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 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8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基础主干落实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兴起:(1)时间:从10世纪起。
(2)原因: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3)地点: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2.自治:(1)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的是法兰西的琅城。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3)结果:①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②成为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4)局限: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三、大学的兴起兴起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类型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但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管理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权利自治地位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基础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法学、医学和神学 评价 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重点任务驱动【史料实证——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材料一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3分)答:条件: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需要;教会支持。
材料二 封建欧洲权力示意图(2)结合上图,想一想城市与王权之间存在怎样的利益关系。
(6分)答:双赢的关系。
国王:削弱领主势力,获得城市拥护,巩固王权。
市民:与国王的联合可以获得自由和自治。
【历史解释——见证大学的兴起】材料三宋代书院,一般在远离城市的名山盛水之中。
课程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和儒家大师的研究心得,并设立了译经院,翻译佛经,用来培养传道济民,拥有儒家伦理的世界观和内在完美品格的人才。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2.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9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一、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
1. 农业发展的推动。
-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
随着农业技术提高,如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粮食产量增加,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 农民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可以进行交换,这为商业和城市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封建制度的变化。
- 封建主对农奴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一些农奴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人身自由,他们开始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
二、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1. 城市的兴起。
- 地点:城市一般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如港口、渡口、城堡周围等。
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兴起于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上贸易;而一些内陆城市则位于河流交汇处或交通要道上。
- 方式:一些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的。
城市居民通过金钱赎买或者武装斗争的方式,从封建主那里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
例如,法国的琅城,居民先是用大量金钱赎买自治权,但遭到封建主的背信弃义,后来通过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了自治权。
2. 城市的发展。
- 经济方面:- 城市里的手工业者成立了自己的行会。
行会制定了严格的行规,对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价格等进行规范,这有助于保证手工业生产的有序进行。
例如,在纺织业行会中,规定了织工每天的工作量、织物的质量标准等。
- 商业繁荣,城市成为地区性的商业中心。
城市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如集市。
集市定期举行,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
城市之间也建立了贸易联系,形成了贸易网络。
- 政治方面:- 自治城市有自己的市政机构。
市民选举市长、市政官员等,管理城市的事务。
城市还制定了自己的法律,称为城市法。
城市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民的权益,规范了城市的社会秩序。
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1. 兴起的背景。
-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增加。
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接受教育,以适应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商业活动需要懂得算术、书写的人才,法律事务需要有法律知识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