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16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
但学生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产生兴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大学的发展特点及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辅助材料,分析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大学逐渐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本节课内容涉及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发展以及相关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仍较为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城市和大学兴起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资源:相关史实资料、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相关史实。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基础主干落实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兴起:(1)时间:从10世纪起。
(2)原因: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3)地点: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2.自治:(1)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的是法兰西的琅城。
(2)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3)结果:①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②成为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4)局限: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三、大学的兴起兴起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类型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但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 管理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权利自治地位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基础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法学、医学和神学 评价 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重点任务驱动【史料实证——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材料一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3分)答:条件: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需要;教会支持。
材料二 封建欧洲权力示意图(2)结合上图,想一想城市与王权之间存在怎样的利益关系。
(6分)答:双赢的关系。
国王:削弱领主势力,获得城市拥护,巩固王权。
市民:与国王的联合可以获得自由和自治。
【历史解释——见证大学的兴起】材料三宋代书院,一般在远离城市的名山盛水之中。
课程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和儒家大师的研究心得,并设立了译经院,翻译佛经,用来培养传道济民,拥有儒家伦理的世界观和内在完美品格的人才。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兴起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经济和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理解其影响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文化、经济和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经济和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直观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经济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兴起过程及其影响。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2.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