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伤仲永2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从事于农业生产。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书写书具。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近借来给他,仲永立即书写诗歌四句,并且在诗后署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团结宗亲作为诗的内容,(父亲)把他的诗传递给全乡的学识优秀的士人欣赏。
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他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用钱讨取仲永的诗作。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的,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让他作诗,作出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传闻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方仲永的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尽净,成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说:方仲永的聪慧,是天生的。
他天生聪明,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常人,是因为它受于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后天不教育,尚且成为平人;现在那些天生不聪明的人,本来是平人,后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普通人了吗?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语文书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伤仲永》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A.字音:环谒[yè] 泯[mǐn]然称[chèn] 夫[fú]B. 词义:⑴.通假字: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例句: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例句:并自为其名;b.从,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例句:余闻之也久;b.名声,例句: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例句: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例句: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例句: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例句: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例句: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例句: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例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例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例句: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例句: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例句: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例句:与厅事之东北角。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伤仲永》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的诗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了解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领悟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分析诗文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文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回顾《伤仲永》的诗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练习: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背诵诗文。
挑选学生进行背诵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伤仲永》。
2. 写一篇关于《伤仲永》的诗文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王安石的诗作,进行阅读欣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背诵任务,评估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的赏析文章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文字表达准确性等。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性、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或调整。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了解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才的珍惜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生词和难点的掌握。
(3)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用词和句式。
(2)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社会背景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
(2)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2. 学生对生词和难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学生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词解析、作者背景等。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总结《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是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仲永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背景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伤仲永》。
2. 相关注释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资料,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赏析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表达。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看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选择一个朋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感悟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伤仲永》与其他古代友谊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友情描写。
(2)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友情表达和描写手法。
2. 创意表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则以“友情”为主题的短剧。
(2)各组进行表演,分享创意和表达。
七、综合实践活动1. 友情访谈(1)学生分组,选择一位朋友进行访谈,了解对方对自己友情的看法和感受。
5、伤仲永王安石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掌握第一自然段重点词句的翻译预习导读:学习导引(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引1.《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
他字,号,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注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3、①根据自主预习,请朗读课文,注意加粗字的读音(加上注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②根据预习,请同学们在书本上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与句子二、达标导学解释词语:1、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 : 奇: (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3)父利其然也:利:2、重点词语词义: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3、重点翻译第一段,注意重点字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