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术》第一章第11节
- 格式:ppt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14
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初识“WPS文字”》是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WPS文字,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和基本信息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的认识,文字的输入与编辑,保存文档等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WPS文字的认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其功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熟悉WPS文字的界面布局,掌握文字的输入与编辑,学会保存文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2.难点:界面的认识,文字的输入与编辑。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多媒体教室,每台电脑安装有WPS文字软件。
2.软件:WPS文字,教学课件。
3.素材: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美的文章,引发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初识WPS文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的布局,以及文字的输入与编辑等基本操作。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目标:1.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培养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一般方法,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并知道垃圾的危害,懂得垃圾分类。
2.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发挥创意变废为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培养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5分钟)1.出示一组图片、数据师:弯弯的小桥,清澈的湖水,这是风景优美的天目湖风景区。
连绵起伏的群山,湛蓝的天空,给人无限美的遐想。
如果我们家园变成这样还美吗?请看一组数据课件出示,小资料:【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某市日产垃圾量超过450吨,夏天则达到500吨以上,扩展到全市,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达1770多吨,到了夏天,日产生活垃圾更是超过了1800吨,而且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算一算:看完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像普通教室这么大的空间只能容纳约30吨的垃圾,450吨垃圾需要()个教室大的空间?如果一个月以30天计算,产生的垃圾又需要()个教室大的空间?那一年呢?告诉大家吧,一年需要(5400个),十年需要(54000个)2.说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指名学生(2-3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汇报。
3.那你们知道我们县一天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吗?(这个问题不让学生回答)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做调查,统计一天当中你们家会产生多少垃圾?(指名2——3人说说)二、垃圾危害知多少1.说一说,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他们都有什么危害?2.师小结:一缕油烟,一粒沙尘,一节废电池,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伤害着我们。
第一章技术标综合说明第一节工程质量目标承诺承诺本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同时,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达到:一、杜绝重伤及以上伤亡事故,月轻伤频率1%以下;二、杜绝火灾机械事故等安全责任事故;三、职工劳保用品配置发放率100%,入场职工安全教育率100%,安全技术交底率100虬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O四、安全技术资料真实、准确、齐全、及时。
五、在《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现场临时各硬件设施布置整齐,生活办公区和作业区分开,同时各级文明施工管理措施齐全,职工语言行为文明,施工环境适宜。
第二节施工工期目标工期承诺:2018年12月28日开工,2020年05月30日竣工各专业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配备齐全充足且整体素质高,持证上岗,管理人员配戴胸卡。
主要投入我公司固有的各专业班组,同时按需选用有相应资质的合法劳务队伍。
第三节施工现场准备一、施工现场准备计划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力量的组织准备与思想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物资条件准备工作;场地条件准备工作,即人员、机械、物资调配;施工计划准备;施工劳动力准备;主要物资材料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临时设施施工准备等工作。
二、施工现场准备(-)现场接手准备进入现场后,立即会同业主方,着手对现场水电接驳点、定位坐标、标高等进行交接,根据总平图进行办公区及生活区的临设进行建设。
1、对现场的平面控制网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导线点加密,对工程的轴线、标高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进行复验,办理相应的手续。
2、各项竣工项目验收过程要审阅有关施工技术资料和文件,实地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各系统功能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检查结果填写《工程中间验收交接记录》,同时在办理工程中间交接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将有关资料同时移交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交总包单位统一整理归档。
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骨骼动画(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骨骼动画(一)》是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骨骼动画的基本概念,掌握骨骼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骨骼动画技术,为二维角色添加动态效果,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 Flash 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动画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骨骼动画方面,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新技能,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制作过程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给予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骨骼动画的基本概念,掌握骨骼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为二维角色添加骨骼动画,提高作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骨骼动画的基本概念,骨骼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为二维角色添加骨骼动画,调整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体会制作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Flash 动画制作软件,骨骼动画素材,教学PPT。
2.学生准备: Flash 动画制作软件,笔记本电脑。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部有趣的骨骼动画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制作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骨骼动画的基本概念,展示骨骼动画的制作过程。
通过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骨骼动画的关键步骤,如创建骨骼、绑定关节、调整运动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骨骼动画素材,尝试为二维角色添加骨骼动画。
《雪花飘飘——制作有“影片剪辑”的动画》教案(一)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1课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雪花飘飘——制作有“影片剪辑”的动画》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如何使用Flash软件制作含有“影片剪辑”的动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影片剪辑的基本概念,还能学会如何创建图形元件、影片剪辑元件,以及如何在场景中应用这些元件来制作动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概念和创建方法,学会在Flash中制作含有影片剪辑元件的动画。
2.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图形元件和引导线制作雪花飘落的动画效果,能够熟练导出swf格式的Flash影片文件。
3.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雪花飘飘的动画,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影片剪辑元件的创建和使用方法,雪花飘落动画的制作。
2. 教学难点:影片剪辑元件的理解及其在动画中的应用,雪花飘落动画的流畅性和自然性的实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Flash软件、教学课件、示例动画、微课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电脑、Flash软件安装完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冬天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雪花飘落的景象,并提问学生是否喜欢雪花以及雪花的美丽之处。
2. 引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Flash 软件制作雪花飘飘的动画,并板书课题《雪花飘飘——制作有“影片剪辑”的动画》。
(二)新课讲授1. 创建新文件并导入背景:指导学生新建一个Flash文件,并导入一张雪景背景图片作为动画的背景。
2. 创建影片剪辑元件:讲解影片剪辑元件的概念和作用,即影片剪辑元件可以是一段独立的动画,可以在主场景中反复调用和播放。
演示如何创建一个名为“飞舞的小雪花”的影片剪辑元件,并在其中绘制雪花形状和设置动画效果。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填充颜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填充颜色》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电脑绘画工具进行图形的填充颜色。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填充颜色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为图形填充不同的颜色,提高他们在电脑绘画方面的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绘画工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填充颜色方面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填充颜色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为图形填充不同的颜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在电脑绘画方面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填充颜色的基本方法,如何为图形填充不同的颜色。
2.教学难点:如何熟练掌握填充颜色的操作,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不同的颜色搭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操作过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图形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颜色搭配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填充颜色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拓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选择颜色2.填充图形3.调整颜色搭配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1课《吸尘器的使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吸尘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吸尘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家庭卫生清洁工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吸尘器的使用技巧。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清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家庭环境卫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吸尘器的基本结构- 主机- 吸嘴- 软管- 尘杯- 过滤器2. 吸尘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电机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和灰尘- 通过过滤器将灰尘和空气分离,达到清洁的效果3. 吸尘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检查吸尘器电源线是否完好,尘杯是否安装到位。
- 吸尘:选择合适的吸嘴,根据需要清洁的地毯、地板等表面。
- 清理:将吸尘器内的灰尘倒掉,清理尘杯和过滤器。
- 存放:使用后关闭电源,将吸尘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4. 注意事项- 使用前确保电源插座安全,避免漏电。
- 不要吸尘器吸入水、化学品、绳子等异物,以免损坏机器。
- 不要用力拉扯吸尘器的软管,以免损坏管道。
- 清洁时注意安全,避免滑倒、碰撞等意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家有没有使用过吸尘器?吸尘器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研究-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吸尘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 学生观察吸尘器实物,加深对吸尘器各部分结构的认识。
3. 课堂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吸尘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学生认真听讲,如有疑问,可随时提问。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互相交流使用心得,分享技巧。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1.头部结构: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2.头的形式:1下口式2前口式3后口式3.昆虫头部的附器:①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
触角的结构:触角有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
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或线状、 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②口器 咀嚼式口器:此类口器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 及舌五部分组成,鞘翅目 鳞翅目 叶蜂类幼虫,它们的口器是咀嚼式的。
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 缺刻 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结构特点是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里面藏着由上颚 下颚特化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和唾液的通道。
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瘤、传播病毒病。
还有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
③昆虫的眼;单眼 复眼4. 昆虫的胸部: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此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生一对胸足。
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
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由六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前跗节 。
主要类型有: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
②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
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部的边称前缘,近尾部的边称后缘或內缘,两者之间的边称边缘。
人们将翅分为四个区域,即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翅脉可以分为纵脉和横脉。
③昆虫的腹部: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
有利于交配 产卵和呼吸。
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第一节机械安全基础知识机械设备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是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现代机械科技含量高,是机、电、光、液等多种技术集成的复杂系统。
机械在减轻劳动强度给人们带来高效、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任何利用机械在进行生产或服务活动时都伴随着安全风险,机械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机械基本概念机械是由若干个零、部件连接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零、部件是可运动的,并且配备或预定配备动力系统,是具有特定应用目的的组合。
机械包括:(1)单台的机械。
例如,木材加工机械、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等。
(2)实现完整功能的机组或大型成套设备。
即为同一目的由若干台机械组合成一个综合整体,如自动生产线、加工中心、组合机床等。
(3)可更换设备。
可以改变机械功能的、可拆卸更换的、非备件或工具设备,这些设备可自备动力或不具备动力。
机械是机器、机构等的泛称。
机械往往指一类机器(如工程机械、加工机械、化工机械、建筑机械等)。
机器常常指某种具体的机械产品(如数控机床、起重机、注塑机等)。
机构一般指机器的某组成部分,可实现某种特定运动(如四连杆机构、传动机构等)。
生产设备是更广义的概念,指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装置和器具的总称。
机械安全是指在机械生命周期所有阶段,按规定的预定使用条件执行其功能的安全。
即在风险已被充分减小(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考虑现有技术水平的风险减小)的机器的寿命周期内,机器执行其预定功能和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停用以及报废时,不产生损伤或危害健康的能力。
机械安全由组成机械的各部分及整机的安全状态来保证,由使用机械的人的安全行为来保证,由人一机的和谐关系来保证。
二、机械分类按照机械的使用用途,可以将机械大致分为10类。
(一)动力机械动力机械指用作动力来源的机械,也就是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