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999年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 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5
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发展历程高考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
上海自1985年单独命题,至今已有十多年,经历了上海和全国的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发展,本文就上海单独命题以来的物理试卷做一简单回顾。
一、第一阶段:1985年——1986年,总分为100分,试卷的试题结构为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分值如表格所示。
1987年上海采用全国高考试卷。
第二阶段:1988年——1994年,试卷的总分调整为150分,试卷题目的顺序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试卷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每年在实验题中有微小的分数调整,因此也影响到计算题的分数。
这段时间,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选择题的总分数为57分,题目为13小题。
填空题分数有32分,8小题。
客观题的总量占总分的89/150,月60%。
实验题的分数最多为25分,占总分的1/6, 而且上海试题在实验部分设置了设计性实验的试题,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装置或回答指定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
计算题的分数基本在38分左右,题目数量在3道题。
第三阶段:1995年——1996年,这段时间根据上海市一期课改的需要,针对当时实际存在的一个课程标准(大纲,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中学中同时使用的现状,即考虑到两种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存在的不同知识点而采取的过渡措施,称为一纲两分叉,因此在填空题中出现了3小题的分叉题目,共12分。
试卷其他部分基本相同。
第四阶段:1997年——1999年,试卷的结构做了一个调整,即将单选题题目的数量减少,增加了实验题的分数,和计算题的分数。
单选题的分数由原来的32分,、8小题,调整为24分,6小题。
多选题没有调整,还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的风格。
实验题由原来的的24分增为29分,并且在1999年增为30分,占总分的20%。
填空题由原来的32分调整为24分,在1999年调整为20分,题目数量由8小题减少为6小题在到5小题。
第九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0分,每小题3分)。
1.图示为小刚所连的两盏白炽灯和两上插座的电路图,通电后发现不能正常工作。
下面几个措施中可能引起危险的是:[ ]A.拆掉灯丙,两条导线连在一起;B.拆掉插座甲,两条导线连一起;C.拆掉开关S3,两条导线连在一起;D.拆掉开关S2,两条导线连在一起。
2.关于电冰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B.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C.夏天,打开电冰箱门看到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D.家用电冰箱的耗电功率通常超过1000瓦。
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4.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的许多人都身穿厚厚的“背心”,这种“背心”的主要作用是:[ ]A.能阻碍热传递,从而可以抵御风寒;B.跌倒或碰撞时减小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起保护作用;C.不同的背心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便于识别;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6.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太空中飞行。
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常进行:[ ]A.用温度计测温度;B.用弹簧秤测力;C.用天平测质量;D.用电子表测时间。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
上海市第十三届初中物理竞赛(1999年)复赛试卷解答说明:1.本试卷共有五大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2.答案及解答过程均写在答卷纸上。
一.选择题I(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号题意。
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由此判断选项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故选B.2.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
(B)“ ”形。
(C)方形。
(D)圆形。
解: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D.3.某一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现把重为8牛的木块放入容器中,发现水未溢出,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的增加值为( )(A)大于8牛。
(B)等于8牛。
(C)小于8牛。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4.一氢气球下系一重为G的物体P,在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物体恰能沿MN方向(如图1中箭头指向)斜线上升,图1中OO’为竖直方向,则在图1中气球和物体P所处的情况正确的是( )图1解:重物在空中沿M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影响,氢气球也要随着该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运动中它们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氢气球和重物应该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从题中给出的四个图示中,只有B图符合这一情况.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如图2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和PQ,MN∥PQ,相距d米,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投向一平面镜,并以速度v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上所形成的第一次反射所形成的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 )(A)不论小球投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B)不论小球投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C)小球投向MN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2v(D)小球投向MN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2v6.质量相等的28℃、100℃的水分别装在甲、乙两容器中,现将一个温度为10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达到温度相同时,甲容器中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放入乙容器中,再次达到温度相同时,乙容器中水温是(设不计热量损失和水的质量损失)( )(A)60℃。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2.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电流为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A.0.10V B.0.20V C.0.30V D.0.40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II,则A.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II时的大B.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II时的大C.状态I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II时的大D.状态I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状态II时的分子平均动能大5.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6.图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机翼保持水平,飞行高度不变.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金,右方机翼末端处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1,的电势为U2A.若飞机从西往东飞,U1比U2高B.若飞机从东往西飞,U2比U1高C.若飞机从南往北飞,U1比U2高D.若飞机从北往南飞,U2比U1高7.下面是4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泡相同,且都是“220V,40W”.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20瓦时,哪种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8.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9.如图,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A.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B.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C.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D.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10.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2.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电流为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A.0.10V B.0.20V C.0.30V D.0.40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II,则A.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II时的大B.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II时的大C.状态I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II时的大D.状态I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状态II时的分子平均动能大5.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 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6.图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机翼保持水平,飞行高度不变.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金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1,右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2,A.若飞机从西往东飞,U1比U2高B.若飞机从东往西飞,U2比U1高C.若飞机从南往北飞,U1比U2高D.若飞机从北往南飞,U2比U1高7.下面是4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泡相同,且都是“220V,40W”.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20瓦时,哪种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8.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9.如图,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b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A.a处为拉力,b处为拉力B.a处为拉力,b处为推力C.a处为推力,b处为拉力D.a处为推力,b处为推力10.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可由求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全卷8页,25题,在120分钟内完成.2.第22、23、24、25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一、(24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1.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A.延长光照时间.B.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使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 ]A.400伏,0.02秒.B.200伏,0.02秒.C.400伏,0.08秒。
D.200伏,0.08秒.4.某同学身高1.8米,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米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米/秒2)[ ] A.2米/秒.B.4米/秒.C.6米/秒.D.8米/秒.5.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v.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为L的P、Q两质点,如图所示.某时刻P、Q两质点都处于平衡位置,且P、Q间仅有一个波峰.经过时间t,Q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则t的可能值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强度按下列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上的磁场作用力?[ ]二、(25分)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7.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A.周期越小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D.加速度越小.8.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C.b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自状态A经状态C变化到状态B.这一过程在V—T图上表示如右图.则[ ]A.在过程AC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在过程CB中,外界对气体做功.C.在过程AC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大.D.在过程CB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小.10.图中a、b为竖直向上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b点恰好速度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质点在a、b两点所受的电场力都是竖直向上的.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C.带电质点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D.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大.11.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米/秒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米/秒2)[ ]A.22米/秒2,竖直向上.B.22米/秒2,竖直向下.C.2米/秒2,竖直向上.D.2米/秒2,竖直向下.三、(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2.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直导体棒,一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内通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I 时,导体棒恰好静止在斜面上,则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______.13.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杆O1B 和O 2A ,长度均为l ,O 1和O 2为光滑固定转轴,A 处有一凸起物搁在O 1B 的中点,B 处用绳系在O 2A 的中点,此时两短杆便组合成一根长杆.今在O 1B杆上的C 点(C 为AB 的中点)悬挂一重为G 的物体.则A 处受到的支承力大小为B 处绳的拉力大小为______.14.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在A 城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的半径.试写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______.15.图示电路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12欧,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 、B 间的总电阻为4欧.今将R 1换成6欧的电阻,则A 、B 间的总电阻变为______欧.(提示:用等效替代法)16.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 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 成正比,即 v=Hr 式中H 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 ,其计算式为T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年.四、(30分)本大题共5小题.第17、19题是填空题,第18题的第(2)小题和第20题是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21题是设计实验题.17.(6分)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 和周期T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厘米,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下图左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下图右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秒,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秒.18.如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l)(3分)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2)(5分)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同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B将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电流计指针一直偏在零点右侧.C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D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一下.[ ] 19.(4分)某同学做“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时,将注射器竖直放置,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发现第5组数据中的pV乘积值有较大偏差.如果读数和计算无误,那么造成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20.(5分)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如果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米,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米/秒2.B.2米/秒2. C.3米/秒2.D.4米/秒2.21.(7分)现有一阻值为10.0欧姆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全卷8页,25题,在120分钟内完成.2.第22、23、24、25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一、(24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1.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A.延长光照时间.B.增大光的强度.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使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A.400伏,0.02秒.B.200伏,0.02秒.C.400伏,0.08秒。
D.200伏,0.08秒.4.某同学身高1.8米,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米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米/秒2)[] A.2米/秒.B.4米/秒.C.6米/秒.D.8米/秒.5.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v.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为L的P、Q两质点,如图所示.某时刻P、Q两质点都处于平衡位置,且P、Q间仅有一个波峰.经过时间t,Q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则t的可能值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强度按下列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上的磁场作用力?[]二、(25分)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7.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A.周期越小B.线速度越小.[]C.角速度越小.D.加速度越小.8.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C.b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D.b光的波长较长.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自状态A经状态C变化到状态B.这一过程在V—T图上表示如右图.则[]A.在过程AC中,外界对气体做功.B.在过程CB中,外界对气体做功.C.在过程AC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大.D.在过程CB中,气体压强不断变小.10.图中a、b为竖直向上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b点恰好速度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电质点在a、b两点所受的电场力都是竖直向上的.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C.带电质点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D.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大.11.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米/秒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米/秒2)[]A.22米/秒2,竖直向上.B.22米/秒2,竖直向下.C.2米/秒2,竖直向上.D.2米/秒2,竖直向下.三、(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2.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直导体棒,一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内通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I 时,导体棒恰好静止在斜面上,则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______.13.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杆O1B 和O 2A ,长度均为l ,O 1和O 2为光滑固定转轴,A 处有一凸起物搁在O 1B 的中点,B 处用绳系在O 2A 的中点,此时两短杆便组合成一根长杆.今在O 1B杆上的C 点(C 为AB 的中点)悬挂一重为G 的物体.则A 处受到的支承力大小为B 处绳的拉力大小为______.14.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在A 城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阳光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的半径.试写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______.15.图示电路由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12欧,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 、B 间的总电阻为4欧.今将R 1换成6欧的电阻,则A 、B 间的总电阻变为______欧.(提示:用等效替代法)16.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 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 成正比,即v=Hr 式中H 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 ,其计算式为T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年.四、(30分)本大题共5小题.第17、19题是填空题,第18题的第(2)小题和第20题是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21题是设计实验题.17.(6分)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 和周期T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厘米,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下图左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下图右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秒,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秒.18.如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l)(3分)将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2)(5分)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同了一下,那么合上电键后A将原线圈迅速插入副线圈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B将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电流计指针一直偏在零点右侧.C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下.D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迅速向左拉时,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一下.[] 19.(4分)某同学做“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时,将注射器竖直放置,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发现第5组数据中的pV乘积值有较大偏差.如果读数和计算无误,那么造成此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20.(5分)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如果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米,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1米/秒2.B.2米/秒2. C.3米/秒2.D.4米/秒2.21.(7分)现有一阻值为10.0欧姆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源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五、计算题(1)当入射角i=45°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2)当入射角i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90°?23.(12分)如图均匀薄壁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面积为S,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右管内有一质量为m的活塞搁在固定卡口上,卡口与左管上端等高,活塞与管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温度为T时,左、.现使两右管内液面高度相等,两管内空气柱长度均为L,压强均为大气压强p边温度同时逐渐升高,求:(1)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2)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左管内液面下降h?24.(14分)如图所示,长为L、电阻r=0.3欧、质量m=0.1千克的金属棒CD 垂直跨搁在位于水平面上的两条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上,两导轨间距也是L,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导轨左端接有R=0.5欧的电阻,量程为0-3.0安的电流表串接在一条导轨上,量程为0—1.0伏的电压表接在电阻R的两端,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向下穿过平面.现以向右恒定外力F使金属棒右移.当金属棒以v=2米/秒的速度在导轨平面上匀速滑动时,观察到电路中的一个电表正好满偏,而另一个电表未满偏.问:(1)此满偏的电表是什么表?说明理由.(2)拉动金属棒的外力F多大?(3)此时撤去外力F,金属棒将逐渐慢下来,最终停止在导轨上.求从撤去外力到金属棒停止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25.(15分)一辆质量m=2千克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千克的小滑块,=2米/秒的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开始时平板车和滑块共同以v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取g=10米/秒2)求:(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3)为使滑块始终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解答及评分标准说明:(1)定出评分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在统一的标准下评定成绩.试题的参考答案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考生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2)第一、二、三、四题只要求写出答案,不要求说明理由或列出算式.(3)第22、23、24、25题只有最后答数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解答中单纯列出与解题无关的文字公式,或虽列出公式,但文字符号与题中所给定的不同,不给分.(4)需作数字计算的问题,对答案的有效数字不作严格要求.一般按试题要求或按试题情况取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即可.一、1.C2.C3.B4.B5.D6.A评分标准:全题24分,每小题4分.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二、7.B,C,D8.A,D9.A,C10.A,B,D ll.B,C评分标准:全题25分,每小题5分.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全不选得0分.三、12.mg/2IL13.G/2,G14.24L/π15.316.1/H,1×1010评分标准:全题20分,每小题4分.其中第13、16题每格2分.四、17,4π2L/T2,0.8740米或87.40厘米(0.874米或87.4厘米不扣分),75.2,1.88(6分,前二格每格2分,第二格单位错扣1分;后二格每格1分.)18.(1)如图所示(3分)(2)A,D(5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全不选得0分)19.温度升高,漏入气体(4分,每格2分.只答温度变化,漏气各得1分)20.B(5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21.(1)如图所示(2分)(2)①断开电键,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1.②合上电键,记下电压表偏转格数N2(2分,①、②各1分)评分标准:全题30分.五、22.(1)设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得r=30°②而i′=i=45°③∴θ=180°-45°-30°=105°④(2)此时i′+r=90°⑤sinr=cosi评分标准:全题10分(1)6分.写出①式2分.得出结果④式4分(仅得出②、③各1分).(2)4分.写出⑤式1分.得出结果⑦式3分(仅得出⑥得2分).p1=p0+mg/s②p2=p0+mg/S+2ρgh⑤V2=(L+h)S⑥评分标准:全题12分.(1)5分.写出①、②式各2分.得出结果③式1分.(2)7分.写出④、⑤式各2分.写出⑥式1分.得出结果⑦式2分.24.(1)电压表满偏.若电流表满偏,则I=3安,U=IR=1.5伏,大于电压表量程.(2)由功能关系Fv=I2(R+r)①而I=U/R②(3)由动量定量m△v=IBL△t⑤两边求和m△v+m△v2+…=BLI1△t1+BLI2△t2+…⑥1即mv=BLq⑦由电磁感应定律ε=BLv⑧ε=I(R+r)⑨评分标准:全题14分.(1)3分.判定电压表满偏2分.说明理由1分.(2)5分.写出①式2分.写出②式1分.得出结果④式2分(仅得出③式得1分).(3)6分.写出⑥、⑦、⑧、⑨式各1分.得出结果(11)式2分(仅得出⑩式得1分).25.(1)设第一次碰墙壁后,平板车向左移动S,速度变为0.由于体系总动量向右,平板车速度为零时,滑块还在向右滑行.由动能定理(2)假如平板车在第二次碰墙前还未和滑块相对静止,那么其速度的大小肯定还是2米/秒,滑块的速度则大于2米/秒,方向均向右.这样就违反动量守恒.所以平板车在第二次碰墙前肯定已和滑块具有共同速度v.此即平板车碰墙前瞬间的速度.Mv0-mv0=(M+m)v④(3)平板车与墙壁第一次碰撞后到滑块与平板车又达到共同速度v 前的过程,可用图(a)(b)(c)表示,图(a)为平板车与墙碰撞后瞬间滑块与平板车的位置,图(b)为平板车到达最左端时两者的位置,图(C)为平板车与滑块再次达到共同速度时两者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滑块动能减少等于摩擦力对滑块所做功uMgS',平板车动能减少等于摩擦力对平板车所做μMgS〃(平板车从B到A再回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零),其中S'、S〃分别为滑块和平板车的位移.滑块和平板车动能总减少为μMgl,其中l=S'+S〃为滑块相对平板车的位移.此后,平板车1与墙壁发生多次碰撞,每次情况与此类似,最后停在墙边.设滑块相对平板车总位移为l,则有l即为平板车的最短长度.评分标准:全题15分.(1)5分.写出①式3分.得出结果③式2分(仅得出②式得1分).(2)5分.写出④式3分.得出结果⑥式2分(仅得出⑤式得1分).(3)5分.写出⑦式3分.得出结果⑨式2分(仅得出⑧式得l分).。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江苏省特级教师戴儒京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顶: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除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数具有相同的质子数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2.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电流为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欧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A.0.10V B.0.20V C.0.30V D.0.40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为要经过1次a衰变和1次衰变B.衰变为要经过1次哀变和1次衰变C.衰变为要经过6次。
衰变和4次衰变D.衰变为要经过4次a衰变和4次衰变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I,现设法使其温度降低而压强升高,达到平衡状态II,则A.状态I时气体的密度比状态II时的大B.状态I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状态II时的大C.状态I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状态II时的大D.状态I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比状态II时的分子平均动能大5.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A.将提前B.将延后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D.不变6.图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地磁场的坚直分量向下。
April.21th Dear Mr.Dong:这里是科利华南模网校上的模拟试卷.Yours Rowena英语模拟试卷一、语音二、(一) 下列各组单词中有一个单词的加点部分的读音与其它三个的不同。
把这个单词前面的代号(A、B、C或D)填入括号内:1、A) cat B) map C)face D)bad ( ) 2、A) put B) funC)sun D)but ( ) 3、A) show B) down C)grow D)slow ( )4、A) heard B) early C)learn D)near ( )5、A) cold B)cardC)cut D)city ( )二、词汇(一) 词义配对找出意义接近的解释,并把它们前面的代号(A、B、C或D)填入括号内:1. repeat A) feel sorry for B) get a letter from C) say again D)at last ( )2. liberate A) get a letter from B) clean with water C) say againD) set free ( )3. wash A) get a letter from B) say again C) clean with waterD) set free ( )4. fix A) repair B) soon C) say again D) very big ( )5. huge A) very big B) at last C) soon D) say again ( )6. regret A) feel sorry for B) get a letter from C) repair D) say sorry ( )7. autumn A) repair B) get a letter from C) the season after summer D) at last ( )8. in the end A) get a letter from B) clean with water C) the season after summer D) at last ( )9. hear from A) very big B) get a letter from C) the season after summer D) at last ( )10. by and by A) clean with water B) soon C) say again D) set free ( )(二) 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入括号内,使句子通顺正确:1. My sister is a( ).(sing)2. Do you like ( ) food or Japanese food? (China)3. Computers are becoming more ( ) in our life. (use)4. "Don't make any noise!"the man shouted at the children ( ). (angry)5. The weather report says it will be ( ) tomorrow. (sun)6. A famous ( ) will come to our school to give us a talk next Friday. (science)四、选择填空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把它前面的代号(A、B、C或D)填入括号内:1. Granny goes to bed ___________ nine every day. A) in B) on C) at D)for ( )2. Miss Green will teach __________ English next term. A) they B) them C) their D)themselves ( )3. My parents are satisfied _____________ my school work this term. A) with B) at C) in D)on ( )4. They wanted three____________. A) cup tea B) cup of teaC) cups tea D) cups of tea ( )5. He invited some classmates to his party, but_________ came. A) a little B) little C) a few D) few ( )6. Can you see ___________ stars on a fine summer night? A) thousand of B) thousands of C) thousand D) thousands ( )7. Study hard, ___________ you won't be able to pass the test.A) and B) or C) because D) so ( )8. _________ Great Wall is _________ longest wall in the world. A) The, the B) A, a C) A, the D) The, a ( )9. Jean works hard but she doesn't work __________ Mary. A) as harder than B) as hard than C) as harder as D) as hard as ( ) 10. This is ________________ book in our library. A) the most interesting B) most interesting C) the more interesting D) more interesting ( )11. "Must I get up early tomorrow, Dad?" "No, you __________. Tommorrow is Sunday." A) can't B) mustn't C) needn't D) couldn't ( )12. ________ important information it is! A) What a B) What an C) How D) What ( )13. He didn't remember _________ his watch. A) where he had put B) where he has put C) where had he put D) where has he put ( )14. Astronauts haven't found any living things on the moon,________? A) haven't they B) don't they C) have they D) do they ( )15.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recorder. I'll have it __________. A) repairs B) repair C) repairing D)repaired ( ) 16. When they saw so many high buildings in Pudong, they couldn't help ________, "Great!" A) cry B) cries C) cryingD)cried ( )17. Tonight we are going to ___________ a new play on TV.A) read B) watch C) look D) sound ( )18. He spoke in a low voice, so nobody could ____________ him. A) listen B) listen to C) hear D) sound ( )19. Don't forget to _______ the lights before you leave the classroom. A) turn on B) turn off C) turn over D) turn in ( ) 20."Can I help you?" "__________." A) Yes,help me B) No, don't help me C) Yes, I want to buy a stamp D) That's all right ( ) 21. "May I speak to Mr Black?" "_________________" A) Who are you? B) Who's that? C) I'm not Mr Black. D) I am Mr Black. ( ) 22. __________,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A) Excuse me B) Thank you C) I beg your pardon D) I'm sorry ( )四、动词填空:(一)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时态填空,词数不限:1. The moon ( ) (get) its light from the sun.2. "Where is your monitor?" "He ( ) (make) a model plane in the classroom."3. What new subjects ( ) you ( )(study) next term?4. The students of Class Four ( ) ( )(listen) to a report on science this time yesterday.5. The rain ( )(not) ( ) (stop) yet. You'd better not go out.6. Before my father got home, I ( ) (finish) my homework. (二)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时态和语态填空,词数不限:We ( ) (visit) Yangpu Bridge yesterday. The bridge ( )(put up) in 1993. The workers ( ) (tell) us they ( ) (build) more bridges before long.五、改写句子:(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每空格限填一词:1. He returned the book to the library this morning. (改为否定句) He ( ) ( ) the book to the library this morning.2. I was born in 1980. (对划线部分提问) ( ) ( ) you born?3. They took the wounded soldier to the field hospital. (改为被动语态) The wounded soldier ( ) ( ) to the field hospital.4. Mum asked Jenny, "Who runs fastest in your class?" (改为间接引语) Mum asked Jenny who ( ) fastest in ( ) class. (二) 完成下列句子,使每小题内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
图2 上海市1999年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物理试题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6分)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________(填单位)。
2.在人体、大地、橡胶棒和铜丝一组物体中,________是绝缘体。
3.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______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伏。
4.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________的数值。
5.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其大小的依据,这个标准叫做______。
6.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7.当你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摩擦。
8.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______。
9.一导体接在某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其电压为______伏,若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2安,则它的电阻为______欧。
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导体的电阻将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0.如图2所示,一轻质杠杆可绕O 点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A 、B 两点,若甲物体重为10牛,则乙物体重为______牛时,杠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11.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对绳的拉力为3500牛,方向水平向左,乙队对绳的拉力为3000牛,方向水平向右,绳所受到的合力为______牛,方向水平______。
12.某人在5秒内把重为100牛的物体匀速举高1米,则人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焦,功率为______瓦。
13.某水池的水深为2米,池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帕。
14.用手把体积为10-4米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小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牛,方向竖直______;若该小球重为1.1牛,放手后,小球将________(选填“上浮”、“静止”或“下沉”)。
15.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可入水滑行的实用飞翼船在湖州太湖乐园首航成功。
若它以16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运动了0.5小时,飞翼船通过的路程为______千米。
16.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5库,电流做功15焦,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安,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伏,它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瓦。
17.一台标有“220V 1000W ”字样的电烘箱,正常工作时,它的功率为________瓦,通过它的电流为 图1________安。
若它连续正常工作0.5小时,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度。
18.在图3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右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一壶水置于炉火上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将________(选填“减少”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的。
20.如图4所示,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竖直放置时[图4(a)],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A ,若将它竖直倒置[图4(b)〕,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 B ,且P B >P A 。
根据这个事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 图5图6 21.图5(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5(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K 断开时,电阻R 1与R 2是________联连接的。
电键K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二、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3.图7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
在图7(a)、(b)中,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A'B'。
图7图8 25.如图9所示,一个重为8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在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26.在图10中画出力F 1和F 2的力臂上L 1和L 2。
图9图1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几种物质的沸点图327.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图1128.用导线把电源、小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键连成电路。
闭合电键后,小灯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自中点起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减小。
请你根据上述现象在下方空白处画出两种不同的电路图。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29.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 A 0.015千克。
B 0.15千克。
C 1.5千克。
D 15千克。
30.铁块和铜块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 热量。
B 比热容。
C 内能。
D 温度。
31.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A 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秤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弹簧秤所受的重力跟弹簧秤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弹簧秤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3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的是A 长度相同的铜丝,细的比粗的电阻大。
B 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长的比短的电阻大。
C 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可能比铜丝的电阻大。
D 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铁丝和铜丝,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33.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 缩小的像。
B 放大的像。
C 正立的像。
D 倒立的像。
34.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K 后,灯L 1、L 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灯L 1短路。
B 灯L 2短路。
C 灯L 1断路。
D 灯L 2断路。
35.重力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A 一定是1200帕。
B 可能是1000帕。
C 可能是800帕。
D 可能是200帕。
四、计算题(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7分,第4题6分,共23分)36.质量为2千克的铁块,温度升高了80℃,它所吸收的热量为多少焦?〔铁的比热容为4.5×102焦/(千克·℃)〕图1237.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为45千克,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10-2米2。
当该学生行走时,求:(1)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F ;(2)学生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38.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40欧,R 2为60欧。
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3安。
求:(1)电源电压U ;(2)电流表A 的示数I ;(3)电阻R 2消耗的电功率P 2。
39.如图14所示,一只容积为3×10-4米3的瓶内盛有0.2千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
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五、实验题(共15分)40.图15表示测量物体长度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图15图1641.如图16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它的示数为______℃。
4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__。
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_______找像。
43.某同学按图17(a)、(b)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分别进行实验。
在这两个电路中,电阻R 1与R 2为不同的定值电阻。
实验时,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 滑片P 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一、二所示。
图13 图14图17(1)对上述电路和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同学根据图17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测得的。
(2)分析________〔选填“表一”或“表二”〕中电表______与电表______的示数关系(填表中电表符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当电阻________不变时(选填“R 1”、“R 2”或“R ”),通过该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4.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电压为6伏,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 ”字样,灯泡上标的字样模糊,但其额定电压可能是2.2伏或3.8伏。
他按图18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观察小灯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9所示。
该同学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进行实验,使小灯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 的位置恰好在中点上(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
(1)简述产生图19所示现象的原因;(2)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图18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