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11.98 MB
- 文档页数:56
菌种怎么制作,菌种保藏方法1、将土豆切成块,放入烧杯中煮半个多小时,煮好后过滤溶液备用。
2、将琼脂放入溶液中,然后重新将其烧开,琼脂完全溶化后继续煮一段时间。
3、煮好后将汁液分放至试管内,并用高压锅消毒杀菌,消毒后斜放试管,待凝固后开始接种。
4、用酒精对嫩蘑菇进行杀菌,并在无菌箱内将其切成小块,切好后可接种至琼脂基质上。
5、堵上试管口,将琼脂基质放入培养箱,长满菌丝后便可形成一级菌种。
一、菌种怎么制作1、一级菌种(1)向烧杯内放入切成块的土豆,然后煮30多分钟,煮好后过滤溶液备用。
(2)向溶液内放入琼脂,再将其烧开,待琼脂完全溶化后继续煮一段时间。
(3)煮好后,将汁液分放至试管,再用高压锅消毒杀菌。
消毒后将试管斜放,直到冷凉凝固后即可开始接种。
(4)用酒精对嫩蘑菇做杀菌处理,然后在无菌箱内切成小块,接种至琼脂基质上面。
(5)用塞子堵上试管口,再将琼脂基质放入培养箱内,待长满菌丝后即可形成一级菌种。
2、二级菌种(1)将煮熟的大豆和谷粒置于无菌的条件下晾干,再装入经过高温杀菌的玻璃瓶内。
(2)将瓶子封口,放入高压锅中,经高压灭菌后放在无菌室冷凉。
(3)将培养瓶放至无菌箱内,再放入一级菌种,用的小匙挖出黄豆大小的菌种接种入玻璃瓶。
(4)接种后要封口,再将玻璃瓶放到培养室中,待长满菌丝后即可备用。
3、三级菌种(1)制备方法与二级菌种基本一致,培养基可使用煮熟的麦粒、玉米粒及棉籽。
(2)三级菌种的菌丝长满后即可取出来培育,经历三级菌种的培育后可完全制成平菇菌。
二、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充分生长后用油纸将棉塞部分包扎好,然后放入冰箱,温度控制在2-8°C即可。
2、甘油管保存法(1)将80%甘油用高压蒸汽做灭菌处理,再将菌种放置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用无菌水制成高浓度的菌悬液。
(2)将1毫升甘油与菌液混匀,使甘油的浓度达到10-30%,然后放在-70°C的环境中冻存。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制作食用菌菌种的关键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基质: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选择适合的基质。
常用的基质包括
木屑、稻草、玉米秸秆等。
2. 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处理,包括清洗、消毒等步骤,以杀灭基质中的
有害微生物和竞争性菌种。
3. 接菌:将食用菌的菌种均匀地接种到处理后的基质中。
接种时要注意保持无菌
环境,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 培养条件调控:根据食用菌的要求,调控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这些条件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和菌种的繁殖。
5. 培养时间控制:不同的食用菌种类需要不同的培养时间。
一般情况下,菌种会
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直到菌丝充满整个基质。
6. 菌种分离:将培养好的菌种分离出来,保留下来作为下一次制作菌种的接菌源。
7. 菌种保存:将分离后的纯菌种进行保存,可以通过冷冻保存、酒精保存、干燥
保存等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在制作菌种时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在
具体操作时还需根据不同的菌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蘑菇菌种简易制作方法
以下是蘑菇菌种的简易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新鲜的蘑菇菌盖和菌柄、培养基(如米糠、麦秸、木屑等)、石膏或泥土、酒精灯、培养箱、无菌器具(如培养皿、瓶子、剪刀等)。
2. 制备培养基:将培养基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煮沸,煮沸后保持一段时间,待冷却至适合菌种生长的温度(一般为25-30摄氏度)。
3. 消毒器具:将培养皿、瓶子、剪刀等工具用酒精灯或消毒液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4. 制作菌种:将蘑菇菌盖和菌柄分别切碎成小块,放入无菌的培养皿或瓶子中。
5. 添加培养基:将煮沸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瓶子中,覆盖盖子以保持无菌环境。
6. 储存菌种:将制作好的菌种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合的温度下保存。
菌种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长成母菌。
注意事项:
- 确保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经过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 维持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是蘑菇菌种生长的关键。
-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触摸菌种,以防止污染。
- 在制备过程中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保持无菌环境。
- 对于一些特殊品种的蘑菇,可能需要特殊的培养条件,可以参考专业的培养指导或咨询专业人士。
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方法
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在发菌、出菇以及接种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为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相关专家整理出了不同类型平菇菌种制作的方法,供广大种植朋友们参考。
1.麦粒种制备
配方:麦粒99%,石膏1%,麦粒先用温水加1%石灰浸泡至无白心,然后捞出加石膏拌匀装瓶(350g/瓶),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无菌接种(每瓶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瓶。
2.棉籽壳种制备
配方:棉籽壳85%,麸皮13%,石灰1%,石膏1%,原料预湿后拌料装袋(17cmX35cm聚丙烯袋,每袋装湿料0.9kg),料含水量为62%,料装袋后于126°C灭菌120min,两头接种,每个平板菌种接2袋。
接种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3.枝条种制备
杨木枝条(规格12cmx0.4cmx0.7cm)扎捆后放入桶内,再加1%石灰水浸泡24h以上,捞出沥水撒麸皮,使每根枝条均匀粘上麸皮后装袋。
枝条装袋前后各在袋底部和顶部铺一层棉籽壳种培养基。
装袋后126°C灭菌120min,冷却后一头接种(袋接种量为四分之一平板母种)。
接种后于25°C恒温培养至菌丝满袋。
4.液体种制备
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2g、硫酸镁0.5g、氯化钙0.1g、磷酸二氢钾0.5g、B族维生素100ug、蒸馏水100ml。
准确称量原料后煮沸定容,分装三角瓶后每瓶加玻璃珠10粒,121℃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每瓶接打孔母种块10块,接种后置于转速160r/min、25°C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7天。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关键步骤
食用菌菌种制作是培育食用菌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制作食用菌菌种的主要步骤:
1.培养基准备:准备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条件而异,通常包括碳源( 如葡萄糖)、氮源( 如酵母提取物)、矿物质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确保无菌状态。
2.接种菌株:从纯种培养基或已培育的食用菌菌种中挑选合适的菌株,以进行后续的培养。
接种菌株时,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外源菌的污染。
3.培养条件控制:菌种在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和繁殖,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不同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进行调控。
4.培养时间和观察:菌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培养到达适当的生长阶段。
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确保其生长良好,避免不良菌株的出现。
5.分离纯化:当菌株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达到理想状态后,可以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分离,可以获得单一的、纯净的菌种,有利于后续的大规模培养和应用。
6.保存和传承:完成菌种制备后,可以将菌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如冷冻保存或制备培养基上的冻干粉,以备将来使用。
同时,可以定期传承、更新菌种,确保菌种的质量和活力。
制备高质量的食用菌菌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合适的培养基、
适宜的培养条件和及时的观察管理。
菌种质量对于食用菌生产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食用菌原种是培育高品质食用菌的开始,其制作方法关系到菌种的品质和生长效果。
下面将介绍10种关于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并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1. 伏击法制种法伏击法制种法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原种制作方法,其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原种制作。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尽量选用种粒外形完整、表面干净、无病害的菌盖和菌蒂。
步骤二:将菌盖和菌蒂归并,放到70%酒精中清洗30秒,然后取出沥干。
步骤三:将菌盖和菌蒂放到滤纸上,擦干表面水分,放到蒸汽锅中蒸10分钟,杀灭病菌和杂菌。
步骤四:将蒸好的菌盖和菌蒂拿出来,再次擦干表面水分,放到培养基上。
步骤五:放到恒温摇床上培养,震荡180rpm,28℃,恒温培养7-14天,即可获得食用菌原种。
优点: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菌株易保存。
缺点:成活率较低,制作时间较长。
2. 含砂蒸法制种法含砂蒸法制种法是应用含石英砂的菌种培养基来制作食用菌原种,能提高种粒触蒸面积,提高出菌率和菌株的品质。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含砂菌种培养基。
将玉米粉、蔗糖、石英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含砂菌种培养基。
步骤二:准备原料。
选一定数量的食用菌菌盖和菌蒂,按照比例加入含砂菌种培养基中。
步骤三:将含菌培养基放在琼脂板上,在30℃下反复震动震荡搅拌。
步骤四:将培养好的固体菌种放在75%-80%的相对湿度内,保持湿润并置于通风且恒温保持在22℃下。
步骤五:待菌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再将其移植到适宜的菌床中。
优点:出菌率高,菌株品质好。
缺点:制备过程中需掌握好配方和稠度。
3. 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傅里叶红外辐射制种法是利用电极辐射灯产生的热量来使制种容器内的培养液升降温,低温使菌体沉积在液表面,高温则使其下沉到液底,实现制种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将食用菌种子与蔓茎切片、米糠混合后,加入到恒温恒湿的发酵箱内。
植物菌种制作实验报告引言植物菌种制作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对于研究植物生长、病害防治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植物样品,制作和培养植物菌种,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材料与方法材料1. 植物样本(本次实验中使用的是茉莉花)2. 高温高压灭菌器3. 移液枪4. 细菌液体培养基5. 培养皿6. 恒温培养箱方法1. 从茉莉花的叶片、茎部等样本中采集植物组织。
2. 将采集到的植物组织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实验的无菌条件。
3. 灭菌后,使用移液枪将一定量的细菌液体培养基加入培养皿中。
4. 将灭菌后的植物组织放入培养皿中,轻轻摇晃培养皿,使植物组织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5. 将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温度为25-30C,湿度为70-80%。
6. 定期观察植物菌种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与讨论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植物菌种在培养基上出现了生长。
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植物菌种的形态和特征与原始植物样本相似,说明制作的植物菌种成功。
在菌种的生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现象。
首先,植物菌种的生长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较大的菌落。
其次,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也有所差异,例如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种的生长速度和形态都会有所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茉莉花的植物菌种,并观察到了其生长过程。
植物菌种的制作对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应性、病原菌的防治等方面。
同时,本实验也为了解植物菌种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作了茉莉花的植物菌种,并观察到了其生长过程。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探索植物菌种在植物生长、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1. 王小红,张大伟. (2010). 植物菌种制作实验方法. 微生物学杂志, 37(2),12-15.2. 张三,李四. (2008). 植物菌种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研究杂志, 25(4), 56-60.。
各级菌种制作方法菌种制作是指将其中一种菌株培养并保存下来,以便于进一步研究或应用。
下面是各级菌种制作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纯菌种制备方法纯菌种是指由单一菌株组成的菌种,制备纯菌种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1.1分生培养法该方法适用于无色泽的菌株。
步骤如下:1)从菌落中选取一个单一菌落,用培养棒沾取并悬浮于无菌水中。
2)取适量的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待菌落分开成单个菌落后进行分离。
3)通过连续分离单个菌落的方法,分离纯菌株。
4)将纯菌株进行培养、鉴定以及保存。
1.2筛选法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色泽的菌株。
步骤如下:1)从菌落中选取一个单一菌落,用培养棒沾取并悬浮于无菌水中。
2)将悬浮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3)在菌落上加覆一层深色染料,如卢戈尔液或磷酸钠溴酚蓝溶液。
4)观察菌落的颜色变化,选取与其它菌落颜色不同的菌落进一步培养、鉴定和保存。
二、菌种保存方法菌种的保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低温保存法低温保存法是最常用的保存菌种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中,减缓菌落的生长速度,以达到保存的目的。
常用的低温保存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和液氮冷冻保存。
2.2干燥保存法干燥保存法是将菌种培养后的菌落通过空气干燥或冷冻干燥的方法,得到菌种粉末或冻干菌种。
该方法的优点是保存周期长、操作方便,适用于许多菌种的保存。
2.3阳离子凝胶保存法阳离子凝胶保存法是将菌液用阳离子树脂凝胶包裹,并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
该方法适用于保存不能耐受冷冻或冷冻干燥的菌种,保存时间较长。
2.4液态保存法液态保存法是将菌液置于无菌平板或培养基中,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密封保存。
该方法适用于快速生长的菌种,操作简便,但菌种保存时间相对较短。
母菌种是指在菌种制备过程中,从纯菌种中培养得到的大量菌液。
母菌种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方法。
3.1瓶培法瓶培法适用于产菌量较多的菌株。
步骤如下:1)在无菌条件下,将纯菌株接种于试管中的液体培养基中。
1,母种:又叫一级种,用直径18-22cm的试管制备.常用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0-20克,水1000毫升,先把土豆去皮称重,切成小块煮至熟而不烂,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把琼脂剪成小段,放入锅内,边搅边煮,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由于琼脂质量各有不同加入份量要看情况而定,装管前取一小勺浮在凉水中冷却观察其硬度适合然后分袋试管,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放入小高压锅内灭菌,当压力表达到个压力时,再灭菌30分钟,取出试管放成斜面,放置2-3 天后,无杂菌感染再放入接种箱内接种,接了种的试管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温度要求25℃左右,相对湿度75%以下.2,原种:二级种,一般采用原种瓶和罐头瓶.培养料不要装的太满,装至瓶肩.原种的制备多采用谷粒种,锯沫种和棉子壳种.①谷料种:用玉米,小麦为原料,精选后煮沸,使种子变软即成,不要煮的太熟,开花.熟后离火泡5分钟(不开盖而能吸足水份)而后装瓶,用小型或中型高压锅灭菌,放至温度25℃左右接入母种,放培养室内培养.一般25-30天即成.②木屑种: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料:水=1:,拌匀装瓶,灭菌,接种培养.一般25-30天即成.③棉子皮:因棉子皮各种营养丰富,一般不需要加其它物质,只加1%的糖和石膏,用料倍的水拌匀即可,而后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即可.推荐通用配方:木屑(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糠夫:6斤糖:斤菇耳壮:两石膏:1斤3,生产种:三级种可用木屑,玉米,棉籽皮,菌草,麦秸等为原料,根据所栽培的品种,采用不同的配方,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直径15-28cm塑料袋装料,然后用常压灭菌锅灭菌,达到100℃后,再维持100℃8-10小时.待袋稍凉后出锅,使栽培袋温度降至25℃左右再用原种接种,而后放到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培养.推荐配方:■地栽木耳配方锯沫(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糠夫:5斤豆粉:2斤菇耳壮:两白灰:1斤■平菇猴头香菇金针菇配方锯沫(或秸秆粉或棉籽壳):80斤菇耳壮:两糠夫:5斤白灰:1斤。
栽培种菌种制作工艺流程栽培种菌种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母种(一级种)制作:
- 选取优良菌株:首先选择遗传稳定性好、生产性能优良的原始菌株。
- 制作培养基:按照特定配方配制适宜菌种生长的琼脂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至接种温度。
- 接种操作:无菌条件下,从保存的菌种试管或冷冻管中取出少量菌丝体,接入已冷却的固体培养基平板或斜面中,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2. 原种(二级种)制作:
- 制作培养料:根据菌种特性和栽培要求,配制适合菌丝生长的固体或半固体培养料,同样进行灭菌处理。
- 接种与培养:待培养料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中,将长势良好的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料中,密封后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让菌丝充分生长发育。
3. 栽培种(三级种)制作:
- 大量制备培养料:根据栽培规模,大量配置含水量、营养成分适宜的栽培种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冷却备用。
- 接种与扩大培养:将已发育成熟的原种均匀撒播或插入栽培种培养料中,适当压实并做好保湿措施,继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直至菌丝充满培养料,达到可以用于栽培的标准。
4. 质量检测与保存:
-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菌丝生长状况,确保无杂菌污染。
- 栽培种制作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确认菌种活力、纯度达标后方可用于大面积栽培。
- 对于暂时不用的菌种,应按照相应菌种的保存条件妥善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以上是通用的菌种制作流程,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或药用菌可能在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以及接种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是指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为了培养特定的菌种并获得所需的产品或产物,科研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步骤配制菌种培养基,并进行相应的培养过程。
本文将介绍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菌种配方菌种配方是指根据所培养的菌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和比例,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菌种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辅助成分。
1. 碳源:提供能量和碳原子,常用的碳源有葡萄糖、麦芽糖等。
2. 氮源: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原子,常用的氮源有氨基酸、尿素等。
3. 无机盐:提供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离子,如磷、钾、钙等。
4. 辅助成分:如维生素、酶等,根据具体菌种的需求进行添加。
在配制菌种培养基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和比例,确保菌种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菌种制作过程菌种制作过程是指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培养和繁殖。
一般来说,菌种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培养液中。
接种前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确保接种的菌种没有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 培养过程: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培养基的透气性等。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培养液放入培养箱或摇床中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3. 菌种繁殖:菌种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会进行繁殖。
繁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性繁殖,即菌落的扩大和分散;另一种是有性繁殖,即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和交换基因进行繁殖。
4. 菌种保存:在菌种繁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保存一部分菌种作为备份。
常见的保存方式有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
在菌种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控制无菌操作,避免菌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 确保培养条件的合适性,如温度、pH值等。
3. 定期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一、母种制作(一)母种培养基制作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马铃薯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1000毫升(2)麦芽汁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干麦芽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或蔗糖)10克水 1000毫升(3)胡萝卜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胡萝卜1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 1000毫升(4)蘑菇汁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蘑菇)鲜蘑菇250克琼脂20克葡萄糖(或蔗糖)20克水 1000毫升(5)蛋白胨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2克维生素B1 (硫胺素)0.5毫克磷酸二氢钾0.5克琼脂18克硫酸镁0.5克水1000毫升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以最常用的马铃薯一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 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 /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
塞好棉塞后,每10 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如作为孢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
3.母种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母种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来消毒灭菌,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直式、卧式和手提式三种。
将配制好后的母种培养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30分钟。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如下:
1.选择适宜的基质:蘑菇的菌种制作需要选择适合的基质,如
稻草、木屑、麦麸等,这些基质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菌种生长。
2.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处理,首先要将其浸泡在热水中,进行杀菌处理。
然后晾干基质并进行粉碎,使其更加适合菌丝长出。
3.接种菌种:将处理好的基质放入培养皿内,然后在表面均匀
撒上已培养好的蘑菇菌丝。
注意要保持接种的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外来细菌的污染。
4.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菌种置于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通常在20-25摄氏度的环境下菌丝生长最佳。
保持基质湿润,
可以适量喷水来保持湿度。
5.菌丝的生长:观察到菌丝开始向基质扩展,逐渐覆盖整个基
质表面,说明菌种培养成功。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具体根据不同的蘑菇种类而有所差异。
6.保存和扩增:成功培养出的菌种可以进行保存和扩增。
首先
将菌种从基质中取出,用湿润的纸巾擦拭清洁,然后进行分装。
可以将其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中,以延长存活期。
以上就是制作蘑菇菌种的方法,请注意保持无菌环境和适宜的生长条件,确保菌种的成功培养和保存。
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简介蘑菇菌种制作是蘑菇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选用合适的菌种,并正确制备菌种,才能保证蘑菇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蘑菇菌种的制作方法,以指导种植者进行菌种制备工作。
材料准备•新鲜蘑菇菌盖•纯净稻草或玉米秸秆•沸水•塑料袋•塑料容器或菌种瓶步骤步骤一:选择健康的蘑菇菌盖首先,需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蘑菇菌盖作为菌种的原材料。
菌盖的颜色应鲜艳、光滑,没有畸形或损伤。
步骤二:准备菌盖培养基将纯净稻草或玉米秸秆切碎,并加入足够的沸水进行蒸煮,以消毒并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或病毒。
待蒸煮的杆秆冷却到适宜的温度后,挤干多余水分,准备好培养基。
步骤三:浸泡菌盖将准备好的菌盖放入培养基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防止菌盖上的细菌或病毒对培养基进行污染。
步骤四:培养菌盖将浸泡过的菌盖放入塑料袋,并密封好。
放置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通常可以将塑料袋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温度在20-25摄氏度。
步骤五:菌种扩增约经过2-3周的时间,菌盖上的菌丝会迅速扩散,完全覆盖整个菌盖。
此时,可以将菌盖与培养基一起移入更大的塑料容器或菌种瓶中,继续培养。
每隔一段时间,给予菌盖补充新鲜的营养培养基,以促进菌丝的扩增。
步骤六:菌种保存当菌丝完全覆盖了培养基并且生长得足够健壮时,即可将菌种保存起来。
将菌丝与培养基一起移入密封好的塑料袋或菌种瓶中,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菌种可以保存数月甚至数年,以备将来使用。
注意事项•菌盖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菌盖作为原材料。
•制备菌种时需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以尽量避免菌种的污染。
•菌种制作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菌丝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菌种的保存要注意密封和保存环境的干燥,以防止菌种受潮和霉变。
结论蘑菇菌种的制备是成功种植蘑菇的关键步骤。
正确选择菌盖、准备培养基、控制温度和湿度,并注意环境的清洁,都对菌种的成功制作起到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蘑菇菌种制作方法能帮助种植者获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
蘑菇菌种的配制方法1、母种制作技术,一般处于保存期的大球盖菇菌种的菌丝处在缓慢生长或停止生产状态,所以在制作生产用的母种前,必须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复壮,以便将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菌种接入母种或原种培养基上,促进菌丝快速生长,获得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势旺的菌种。
(1)培养基配方:I号: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18g、琼脂18g、水1000m1)。
Ⅱ号:PDA+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g+蛋白胨2g、水1000ml。
Ⅲ号:马铃薯100g、干杂木屑1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上述配方的培养基经高压20分钟灭菌消毒后制成试管斜面,3天内用完。
(2)制作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技术,将选取的大球盖菇组织块接入I号培养基上(或接入需复壮的保存种)。
在24到28℃条件下经10至15天培养,菌丝长至试管1:3--1:4时,挑取菌丝扩展前端浓密、粗壮的部分转入Ⅱ号或Ⅲ号培养基上,采用两点接种法,以使菌丝迅速长满培养基表面(一般15到20天)提高菌丝的质量。
经Ⅱ号、Ⅲ号复壮培养基培养的菌丝表现为浓白、粗壮、生命力强,以利原种菌丝的生长,缩短原种培养时间,提高成品率。
2、原种及生产种制作(1)配方:I号:小麦或大麦88%、米糠或麦麸10%、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0.5%、含水量65%(加入米糠或麸皮主要是使培养基疏松,增加透气性,菌丝走向好)。
Ⅱ号:小麦25%、稻草64%、麦麸10%、石膏粉1%、含水量65%--70%。
Ⅲ号:杂木屑42%、杂刨木花42%、米糠或麦麸15%、硫酸镁0.2%、石膏或碳酸钙1%、含水量70%。
以上配方在1.3--1.5kg/平方米压力下,消毒2--2.5小时,3天内用完。
(2)原料选择和配制:实践证明:制作大球盖菇原种和生产种的培养基主原料以麦粒最好,木屑、刨木花次之,稻草最差。
(3)麦粒的选择:应选深黄或暗红色皮韧性大、浸泡时不易破皮的麦粒为好,从吸水率来看大麦优于小麦。
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菌种配方是指在菌种培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菌株以及其所需的营养成分的配比。
正确的菌种配方能够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
我们需要准备的菌株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名为白蚁菌。
白蚁菌可以有效地防治白蚁,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生物防治菌株。
菌种配方的制作过程如下:1. 首先,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是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制作培养基的原料包括蔗糖、蛋白胨、酵母粉、矿盐等。
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2. 将制作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每瓶装入适量的培养基。
3. 对培养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杀死培养基中的其他微生物。
4. 灭菌后,将培养瓶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待其冷却至室温。
5. 在培养瓶中接种白蚁菌菌株。
接种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6. 将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促进白蚁菌的生长。
7. 定期观察培养瓶中的菌株生长情况,包括菌丝的颜色、形态和生长速度等。
8. 当菌株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菌株的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纯种的白蚁菌。
以上就是一种常用的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
当然,不同的菌株可能需要不同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菌株特性和生长要求,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配比和无菌操作。
通过合理配方,可以提供菌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和繁殖;通过无菌操作,可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菌株的纯度和质量。
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菌株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配方和制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无误。
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菌种,为农业生产和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到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
菌种配方和制作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科学和技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