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及装载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8.66 MB
- 文档页数:59
3.7 飞机的总体布置(部位安排)3.7.1.飞机总体布置的任务(1) 对全机的几何外形进行协调(2) 具体安排飞机内部的各种装载和设备(3) 合理布置飞机各部件的结构承力系统(4) 对飞机重心进行定位3.7.2 几何外形的协调和修正1. 气动特性对飞机几何外形的主要要求 (1) 飞机在巡航状态飞行时,应具有最大的升阻比,最低的油耗;同时飞机的阻力应该最小(2) 在保证具有足够安全裕度的情况下,飞机在起飞着陆状态应具有最大的可用升力系数,以改善飞机的低速性能,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并改善机动性(3) 飞机几何外形应尽量减小其零升阻力系数,保证在高速飞行时阻力最小,以满足高速飞行的需要(4) 应保证在所有的飞行状态下,飞机都具有合乎规定的稳定性和操纵性(5) 应保证动力装置具有最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小发动机的进、排气损失,等等2. 飞机几何/气动外形设计(1) 基础:已经确定的飞机构形各部件的主要参数(2) 步骤:①进行外形的初步协调②借助各种方法给出完善的理论外形(4) 说明:① 大多数部件纵向截面气动外形的光滑性是通过保持这些截面外形的一阶导数连续来保证的,特别重要的部件还必须保持其纵向截面二阶导数的连续。
② 通常对横截面光滑的要求较低一些,例如沿展向的机翼截面只要求有一阶导数连续就行了,而从结构工艺性的角度来说,则应尽量要求采用平直的简单外形。
③ 所用的数学方法应该能够对飞机外形进行完全、唯一的描述,以便于采用数控机床加工。
常用的方法有:二次曲线法、圆弧法、指数方程法、样条函数和多项式解析法等,对于一些重要的复杂部件应用较多的是三次参数样条曲线、贝塞尔函数和B样条曲线等。
3. 飞机三面图的绘制(1) 选择飞机三面图的比例和图纸的大小常用比例:1:20、1:50、1:100图纸的大小:0#、1#、2#、3#(2) 绘制机身的外形满足飞行员视野/视界的要求机身内安装发动机时,重点考虑进气道进口和尾喷口与机身的协调(3) 绘制平尾、垂尾等的外形(4) 绘制机翼的外形① 根据确定的尾力臂,初步确定机翼的前后位置②根据布局型式,确定机翼的上下位置③根据机翼安装角,绘制机翼根弦与飞机水平基准线的相对位置关系④绘制襟翼、副翼的外形,标出其偏角和相对位置⑤画出机翼的平均空气动力弦(相对位置、弦长等)(5) 画出起落架的前轮和主轮(6) 初步确定的三面图需要进一步协调和修形,并与飞机结构布置及内部装在布置相协调3.7.3 飞机内部装载的布置1. 飞机内部装载布置的原则和方法(1) 首先要考虑装载物所需要的工作条件、技术要求与使用维护要求。
飞机客舱布局及设施介绍第 1 章飞机客舱布局及设施介绍⾛进现代⼤型宽体客机得客舱,我们由衷地佩服飞机客舱设计⼈员所做出得贡献——她们在有限得空间内,尽可能通过柔与得灯光,合适得温度,舒适得座椅,精⼼设计得⾏李箱储物柜,操作便捷得厨卫设备,多种多样得娱乐服务设施,以及必备得应急设备,给⼈们提供了⼀个安全、⽅便、舒适得空中旅⾏环境。
⽽要保持这种良好得运⾏环境,则就是机务维修⼈员得职责所在。
在本章,我们将对飞机客舱部分得结构、各类飞机得布局,作⼀个介绍。
并按相关得ATA章节号,介绍飞机客舱内涉及到得⼀些重要系统。
1.1.机⾝客舱部分得结构每⼀种飞机机型,在设计过程中,可按⽤途得不同,设计成为客机、客货混合型与货机。
其内部得结构与布局将会有较⼤差别。
本教材主要讨论客机得客舱结构。
飞机得客舱,就是容纳乘客,并为乘客提供必要⽣活服务得区域。
现代喷⽓客机得机⾝较⼤,客舱内采⽤了越来越⾼得舒适表准。
⼀般⽽⾔,民⽤客机得客舱前起前客舱隔墙,后⾄后密封舱壁。
在它得前⽅,前客舱隔墙与天线罩舱壁之间为驾驶舱。
后密封舱壁得后⾯就是⾮增压得区域(参瞧:图1-1-1:“飞机后部得密封舱壁”)。
现代喷⽓客机得机⾝横截⾯形状⼤多为圆形,或接近圆形。
这就是因为圆形横截⾯机⾝得结构重量轻,⼯艺好,强度⼤。
⽽且由于机⾝直径⼤(5、1⽶—6、6⽶),从内部安排来说,采⽤圆形横截⾯已经能充分保证客舱得宽敞性,座位得安排能⼒与通融性,同时也能较好地保证货舱有⾜够得⾼度与宽度,安置集装箱与货盘,使整个机⾝内部容积得到有效利⽤。
飞机设计⼈员正试图设计出更多机⾝横截⾯形状不同得飞机,以容纳更多得旅客。
如扁圆形横截⾯、8字型横截⾯、横8字形横截⾯、竖椭圆形横截⾯等。
A380采⽤了竖椭圆横截⾯得设计⽅案,以便将机⾝客舱段分成上下三层。
(参瞧:图1-1-2:“各种形状得机⾝横截⾯设计”)现代喷⽓客机得机⾝内部⼀般分为两层,上层为客舱,下层为货舱与⾏李舱。
机舱综合布置及生产设计指南Design Guide Machine Room Arrangement and Production2004-08-23 发布 2004-09-23 实施发布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机舱综合布置图 (1)3.1 综合布置图的作用 (1)3.2 各专业间综合布置图布置原则 (1)4 设计依据和区域划分 (2)5 机舱生产设计基本原则 (2)6 设计条件 (3)6.1 综合性资料 (3)6.2 船体部分 (3)6.3 机装部分 (3)6.4 电气部分 (4)7 设计内容 (4)7.1 机舱综合布置图主要内容 (4)8 设计程序 (5)9 机舱综合布置图设绘方法 (5)9.1 基本画法 (5)9.2 布置方法 (5)9.2.1 基本要求 (5)9.2.2 机电设备布置 (7)9.2.3 管路、通风、电缆布置相互关系 (8)9.2.4 管路布置 (8)9.2.5 阀件和液流观察器的布置 (9)9.2.6 管路连接件的配置 (10)9.2.7 压力表与温度表的布置 (11)9.2.8 管路支架布置 (11)9.2.9 管路贯通件的布置 (11)9.2.10 风管的布置 (12)9.2.11 电缆的布置 (12)10 具体要求 (12)11 机舱区域模块、(总组也作为模块)单元设计 (14)11.1 模块、单元设计原则 (14)11.2 设计方法 (14)11.3 具体要求 (15)12 机舱区域托盘编制 (15)12.1 托盘划分 (15)12.2 基本要求 (15)前言为了更好的规范机舱综合布置和生产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实现机舱区域综合布置图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生产设计壳、舾、涂一体化,并符合各船级社的要求,达到在基本原则统一的框架下,规范机舱区域综合布置及各专业生产设计要求,特编制此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公司多年来船舶机舱生产设计经验基础上,参考了大量技术文件编制而成。
(一)机舱一般商船只设置一个机舱,机舱要求与货舱必须分开,因此,在机舱的前后端均设有水密横舱壁。
机舱内的双层底较其他货舱内的双层底高些,这主要是为了和螺旋桨轴线配合不使主机底座高,减少振动。
另外,双层底高些可增加燃料舱、淡水舱的容积。
(二)货舱一般货船,在内底板和上甲板之间,从船首尖舱舱壁至船尾尖舱舱壁的这一段空间,除了布置机舱之外,基本上都是用来布置货舱的。
在两层甲板之间的船舱,称为甲板间舱;最下层甲板下面的船舱,称为底舱。
货舱的排列是船首向船尾数的。
一般货舱的长度不大于30M。
通常,每一个货舱只设一个舱口,有的船设有纵向舱壁则在横向并排设置2~3 个货舱口,如油船、集装箱船和较大型的杂货船等。
货舱内的布置,要求结构整齐,不妨碍货物的积载和装卸,通风管道、管系和其他设施都要安排在甲板横梁之下或紧贴货舱的边缘。
(三)液舱液舱,是指用来装载液体的舱,加燃油、淡水、液货、压载水等。
由于液体的密度大,一般都设在船的低处,有利于船舶稳性。
为了减小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其横向的尺寸都较小,且对称于船舶纵向中心线布置。
1. 燃油舱是供贮存主、辅机所用燃油的舱,一般都布置在双层底内。
由于主机用的重油需要加温,为了减少加热管系的布置,重油舱多在机舱附近的双层底内。
2. 滑油舱与循环滑油舱通常设在机舱下面的双层底内,为防止污染滑油,四周设置有隔离空舱。
3. 污油舱供贮存污油用的舱,舱的位置较低,以利外溢、泄漏的污油自行流入舱内。
4. 淡水舱饮用水、锅炉水舱的统称,生活用水一般靠近生活区下面的双层底内,亦有布置在船首尾尖舱内的。
炉水舱多在机舱下的双层底内,是为机舱专用的。
5. 压载水舱专供装载压载水用以调整吃水、纵横倾和重心用,双层底舱、船首尾尖舱、深舱、散货船的上下边舱、集装箱船与矿砂船的边舱等都可以作为压载水舱。
6. 深舱一般货船空载时,打满压载水,仍难达到适航水尺。
对稳性要求较高的船,需要另设深舱,既可用来装货,空载时又可用来装压载水。
船舶舱位规划与货物配载船舶的舱位规划与货物配载是航运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舱位规划与货物配载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载能力,保证货物的安全传送,提高运输效率。
本文将从舱位规划和货物配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舱位规划舱位规划是指根据船舶的载重能力、舱室布局和航行路线等因素,合理划分船舶的货物储存空间,确保货物能够安全、高效地存放。
舱位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1 载重平衡原则在舰船的船体设计中,应合理配置货舱的位置与数量,以保证舰船在负荷过程中的重心平衡,提高航行稳定性。
同时,通过合理货舱的分布可以减少船舶的荷载不均,提高运载效率。
1.2 适配容积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需要有不同大小的舱位以适应其尺寸。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舱位空间,船舶舱位规划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和需求,合理安排舱室的形状和尺寸。
1.3 货物流通原则在舱位规划中,需要确保货物的流通通道畅通,以方便货物的装卸和运输。
货物流通原则要求合理安排货仓之间的通道,以确保货物在船舶内部的流动能够高效进行。
2. 货物配载货物配载是指根据舱位规划,合理将货物装载到船舶的各个货舱中,以提高运载能力和货物安全传送的效率。
在进行货物配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货物分类原则货物需要进行分类,根据其性质、重量、体积等因素进行划分。
在进行货物配载时,应将不同性质的货物安排到相应的舱室中,以避免货物被相互干扰或者损坏。
2.2 重心平衡原则在进行货物配载时,应考虑船舶的重心平衡,将货物合理分布在舱室中,以保证船舶的稳定性。
重心平衡原则要求在货物配载过程中,重点关注船舶的纵向和横向的重心变化。
2.3 安全固定原则货物在船舶运输过程中需要得到有效的固定,以避免货物在航行中发生位移或者倾覆。
安全固定原则要求采取合适的固定设备和方法,确保货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施船舶舱位规划与货物配载时,需要进行细致的计划和调度,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舱位规划和货物配载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载能力和运输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保障货物的安全传送。
水上运输的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水上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方式,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是确保货物安全、高效运输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上运输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的重要性、常用的舱位类型以及船舶装载原则。
一、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的重要性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对水上运输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舱位规划能够最大化船舶的装载量,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同时,科学的舱位设计可以保证货物的安全运输,避免货物在海上出现损坏、漏液等情况。
因此,船舶舱位与装载规划需要精确计算船舱数量和尺寸,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船舱的稳定性和货物的安全运输。
二、常用的舱位类型1. 散货舱位:主要用于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等)的运输,通常没有固定隔舱结构,可以根据货物特性和需求进行自由装载。
2. 集装箱舱位:用于集装箱货物的装载,根据集装箱尺寸和货物质量等要求,确定舱位的数量和布局。
常见的集装箱舱位有20尺、40尺、45尺等。
3. 液体货物舱位:用于运输液体货物,如石油、化学品等。
舱位内部配置储罐和管道系统,以确保液体货物的安全装载和运输。
4. 冷藏舱位:适用于需要保持低温或恒温的货物,如食品、药品等。
冷藏舱位配备冷却系统,可以控制舱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船舶装载原则1. 合理配置船舶与货物:根据货物的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船舶类型和舱位类型,确保舱位能够满足货物的装载要求。
2. 平衡船舶载重:合理布置货物的重心和重量,避免船舶在航行中出现不稳定或倾覆的风险。
3. 注意货物分类与隔离:对于化学品等危险品货物,需要遵守相关国际标准,进行适当的分类和隔离,避免不同性质的货物相互影响或发生危险事故。
4. 最大化装载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尽可能提高船舶的装载量,提高水上运输的效益。
5. 考虑船舶稳定性:根据船舶的结构和性能,保证船舶在装载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超载和偏航等风险。
6. 强化货物固定和保护:通过使用合适的固定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货物在航行过程中不会发生移位、溢出或损坏等情况。
8 n7 T$ z. L:A' o1 f' ]4 K( a1发动机跳动包络图,应考虑发动机的跳动量,保证足够的空间.! n/ N3 F, }6 g" S2 p2.管路的布置,包括制动硬管,燃油管,水管,空调管等的布置,不能有干涉.3.线束的布置,发动机舱内的线束主要有控制线束,前电器线束,电瓶线束,应充分考虑线束的固定与安装空间.4.发动机舱内电器件的耐候性,特别是ECU,ABS等都有一定的工作温度要求,这就要求布置这些电器件是应离排气管远一些.5.发动机舱内的减振,隔热6 X. f- f' B! N7 E9 R& }2 z6.布置发动机舱内时,需考虑舱内的空气动力性,应充分考虑外面冷空气的进入,里面热空气的排出.7.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美观性装配可行性维修方便性机舱有效性# u, B1 Z:V' O4 h横置发动机轿车发动机舱内各主要间隙的推荐值如下:(1)发动机总成上的零件与车身上的固定件、可调件(如发动机罩)之间的间隙:最小静态间隙为19mm,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的最小动态间隙为16mm;(2)发动机总成上安装的零件与散热器、护风圈、风扇等各总成之间的间隙:最小静态间隙为25mm,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的最小动态间隙为16mm;(3冷却系主要部件(散热器、护风圈及散热器支架等)与发动机罩内板的垂直距离最小为19mm;(4)水箱风扇与散热器片之间的间隙最小为16mm;(5)在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下,发动机总成与侧面的弹性橡胶元件之间的间隙至少为7mm4 M3 g0 Z# Y5 o1 ]' _/ i6 v2 s5 N4 h( ~如何确定发动机在整车上的位置1、Z方向考虑前桥或元宝梁在运动时与发动机油底壳等部分的间隙,一般要求轻型载货汽车在限位块与车架刚性接触(铁碰铁状态)时,乘用车满载状态时,前桥或元宝梁与发动机之间的间隙在15~20mm。
航空物流中的航空器货舱运输优化与布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航空物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航空物流的运输过程中,航空器货舱的优化与布局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航空器货舱运输的优化策略和布局原则。
首先,航空器货舱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
货舱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货物的特性和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一方面,货舱的容量和布局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货物,从而实现货物的最佳装载。
另一方面,货舱内部的设施和设备也应进行合理配置,以便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和安全保护。
例如,可以采用可调节高度的货架和固定装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货物,并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航空器货舱的运输布局应考虑到航空器的结构和性能,以及货物的特点。
航空器货舱的布局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航空器的空间,提高运输效率。
在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货物的重量和体积分布,以确保航空器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货物的装卸过程,使得货物的装卸能够顺利进行,并尽量减少装卸时间。
此外,还应注意货舱内部的通道和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航空器的正常运行。
另外,航空器货舱的运输优化还应考虑到货物的分类和组织。
根据货物的特性和需求,可以将货物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例如,可以将易碎物品和危险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还可以根据货物的目的地和交付时间进行组织,以确保货物的及时交付和准确配送。
最后,航空器货舱的运输优化还应考虑到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在货舱的设计和布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收益,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货舱的设计和布局,减少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从而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环境负担。
综上所述,航空物流中的航空器货舱运输优化与布局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在航空器货舱的设计和布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物的特性和需求,以及航空器的结构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