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3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齐美尔(一译西梅尔,1858—1918),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毕业于柏林大学。
曾任柏林大学讲师、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887年开始讲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并于1890年发表第一部社会学专著《论社会分化》,在该书以及《社会学问题》(1894)中,他为社会学标立出一个他将终身遵守的方案,即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旨在分析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交流、冲突、统治与服从、秘密与荣誉等。
由于他所持的这一观点,他经常被称为“形式社会学家”。
他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述发表在《社会学:结合的形式的研究》(1908)中,该书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范畴运用到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中,说明社会冲突如何造成群体凝聚、群体大小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并描述了诸如“局外人”、“穷人”、“中间人”和“叛教变节者”等社会类型。
他还描写过人们在社交中、通信时或在带有嫉妒和感恩色彩的关系中所体验的一切,这有助于促发学者们创立了目前称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形式。
他认为,饥饿、爱、劳动、宗教信仰……统统不是社会的。
只有当它们把仅仅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体转化为一定的形式,纳入一般的交往概念时,它们才是社会交往中的因素。
社会交往是形式,个人通过这种形式结合成一个满足他们利益的单位。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发展成统一体;爱、意图和偏好,通过在形式中实现自身而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现象。
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等级制度、社团、婚姻、友谊;形式不创造社会,形式就是社会。
一旦交往全部停止,社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制度和行动的内容可以改变,但形式依然存在。
经济利益既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实现。
权力由于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交往结构而成为一种社会学的形式:例如,绝对权力总是涉及一种交往,一种上下级行动之间的交换。
齐美尔的形式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二人互动形式了。
二人互动是处于直接相互关联中的两个人的关系。
政治社会学论文齐美尔布迪厄文化社会学及其政治哲学解读齐美尔布迪厄文化社会学及其政治哲学解读齐美尔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其对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深入研究而闻名。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对于理解社会和政治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及其政治哲学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于当代政治社会学的影响和意义。
一、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着重研究文化符号、象征和语言对社会实践和意义生成的影响。
他认为文化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变迁的基础,是建立社会共同认知和集体意义的重要因素。
他将文化视为一种共同的语言系统,通过这种语言系统,个体在社会中获得身份认同和意义共享。
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强调了文化符号和象征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影响。
其次,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还着眼于对于社会实践和结构的研究。
他提出了“观念界定了做法”的观点,认为观念和符号系统在社会实践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的观念差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并探讨了符号和象征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对于理解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实践的符号化过程具有重要启示。
二、齐美尔布迪厄的政治哲学解读齐美尔布迪厄的政治哲学主要关注权力、政治实践和民主理念。
他认为政治是一种协商与冲突的过程,是权力的生成和运作的场所。
他批判了现代政治中的权力集中和专制倾向,主张通过多元参与和政治实践实现民主的目标。
齐美尔布迪厄对于民主的理解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选举和机构,而是强调民主作为一种实践形式,需要公民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结合。
他将权力视为一种多元而动态的力量,强调公共领域的民主实践和社会运动的重要性。
三、齐美尔布迪厄对政治社会学的影响与意义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和政治哲学对当代政治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为政治社会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圣才出品】第六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学术背景1.家庭和教育背景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858—918)出⽣于德国⼀个犹太富商家庭。
中学毕业后,齐美尔到柏林⼤学学习历史和哲学。
1881年,齐美尔撰写了博⼠论⽂《根据康德的⾃然单⼦论谈物质的性质》,并获得了博⼠学位。
2.学术⽣涯齐美尔长期在柏林⼤学任教,但⼀直被排斥在正式学术圈之外。
但⼈们都承认,他和滕尼斯⼀起创⽴了德国社会学,并且是他开始了西⽅社会学由宏观层⾯向微观层⾯的转化。
齐美尔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种领域,不仅⼴⼤青年学⽣在他那⾥接受了充实⽽⽣动的知识,⽽且像韦伯、卢卡奇、布洛赫、舍勒、曼海姆、阿多尔诺、霍克海墨等⼀⼤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在齐美尔精彩⾮凡的讲演中获益匪浅。
科瑟在评价齐美尔的学术影响时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9世纪90年代到第⼀次世界⼤战及战后,没有⼀个德国的知识分⼦能够逃脱齐美尔的修辞和辩证技巧的强有⼒的影响。
”3.时代背景齐美尔的学术与教学如此活跃,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齐美尔学术与教学的⾼峰期,正是“铁⾎宰相”俾斯麦当权时期。
在强权专制下,统⼀的德意志帝国在1870年对法战争取得胜利后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发展迅速⽽⼜⽭盾重重的德国现实,反映在齐美尔的学术思想中,蒸蒸⽇上的德国经济和德国⼯业,是齐美尔始终以激进的态度抨击时弊、张扬进步的现实基础。
齐美尔的思想实质上是代表着刚刚获得较⼤经济实⼒的德国资产阶级精神表现。
4.主要著作齐美尔著述甚丰,⽣前曾发表200多篇⽂章,其中有三分之⼀为学术论⽂,在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和⽂艺批评等⽅⾯的著作有20余部,其中影响较⼤的有:《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伦理学科学导⾔》《货币哲学》《社会学》《纯粹理性批判》《⽣命观》等等。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
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的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的存在;2.社会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社会的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的关系上。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种过程?答:社会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
2.互动中的个体关系,高低贵贱的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的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的形成,诸多其他等等。
互动是在这些框架中的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的互动过程的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是什么?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的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
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本章学习要点:●社会学视角●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货币哲学教学重点与难点:形式社会学;文化霸权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梧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本人承认自己并没有创建什么社会学体系,但由于他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其研究对象,所以在社会学只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第一节生平与著述齐美尔出生在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家的好友、一个音乐出版社的经理作了他的监护人。
母亲的冷漠和盛气凌人的态度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比较疏远,幼年的齐美尔就开始感受到人世间的冷暖。
齐美尔从古典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哲学,从师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如历史学家蒙森、哲学家哈尔姆和蔡勒、艺术史学家格林、心理学家拉察鲁斯等。
1881年,他以关于康德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齐美尔在大学学习期间广泛涉猎了哲学、历史和心理学等学科,这对他以后的学术生活有很大影响。
1885年,他在柏林大学任哲学讲师,没有薪金,只收学生听课费。
直到1901年,他取得编外教授的称号,但依然是没有正式薪金。
这时,他已是一个拥有6部著作和70多篇论文的著名学者了。
由于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齐美尔的学术能力和成果受到官僚机构和官由学术机构的冷遇。
直到1914年,他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了正式教授的职位。
他在该校曾讲授过逻辑学、哲学史、形而上学、伦理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康德、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学说。
齐美尔虽然受到官方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在学术界却有很高声望。
他的一些著作被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和俄文,他的若干观点得到了韦伯等许多著名社会学家的赞同,他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齐美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生前有200多篇论文发表在大量期刊、报纸上;在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和文学理论领域,他撰写了20部左右的著作他的早期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伦理学科学导论》(18921893)、《货币哲学》(1900)等。
西美尔得社会学理论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得理解?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就是真正客观得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客观存在得就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就是个人及其行为得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得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得互动关系.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得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得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得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得存在;2.社会并非就是一个实体,而就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互动得过程,正就是人与人之间得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得个体所组成,社会得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得关系上。
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得互动关系所包含得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得研究对象.2、社会得本质就是什么?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得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得并不就是个人互动,而就是互动得抽象形式,社会学得任务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得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就是这种互动得总与,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就是一种过程?答:社会就是一种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得互动过程。
这种人与人之间得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得个体之间得互动。
2.互动中得个体关系,高低贵贱得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得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得形成,诸多其她等等.互动就是在这些框架中得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就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得互动过程得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就是什么?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得方式。
并通过这种方式就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得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基本得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2.体制化结构得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
3.自主得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
4.社会本身得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5、社会交往得类型分别就是什么?答:西美尔讲社会交往划分为不同得类型。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经典时期人物: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理解社会学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帕累托:精英循环现代时期: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默顿:中层理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权力精英符号互动论:米德,戈夫曼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后现代时期: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现代性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福柯:话语分析,无所不在的权力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鲍曼:现代性,后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2. 2 部分人物与作品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他指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他对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既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证哲学教程》:孔德著。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群学肄言》:斯宾塞著《社会学研究》,严复将其翻译为中文。
这本书的引入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齐美尔社会形式理论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张敦福/李红姗2012-7-20 15:04:22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2009年5期第79~82页【作者简介】张敦福(1965-),男,山东金乡人,博士,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红姗(1987-),女,江西南康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上海 200444【内容提要】通过对齐美尔的社会形式理论及相关命题做了概要性论述,着重指出:用社会形式理解生活是可能的,社会形式是超越个体的新实体,并进一步以统治和货币两种社会形式为例,阐发该理论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强调理念转换、思路转型的重要性,强调各种互动形式的理论价值,强调人类自主性和交谊性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As a review of Georg Simmel's theory of social forms and refle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reform,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social forms is a reality transcending individuals, thus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social life via social forms. Two fo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re reviewed in detail respectively, the domination and the money. These two cases are insightful for the governance system reform in process: conceptual and approach transformation,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various social interaction form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autonomy and sociability are emphasized.【关键词】齐美尔/社会形式/社会管理/理论启示Georg Simmel/social forms/social governance/theoretical inspirations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5-0079-04个人、群体和社会,历来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
第六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1.怎样理解从社会互动形式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答:(1)齐美尔认为,既不能把社会理解为独立于个体的单纯客观过程,也不能把社会归结为个人行为,社会是由人们相互间互动过程实现的,它不仅包含着真实具体的个人行为,也表现为具有同样真实具体性的社会互动形式,是两个方面的统一,并可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齐美尔认为把社会互动形式概括出来十分必要,因为只有把具有一般性的互动形式同具体互动内容分离开,才能清楚而真实地把握社会事件的基本特征,才能构建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社会学。
内容相同的利益也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结交形式。
如宗教的生活内容虽然相同,但就其形式而言,有时不需要协调一致,有时却需要社区的集中形式。
再如两性关系所依赖的利益要通过几乎是无数的家庭形式才能获得满足。
可见,把社会互动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因为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会给社会的研究展开广阔的空问。
2.齐美尔关于社会互动形式作出了哪些理论概括?答:齐美尔认为社会互动形式是社会学专有的研究对象。
D.N.莱文对齐美尔的社会形式理论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和分类:(1)社会过程中的形式,是指那些直接发生的社会活动的形式,例如:分工、孤立、冲突、竞争、联合、抗衡、交谈等等;(2)社会类型中的形式,是指划分社会成员的角色模式和阶层地位的形式,例如:中间人、仲裁人、上等人、下等人、中等人、富人、妇女、穷人、贵族等等;(3)发展模式层面的形式,是指社会进化发展中展现出来的某些形式,例如:社会分化、社会变迁、社会组织的转变等等。
3.如何理解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社会互动规模的关系?答:(1)社会互动形式与社会互动矛盾的关系①统治与服从a.服从于个人服从个人是领袖或英雄以个人形式对社会成员的统治,领导者依靠自己的权力、魅力来赢得社会成员的认同,然后采取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意志变成社会成员的一致行动,统治与服从的矛盾因此而得到了协调。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四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一、名词解释1.齐美尔相关试题:《货币哲学》(云南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格奥尔格·齐美尔是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德国社会学家。
在社会学领域,齐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①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②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③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
齐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有《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2.文化社会学答:文化社会学是齐美尔提出来的,指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
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
研究客体文化对主体文化的影响。
两种区分是:①主观文化,即“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②客观文化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3.一般社会学答:一般社会学,是指研究在各门社会科学对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规律,它旨在为所有社会科学去探索新的途径,是社会学方法在各种社会科学中的运用。
它所研究的是以社会的形式构成的整个历史生活。
由于一般社会学适用于各种问题的全部总和,因而并不是一门具有自己内容的科学。
社会学研究和把握的,实际上是过去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未经研究和把握的规律。
4.社会交往的形式答:社会交往的形式,是指一种相互作用的模式。
齐美尔齐美尔的理论框架中有三个部分是最重要的:形式社会学、冲突与变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1、形式社会学。
关于形式的解读。
社会是所有个体及个体之间互动的集合。
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的实质是互动的形式与互动所发生的过程,社会学研究这种交互关系的形式。
交往、互动本身有一个形式,这个形式被抽离出来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形式成为社会原子之间的交互的模式,把形式与内容分开,其研究侧重点在形式不是在内容。
“陌生人”只是一种形式,是不认识的人之间的某种互动、交互。
最重要的是说明了陌生人之间的在不确定的、危险的前提之下互动。
现代城市是陌生人的城市。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社会形式的众多的样式。
货币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的形式。
异化,其形式到底是什么东西。
形式:1、社会的过程、变迁过程,社会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变迁,不会受到莫伊具体时间而变化。
2、社会类型,对个人来讲的一种特征,不会因为相互之间的互动发生转移,在某种形式下通过互动生存下来的不同人群的不同生存样式、生存方式。
3、更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发展模式:?社会分化、社会组织的基础如何从局部的变化发展为综合变化,从局部的变化向功能性发生转化。
2、冲突与变迁群体内个性不断增强,突出集体分化,此种社会背景下秩序如何成为可能。
冲突理论:冲突与整合的辩证统一秩序本身不仅仅是和谐,必定会包含冲突,冲突的张力隐藏在秩序、整合的表层之下。
单位之间采取对立的互动形式,人带有竞争本能,带有排他倾向。
单位之间呈现一种既整合又对立、冲突的关系。
冲突不可避免,无时无刻的存在,冲突具有某种正功能。
冲突与整合是一个整体,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关系,冲突为整合提供某种积极性。
冲突以什么方式促进社会整合是齐美尔主要探讨的东西1、冲突为社会整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冲突之间的群体,如果一个群体内部整合程度越高,则在此种前提条件下(冲突以非暴力的形式解决),可以增加冲突的程度,同时使组织内部的矛盾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