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格式:doc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兴起: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斗争形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城市的自由与特权: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自治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证书。
5.局限性: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2.从事工作: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课程设置: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大学的课程设
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10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背景: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2)表现: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由来: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2)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发展:市民阶级形成,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大学的兴起
(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2)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
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神学。
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 教材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以及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发展。
这一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可能更多地关注其表面的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意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讲授,深入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兴起的过程。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兴起(1)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2)概况: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1)背景: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2)手段: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3)结果: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
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大学的兴起【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2.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堂笔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1.主要城市类型:(1)商业城市: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市场兴旺。
如威尼斯、热那亚。
(2)行政城市:行政机构较发达的城市,如巴黎、罗马。
(3)宗教城市:依托于教堂组成,如罗马、巴黎、坎特伯雷。
2.城市经济:(1)商业:中世纪城市商人主要进行绸缎、毛织品、皮革加工、纺织、磨面粉等生产和贸易。
(2)手工业:中世纪城市的手工业主要有制革、木材加工、陶瓷、金属加工等。
(3)金融:中世纪城市的金融业主要包括兑换行、贷款业、汇票和手票等。
3.城市文化生活:(1)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教堂、市中心等。
(2)社交活动:如巡游、露天市场、庙会等。
(3)文化活动:如戏剧、音乐、绘画等。
二、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大学的起源:(1)大学起源于教会中的学院。
(2)最早的大学: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形成于11世纪末)。
(3)其他早期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
2.大学的发展:(1)课程体系: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课程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
(2)形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形式是讲学和学生课下研究。
(3)学术氛围:中世纪大学注重学术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讨论和辩论。
3.大学的贡献:(1)传承古代学术成果;(2)培养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三、城市和大学的联系1.城市对大学的影响:(1)城市为大学的存在提供了富足的物质条件;(2)城市对大学学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生活和文化条件;(3)城市发展和大学文化交流使得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繁荣。
2.大学对城市的影响:(1)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学习和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2)大学向城市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城市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3)大学成为了城市文艺复兴的中心,推动了城市文化艺术的繁荣。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兴起: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斗争形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城市的自由与特权: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自治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
4.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证书。
5.局限性: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2.从事工作: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3.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课程设置: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大学的课程设
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