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6.03 KB
- 文档页数:2
高职医学类学生学习状况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关键词]高职医学类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改革学习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高职医学类人才素质的要求,高职医学类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了解和把握高职医学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有针对性开展高职医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方法采取问卷形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我院03、04级各专业在校学生。
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50份,回收率为83.3%。
同时我们还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班级了解情况等方式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展。
此次调查从4个维度展开:①从学生学习目的、动机和对专业的喜欢程度进行考察,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②考察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③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期望;④对学校的建议。
2结果<img src=“zsyx20071172-1-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3讨论3.1学习的动机、目的与对专业的喜好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相辅相成高职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学生择业的范围和自主权越来越大,其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6112%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学专业。
但是,也有38.8%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无所谓或不喜欢。
受教育层次、生源质量、个人愿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要求人学的学生都喜欢和热爱自己的专业。
<imgsrc=“/qkimages/zsyx/zsyx200711/zsyx20071172-2-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img src=“zsy x20071172-3-l.jpg” hspace=“15” vspace=“5” align=“center”>但被调查专业的学生已接受学校的专业教育,即将进入实习,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无疑会对临床实习和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产生影响。
2023年浅谈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思路2023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变革,医学教育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以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医疗行业注重的不仅仅是医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临床经验。
因此,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1.加强临床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临床实践、病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2.设置实习环节。
在整个课程中,应该加强对实习环节的规划和管理,经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
3.引入实验室实践。
实验室实践可以辅助临床实习,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医学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医学伦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因此,在医学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医学伦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其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置医学伦理和人文素养课程。
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伦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医学伦理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医学伦理处理。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视野。
三、强化语言和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发展,因此医学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和信息技术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信息化素养。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英语教育。
在整个课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医学动态和与国外医学专家进行交流。
2.加强信息技术水平培养。
引入信息技术理论、软件应用和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及其应用,提高他们在医学领域中信息化的能力。
体医融合视角下体育课程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促进作用蒋泉宁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该文基于体医融合视角,探讨高职护理教育中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深入挖掘体育与医学领域的交叉点,揭示体育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从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缓解学习压力等方面探讨体育课程的实际价值。
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能,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为高职护理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关键词:体医融合 高职护理教育 体育课程 健康促进 身体素质 团队协作中图分类号: 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813(2024)06-0164-04Promoting Effec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on the Health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JIANG QuanningGuizhou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01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n students' health in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intersec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fields, and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in nursing majo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physical fitness, improving the teamwork ability and alleviating learning pressur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teamwork abil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but also help alleviate their learning pressure, which provides beneficial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nursing.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medicine;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Health promotion; Physical fitness; Teamwork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身健康意识不断觉醒,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
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全新探求摘要: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作者发现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众多学者提出了较深刻的见解,但受制于众多客观条件制约,理论上可行的体育教学方法在时间与应用中遇到一定的阻力。
作者通过走访相关专家学者,针对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自身性质,探讨体育教学方法旨在为建立全新体育教学方法与课程实践中的桥梁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发展学校体育,贯彻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实践应用学术界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以教学方法为主题进行模糊检索显示17600多条结果,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有教学方法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创新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等相关论著;作为教学方法子系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近些年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理论方面体育研究人员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与层次、新课改要求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领域在不同的背景时期对体育教学方法做出不同的论述。
本文通过总结前面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调研,以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此次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的独特性,以创新性的姿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求进一步优化中医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教学成果。
1.体育教学方法区别于其他课程教法的独有特质1.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分析在体育教学方法概念探索方面,不同的专业领域、客观背景下,每位学者提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但围绕教学方法谈概念,大部分概念理解都是在共性中寻求专业领域的独特性,以求以最优化的理论提出最贴切的看法。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述较为认同的观点是高菲菲老师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与评价》一问中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以身体技能教学为主,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高职体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和问题出发,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是高职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三是体育教育模式和理念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在高校教育中更是备受重视。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健康的体魄,以适应社会对健康人才的需求。
高职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
现代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仅是培养技术人才,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把体育课程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育模式和理念不断创新。
随着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职体育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1. 现状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技能的传授为主,忽略了体育文化和体育理论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和实训为主,缺乏足够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的组织。
再次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职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并不高,导致高职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最后是学生体质下降。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这也给高职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问题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化;二是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四是学生体质下降,使得高职体育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 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思想落后、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来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向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偏重于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提倡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的特点。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1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目的、任务要适应未来定向岗位职业群的要求,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定向教育,专业岗位职业特点决定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任务,应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但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与高中、大学本科区别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其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普通大学雷同,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作出改革。
1.2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性特征不明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特点。
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1.3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不能够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学硬件、软件上受到严重的束缚。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摘要:为了更好地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
本文着重阐述了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体现了体育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
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①。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技能,技能目标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1.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育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具有其个性,即要为职业的特点服务。
充分认识体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使高职院校在完成一般普通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职业体能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体能的提高,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因此构建良好的高职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重要途径。
2.核心概念界定2.1职业体能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涵盖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53-02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cation)是指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将来就业时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来设置体育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普通的体育课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所要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内容的特点进行开设的、与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岗位基本素质及岗位技能相适应的,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
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实现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身体条件、运动能力以及工作环境等科学规划和设计课程。
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在高职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体育课教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几十年来,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高校体育门类多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的主要形式有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含竞技类体育课程)、医疗体育课、保健体育课(含形体类体育课程)几种。
(二)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医学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种类繁多,学生的选择性更大,老师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但总的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跟往年相比,更多的学生既不能跑也不能跳,甚至站队时间稍长就晕倒一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严格来说,并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
(三)医学职业特点不突出
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教学特别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能根据所学专业的需要和将来工作对身体的特殊需求,加强对某一方面的学习并掌握基本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然而,高等职业医学院校基本上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由于受其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体育老师也是由原来的中职老师转化而来,再加上受到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观念等办学条件和办学思想的影响,有些学校体育教学甚至还不能够完全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开展教学。
由于办学成本的原因,多数学校不愿意按照国家体育教学的标准配备体育教师,造成职业院校体育老师长期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部门能顺利完成基本的体育教学课程就算是较好的结果。
要求老师能按照医学院校的专业特点和需要开展体育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开出具有实际意义又能受到学生欢迎的特色体育课程,更是一种奢望,因此,医学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并没有体现出医学院校的特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也不例外,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只是盲目的,随意性的。
就目前来看,我国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因此,加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对于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开设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践中,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如在宏观上,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开设的目的等;在微观上,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开设的方法、模式甚至是开设课程的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时数的确
定等,都需要去探索和解决。
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的研究,才能找出既符合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又符合当前学生身体状况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规律,反过来用于指导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二)配备更为完备的师资队伍
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上,除了普通的体育课程的开设比较规范和要求基本统一以外,其他体育课程的开设,包括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在课程的性质上,基本上是以选修课为主。
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开设选修课,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开设的选修课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非常有限的选择。
其根本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课程的开设是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设立,而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课题,就学校的教学目的来说,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之所以出现这种普遍现象和状况,究其原因,与学校体育课教师的配置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教师的基本能力就是这样,想超越教师的能力去适应学生的需要,开设出新课程,这是难以实现的。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培养高校体育人才的体育高等院校要深入调研,并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研究培养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所需的专门体育教学人才;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时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最后是对现有的体育课教师加强职业培训,通过进修、再深造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真正建立一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体育课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
体育教学,离不开场馆、场地。
没有一定的条件,体育教学是无法开展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仅有理论指导,思想上重视、配备可用的师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的支持。
虽然经过办学水平评估的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包括体育课开设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对大规模开办职业实用性课程,这些设施设备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因为实用性体育课程毕竟跟普通的体育课程不一样,其授课内容不同,需要的条件也不一样,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需要开设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配套建设体育教学场地、场所,给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增加职业实用性体育实用性
课程建设关系到课程的生命。
要在医学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应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推广,本着全方位整体塑造人才的教学理念,借鉴竞技体育的项群理论,深入分析构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必要性、理论依据、设计思路,把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身体素质分成不同职业项目群,并根据项目群下各专业的特点、未来职业特点、职业场景、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以人为本,构建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新模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实用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医学方面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在校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课程作为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
因此,在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深入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毕业后参与职业劳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