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4.80 KB
- 文档页数:6
花卉写生写生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花卉写生自然是对花描绘了。
但我们对写生二字做一些研究,就会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中国画中描写花果、草木、禽兽的绘画,也叫写生”(见辞海)。
这个近似定义的解释看来使人费解,因为中国花鸟画并不都是直接对实物描绘。
《辞源》中用实例对“写生”二字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五代前蜀滕昌祐、后蜀黄筌与子居寀、宋赵昌等,都以写生著名。
滕初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
黄筌等画花,用笔极细,几乎不见墨迹,惟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其家多养鹰鹘,以供摹写,故最善画翎毛。
赵昌每于晨朝露下时倚栏细看诸花,即调色彩描写,自号写生赵昌……。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花鸟画写生已蔚然成风,而且已成为一种主要创作方法。
因此我们对花卉写生的概念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对花写照,是具体的面对实物直接描绘的方法;二是只写花之生意、写花之生机,是指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
这第二方面是始终贯彻在从生活感受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是写生的本旨。
石涛说:“天以生气成之。
画以笔墨取之。
”“必得笔墨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处之,巧夺天工者在此生机生气。
”朱屺瞻说:“写生须写出活处,写出其生机生气,写得死僵无生意,便根本违背了写生的本旨。
”我们要全面领悟“写生”二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花卉写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一、优秀的民族传统翻开中国花鸟画史,不乏师造化的写生高手,五代黄筌在殿壁上画了四时花竹和雉鸡,飞鹰见了连连振臂想飞去捕捉,这不能不说已达到了“和生者毕肖”的程度,我们现在还能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珍禽图:中见到他精湛的写实能力。
和黄筌同时代的徐熙画花卉:叶有向背、花有低昂、花光艳逸、晔晔灼灼,使人目识眩耀”。
这也应该说是形完、意真,做到形神兼备了吧。
到了宋代,花鸟画更加成熟精妙,显示了极强的写实功力。
传世的“枇杷绣羽图”、“果熟来禽图”、“出水芙蓉图”以及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赵昌的“夹蝶图”等等,在当代美术院校教学中仍然作为重要临本。
国画冷知识1.关于国画的一些专业知识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一)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复瓣)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二)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
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
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
教你如何画好写意花鸟画讲笔墨,初讲可以说“:线者为笔,染者为墨”,易懂易入手。
进而应当明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墨无笔,古人称之为“墨猪”,它有肉无骨;用笔无墨是行笔间缺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
其实“笔”与“墨”分不开,所以叫“笔墨”,它是一种表现美丽的手段过程。
如同地球公转和自转:为表现意象造形的美服务,是“公转”;它也有美的自我表现,是“自转”。
笔墨离开了这个意思,那就是“耍笔墨”,那不是“笔墨”,更不是写意画。
学习国画其实说难也不难,关键要得法,在这种前提下,努力勤奋才能见到成效,否则方向搞错了就会越走越歪。
在学习国画时,首先要记住三个字:读、品、临。
读就是欣赏和分析,从作品的主题立意到构图,气韵,从造型特点到笔墨变化,从色彩的运用到虚实关系等等。
“品”就是脱开技法的层面,品味作品要表达的情。
“临”就是对照范画模效,也叫临摹。
临摹的方式很多,对构图气势好的可以进行“整临”如果画面局部精彩,也可以“节临”,一切因需要而定。
每次临完之后一定要对照原作反复比较,努力寻找差距,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王雪涛:花鸟画的六大要领如何画画?怎么画好?是很多人关心的。
有些人来看我作画,用心临写,以至将如何画花,如何画鸟等等,记成文字,视为定法。
这是否能画好画呢?技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画?要解决;如何画好?更要刻意探究。
利用这一机会谈一点体会。
——王雪涛一、基本功的锻炼要扎实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力,体现欣欣向荣的生气,从而给人以健康的艺术感染。
它描绘的对象是大自然,因此培养对自然界的生命力,训练观察力的敏锐是主要的。
不少前人也是这样做的。
传说一位画家,为了体验草虫的形态,经常趴在草丛中观察,以至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观察之认真。
我小时生活在农村,对自然界中的一情一景十分偏好,幼时养成的观察和写生习惯,对我一直影响很大。
要认真地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画时才能做到心手相应。
花鸟画的艺术创作解读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解读花鸟画的艺术创作。
一、构图与选材花鸟画的构图精细,选材讲究。
在构图方面,花鸟画通常采用独特的对称、居中、对角线等构图手法,给人以平衡、和谐、美感的感受。
选材方面,则注重物象的独特之处,常常选择形态美观,移步生姿,寓意深刻的花鸟作为表现对象。
同时,花鸟画在选材时还会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花卉中选取具有美好寓意的牡丹、菊花等作为创作对象,在鸟类中则选取善良和美、贵气高洁的孔雀、仙鹤等元素。
二、符号与意蕴花鸟画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内涵。
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对象除了要求具有美感外,还需要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画红梅时,红色象征着喜庆、如意、吉祥,梅花在文化上则代表着坚贞、豁达、独立;在画牡丹时,除了展现牡丹的美丽外,还寓意着富贵、春华秋实、国之荣昌。
此外,在花鸟画中还有许多相互呼应的符号,例如苍鹰、松树、寿桃等,其意蕴十分丰富。
三、意境与抒情花鸟画是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寄托了画家情感和意境的表现方式。
画家在创作之时,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经历等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表白思想、情感、境界的目的。
花鸟画中常常有着深邃的意境,例如《千里江山图》就展现了江山万里、雄浑壮阔的大漠风光,让人由画面中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心情。
此外,在花鸟画中还有一些抒情的作品,例如文徵明的《鹦鹉图》、白玉蟾的《荷花鱼》等,它们不仅表现了花鸟的美,更是画家对生命、美好、思想的赞美和表达。
四、技法与创新花鸟画中的技法精湛,创新程度也很高。
画家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还会根据自己的创新思路,创造出许多新的表现手法。
例如王铎的“潇洒写法”、陈抟的“渲染法”、吴昌硕的“皴法”等,它们不仅仅是技法,更是画家对传统技法的加强和演绎。
工笔花鸟画教案设计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笔花鸟画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工笔花鸟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怎样应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创作,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中国画工笔花鸟创作画的一般程序中国画工笔花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难点:基础知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学习中国画的意义:(1) 继承: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崛起了光照四宇的艺术峰巅,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进行创作:学习的同时是为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善于捕捉自己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并在造型和色彩上强化其表现,更多的是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步骤:(1) 确定思路,构想(2) 写生、搜集资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口述:公园、花圃、盆栽都可以作为写生的素材)。
(3) 自描定移:(首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白描。
白描的特点?)白描:也称双勾。
它的特点是不借助任何色彩和明暗关系、完全用线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立体感,圆满地完成画面效果,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
白描的空间感、质感、立体感:①空间感:是靠线的虚实、疏密、浓染、粗细、松紧、强弱等对比手法表现的。
②质感:主要是根据对象轮廓特征与表面纹理而概括出来的那些线条。
③立体感:是根据物体的透视结构而产生的。
(4) 构图: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构图的方法和规律:①宾主:分清主次、突出主体,可以从位置、分量、角度、虚实、色彩等方面考虑。
②疏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构图应密处密,疏处疏,不能平铺直叙。
③呼应:画面上所有的特点不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且相互联系。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完整版•引言•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常见工笔花鸟画题材及风格•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与欣赏•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趋势与挑战01引言它注重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之美。
工笔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花卉、鸟禽等自然景物为主。
工笔花鸟画简介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方面,工笔花鸟画技艺通过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至今。
同时,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笔花鸟画历史与传承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描绘工笔花鸟画艺术特点01020304工笔花鸟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经营位置”之妙。
工笔花鸟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追求鲜艳明快,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工笔花鸟画在细节描绘上精益求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生命力。
02工笔花鸟画基本技法用细线表现物象,如铁丝般刚劲有力,适合勾勒花瓣、叶片等轮廓。
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线条纤细、流畅,如游丝般自由飘动,常用于勾勒鸟类的羽毛和细部。
线条粗细变化丰富,形如兰叶,适合表现山石、树干等质感。
030201线条勾勒技法用两支笔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在画面上交替渲染,形成渐变效果。
分染在大面积的区域内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渲染,使画面色调统一。
统染在分染和统染的基础上,用透明色或浅色进行整体覆盖,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
罩染色彩渲染技法构图布局原则确定画面主体和陪衬物,使画面有主次之分。
合理安排物象的疏密关系,形成节奏感。
通过留白、淡化等方式表现虚实关系,增加画面空间感。
使画面中的物象相互呼应、联系,形成和谐的整体。
宾主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呼应顾盼醒目点质感表现刻画细节修饰整理细节处理技巧在画面关键位置设置醒目点,吸引观者注意力。
《中国画》授课案例第一篇工笔花鸟第三章工笔花卉的写生和构图课题:工笔花卉的写生和构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界中花卉的结构,学习掌握工笔花卉写生技法。
结合学习花卉的构图规律和技法,在写生练习中掌握工笔花卉写生要领。
课时: 12 节教学方式方法:先讲述写生技法及花卉的组织规律,花卉的构图发。
然后进入写生练习(工具:略)教学内容:一:白描花卉的写生技法:(一),花卉的结构与形态:花是被描绘的主要对象,自然界的花千姿百态,类别众多首先我们对花的结构,规律作一些了解,有了认识才虚动笔描绘。
花瓣常见的有单,复两种;单瓣如:梅花桃,海棠等,开放后形成一个盘形。
复瓣花开放后球形或者半球形。
对花一要观察,二要了解三要默记(二)叶:红花还需绿叶扶,可见花卉画中叶同样重要,花鸟画科中专以叶为主题而成画的也不少,如:竹,芭蕉,松等。
叶子的种类也很繁多,可归纳为四部分:1 以本分叶:了解分类和生长时间,地域的关系,一般木本叶子厚,草本叶子薄。
春夏开花的叶子嫩薄,秋冬开花的叶子厚绿。
2 叶生位置:叶子生长在枝干上有不同的组织关系,他们的位置直接关系到作画时的姿态和章法。
对生叶:两片并存,互为对称互生叶:生长位置一片坐,一片右,对生上下,均为平列。
轮生叶:叶子轮着绕干而生3 叶型脉状:有平脉,羽状脉,掌状脉和网状脉。
叶型各有特点,不能混杂而错配了花。
叶筋有”画五勾而筋不起”之说,长型者多为平脉,如兰,水仙,万年青,竹等。
4 叶子的颜色:基本是绿的,但表现在正反面上时有不同,一般正面色深,背面略淡。
有的一叶多色。
(三)枝:1 木本枝硬2 草本枝软(四)干:制上接枝,下接根的部分。
草本干软,不粗大。
木本干高大,身皮皱,形状亦为明显。
-------------------------------------------------------------------------------- 《中国画》授课案例:第二篇写意花鸟第四章写意花鸟画的综合练习和创作方法课题:写意花鸟画的综合练习和创作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和练习,使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学习掌握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和配景点缀;题款方法。
中国⼯笔花鸟画技法⼀-----四(全)⼀、中国⼯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精于形象⽽意味横⽣,这是⼀幅优秀的中国⼯笔花鸟画最基本的要点。
因此,这就要求中国⼯笔花鸟画画家,能有“度物象⽽取其真”,有“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的塑造能⼒。
⽆论是⿍盛时期的两宋⼯笔花鸟画,还是后来的⼯笔花鸟画历史,都是把真切具体的形态描写与意境表现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论纨扇还是宏幅巨制,都是⽤了很⼤的⼒⽓苦⼼经营。
这既是⼯笔花鸟画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形式特⾊,也是中国⼯笔花鸟画审美的⼀个重要标准。
⼀幅优秀⼯笔花鸟画的创作,都是经历了由外⾄内,因物动情,进⽽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所呈现的是天趣与⼈的精神,是奇造化⽽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然纳⼊⾃我,⽽⾃⼰⼜消融在景物之中,创造的是⽆我之境。
在宋⼈花鸟画中,总是以亲切可爱的姿态向欣赏者呈现⼤⼲世界那⽣⽣不息的⽣命。
那是画家感情的流露、精神的物化,在⼭川与花卉禽鸟中,潜流着⽆穷的意趣与情思。
那⼀笔⼀墨和⾊彩的节奏正是画家饱满的情绪理想的追求,既是⼤⾃然⽣命的律动,也是诗情的荡漾。
从所能见到的⼯笔花鸟画来看,⽆论是格法严谨的黄家体,还是徐熙的野逸旷达,以及崔⽩的萧散风⾻,虽风格各异,但我们都能在这些画中感受到理想欲望和对⽣命的爱恋之情。
“声⾳颜⾊,饮啄态度,远⽽巢居野处,眠沙泳浦,戏⼴浮深,近⽽穿屋贺厦,如岁司晨,啼春噪晚者……”这⼀切均在宋⼈笔下被表现得出神⼊化,把⼈们带往美好的遐想之中。
⼯笔花鸟画表现⼈的意志精神总是以⾃然的⾯貌,以画⾯的⽣趣、天趣来呈现。
常常把画家的审美追求与⾃然形象融为⼀体。
恰似如同不露⼈⼯雕琢之感的“⾃然之物”,让⼈似乎感到画⾯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间烟⽕的本来⾯貌。
俨然像⼀个“五⾏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嘘⽽敷荣,⼀吸⽽揪,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的“纯”⾃然的景象,是“⾃⾏⾃⾊”的“⽆我之境”。
以⾄简单误论这⼯致细腻的花鸟是⾃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
教学名师授业084中国美术中国绘画自分科以来,一直有着人物—写神、山水—写意、花鸟—写生的传统。
历代画家无不在艺术的探求中判断与选择属于自我艺术发展的道路,在体验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在消化与检验自我,并对绘画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加以总结。
所以论及花鸟画的写生课题,多以此二个方面而展开:第一,对花(鸟)的具体写照,即如何正确把握自然形态的造型特点,以及形态结构规律中的共性与个性之别,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中隐含的人文背景。
第二,如何展开借写花鸟之名,表现其生意与生机,并以创作者主观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体现对自然中某一侧面所引发的综合思考与思想命题,切勿让花鸟画写生作品成为一花一鸟的“标本”或动植物形态在画面的某种堆砌,这样既无学术思想可言,更体现不出任何探索和拓展的痕迹。
故花鸟画写生的根本,即透过描绘视觉形态表象而达到提升完善创作方法和张扬创造精神的一种艺术方式。
以上这两种主张都应贯穿于花鸟画写生及创作的始终。
花鸟画的写生观强调,从写生入手固然可以避免食古不化,但倘若认为以此就可步入中国画的捷径,而忽视古已有之的成法,必定是一种片面的学习观,所以若能明白此理,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学术锤炼,必将有益于指导创作者正确掌握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语言。
所以说写生的实质,是观察、了解、解剖、分析与整合自然形态,并在艺术化的过程中注重表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化思维,把握写生过程中艺术语言特色的主观选择,变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为艺术创造中的主观意识形态,并使之产生相互相承的关系。
因为艺术的创造活动正是透过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形式来表达创作者对自然认识所产生的新观念,所以写生过程所产生与归纳的新法则和原理,必然有别于以往的一般性绘画式,并促进创作者展开更多论“创作性花鸟画写生”文姚舜熙[编者按]如果说在变化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并且事物总是需要面对发展中的变化,并在变化中发展,那么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也在随着教育者思想的不断变化和升华调整着方向。
12浅谈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技巧□吴冠南在国画创作过程中,所有技法和材料的运用都要以“得心应手”为原则。
只有“得之于心”,才会有“应之于手”的意匠迹化。
所以,中国画有“心画”之说。
而对大写意花鸟画而言,则有其特有的创作技巧。
一、用笔。
画画与书法不同,但画画的笔法由书法而来,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一定要以书法用笔。
比如画一个树干,既要照顾到运笔的速度,又要照顾到墨色的枯湿对比和运笔方向。
画树干有很多方法,方法越多就越耐看。
我们看一幅画好不好,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矛盾、冲突、互补。
“有来有去”是最基本的要求——上去、下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线条才会有力度和节奏的变化,这种要求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
运笔有来有去,就产生了“势”,如画树枝、花叶、藤萝,一定要有枯湿、浓淡和节奏的变化。
此外,画画要忘记顺序,这一点对写意画十分重要。
我们学习画画的时候是有顺序的,但创作是没有顺序的,否则就会画得机械,缺少变化。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画面的“意外”效果。
二、用墨。
从古至今,中国画用墨都追《王者风范》吴冠南13漫笔求“墨分五色”,这是符号性、象征性的讲法。
其实,墨不只有五色。
鲁迅先生有“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的妙句。
朱是红色,而从一般描绘春山来讲,似乎用绿色更合乎情理与常规。
中国画创作,向来以“意”的表达深度为成败标准,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水墨与宣纸的黑白,在画家眼里就是提纯的绚烂七色。
先哲们把纷繁复杂的自然与生命现象,智慧地归纳为简单的一黑一白、一虚一实,是最本质的科学总结。
由于掌握了对事物本质认识上的哲理深度,所以用纯黑白表现一切题材并不显得单调和唐突。
当作品具有了生命力,颜色及一切要素也就包含其中了。
在墨的表现性方面,枯与湿之间相互冲突、对比、破坏,又达到和谐统一。
最常见的就是“湿破枯”,比如画荷叶,先是枯的,然后用墨色来破,但要留一点,不可全“破”;另一种方法是“淡破浓”或“浓破淡”,可以薄一点破,也可以厚一点破;此外,还有泼墨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ppt课件目录CATALOGUE•引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工笔花鸟画技法基础•常见花卉与鸟类的描绘方法•创作实践与案例分析•工笔花鸟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课程总结与展望01 CATALOGUE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将中国工笔花鸟画置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背景中,本课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课件内容概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演变脉络。
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特点详细解析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渲染等,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如精细入微的笔触、生动逼真的形象等。
经典作品欣赏与解析通过展示和解析多幅经典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和内涵。
实践与创作指导提供具体的绘画实践指导和创作建议,帮助学生掌握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并鼓励其发挥个人创意进行创作。
02CATALOGUE中国工笔花鸟画概述定义精细入微色彩鲜艳寓意深刻定义与特点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以精细的笔触描绘花卉、鸟类、虫鱼等自然生物。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注重细节描绘,笔触细腻,追求形似和神似。
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
历史与发展工笔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当时多作为宫廷装饰画。
徐熙、黄筌等画家将工笔花鸟画推向高峰。
徽宗赵佶等皇帝热爱绘画,推动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涌现出众多优秀画家和作品。
起源五代时期宋代元明清时期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各种珍禽异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浅析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摘要:中国古代花鸟画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中国古代花鸟画重视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与理想。
关键词:中国古代花鸟画写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文学、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中国画按题材划分,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的花鸟画,其描绘对象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分为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面。
1 以写生为基础中国古代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写生为花鸟画创作的基础。
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客观的花卉禽鸟,而是要求在真实的描绘客观对象的基础之上,能表现出花卉禽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个性,重视传神。
作品《芙蓉锦鸡图》是宋代皇帝画家赵佶的传世画作,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留恋彩蝶翩翩起舞,此图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神态自然、生动,全身毛羽设色艳丽。
芙蓉枝叶因锦鸡重量而轻轻摇曳,描写精妙入微、且每一片叶子都不相同,各具姿态。
此画用笔精娴熟练,双钩设色细致入微,空间分割细致自然天成。
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及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于此画中展现的一览无余。
2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借物抒情,是强调艺术作品与作者的情感关系。
艺术与冷漠是不相容的,强烈的情感是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
托物言志源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诗言志”说,“志”即志向怀抱。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另一重要特征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写生是中国画认识生活收集绘画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国画锻炼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的主要手段。
白描,在古代传统的绘画里,叫做“粉本”,作用于绘画的基础。
现代绘画以素描、色彩、构成作为美术的基础原理概念,中国画的白描在现代绘画的造型中也是素描的其中一种,而且是独特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一起来看看吧!花鸟画白描写生技法白描,这种特有的线条造型,是作者通过写生的审美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选择适合作者审美意象的特征,经过推敲、提炼、取舍、概括,从生活的素材到构图的经营等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才能完成的。
下面,我们分四点要素对白描花鸟写生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审美观察中国的花鸟画艺术,内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梅、兰、菊、竹类植物,象征中国文人“君子”的品德。
花鸟咏春、草木敷荣陶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大自然花鸟世界的蓬勃生机,正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人们心灵的回归。
因此,捕捉有感于自我审美的花鸟形象,是写生的前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随后香”(陈亮《梅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杨万里《水仙花》),“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兰花》)。
中国的古代诗歌,“诗中有画”、中国的传统绘画,“画中有诗”。
“诗画本一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念所认同的。
因此,写生形象的捕捉,首先是花鸟形象诗意和情态的捕捉。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语”(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在这些动人情意的诗句中,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们收集素材,进入写生的状态,审美的情意,要贯注始终。
因此,提高文学和审美的修养,对花鸟画的取材大有裨益。
写生开始时可以放长时间细心观察花鸟的细微处,对花的花苞、花萼、花冠、花蕊、小枝、大枝的具体形态和生长规律,鸟的嘴,爪的显著特点,软毛飞羽的区别,以及雌雄构造和色泽的异同,都要深入地体验观察。
中国写意花鸟画基础教程一、技法简述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历代优秀的画家们。
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表现技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写意花鸟画的几种主要技法。
(一)勾勒法这种技法是以线条勾勒为手段表现形象。
(也叫线描或白描)有时也可以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勾柒以淡墨。
勾勒法在花鸟画中广泛应用,在写意画中.线条的运用较为写意.它不像工笔画的勾法那么工整严谨.而是勾得比较松,但强调用线的各种变化和意蕴。
由于自然中的物象结构、质感、颜色等等的不同,所以线条的运用也应有丰富的变化.各种线条的运用.包括长短、粗细、刚柔、方圆、曲直、苍润、虚实、疏密等等对比变化,都应根据物象不同的结构、质感以及整体的画面需要而决定。
比如画梅花.可以用较淡而流畅的线条勾梅花.用轻重而苍劲的线条勾树干。
(二)点柒法这是一种点与染相结合的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经常使用.它描绘形象不用勾勒,而是用毛笔蘸不同的墨色点出物象的形体结构以及明暗色彩变化。
有时连点带染一笔完成.如画杜鹃花、营花等。
有时不是一笔就能完成造型上的要求,需要点与染配合使用.如画蔬果等等。
这种技法的笔墨运用十分丰富。
对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和点法中各种揉、戳得动作以及用墨、用色的各种变化.都要根据不同物象的结构、质感和画面的整体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三)勾勒与点柒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技法是指在勾勒的基础上.点柒颜色对形象的刻画。
如画菊花,先用墨勾出形象,等干后再用颜色点染。
另外.勾勒与点染相结合的这种方法在一幅作品中或在刻画一种形象中也可以运用.在一幅作品中运用这种方法表现形象是画面艺术效果的需要.它可以形成点、线、面的对比,丰富画面的形态语言.如.在一幅画才用勾勒法画花卉,用点染法画石头。
在画一种形象时.可以用勾花点叶的力法.如画菊花、蜀英等。
但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线与点面的运用,在画面上要有主次要么以线为主要么以点面为主不能平均对待。
(四)积墨法这种方法是.失画一遍要表现的物象.笋干后根据造型或画面的整体需要。
一、概述(一)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学习花鸟画要走一条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的道路。
这有利于创作者全面素质的培养。
对中国画的理论研究要抓住史、论两条线,并从东、西方横向的对比中加以把握。
尤其要深入认识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精神,并认识和掌握传统笔墨的基本要素。
花鸟画的创作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认识。
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两个方面。
而记忆和写生是画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
技巧是中国画家十分重视的。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技巧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检验。
传统的中国画具有十分完美的技法程式。
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程式、新技法。
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历代画家对生活加以提炼,将自然结构变化为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二是画家对前人创造的笔墨程式加以改造、融合而产生新程式。
(二)临摹、写生、创作交替进行临摹是学习古代绘画遗产的重要方法,也是继承和掌握前人表现技法的重要手段。
临摹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研究、多比较,要与写生、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临摹写意花鸟画一般采用对临、背临两种方法,而不能拓临。
临摹时,要先认真分析临本,有了一些体会后再下笔。
特别是要理解临本的精神气质、笔墨程式。
临摹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做半临摹、半创作的练习。
把临摹前人技法和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写生是花鸟画家认识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
写生、速写、默写,简称为“三写”。
它们是搜集创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创作是目的,临摹、写生都是为创作做准备的。
创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它是思想、修养、笔墨技法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在创作花鸟画时,要能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领悟自然界中蕴藏的美,并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这是一个现代花鸟画创作者极为重要的素质。
只有把生活中获得的感受、写生中积累的创造素材和临摹中得来的技巧进行综合安排、运用,才能不断提高花鸟画创作水平。
(三)笔墨、色彩、构图综合训练笔墨、色彩、构图是中国画创作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单独训练,又要综合训练。
要建立整体意识,弄清各因素在全幅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二、花鸟画写生的本旨写意是中国画的艺术观、创作观。
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物我交融”、“神遇而迹化”、“似与不似之间”等,都是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精华。
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既强调客观真实,又注重主观创造;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因素。
它们有机合成,构成了中国画的审美模式。
中国画的写意观并非排斥写生,而是强调画家通过耐心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来把握形象、意境和气氛。
花鸟画更是要借助无限丰富的自然世界来表现生机和生趣,来传达画家的情感。
这就需要画家们在对物象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形成一种客观认识,再借助笔墨表现出来。
因此,写生是学习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的重要一环。
(二)花鸟画写生的本旨中国花鸟画写生的传统蔚然成风、代代相传户对花卉写生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对花卉写照,即面对实物进行物理、物情、物态的形象塑造;二是指写花卉之生意、写花卉之生机,从而表达人的精神气质,这是花卉写生的本旨。
花鸟画的写生,一是要表现生命,二是要表达精神性,三是要有较深的文化内涵,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四是要高扬社会属性。
(三)近现代画家的启示近现代有成就、有创造性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生活、强调写生。
如齐白石就是力主写生的画家之一。
他的画多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颇有生趣。
如右图的《萱花》就是他的写生之作。
徐悲鸿先生也特别主张写生。
他以真马为师,创作的奔马形象为世人所称颂。
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也都极为注重写生。
纵观当今画坛,重视生活、注重写生已成为花鸟画创作的一个时代特点。
(四)体现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永远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从宏观来看,生活应该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两个方面。
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包括写生作品,首先要注意对社会情调和气氛的反映,准确地把握这一社会基本旋律。
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跃动着时代的光彩。
另外,在写生时还要调动平时社会生活的因素,准确把握自然界的情趣,反映现代人对生活的态度,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五)熟悉物理、物情、物态季节性和地区性对植物的形态影响很大,写生时要加以体会,把握特征。
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的形态、颜色、气韵,都各不相同,萌生和衰老时的形态也很不相同。
生长条件和环境都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形态和性格。
我们在把握形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物情、物态。
没有物情、物态的形是没有感情的形。
(六)培养发现能力、捕捉能力、表现能力写生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能力。
发现能力指发现题材、意境、特征、美感等方面的能力。
发现到的不一定就能画好,必须训练准确无误的捕捉能力和既能感觉到又能画得出的能力。
表现能力存在于认识、感悟和捕捉能力之后的艺术创造过程之中。
第一步是就物之形而肖其形,第二步是超其形而求其意。
以意还形又需要高超的表现能力。
不同感受、不同情感的表现更需要相应的表现方法。
这几种能力都可以在写生中直接培养。
(七)典型形象的塑造——从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转化我们塑造典型形象时,首先要选择好典型角度。
其角度的选择主要以结构清楚、造型美观、符合审美习惯为原则。
塑造典型形象时,更要注意情感的表现和主观隋思的表达。
既要重视捕捉和刻画能表达情感的形象,又要与自己的艺术风格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不同于别人的形象。
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是艺术再造的过程。
从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转化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需要把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联系起来。
我曾经提出过“直觉创造”的理念,这是我在长期写生创作中体悟到的。
这种提法不一定准确,也有争议,仅供学习时参考。
“直觉创造”有两层含义:一是提倡画家把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与体验(写生)作为创作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完成信息的转移与物化——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绘画形式语言;二是指创造艺术语言酌过程是直觉(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并非一般规律指导的必然结果,也不是简单的直接创造,是在生活中直觉的判别、想象和启发,是在大自然感染下的迅速反应,是认识过程的飞跃,着重表达当时最生动的感受。
但这种创作方法还需要把生活中的深刻感受纳入到理性的思考之中。
我们要根据客观特征和主观精神来塑造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应该是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加工、塑造,并且有自己深刻感受和审美主张的形象。
写生之前,要对所画的自然花木进行观察、了解和分析,至少要对花木的生长结构、生长规律和生活环境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
必要时,还要借助植物学的知识。
三、写生方法与训练方法(一)写生方法1.深入、多样、全面、灵活。
写生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一般情况下,画家都要采用不同的写生方法搜集多手材料。
写生时,要仔细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并做些记录。
对各种花的基本特征、各种姿态都应该画下来,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
写生时,还要从中寻找构图规律,以供创作时用。
有经验的画家经常应用“截断法”,即从生活中直接选取素材,截取自然景物中最精彩处予以适当处理。
要在写生中记大结构、大架势、大虚实、大黑白、大气势。
记录的方法也可以不同,可用线条来记结构、架势,用黑白来记层次、虚实,或是直接用笔墨、色彩来记气氛和感受。
有些形象、气氛,包括联想、感悟是不可能在当时全部画出来的,因此可以做些文字记录。
2.分类选典型。
所有的花不可能都通过写生来解决,那就要选择典型、分类解决。
可以从同类型的花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花进行写生,以求以点带面。
3.重结构、找规律。
花的构造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把花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弄清楚,不能随意地画。
到野外写生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整体气氛、气势。
写生时不要看一眼画一笔,而应把握对象的整体气氛、气势。
如在画花时,应先抓住花的大结构,再找出最能体现花的神韵的花瓣,按其生长结构着意刻画。
2.平面布列,讲求层次。
花鸟画不强调深远,而是强调层次,一般以近景、中景为主。
但层次也不可太多,一般多用两层。
即使画背景,也多是处理成一个层面。
近处刻画形象,远景画气氛、画气势,近实远虚,但不要有明显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3.线条类化、集化、规律化。
类化,就是把复杂的线条进行归纳、抽象。
在一幅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线条归纳为几类来组织画面,但应注意这几类线条的和谐统一。
集化,是指把同类线条在画面上集中使用。
任伯年画藤萝时经常在一大片树枝上不着一花一叶,或将花集中在一两处,叶也很集中。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的,但这样的艺术处理是有必要的。
有时为了艺术规律的需要,违背生活的局部真实也是难免的。
集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物象的特征而并非削弱其特征。
规律化,是从杂乱中找出规律、找出秩序。
其实,植物本身都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只有找出这些规律并强化它们,才会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