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标识 (PA一)
- 格式:doc
- 大小:749.50 KB
- 文档页数:11
五常法管理标识图例
在“五常法”管理实施过程中,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及各类区域进行定点定位,做到“有名有家”,同时,各岗位落实具体责任人是五常法目视管理的关键性环节。
常用五常标签大体可分三个大类,即物品标签、责任区域标签、功能间责任人标签。
以下的相关标签图例供参考
一、物品标签
小标签1
适用于瓶装类标签
小标签
说明: 贴于货架上 贴于容器表面
适用于以整理箱为单位的物品标签
小标签3
说 明:贴于茶杯和茶具架上(也可用工号代替)
说明:贴于保洁柜内
二、责任区域标签
1、柜、箱类标签(以保洁柜为例)
说明:贴于餐具保洁柜门外表面
2、区域类标签
说明:贴于区域或某物品旁
适用于某区域或者固定类相关物品的责任管理
(b)
适用于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且宜左进右出的物品标签。
(c)货架类
说明:贴于货架旁
适用于仓库货架标签
三、功能间责任人标签(以仓库为例)
注:此卡片适用于每一功能间总的责任卡。
五常法1、常组织(SEIRI)将工作场所的所有物品区分为常用的,不常用的,总是不需要用的,除了经常用的,其余的都要找地方放起来。
A、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环境和心态。
B、技巧①常用的:带在身边或放到最容易取到的地方。
②不常用的:一天或半天才用一次的放到身边固定的一个位置,用时直接能找到。
③总是不经常用的:放在大库或二级库的固定位置。
2、常整顿(SEITON)将所有物品标明标识让所有人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什么,然后放到固定位置,不要挪动,如需要时使用后再放回原处,如有损坏或剩的低于最低储存标准及时找到负责人还原。
A、目的节省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清除积压物品,避免不知道用完而导致缺少物品。
B、步骤分析现状——物品归类——储存方法——切实执行C、注意事项①避免缺货——标明最低存量,及时补充。
②如果使用物品需要通知其物品负责人。
3、常清洁(SEISO)将常用的工具与常见的地方都清扫干净,保持干净亮丽的工作环境。
A、方法合理划分卫生分担区域,指定负责人员。
B、步骤指定清扫时间,分为即脏即清扫,每日饭口打扫一次,每天打扫一次,每周打扫一次。
C、常清洁格言①我不会使物品变脏。
②我不会随地倒水。
③我不会随地乱扔物品。
④我会马上清理物品。
⑤我会把掉下来的标识再贴上。
4、常规范(SEIKETSU)维持前3S的成果,即连续的,反复不断的坚持常组织,常整顿和常清洁活动,让身边的环境和物品透明化,从而获得和坚持规范化的条件以提高办事效率。
5、常自律(SHITSUKE)每位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员工主动积极的精神,并由5S小组监督检查。
①整顿:从心中就有想法。
②整理:从心中就有区分,并把不应有的去除。
③清洁:从心中就有彻底清理干净的想法。
④规范:心中随时保持清洁。
⑤自律:心中不断追求完美的想法。
6、执行5S的实际益处⑴重点:①增加顾客满意度。
②改善产品及服务素质。
五常法五常法是(5-S)的名称是五个日本字的意义。
它的逻辑是经常维持工作现场的组织、整顿、清洁和规范,杜绝和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强调环境管理外,五常法所蕴含的意义是改变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本质,趑而提升服务水平。
在日本,五常法被普遍运用,人们认为这种管理法则不单改善工作环境,还可增加他们的工作满足感。
一.常组织(进行分层管理及问题管理)★什么是常组织?在现代工作世界,物品和信息泛滥,要增加效率,必需知道哪些东西该扔掉,哪些该保存,以及怎样恰当地保存以便将来很容易找到。
★分层管理与分类工作常组织的关键就是按物品/文件的使用程度来分类储存,目标是让你能在30秒内取出或者放回。
¨判断物品的重要性及使用频率¨减少不要的积压物品¨减少表格、总帐、减少不必要的混乱。
¨把物品放在恰当地方(比如厨房物品分类存放的技巧)¨确保必要东西放在手头,将不需要的放在远处¨将需要的物品点清数量,扔掉其余不需要的东西。
二.常整顿(合适的储存方法和容器)★什么是常整顿?常整顿的目的是设计一套人人都能理解的系统,使人们最快就可以取得所需的东西,用完后又可以最短时间内储存好。
简单来说:把东西放在它该放的地方。
★贯彻把东西储存好¨每件东西采用统一的名称¨零件东西有一个存放好的地点¨在物品上标明存放地点¨在存放地点也标明物品名称¨应制作物品分类存放简要表格,以方便需要寻找物品时有清晰的思路,以及在购买和盘点时有单据可参照,此表格可以作为各类物品管理的统一标准。
¨安全储存:重的东西放在底层¨存放高度:膝盖到人肩是最方便¨决定物品的最低存量,预先订购¨如有人外借物品,标明谁在使用及归还日期(应有专门的纪录)★整顿通告及宣传版¨通告和海报需给人有秩序感觉¨指定张贴地方,不随处乱贴¨每个公布板有清楚标签,如对外、活动、紧急等。
五常法标准照片示例:1.1 抛掉不需用的东西或回仓 1.2 纸张循环再用1.3 物品分高.中.低用量分类存放1.4 员工私人物品集中存放1.5 “ P” 牌的运用1.6 每天巡查表1.7 一套维修工具 1.8 每天班前会1.9 总台一站式服务 1.10 文件集中存放2.1 茶叶有卷标(名)和位置(家) 2.2 分区负责人标签2.3 层架摆放存取方便 2.4 合适的容器2.5 储物仓存档总表 2.6 纯净水的存量及先进先出安排2.7 摆放货物区以颜色分区 2.8 整洁的通告板2.9 明确易懂的通告 2.10 文件清晰标签,易于取放3.1 清洁分区负责人 3.2 物品存放架离地15cm或以上3.3 注意清洁隐蔽地方 3.4 制定清洁检查表和纠正小问题3.5 地面光洁明亮照人4.1 透明的胶箱4.2 工作场地直线直角的布置 4.3 走火逃生路线图4.4 灭火器的安全设置 4.5 洗手的现场工作指引4.6 电钮开关 4.7 节能降耗4.8 搬运姿势 4.9 颜色管理-生熟刀以颜色视觉区分4.10 五常法分区地图及负责人 4.11 防止危险情况发生饭店消防安全责任书1、制定本部门消防安全制度以及设备操作规程,达到人人掌握,人人遵守的原则,确保消防安全。
2、定期对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每位员工都必须熟悉所在部门的消防设施位置,会使用消防器材,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3、对本部门现有的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示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4、定期组织消防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安部;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阻。
5、每天下班前有专人检查安全,做到电源、煤气阀门、炉灶开关、门窗关闭,确保厨房用电设备正常运转。
6、及时清理排烟罩、排烟道,避免因积油过多而引起火灾。
4.12 安全责任书 4.13 安全警示4.14 园林式 4.15 五常法博物馆大堂副理岗位职责1.为客人和酒店的同事们提供最好的服务与最多的关爱。
五常法管理标识图例
在“五常法”管理实施过程中,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及各类区域进行定点定位,做到“有名有家”,同时,各岗位具体责任人是落实“五常管理”目视管理的关键性环节,五常标签可分为几个大类,即物品标签、责任区域标签、责任人标签、功能间标签等。
以下图例供参考: 一、物品标签
小标签1
说明:贴于物品货架上 适用于瓶装类标签
小标签
说明: 贴于货架上 贴于容器表面 适用于以整理箱为单位的物品标签
小标签3
说明:贴于茶杯和茶具架上(也可用工号代替) 适用于员工私人物品
小标签4 适用于餐具保洁部位 说明:贴于保洁柜内
二、责任区域标签
1、柜、橱类标签(以保洁柜为例)
说明:贴于餐具保洁柜门外表面
2、区域类标签
(a)作业区类(以砧板区为例)
适用于某区域或者固定类相关物品的责任管理(b)大米、油料类
适用于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且宜左进右出的物品标签。
(c)货架类
适用于仓库货架标签
三、五常管理责任卡(以仓库间为例)
注:五常管理责任卡片适用于每一功能间的主要责任人或部门班组长
四、功能间标识
食品粗加工间
责 任 人 照 片
姓 名:
部 门:
职责:1、负责仓库的进货索证
2、定期检查仓库内物品的有效期
3、负责仓库内整体定位摆放
4、每周对仓库彻底清扫一次,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