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保藏
- 格式:ppt
- 大小:72.40 MB
- 文档页数:158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食用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由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减少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菌种保存是指将优质菌株保存并用于后续繁殖和培育的技术。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低温贮藏和液体氮贮藏。
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适当的添加防冻剂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如零下80℃的超低温冷冻机中保存。
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用干燥剂吸湿后放于真空或密闭容器中保存。
低温贮藏是通过将菌种培养物置于4℃~10℃的低温环境中,利用低温抑制菌落生长来保存。
液体氮贮藏是将培养物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置于液氮罐中保存。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使其在长期保存中保持较高的活性。
除了菌种保存技术,菌种资源保护技术也非常重要。
由于采摘食用菌需要破坏菌丝体,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保护野生菌株。
目前,常见的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包括建立菌库、菌株固定和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菌库是指将野生优良菌株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护,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传代,以获得足够的菌株数量。
菌株固定是指通过培养基成分调整或添加特殊培养物质,使野生菌株保持其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记录采集的野生菌株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以备将来重复采集。
菌种资源保护技术的目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摘的数量,避免过度采摘造成野生菌资源的枯竭。
同时,当培育食用菌时,应尽量使用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如在野生菌的栽培中加入野生菌株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作为接种源来保持其遗传特性。
此外,采集时还应注意不要破坏菌丝体的基质环境,避免破坏野生菌株的自然生境。
总之,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保存和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并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资源,以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种是指用于食用或驯化培养的真菌种类。
在保藏食用菌菌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冻保藏:将菌种置于-80℃的低温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种植在琼脂平板上的单独菌落。
然后,将单独的菌落切下并置于含有30%甘油的琼脂平板上。
最后将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置于-80℃的低温冷冻库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时间保存,但对设备和电力有一定需求。
2.雪贮法:将菌种置于冷藏室的冷湿源物质上。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保留在琼脂平板上并将其置于冷藏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保存,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可以保存数月至一年。
3.干燥保藏:将菌种置于干燥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的滤纸或多孔塑料袋中。
最后将菌种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干货类食用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4.培养罐保藏:将菌种保藏于培养罐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培养罐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密封培养罐。
最后将培养罐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的短期保藏。
5.低温干燥保藏:将菌种保藏于低温干燥器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低温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干燥将其保存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温耐受性较强的食用菌。
总结起来,以上是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根据菌种的特性、用途和预期保藏时间来确定。
在进行菌种保藏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或变异,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这将有助于保持菌种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以及保证其在后续使用中的质量。
食用菌菌种贮藏八法1.低温定期移植贮藏法将需要贮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贮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
贮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贮藏。
2.液体石蜡贮藏法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在28℃-30℃温度下培养2-3天,确定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
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贮藏的斜面试管中。
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为宜,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贮藏。
贮藏时间在1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贮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pH值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其呈中性,沉淀后除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比例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薹,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沙土管中,以浸透沙土为止。
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
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很多,常采用控制温度、水活度、氧气和营养等因素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或抑制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从而达到菌种保藏的目的。
首先要挑选优良的纯菌种,包括菌丝体和孢子;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为的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菌丝体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1 利用菌丝体保存的方法①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将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在28~32℃下培养,待菌丝体长满斜面时,把试管的棉塞换成无菌橡皮塞,并用石蜡封口,置于4℃的冰箱低温保藏,每隔2~4个月转管1次。
该种方法保藏的菌种不易老化,生命力强,接种后萌发快,能保持优良性状,但转接周期短,污染风险大,且菌株易变异,易造成菌株衰退。
② 液体石蜡常温保藏法此法亦称矿物油保藏法。
先将化学纯石蜡油(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装于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裹,放入高压锅中灭菌30min,然后置于40℃的恒温箱中,让水分蒸发至完全透明后备用,使用前先将石蜡油做无菌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将无菌石蜡油注入已长好的斜面试管中,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宜,目的是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阻止水分蒸发,降低细胞的生长代谢活动,然后用蜡封口后,直立放入室内干燥处。
15~25℃,可以保藏菌种5年。
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保藏时间较长,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缺点是转接培养较慢,往往需要转接培养2~3次,才能除去菌丝体上的液体石蜡,使菌种恢复正常生长。
③ 蒸馏水保藏法蒸馏水保藏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菌菌种保藏。
该法是用无菌蒸馏水保存食用菌菌丝体,过程为:用移液器吸取4mL 无菌蒸馏水注入无菌安瓶中,将发育成熟的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数块放入安瓶中,加盖密封,室温保存。
据报道,真菌用蒸馏水保藏可保存1~20年,而且菌株污染少。
④ 盐水保藏法食盐溶液具有高渗透性,对杂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保藏期间菌种的污染;同时,食盐中含有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钠、镁、钙等金属离子,对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转管后,由于水势差,接种菌株吸水能力强,易恢复,成活率较高。
食用菌菌种四大保存方法无论是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如果未及时使用,其菌丝就会很快衰老,降低生产力,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菌种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存。
其目的是保持菌种的生活力,降低死亡速度,保持菌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确保菌种纯一,防止杂菌感染。
菌种保存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采用低温、干燥与缺氧的条件,以中止菌种的繁殖,降低其新陈代谢,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菌种保存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为斜面低温保存法,液体石蜡保存法等。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存法。
1.斜面低温保存法这是最简便最普通的保存方法。
将菌丝生长良好的斜面菌种,置于冰箱内,在4℃左右低温下保存,以后每隔2~3个月转管移接一次。
这种保存方法适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种。
但草菇菌种在5℃以下很快死亡,所以草菇菌种不宜放在冰箱中,置于室温保存即可,每隔2~3个月,也须重新移接一次,防止菌种老化。
为防止菌种在保存过程中积累过多的酸,在配制保存母种培养基时添加0.2%磷酸二氢钾或0.02%碳酸钙等盐类,对培养基PH值的变化能起缓冲作用。
为了延长保存时间,试管口处要用塑料薄膜包扎,以防培养基干涸。
在没有冰箱设备的地方,可把母种试管,用石蜡封口,再用塑料薄膜包封,沉放于清凉的井底保存。
2.液体石蜡保存法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存,方法简单,只在斜面菌种试管内注入一层已灭过菌的液体石蜡,注入量以高出斜面1厘米为宜,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降低其新陈代谢的活动,然后在棉塞外包以塑料薄膜,直立存放于室内干燥处或低温下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年以上。
液体石蜡在使用前要彻底灭菌,灭菌后的液体石蜡由于有水蒸气渗入,会影响菌种保存质量,因此需要放在44℃烘箱中烘烤数小时,使水蒸气蒸发。
在室温下也可以,不过所需的时间要长些。
使用液体石蜡菌种时,只要用接种计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放在新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可应用。
原种则重新蜡封,继续保存。
3.木屑试管菌种保存法用杂木屑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
食用菌的原种、生产种如何保藏
原种和生产种的培养料多是自然基质。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存菌种的生活力,菌种不受污染。
常用的方法是降低菌种生活环境的温度,以减慢菌种的代谢速度,延缓衰老。
自然基质营养丰富,容易吸水受潮,因此在制种时培养料适当减少水分,注意保持瓶子的棉花塞和包扎的牛皮纸的干燥也是很重要的。
原种多以麦粒、木屑、草粪粉、小木块等为基质,使用量相对生产种少。
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制成20×200毫米的试管种。
装料要松紧适合。
菌种生长饱满健壮,然后换上已灭菌的胶塞,并用蜜蜡封口。
可放入冰箱摄氏4—15度保存3—6个月。
短期内使用的用750毫升的菌种瓶制作的原种,可与生产种一起放在干净、通风、凉爽、黑暗的场所内。
这些菌种最好在摄氏4—15度室温保藏一个月。
高温菌如草菇以摄氏18度为宜,最好不超过20天。
生产种在很短时间内使用,因此保藏温度不宜过低,否则播种后菌丝体的适应期延长,菌丝发生慢、生势弱,造成杂菌入侵的机会,也影响栽培周期,对生产是不利的。
由于原种、生产种使用量大,适龄菌种时间短的特点,所以在制种时要有计划安排,尽量做到适龄使用,保持菌种活力,不积压,有利高产栽培。
及时使用菌种,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因为正常使用的原种、生产种保存温度较高,一些适温性较强的微生物如青霉等,仍是生活很活跃的。
为了减少污染源也有利菌种保藏,应设置一个菌种保藏的周转使用房,
使每个菌种保藏室做到定期清理,消毒杀菌,通风换气,才有利菌种的保藏。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中,菌种保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恰当的菌种保藏方法能够确保菌种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和可用性,为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操作要点。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保藏法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且效果较为可靠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置于超低温环境(通常为液氮温度,即-196℃)下,使菌种细胞处于极度冷冻的状态,从而抑制其代谢活动,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诸多显著优点。
低温能够极大地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几乎使其处于完全停滞状态,从而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
低温冷冻保藏对菌种的遗传稳定性影响较小,经过长期保存后,菌种的特性通常能够较好地保持。
操作相对简单,只需将菌种制备成适宜的冷冻保存液,然后置于液氮罐中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冷冻保存液。
常用的冷冻保存液一般含有一定比例的保护剂,如甘油、二甲基亚砜等,它们能够降低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对细胞的损伤。
制备好冷冻保存液后,将菌种接种到冷冻保存液中,制成菌悬液。
将菌悬液分装到合适的冷冻管中,迅速放入液氮罐中进行保存。
在液氮罐中,要定期检查液氮的液位,确保菌种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中。
低温冷冻保藏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长期保存,尤其对于那些对温度敏感、容易变异的菌种,如细菌中的一些致病菌、真菌中的丝状真菌等,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液氮的成本较高,液氮罐的储存空间有限,以及在取出菌种进行复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等。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利用菌种在干燥环境下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的原理来实现保藏的方法。
常见的干燥保藏法包括沙土管保藏法、滤纸保藏法等。
沙土管保藏法是将菌种接种到无菌的沙土中,然后将沙土管置于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保存。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在干燥过程中,菌种细胞内的水分逐渐散失,代谢活动减缓,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包括冷冻保存、覆盖培养基保存、液体保存、干燥保存和低温保存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法的详细描述: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常见且相对简便的方法。
首先,将菌种培养于富含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然后,将菌落切割成小块,置于含有15%-30%的甘油的冷冻溶液中。
菌种通过冷冻溶液迅速冷冻,然后可将冷冻块移入液氮罐中保存。
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冷冻过程中菌种组织的损伤,并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
2. 覆盖培养基保存: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冷冻保存的菌株。
首先,制备凝胶化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然后,将菌株接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至菌落成熟。
接下来,将一块凯特纸置于培养皿中,与培养基表面紧密贴合,避免菌落受氧解的氧化作用的影响。
最后,将培养皿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如冰箱或冷藏库。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活力。
3. 液体保存:液体保存通常用于保存菌株的液体培养基。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菌株生长到稳定阶段。
然后,将菌株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0%-30%甘油。
接下来,使用自动分注器或玻璃针管,将菌种和甘油混合物分装至干净的小量容器中,如冻存管。
最后,将盖子紧固并储存在低温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可较长时间保存。
4.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株置于低湿度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首先,通过无菌技术将菌株均匀涂布在无机蓝色岩石上。
然后,在干燥箱中以50℃-55℃的温度下烘干48小时。
烘干后,将菌株和蓝色岩石放入密封的干燥管中,并将干燥管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并能够在需要时重新激活。
5. 低温保存:低温保存通常是将菌株置于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
此方法适用于冷冻保存非真菌类菌株时仍然受到破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温保存温度为-80℃或更低。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含有冻存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其菌种保藏是保证菌种保存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食用菌菌种的保藏可以确保菌株的纯度和可持续利用性,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品种。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冷冻保藏法:将食用菌菌种培养物制备成含有20%-50%的甘油或乙二醇的保存液,然后使用低温冷冻设备将菌种保存在-80°C或更低的温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能够长期保存菌种并保持其活力。
2. 干燥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培养于无菌条件下,然后使用高温低湿或低温高湿的方法进行干燥,最后将干燥的菌丝体保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干燥的食用菌,如魔芋菌和杂色红菇。
3. 微冻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制成菌丝片,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冷冻菌丝片,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的食用菌菌种,如松茸菌。
4. 低温液氮保藏法:将菌体或菌丝体培养物直接置于液态氮中保存。
液态氮的温度非常低,可以有效防止菌种的老化和突变,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术。
5. 镂空冻干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整理成菌丝体块,并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低温方式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如鸟肝菌和杜松菌。
在进行食用菌菌种保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纯净的菌种:保藏前要确保菌种的纯度,排除污染物和其他细菌的干扰。
检查菌种是否含有目标菌株,并进行传代培养,确保纯净度。
2. 使用无菌器具:在进行菌种保藏时,使用无菌器具和培养基,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实验室的无菌环境,防止污染。
3. 标记菌种信息:在保存菌种的容器上标记好菌种的信息,包括菌株编号、保存液配方和保存日期等,避免混淆。
4. 定期检测和传代:定期检测保存的菌种的活力,可以通过接种到适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观察。
同时,对菌种进行传代培养,保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5. 储存条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特性选择适合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食用菌的保鲜贮藏与加工采摘后的新鲜食用菌,常温下易腐烂变质,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也容易破损,降低质量,造成损失。
在生产旺季要鲜销食用菌,在炎热的季节要收集加工食用菌产品,必须作好保鲜和贮藏。
为了调节、丰富食用菌的市场供应,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必须搞好食用菌的加工。
现介绍食用菌最常用的保鲜贮藏与加工方法。
(一)保鲜贮藏法1、冷藏法:温度是影响农产品呼吸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在5~35℃内,温度每上升10℃,呼吸强度即增大3倍,结果使环境温度升得更高。
但冷藏温度也不宜过低,通常控制在0~8℃之间。
冰冷在生产上最常采用,将食盐或氯化钙加入冰中,把冰放置在贮藏食用菌的上方。
2、气调贮藏法:原理是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
氧气低于1%,可抑制食用菌开伞,在5%时刺激开伞;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抑制开伞,但浓度太高又会促使食用菌无氧呼吸,产生毒害。
气调方法:(1)将食用菌放入有一定透明性的容器内,让其自然降氧;(2)人工降氧法,即充入二氧化碳和氮气。
气调与冷贮结合效果更好。
3、辐射处理法:应用60钴或137钯放出的γ射线为放射源对食用菌进行辐射处理,可使其体内的水和其它物质发生电离,产生游离基或离子,能有效地抑制开伞,延缓菌体变色过程,杀死或抑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物的活动,从而起到保鲜作用,结合冷藏效果更好。
辐射剂量以20万拉德较适宜。
4、植物激素处理法:有些激素可抑制食用菌的呼吸,延迟衰老,延长保藏时间;有些激素还可抑制开伞。
可选用的激素有:矮壮素(ccc),2.4-d,青鲜素(mh),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比久(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
使用浓度因不同菌种而异,一般为几个至几百ppm。
(二)常见加工法1、干制加工法:干制加工过程就是食用菌体内所含水分的蒸发过程,食用菌与干热空气接触时,表面水分向外界环境散发,从内到外形成一个水分含量的梯度差,梯度差越大,水分向外移动越快,反之越慢,直到内外含水量一致时,水分的运动才停止。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其种类繁多,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为
了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数量,我们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
菌种的保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确保食用菌的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利用。
首先,菌种的保藏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
在保藏菌种时,要选择生长健康、无
病无害的菌株,避免选择病菌或有害菌株。
只有选择到优质的菌种,才能保证后续的繁殖和种植质量。
其次,菌种的保藏需要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
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冷冻保藏、干燥保藏和液氮保藏等。
冷冻保藏是将菌种置于-80℃的冷冻箱中保存,保藏时间
较长,适用于长期保藏;干燥保藏是将菌种置于干燥的环境中,保藏时间相对短,适用于短期保藏;液氮保藏是将菌种置于液氮中,保藏时间最长,适用于超长期保藏。
另外,菌种的保藏需要定期检查。
保藏菌种时,要定期检查菌种的存活情况,
防止菌种死亡或变异。
定期检查菌种的存活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保藏方法,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最后,菌种的保藏需要合理标记。
在保藏菌种时,要对菌种进行标记,标明菌
种的种类、保藏时间、保藏方法等信息,便于管理和使用。
合理标记菌种,可以保证菌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菌种的混淆和丢失。
综上所述,菌种的保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保藏方法、
定期检查和合理标记。
只有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才能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数量,促进食用菌的种植和利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菌种保藏有所帮助,谢谢!。
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食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然而,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
首先,食用菌菌种的保护技术是制备食用菌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保护技术有冷冻法、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
其中,冷冻法是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保存,可长时间保持其活性。
干燥法则是将菌种在较低湿度和适当温度下,通过蒸发水分使其干燥保存。
而冷冻干燥法是将菌种先冷冻,然后将菌种置于真空条件下,使其在低温下干燥,以保持其活性。
其次,食用菌菌种的贮藏技术是为了延长其保质期,增加其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贮藏技术有低温贮藏、改性大气贮藏和真空包装贮藏等。
低温贮藏是将菌种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冷藏库或冰箱中,以延缓其新陈代谢速度,延长保质期。
改性大气贮藏则是通过改变物质的气体环境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变质。
真空包装贮藏是将菌种放入密封袋中,排出其中的空气以减缓细菌生长和氧化反应。
再次,食用菌菌种的传热技术是保证其贮藏质量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传热技术有冷链传热、热透传热和微波传热等。
冷链传热是将菌种从低温环境中传热到室温环境,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质量。
热透传热是将菌种从高温环境中传热到室温环境,以避免菌种的热失活和变质。
微波传热是将菌种放入微波炉中,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菌种达到适宜的温度,以保持其活性和质量。
最后,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菌种的抗逆性和功能性。
同时,可以利用生物传感器来监测菌种的活性和质量,以实现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的精确控制。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保护与贮藏技术,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用菌市场需求。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