿主以42美元的价格售出,以便筹钱前往其他矿区去圆自己的发财梦。哈佛的阿加西兹教授曾讲过一个农夫的故事。这个农夫有一处几百英亩的农庄,里面尽是些石头和不值钱的树,他决定把农庄卖掉去从事更赚钱的煤油买卖。他开始关注煤层和煤油油藏,并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他把农庄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然后跑到200英里外的地方开展新业务。不久,买下农庄的人在农庄里发现了大量煤油,而以前那个农夫不知道其价值却千方百计想把它卖掉。 因此,善于变通之人懂得抓住身边的机会来成就非凡。 保罗·迪克刚刚从祖父手中继承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就被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欲哭无泪,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 保罗在外祖母的劝说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他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家庭妇女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分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藏起你的锋芒

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刀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既不容易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不容易推动晋升机会。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这句话的喻意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不要锋芒太露,才能防范别人,保全自己,这是很有道理的。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被人立即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 人都是有妒嫉心的,而小人,妒嫉心更强,他们更多地表现在妒能嫉贤上。因而,如果你才高五斗,但不善于隐藏,锋芒外露,就很容易把别人的锋芒压下去,得罪人,并为人所妒嫉,最终可能难保其身。 在职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智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大多数上司都不会太喜欢那些锋芒超过自己的下属。他们喜欢下属跟着自己走,但却不喜欢下属跑得快过自己。如果你的智力、精力、能力等超过他们,可能会让他感到不安,感到威胁,所以常有“枪打出头鸟”的做法。 汉代有一位才人名叫贾谊,他因对《诗经》过目不忘而闻名于郡中。吴廷尉当时任河南太守,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收到门下,并且对他很是欣赏。孝文帝刚登基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很有政绩,并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是李斯的学生,于是就任他为廷尉。廷尉在孝文帝面前大夸贾谊,说他熟读百家之书,孝文帝时任贾谊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20多岁,年少英姿。每次招集大臣们开会时,各位老臣认为能力比不上贾谊,孝文帝很高兴能拥有贾谊这样富有才华的人,便越级提拔他。贾谊在一年之内就做了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当时天下已经太平,因此应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礼法,认为汉代的颜色应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中排行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了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规定全都改了。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能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认为贾谊可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忌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友,纷乱诸事。”于是,孝文帝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 过了一年多,文帝召见了贾谊,与他长谈到半夜,然而“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当时不能自陈政见。后又让贾谊当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少子,很喜欢念书。后来,孝文帝封淮南后王子四人都为列侯。贾谊数次上疏谏,认为祸患从此就产生了,又说诸侯或连数郡,并非自古以来就有的制度,可进行削减。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了一年多,也死了,当时年仅33岁。

(漫漫求知路)赞美与祝愿_远离轻率

马虎轻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带来的小过失、小错误不会停留在原地,而会紧接着扩张蔓延。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建筑工程中的小小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未灭的烟蒂,可以毁掉整个房间乃至让整幢楼房化为灰烬,列车调度员或是工程师看错了两分钟,就可能会使两辆满载乘客的高速列车相撞,从而使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 还有现在经常发生的医疗纠纷,常常是由于医生一时大意,把纱布、手术钳等遗留在病人的体内,从而给病人带来多少年的痛苦折磨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他们最终会被诉诸法院,同样承受经济上的巨额赔偿甚至被判刑,给他们的前途带来一片黑暗。而这一切的起因,全是因为他们马虎轻率,因为他们的一时大意。 所罗门国王曾经说过:“万事皆因小事而起,你轻视它,它一定会让你吃大亏的。” 乌鲁木齐市粮食局的一家下属挂面厂曾花巨资从日本引进一条挂面生产线,作为附带合同,后又花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而塑料包装袋的袋面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当样品设计好后,经挂面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机械进出口公司的人员审查,交付日方印刷。 几个月后当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抵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们发现有点不对劲,再仔细看一下,全傻了眼,原来每个塑料袋的袋面图案上的“乌”字全部多了一点,变成了“鸟”字,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 后来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原来是挂面厂的设计人员一时马虎,把设计样本打印错了,而进出口公司的人员检查时也一时大意没有发现。也就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成了一堆废品。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相关人都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试想,如果设计人员细心一点,谨慎一点,进出口公司的审查人员再认真一点,多检查一次,又怎么会让这18万元付之东流呢? 如果因为你平时的马虎轻率而铸成大错,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你以前所有的辛劳也会付之东流,甚至给你的职场生涯带来阴影。 大家都知道你曾因为马虎轻率而给原来的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还有别的公司敢要你吗?那么你的雄心壮志,一番大事业,成功的人生,又从何做起呢? 美国的总统竞选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个候选人参选前必须把自己的经历全部在天平上过一遍,任何的污点都会让竞选者为之付出代价,尽管那可能只是早被他忘掉的数十年前的一件小事。一个人的名誉、能力要想得到社会公众长久的认同,必须持续地在每一件事上都为自己负责。 在你的生活中,没有可以随意打发糊弄的小人物、小事情,种下什么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子,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因果报应。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最大的幸福那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时势造英雄,大运来时,振臂一搏,干下一番事业,可谓提得起。大限未至,急流勇退,主动舍弃名利,可谓放得下。古代有韩信,天下大乱之时,受封拜印,明修暗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时豪杰,多少美谈,算是提得起。鸟兔走,弓不藏,天下定,忘还乡,惹来杀身之祸,是因放不下。由此可以见得:“提”可以成名,“放”可以保身。 所谓的提得起,放得下,就好比打井水的水桶,能够提得起来,也能够放得下去。我们看到很多的政治人物、演艺人员,一旦不如意的时候,就放不下。甚至一般平民百姓,在爱情上、在经商财物方面受到挫折,乃至学生考试失利了,他们都会放不下;放不下自然也就提不起,因此就会觉得前途艰难,严重者甚至兴起了自杀的念头。 有一个婆罗门的外道,一次带着两个花瓶去见佛陀。佛陀一见面就叫他放下,婆罗门依言放下手中的花瓶。佛陀又叫他放下,他又放下了另一只花瓶。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不解:我已经都放下了,你还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对他说:我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放下你手中的花瓶,而是叫你放下你的傲慢、骄矜、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头与不好的情绪,这些都要放下。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要想让其放下功名富贵是很难的,要其放下心中的喜怒哀乐,更是不容易! 放得下的人,首先就应该先放下自己,其次放下周围所有的一切。所谓放下并不是没有自己,而是指没有对抗心、没有舍不得之心。我们双手空空地隆临人问,死时又能带走些什么?又有什么东西放不下?随时随处对任何事物无牵挂或舍不得,能如此,才谈得上是自在、是解脱。 现在社会上确这样一句名言:放下身段!因为世间终究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能够放下身段,才能放得下,提得起。 能放得下,就是为了能提得起。放下自我,而奉献出自己;放下私利,而成就社会大众。提起之后必须放下,才会随顺因缘,舒卷自如;能大能小、自由自在。 做人处事就应该像皮箱一样,用的时候要提起,不用的时候就应该要放下。世间上的功名富贵原为人人所追求,功名富贵能够福利人间社会,但是如果因缘不具,而在失去功名富贵的时候,也要能放得下。 爱迪生曾经说过:“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发展。”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翻开成功人士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例子到处都是。 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包容过去,融通未来,创造人生新的春天,人生将更加明媚和迷人。认真思考自己该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永远不嫌太早或太迟。未雨绸缪不但没有损失,反而使人获益良多,你必须让思想尽情地展翅翱翔,飞得越高,望得越远,才会走出眼前生硬的疆界,突破现有的成见。

(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在非洲草原上经常有狮子和老虎出没,它们的体格无比强壮,动作也极为迅猛。对于狼来说,这些家伙毫无疑问是它们肉食竞争中的强势对手。一旦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狼也就只能吃一些大型动物的剩余之物,当它们遇到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动物时,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 因为它们深深地懂得: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世间的自然规律。只有遇强示弱,遇弱示强,才能长久地在自然界的丛林中生存下去。这就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处世智慧。 通常来说,人根本就不容易改变自身的强与弱,然而却可以用自身示强或示弱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诚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其自身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无论是强也好,弱也罢,我们都可以透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巧妙地为自己获得生存的机会,进而为自己争取比较丰沛的利益。 汉王刘邦派人去游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英布犹豫再三,最后终于勉强地答应了。 英布来拜见刘邦,进门却发现汉王坐在椅子上洗脚,对他十分冷淡。英布怒发冲冠,觉得受了羞辱,后悔自己来投靠。 可是,等他回到住处之时,却发现帐幕、饮食、随从都与汉王的住所同样,英布此时就十分高兴了。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英布出乎寻常的傲气,以“遇弱示强”之法,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随后又出乎意料地对他加以重视,告诉他在这里能够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使其真正死心塌地地效忠于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的时候,遵循“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的法则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丛林的生态圈当中看起来似乎是天定的,强与弱,谁也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然而人类因为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在人性丛林当中巧妙地获取更多生存的机会。 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值得我们在人性的丛林当中作为其自身进出行走时的参考,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在你碰到的人实力很强的时候,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于你,那么你就不必为了自己的面子或意气而与他强争下去;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因此在这个时候你不妨示弱,从而化解对方的对自己的戒心。 恃强凌弱,胜之不武,这是大多数的强者所不能够做到的。然而也有很多富侵略性格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可让对方摸不清你虚实。一旦攻击失效,便有可能收手,而你则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逆转两者态势,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所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能击败对方。须谨记,“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漫漫求知路)赞美与祝愿_善用称呼和名片

一般而言,交际愈广、地位愈高的人各种应酬也愈多。特定范围的聚会、大规模的盛宴,以及与朋友的日常联络,这些应酬得当,能巩固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并能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应酬的细节是每个人所必须了解的。“应”就是接应,接受别人给你的;“酬”就是酬答,即你接受了以后报答人家的。古人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说要有应有酬。早起出门,见人道个“早安”;经过人群挤身而过时,怕碰到人,要说“借光”;见人点头、微笑、握手、招手,西方人拥抱、亲吻,都会或多或少带有应酬的意味。应酬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认识到通过应酬交往组建人际关系网的重要性。应酬已逐渐遍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普通的寒暄,大的舞会和宴会……人们在这些场合和行为中极力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社交风采,以争取更多相关人物的好感和友情,营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以备不时之用。 电视中,常有某权威人物或上层精英分子对另一个人无奈地抱怨“哎呀没办法,应酬太多了,推都推不掉。”虽故意显出疲惫不堪、无可奈何的抱怨态度,却仍难以掩饰一副志得意满之情。经常需要“应”,才说明人缘好,而且居于特殊地位或具有特殊身份,令所有权贵都愿与之相交;经常懂得“酬”,才能使双方关系稳定发展,也使自己的形象锦上添花。从这些日常小事中,也可看出一个人的交际范围是否广,人缘是否好。 我们不是电视中的权威人物,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不时得仰赖于一定人物的“手下留情”或“高抬贵手”,才能更加顺利、更加如意。所以,我们也应具有应酬意识,以防患于未然。你是一个家庭主妇,如果你与隔壁大妈交好,一旦你临时缺盐少醋,就可以毫不困难地先借一些回来使用;而且,平时家中无人,大妈也会帮你照看门户,提防小偷;偶尔你有急事加班不能回家,你家的宝贝也有人“收留”,并送以可口的食物。 如果你是一个律师,就更需要多方应酬。与同行应酬,可以使你在遇到专业困惑时能迅速找到人加以研究;与法政公务人员应酬,可以使你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具有对政策、法规的灵敏嗅觉和正确判断;与三教九流应酬,可以使你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对其中涉及的各种事实有据可依。 总之,除非你是古之隐者,否则你必须学会应酬。 应酬学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也并不难。以下就介绍应酬中的两个小策略。 1.社交中的称谓 称谓,也叫称呼,是对亲属、朋友、同志和社会有关人员关系的称呼。称谓属于道德范畴。我们的祖先使用称谓十分讲究,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情况,在使用称谓时无不入幽探微,丝毫必辨。今天的现代礼仪,虽不必泥古,但也不可全部推倒重来,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表现出新一代礼貌称谓的新风貌。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会贻笑于人。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称谓要表现出尊敬、亲切和文雅,与对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距离。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1)称谓的种类和用法

(漫漫求知路)自信与机遇_忍为天下先

身为现代人应把握自己的时机,不贸然行动。及时把握时机则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反之,非得弃弱逞强,反而会输得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从政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和对手抗争的时候再猛地反击,必能一战而胜。 日本国人讲一个“忍”字,是要培养自己刚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加忍耐力与判断力,这样才会为将来的成功事业积累资本。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忍住仇恨,况且是一忍再忍,最终以自己的忍让制服了他们,保住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孟获是三国时,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兵反叛,诸葛亮奉命来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要活捉孟获,不许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战的时候,诸葛亮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就仗着自己人多,只顾着向前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这次必定死定了,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叫人给他松绑,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就把他放了回去,二人约定再战。 孟获回去以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提了起来。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还是那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不管他怎样也都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含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孟获回去以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让他们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道,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会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忍着自己的性子,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受战争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以后必是把他杀死,那也只能出他一时的气,反将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愤。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会发眼前之气,忍却有长远利益的回报。屈则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情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得新生,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痴迷。其实在危难中可以保全自己的,都会懂得这个道理。以退为进,以忍为攻,这才是为政求事的最好法则。 战国时期有位忍辱负重,奋斗不息的杰出军事家,他一生坎坷,甚至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下,曾经遭受砍掉两块膝盖骨的刑罚,他就是孙膑。

(漫漫求知路)知识与智慧_把愤怒写在沙滩上

善于为人处世者,牢记他人的恩情,而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伤害,总是想方设法尽快淡忘。因为一个人没有一点宽阔的胸襟,肯定是成不了大器的。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亏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3人继续走了几天,到了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所以要刻在石头上,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不想记仇,希望我的怨气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消失。” 这个马沙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一个人该牢记对方的恩情,淡忘仇恨。而有些人却与之相反,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从不心存感激;假如他人什么地方得罪了自己,就勃然大怒、不依不饶! 善于为人处世者,会像马沙那样,牢记他人的恩情,而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伤害,总是想方设法尽快淡忘。因为一个人没有一点宽阔的胸襟,肯定是成不了大气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对林肯总统说,一位少将甩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后,立即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于是,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好!写得好!”林肯高声叫好,“就是要好好教训那家伙一顿”。 但是,当斯坦顿准备将信寄出去的时候,林肯却大声说:“不要胡闹!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因为写信的时候就已经很解气了。如果你还不解气,那就再写一封吧。” 在人与人相处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牙齿与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在气愤中转不过弯来,那么,很可能会将多年来建立的友情一笔勾销。而且,长期的怒火中烧,灼伤的只会是自己。 人生气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风度翩翩的周瑜,在战场上智勇皆备,但最终中了诸葛亮的“三气”之计,而英年早逝。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害死周瑜的其实不是诸葛亮,而是他自己狭窄的心胸。为此,鲁肃遗憾地说:“周瑜肚量狭窄,是自寻死路!” 哲学家说:“在怨恨中,没有人是赢家。”所以,与其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还不如忘掉!放下心中这块沉甸甸的石头,自己不就快乐得要飞了吗? 古时候,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

(漫漫求知路)理想与成功_优秀来自于哪里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改变和坚持我们的习惯,使良好的习惯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便会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人生,并通向成功之路。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有一次,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凌晨两点钟时,盖蒂想抽一根烟。但身上的烟抽完了,要买只能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 烟瘾促使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准备去买烟。在出门那一瞬间,盖蒂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于是,盖蒂下定了决心,不去买烟了。就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 盖蒂后来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这与他意识到了习惯的力量是分不开的。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人们的习惯也如同这“破窗理论”:如果有良好的习惯,总会自觉地抵制一些消极的情绪,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就只会随波逐流、庸庸碌碌。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 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上跳下来,敏捷地捉住那只老鼠,放进嘴里吃掉。女神看了大叹一声,便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根据资料显示,人类90%的行为都出自习惯的支配,习惯决定了人们如何做事,为什么?因为习惯具有力量,具有惯性。警察看谁都像小偷,老师看谁都像学生,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在泰国,驯象人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们绑在水泥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就不再挣扎,一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候,大象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们习惯了。所以,一截细细的链子,居然就能拴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漫漫求知路)人生与命运_第二章

两个机会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 爷爷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躲在后面却不幸遇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有什么好担心的?”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际遇,都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好机会,一个是坏机会。好机会中,藏匿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隐含着好机会。关键是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 让鲜花结出硕果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