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反应致死3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7186·病例报告·0 引言随着关节手术的开展,骨水泥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1]。
我院1999年开展髋关节置换以来,共开展髋关节置换200余例,应用骨水泥约30余例。
其中两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一例抢救无效死亡,一例抢救成功(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一:马氏,女,86岁。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于2015年8月1日住院,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病史。
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65%,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完善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后,定于2015年8月4日上午行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
术前,t36.5℃、P90次/分、r18次/分、BP130/70mmHg。
右侧卧位下,腰2-3椎间隙硬膜外麻醉,穿刺顺利,向头侧置管3cm,给实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5分钟后再次追加剂量5ml,20分钟手术开始,平卧位。
术中,血压维持在110-120/60-70mmHg,心率维持在60-80次/分。
病人意识清醒,在术者准备给骨水泥前5分钟给氟美松10mg 入壶静点。
给骨水泥后5分钟,出现心率迅速降低30次/分,随之自主呼吸消失,血压测不出。
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mg、肾上腺素1mg,改平卧位,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血压回升,心率120次/分。
5分钟后血压下降心率再次减慢,给升压药物维持,控制呼吸,再次胸外心脏按压,一直抢救一个小时,终因心功能衰竭不能维持血压等,放弃抢救,宣告死亡。
病例二:董氏,女,85岁,左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于2016年4月3日住院,既往有“支气管炎”病史,长期服用“肺宝”、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无高血压和药物过敏史。
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65%,三尖瓣反流(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收缩压增高(中度)。
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孤立性右心应激性心肌病一例报道标签:骨水泥;右心应激心肌病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4岁。
因右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一天”,拟“右股骨颈骨折”入院。
既往有“布胶带”过敏史。
入院后经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无特殊异常),于“全麻”下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8:35心电监护示BP 142/72 mmHg,HR 105次/min,SPO2 98%,8:40 麻醉诱导期间,血压无明显下降。
8:50测CVP 6 mmHg,ART140/80 mmHg。
9:30 开始手术,术中于安放股骨假体后患者血压骤降至最低30/15 mmHg,伴心率逐渐减慢至50次/min。
给予麻黄碱6 mg,肾上腺素2 mg分次静推,并肾上腺素0.04 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4 ug/min静脉泵入后,11:05患者血压渐升至110~120/50~60 mmHg、心率140次/min左右。
术中输液1100 ml、出血100 ml,11:40术毕。
术后转重症医学科救治。
入科阳性查体:BP87/49 mmHg(肾上腺素0.04 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4 ug/min)、心率120 bpm、意识清。
动脉血气分析:PH 7.367,PCO2 32.6 mmHg,氧分压357.5 mmHg,Lac 1.9 mmol/L。
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0.22 ng/ml,CK-MB 19 ng/ml,MYO743 ng/ml,NT Pro-BNP 354 pg/ml。
入科诊断:休克查因(分布性?过敏性?);右股骨颈骨折。
入科经容量复苏、去甲肾上腺素20 ug/min加压等治疗后,患者监护:BP100/60 mmHg,HR 120次/min,SPO2 99%。
15:45 动脉血气分析:PH 7.365,PaO2 106 mmHg,P/F 270 mmHg,Lac 3.3 mmol/L。
入科后3 h入量1700 ml,尿量165 ml。
96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致呼吸心跳停止1例屠伟峰 吴新海何洹阮聘仙戴建强施冲患者,女性,96岁,2周前摔伤致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卧床不起,拟行股骨头置换收治入院。
摔伤前,患因视力障碍,足不出户,以卧床休息为主,部分生活能自理。
但摔伤后全身情况每况愈下,ASAⅢ~Ⅳ,ECG示频发房早、Hct 109g/L,PMNs 10.07×109/L;余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BP 波动较大?,经口服倍他乐克10mg,tid后基本正常,波动于110~130/70~90mmHg。
8:40开始麻醉诱导,诱导前BP120/80mgHg、HR84次/分,根据BP、HR变化情况,缓慢静推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1mg、异丙酚70mg,气管插管及麻醉维持平稳,麻醉维持异丙酚15~20ml/h、瑞芬太尼0.1μg⋅kg-1⋅min-1,BP平衡,HR稍缓慢,波动于60~70次/分。
手术取左侧卧位,手术顺利失血量少,术中ECG仍有频发房早,但血流动力学平稳,血压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分别波动于90~115/55~90mmHg和60~80次/分之间,未作特殊处理;10:20左右向骨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约4min后,就出现HR减慢,由>60次/分降至50次/分左右,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无效,随之BP也下降(60~85/0~45mmhg),同时SpO2下降92%;立即加快输液,静脉给予麻黄素20mg、阿托品0.5mg仍无效,BP很快测不到,HR为35次/分,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HR上升到50次/分,频发房早,SpO2恢复正常,但血压仍测不出;后又多次反复静注肾上腺素,多巴胺泵注,停手术取平卧位,血压测出为60/30mm/Hg,心率60次/分左右,很快BP又测不出,心率慢且不齐,ST段明显抬高,15min后心跳停止,立即肾上腺素1mg,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4min后心脏复跳;HR为55次/分,但BP仍测不出,两肺已布满湿罗音,经积极抢救无效,2h后病人因急性左心衰、心跳停止死亡。
骨科精读术中突发骨水泥反应综合征如何处理?围麻醉期突发骨水泥反应综合征一、围麻醉期突发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伴随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原来一些无法治疗的老年患者骨关节病变,现在能够得到很好的医治,尤其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呈现一些新的棘手的医学问题(比如:骨水泥反应综合征),而对老年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危造成极大的影响。
所谓骨水泥反应综合征,是指围术期应用骨水泥植入人体内以后所产生的以低血压、心律失常、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休克,甚至心搏骤停、死亡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老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骨水泥反应综合征(1)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而这其中以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病最为突出。
前者表现为骨质脆性增加,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和丧失。
这些病变均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对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故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已在临床广泛推广。
因此,人工关节置换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客观需求性将会显得愈来愈突出。
(2)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由于高龄患者多数存在骨质疏松,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经常需要用到骨水泥( bone cement)。
目前常用的生物骨水泥分为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 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随着骨水泥的广泛应用,骨水泥对心血管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骨水泥反应综合征”在手术期间时有发生。
Woo等综合文献报道后发现,骨水泥综合征导致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0.6% ~10%,病死率为0.02% ~0.5%。
目前,无论手术医师,还是麻醉医师,均对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的发生高度警惕。
使用骨水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骨水泥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使用骨水泥在老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使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93例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前后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人工髋置换术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4.73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7.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平均下降1.11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骨水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会下降,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使用骨水泥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予以相应对策,同时严格完善术前准备,可有效应对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骨水泥生命体征【Abstract】 Objective Study of the vital sign impact of bone cement in the hip joint arthroplasty operation of older perso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use of bone cement in arthroplasty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93 cases in 2005-2007 were reviewed by useing own matching T-test. Resul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s difference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use of bone cement(P<0.05),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verage decrease 14.73 mmH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verage decrease 7.69 mmHg. 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P>0.05), heart rate average decrease 1.11 per minute.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 use of bone cement in the arthroplasty oper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The author consider it is necessary to closely monitor blood pressure in the use of bone cement of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To giv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to strictly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will be effective measure to tackle the complication.【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Bone cement Vital sign自Chanley发展骨水泥技术并应用于关节置换术以来,骨水泥假体应用日渐完善。
骨水泥不良事件培训资料骨水泥在骨科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是人工关节假体固定、骨缺损空腔填充等都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骨水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俗称,它是由聚合粉剂和单体液体两部分组成,粉剂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适量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
有一些骨水泥产品中还含有抗生素成分,具有缓释抗生素功能。
随着骨水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相关的可疑不良事件特别是严重的过敏反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自2002年至2009年8月31日,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数据库中共收到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有关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6份,涉及21例病人,其中有8例死亡。
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一过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心肺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
21例病人中,事件发生地多在基层医院(17例)。
研究证实,约1/ 3 左右的患者在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髓腔灌注骨水泥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大多表现为突发性一过性轻度低血压,有约0.6‰的患者出现循环功能衰竭猝死,由于病情突发性,往往无先兆,故救治有一定难度。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骨水泥产品在国内外国骨科临床上大量广泛使用,它对固定关节假体是确切的、安全的,所产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也是可预防的。
鉴于骨水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几率更高,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后果更为严重,为减少骨水泥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一、临床医生应熟悉骨水泥产品的技术操作,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使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时,应严格按照现代骨水泥灌注技术进行操作,包括彻底清理髓腔,假体柄远端放置髓腔塞,髓腔内彻底冲洗、洗刷,保持干燥髓腔,并使用骨水泥枪加压逆行灌注骨水泥。
由于不同厂商所提供的骨水泥粉剂与液态单体混合搅拌至骨水泥完全固化之间时间不一,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在使用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产品固化时间。
骨水泥最近研究水泥,发现这东东比较有意思,还可以治病。
PVP,俗称"骨水泥"化学名称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是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属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是国际倡导的重要化工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
药用级PVP(聚维酮)的应用聚维酮在医药上有广泛的应用,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
应用最广的是片剂、颗粒剂的粘合剂。
PVP还可用作胶囊的助流剂,眼药的去毒剂及润滑剂,注射剂的助溶剂,液体制剂的分散剂,酶及热敏药物的稳定剂。
聚维酮还可与碘合成PVP-I消毒杀菌剂。
在隐形眼镜中,PVP作为接触眼镜的成份,可增加其亲水性。
PVP在医药上还可用作低温保存剂。
聚维酮K30,正收入中国药典2000版,PVP收入美国药典26版。
1.骨水泥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
它是用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聚合反应而成。
其中的单体具有细胞毒性,进入血液后会使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虚脱,甚至心跳骤停。
2.由于骨水泥注入骨髓腔后在凝固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骨髓腔内残余的血液及脂肪在受热后膨胀,引起髓腔内压力升高,会使脂肪进入血管内引起栓塞。
3.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神经反射的结果。
护理措施1.器械护士必须熟知骨水泥的性质,正确掌握骨水泥的调制方法。
特别要严格聚合体20克加单体10毫升的比例进行调配。
如果单体过多会使凝固时间延长,增加单体进入血液的机会。
2.严格掌握骨水泥的填充时机。
室温在摄氏25度时聚合体和单体相混搅拌2~3分钟即可成为表面光滑、软不粘手的面团样。
此时递给术者最合适。
如果在面团之前应用,聚合前单体分子可渗入血液循环的时间相对延长,进入血液中的单体分子相应增加,增加了引起毒性反应的机率。
3.捕捉最佳填充时机,要求器械护士认真观察手术进程。
调配骨水泥要和术者商量,待术者处理好骨面,无渗血、无骨渣、充分干燥后,此时和术者约定开始调配。
4.预防脂肪栓塞,降低骨髓腔内压力,在填充骨水泥时,应配合术者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骨髓腔,并放臵一根引流管,使脂肪单体和血液顺利排出。
一、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概况: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ion syndrorne,BCIS): 目前对BCIS 的定义尚未明确界定,其特征性改变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力增高、凝血功能改变以及心搏骤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5年,国内出现第一例由于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
目前由于BCIS的死亡率缺乏系统的收集或报道,对BCIS引发的心脏停搏的真正发病情况尚不清楚。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文献报道骨水泥反应导致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6%-10%,应该说这个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病死率为0.02%-0.5%;国内2003年报道骨水泥肺栓塞的死亡率为2.3%-2.4%,还有另外一份报道回忆性调查了华南地区五所大型医院的骨科,在1998~2005年收治的2435例2516侧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共发生7例严重骨水泥反应导致的死亡,病死率为0.29%。
骨水泥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可降解的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传导性骨水泥,主要为Orthocomp以及可被生物降解的骨水泥如磷酸钙骨水泥。
其中PMM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入材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其特点是黏稠度高,支持力加强明显,外漏几率较少,但聚合产热的温度相对较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操作时间要求短。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聚合粉剂和单体液体两部分组成,粉剂主要成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及适量的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LMMA),单体有毒、无色、可以燃烧,并且有强烈刺激味〔我相信这种味道我们很多医生都亲自体验过〕。
PMMA是在术中临时调制即由在聚合酶粉剂催化下聚合而成,聚合反应过程根据其形态分为粥状期、黏丝期、面团期和固化期。
在粥状期和黏丝期由于聚合反应不充分,有大量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存留。
而面团期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大部分发生聚合反应,是临床上进行骨水泥灌注和假体固定的最正确时期。
骨水泥致猝死的病因探讨及预防对策
张英泽;潘进社;王庆贤;彭阿钦;王鹏程;吴希瑞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7(29)8
【摘要】骨科病人经常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应用骨水泥造成猝死的并发症国内外时有报道。
我院每年发生这种严重并发症1~3例,约占骨水泥人工关节手术病人的0.3%。
骨水泥引起猝死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目前未见有效防治措施的报道。
本研究用肾上腺素盐水纱条湿敷放置骨水泥的位置,以预防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总页数】1页(P903)
【作者】张英泽;潘进社;王庆贤;彭阿钦;王鹏程;吴希瑞
【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05005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胎儿猝死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J], 胡绍梅
2.对校园学生运动性猝死原因与预防对策的探讨 [J], 彭许翔
3.2499例人流致不孕的病因调查与预防对策 [J], 彭少芳;郑衍平;吴菊虹;郑康壮;彭镇荣
4.胎儿猝死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J], 胡绍梅
5.探讨急诊186例猝死病因特征研究分析 [J], 唐荣;黄冬兰;刘平;王镜英;袁艳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与骨水泥相关的死亡
徐长明;吴海山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或术后死亡,死亡往往与骨水泥的使用有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与骨水泥相关的死亡及骨水泥导致死亡的机制,并讨论了与骨水泥相关死亡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徐长明;吴海山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骨水泥分布系数及骨水泥量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早期疗效相关性分析 [J], 李世梁; 连育才; 孙海东; 朱小明; 李育敏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致术中严重骨水泥反应、术后可疑骨水泥肺栓塞死亡1例 [J], 陈姝聿; 朱伟
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定向注射对骨水泥注射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J], 武雷; 栗凯华; 刘勇
4.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 [J], 高涛;李
涛;胡海刚;袁德超;吴凡;曾俊;吴超;林旭
5.穿刺侧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椎体成形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相关性 [J], 高涛;李涛;胡海刚;袁德超;吴凡;曾俊;吴超;林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水泥反应致死3例分析
3例高龄患者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监测血压、心电、SpO2、有创血压、间断监测动脉血气,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置入骨水泥前常规补充血容量,保持循环稳定,适当提升血压;但置入骨水泥后均造成血压急剧下降及心率减慢,运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短暂上升后又快速下降,循环呼吸停止,心肺复苏无效,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骨水泥由聚甲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而成,置入后单体进入血液循环,可致严重的低血压,甚至心脏停搏。
对于高危患者虽然采用多种综合措施治疗以及选择恰当置入时机,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改进置入材料或用生物性假体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标签:骨水泥;循环抑制;死亡
骨水泥由聚甲丙烯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液态单体混合组成,混合后作为骨粘连剂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经常运用。
但置入骨水泥后因单体进入血液循环,直接扩张血管和(或)抑制心肌收缩力,以及被挤入静脉空气、脂肪、骨髓造成肺栓塞等原因,可致严重的低血压,高危患者甚至造成心跳停搏,导致死亡。
采取充分地扩容、提升血压、吸氧等综合措施,以企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但对于高龄、身体差且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一旦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则往往因复苏无效导致死亡。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76岁,因“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拟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患者体质较差,体重40 kg,平素活动受限;既往有哮喘病史40年,间断口服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术前检查:血压110/70 mm Hg,心电图无异常,两肺有哮鸣音,血红蛋白104 g/L,其他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入室开放液体通路后,选L2~3椎间隙穿刺置管顺利,蛛网膜下腔给予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50 μg进行麻醉,麻醉平面为T10~S5;开始手术,术中监测BP、EKG、SpO2,间断监测动脉血气,全程面罩吸氧,生命体征稳定。
在置入骨水泥后,血压由130/80 mm Hg快速下降至38/0 mm Hg,心率由100次/min 下降到55次/min,意识丧失,立即静推多巴胺5 mg,血压不升,依次给予肾上腺素0.5 mg、1 mg,血压上升到190/110 mm Hg,但很快又下降到80/60 mm Hg;给予多巴胺+间羟胺静滴,维持血压在100~80/70~50 mm Hg,心率60~80次/min。
手术历时70 min,严密监测下返回病房,但血压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减慢,至术后7 h,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病例2:女性,82岁,因“左股骨颈骨折”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行“左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间断用药控制效果不佳,4年前因“脑出血”住院治疗恢复,无后遗症。
患者一般状况好,术前检查:血压156/95 mm Hg,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早博,陈旧性心梗,其他检查均无异常。
麻醉常规监测:BP、EKG、SpO2,间断监测动脉血气。
开放液体通路后,选L2~3行椎管内穿刺置管给药,测麻醉平面为T10~S5,开始手术。
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但置入骨水泥后,血压立即由150/95 mm Hg降至40/0 mm Hg,心率由88次/min 降至25次/min,意识丧失,立即静脉给予多巴胺10 mg,血压不升,随即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给予肾上腺素1 mg,心跳恢复,但很快再次停跳,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无效,2 h后放弃抢救,临
床死亡。
病例3:男,92岁,因“左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患者一般情况好,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他检查无异常。
开放液体通路后,选L2~3间隙行联合麻醉,麻醉平面T10~S5,术中给予心电监护,监测SPO2、动脉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间断监测动脉血气,因手术时间长,创面渗血,术中补充胶体液500 mL、红细胞2 U,保持循环稳定。
给予麻黄素10 mg提高血压到140/90 mm Hg,置入骨水泥。
血压快速下降到60/40 mm Hg,心率下降到45次/min,即刻静脉给予肾上腺素100 μg,血压上升到160/100 mm Hg,心率94次/min,2 min后血压再次快速下降,意识丧失,给予血管活性物无反应,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无效,2 h后放弃抢救,患者死亡。
2?讨论
骨水泥由聚甲丙烯酸甲酯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液态单体给成,混合后作为植入材料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经常运用。
但置入骨水泥后部分患者可立即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在高危患者甚至造成心跳停搏,导致死亡。
其原因可能为:(1)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2)骨水泥单体引起的直接扩张血管和(或)心肌抑制;(3)空气、脂肪、骨髓被挤入静脉造成的肺栓塞等[1-2]。
本组3例患者年龄均较大,身体较差,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合并症,置入骨水泥前虽进行充分扩容、升血压、吸氧等综合措施,但仍不能避免严重骨水泥反应的发生。
其主要因素为骨水泥的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致患者循环虚脱、休克,同时患者本身合并症较多,重要脏器功能储备能力差,遇此剧烈血压波动,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肺复苏无效或复苏后难以维持,最终患者死亡。
为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及减少医疗纠纷,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应当重点调整重要脏器功能状态及处理合并症,同时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进行麻醉、手术风险评估,并与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谅解。
术中植入骨水泥应注意:(1)早期可运用皮质激素;(2)彻底冲洗髓腔,待骨水泥反应成团时再填充;(3)保持骨髓腔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及时将多余的骨水泥彻底清除,以企减轻骨水泥反应,但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改进植入材料或运用生物性假体[3]。
同时麻醉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认真观察,一旦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3-1354.
[2] 徐长明,吴海山.与骨水泥相关的死亡[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2):109-110.
[3] 屠伟峰,吴新海,何恒,等.老人股骨头置换术中骨水泥反应致呼吸心跳停止一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