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反应综合征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43.31 KB
- 文档页数:32
骨水泥综合征一、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概况: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ion syndrorne,BCIS): 目前对BCIS 的定义尚未明确界定,其特征性改变包括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力增高、凝血功能改变以及心搏骤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995年,国内出现第一例由于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后脂肪栓塞综合征导致死亡的病例报告。
目前由于BCIS的死亡率缺乏系统的收集或报道,对BCIS引发的心脏停搏的真正发病情况尚不清楚。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文献报道骨水泥反应导致的心跳骤停发生率为0.6%-10%,应该说这个发生率还是相当高的;病死率为0.02%-0.5%;国内2003年报道骨水泥肺栓塞的死亡率为2.3%-2.4%,还有另外一份报道回顾性调查了华南地区五所大型医院的骨科,在1998~2005年收治的2435例2516侧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共发生7例严重骨水泥反应导致的死亡,病死率为0.29%。
骨水泥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不可降解的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传导性骨水泥,主要为Orthocomp以及可被生物降解的骨水泥如磷酸钙骨水泥。
其中PMM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注入材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其特点是黏稠度高,支持力加强明显,外漏几率较少,但聚合产热的温度相对较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大,操作时间要求短。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聚合粉剂和单体液体两部分组成,粉剂主要成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及适量的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组成,液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LMMA),单体有毒、无色、可以燃烧,并且有强烈刺激味(我相信这种味道我们很多医生都亲自体验过)。
PMMA是在术中临时调制即由在聚合酶粉剂催化下聚合而成,聚合反应过程根据其形态分为粥状期、黏丝期、面团期和固化期。
在粥状期和黏丝期由于聚合反应不充分,有大量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存留。
而面团期多余甲基丙烯酸甲酯大部分发生聚合反应,是临床上进行骨水泥灌注和假体固定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