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

地高辛片0.25mg/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mg/2ml/支。

体内过程:中效类地高辛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人群中约10%的人肠道菌群可灭活地高辛,当应用抗生素时可能引起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毒性反应。口服吸收的地高辛分布广泛,能通过血脑屏障;约2/3的地高辛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1/2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量减量。毛花苷丙级毒毛花苷K口服不吸收,需静脉用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显效快,作用维持时间短,属短效类。

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强心苷对心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a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使心肌收缩敏捷,因此舒张期相对延长;b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使心肌耗氧量有所降低。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强心苷受体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导致钠泵失灵,使细胞内Na+量增加,K+离子减少,细胞内Na+量增多后,又通过Na+-Ca+双向交换机制,或使Na+内流减少,Ca+外流减少,或使Na+外流增加,Ca2+内流增加,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内Ca2+增加,心肌的收缩加强。减慢心率作用机制,应用强心苷后心搏出量增加,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使心率减慢。另一个机制是增加心肌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故强心苷过量所引起的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对抗。

强心苷及抗心律失常药教学文案

强心苷及抗心律失常 药

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 概述 1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又名正性肌力药(cardiac inotropes),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它包括强心苷类,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Ⅲ抑制药),钙增敏药及其他类. 概述 2,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最终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一节强心苷类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一类临床应用最悠久,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主要源于洋地黄(digitalis),故也统称为洋地黄类药. 第一节强心苷类 2. 优点:作用确实,无耐受性,适用于长期治疗. 3. 缺点:药物的治疗指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安全性较差.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其发生毒性作用,而且一旦发生中毒,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种类 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有以下几种: 1,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2,地高辛(digoxin) 3,毛花苷丙(lanatoside C,cedilanid,西地兰) 强心苷的种类 4,去乙酰毛花苷丙(deslanoside, desacetyllanatosideC cedilanid-D) 5,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 6,毒毛花苷G(strophanthin G,哇巴因ouabain) 强心苷类 地高辛: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灵活的给药途径,其血药浓度测定也在临床普及,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 去乙酰毛花苷丙:作用快而短,只能经静脉注射给药,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强心苷. 体内过程 1. 强心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性质相同,仅由于侧链不同,导致其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 2.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吸收好,大多在肝脏代谢后经肾脏排出,也有相当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 长达5-7d,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属长效强心苷. 体内过程 3,地高辛属中效强心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 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量. 体内过程 4,毛花苷丙,去乙酰毛花苷丙及毒毛花苷K口服吸收甚少,多需静脉用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显效快,作用时间短,属短效强心苷. 表10-1 常用强心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 强心苷

第九章强心苷 课次:26 课题:第九章强心苷 第一节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教学目的 1. 了解强心苷的含义、分类。 2.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 1. 强心苷的含义。 2. 强心苷的分类。 3. 强心苷的类型。 教学重点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第一节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一、含义、结构和分类 (一)含义 强心苷类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由强心苷元及糖缩合而成,其苷元是甾体衍生物,所连接的糖有多种类型。 (二)结构及分类 强心苷的苷元是甾体衍生物,具有下列特征: 1.苷元部分 苷元部分根据在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强心甾烯类) 也称甲型强心苷元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大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allo一体),其母核称强心甾。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绝大多数属于强心甾烯类。如强心甾烯。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二烯类) 又称乙型强心苷元或海葱甾二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是β-构型,其母核称蟾蜍甾或海葱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几种强心苷元属于这一类型。如蟾蜍甾二烯或海葱甾二烯。 2.其它特征:环戊烷多氢菲的结构特点:田字格结构,“山窝窝里两颗树,高山顶上一颗葱”;碳原子的编号与命名。 (1)天然存在的已知强心苷元B/C环都是反式稠合,C/D环都是顺式稠合,A/B环则顺反两种稠合方式都有,但大多数为顺式,如为反式调合,则称异强心甾。

(2)在苷元母核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C3位上的羟基大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当C3为α-构型时,命名时冠以“表(epi-)”字。C3羟基与糖缩合而成苷键。C14位上的羟基都是β-构型。C10位上连接的多为甲基或其氧化产物(-CH2OH,-CHO,-COOH)。C13位上连接的均为甲基。 (3)苷元母核的其他位置可能出现羰基、羟基、双键、环氧基等。 3.糖部分 对糖结构的教学,设想通过对比分析和2-羟基糖的结构不同,导出羟基数目与化合物水溶性的关系,再对强心苷中糖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强心苷中糖链的特殊性。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的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和α-去氧糖两类,常见的有: (1)α-羟基糖 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 a.6-去氧糖,如L-夫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 b.6-去氧糖甲醚,如L-黄花夹竹桃糖(L-黄夹糖)、D-洋地黄糖等。 (2)α-去氧糖 a.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等。 b.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和D-沙门糖等。 (三)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强心苷中,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类型: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种类很多,以Ⅰ、Ⅱ型较多,Ⅲ型较少。 (四)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强心苷为心脏兴奋剂,主要作用是延长传导时间,兴奋心肌。主治慢性心脏病、心代偿失效及重症心房纤维颤动等,其强心作用主要取决于苷元部分,但糖部分对强心苷的生理活性也有影响。 1. 苷元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1)如前所述,强心苷元甾体母核必须具有一定的构象和C17位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及其β-构型是不可缺少的,若异构化为α-型(allo-体)或开环或不饱和内酯环被氢化或双键位移,均无毒性或毒性显著降低。 (2)C14位上羟基只有是β-构型的才有效,C14-βOH如与邻近的碳原子(如C8,C15)上的氢脱水形成双键或与C8脱氢成氧桥,均使强心作用减低或消失。C14-βOH可能是保持氧的功能和C/D环为顺式构象的重要因素。 (3)A/B环顺式的甲型强心苷元,C3位羟基必须是β-构型,α-构型无活性。 (4)C10位上的甲基氧化成羟甲基或醛基或羧基后,可影响强心作用的强度或毒性,但不是决定因素。 (5)引入5β、11α、12β-羟基有增强活性作用,而引入1β、6β、16β-羟基有降低活性作用,例如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毒性大于羟基洋地黄毒苷。 (6)在母核上引入双键,对强心作用影响不一致,引入△4(5)与引入5β-羟基的影响相似,能增强活性,而引入△16(17)则活性消失或显著下降。 (7)无论在苷元或糖基上增加乙酰基都有增强活性的作用。

糖和苷名词解释1苷类化合物2端基碳3Molish反应4

第二章糖和苷 一、名词解释: 1. 苷类化合物 2. 端基碳 3. Molish反应 4. 两相水解法 二、问答题 1.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 2.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三、填空题 1. 苷类根据是生物体内原存的,还是次生的分为_____和_____;根据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分为______、_____等;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____为最常见。 2. 利用1HNMR谱中糖的端基质子的_____判断苷键的构型是目前常因用方法。对于葡萄糖苷来说,J=6~9Hz,应为_____构型,J=2~3Hz,为_____。 3.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类化合物对Molish试剂呈正反应。 4. 苦杏仁酶只能水解_______葡萄糖苷,纤维素酶只能水解________葡萄糖苷;麦芽糖酶只能水解__________葡萄糖苷。 5. 苷化位移使糖的端基碳向____________移动。 四、选择题 1. 糖类的纸层析常用展开剂: A. n-BuOH-HOAc-H2O (4:1:5;上层) B. CHCl3-MeOH(9:1) C. EtOAc-EtOH(6:4) D. 苯-MeOH(9:1) 2. 酸催化水解时,较难水解的苷键是: A. 氨基糖苷键 B. 羟基糖苷键 C. 6-去氧糖苷键 D. 2,6-去氧糖苷键 3. Molish试剂的组成是: A. α-萘酚-浓硫酸 B. β-萘酚-浓流酸 C. 氧化铜-氢氧化钠 D. 硝酸银-氨水 4. 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A. 硫酸 B. 酒石酸 C. 碳酸钙 D. 氢氧化钠 E. 碳酸钠 5.下列几种糖苷中,最易被酸水解的是()

浅谈强心苷类药物的应用护理

浅谈强心苷类药物的应用护理 发表时间:2019-09-05T17:18:09.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王清华[导读] 强心苷类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当接近,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病人的护理。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 441050) 摘要::强心苷类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当接近,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强心苷、护理 强心苷(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即强心性配糖体,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增加心肌收缩性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强心苷的用药方法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强心苷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安全范围狭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差距小,一般治疗剂量约相当于中毒量之60%;用量稍大即可中毒。 1.强心苷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1.1胃肠道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其中食欲减退往往是中毒的最早表现。常与强心苷用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未被纠正、胃肠淤血时的表现酷似,应注意鉴别。 1.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头晕、疲乏、不适、失眠及谵妄等;以及视觉异常如视黄、视绿和视力模糊, 视觉异常是强心苷中毒的特有指征,是中毒先兆,可作为停药指征。 1.3心脏毒性反应是强心苷中毒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原有心衰症状加重和各型心律失常。1.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早期中毒表现,也可发生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 2.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以1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多于中毒早期出现,严重时可发生窦性停搏。心率低于60次/分是停药指征。 1.4意外超量中毒时主要发生传导紊乱,以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发生心率异常增快或减慢、心律改变,无论是整齐转为不齐或由不齐变为整齐,均需警锡强心苷中毒,应立即监测心电图。 1.5心脏毒性的另一表现是心功能不全症状恶化、尿量减少、水肿加重。 1.6血清药物浓度测定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强心苷浓度。地高辛治疗血清浓度一般在0.5- 2.0ug/L,>2.0ug/L则有中毒危险,> 3.0ug以上则为中毒;同时须结合临床和心电图改变加以判断,有报道,测定红细胞中Na+/K+比例也有助于强心苷中毒诊断。 2.在执行强心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1用药前的观察与护理。必须测量脉率或心率,成人应不低于每分钟60次为宜,给药应因人因时而异。 2.2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应详细了解和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防止中毒的发生。 2.2.1中毒的防止严格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随意加用其它药物,避免强心苷类中毒的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感染、尤其是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肌缺氧等可加大地高辛中毒的危险,发生心律失常。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紧急处理。 2.2.2中毒的诊断密切观察用药前后病人的反应,警惕中毒先兆的出现,最早出现的是食欲不振,以后有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反应常有头晕、头痛,色视为重要的中毒先兆。给药后必须测心率,如低于60次分应立即停药,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脏中毒症状。若发现心率 <40次分,或心电图提示Ⅲ度AVB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切不可走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当病人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时,切记不能继续使用强心苷类药物,否则将有引起室颤的可能. 2.2.3中毒的治疗 1.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者予以补钾,轻者可口服氯化钾,必要时静脉滴注氯化钾。严重者可首选本妥英钠治疗,也可选择利多卡因;2.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不宜补钾,可用阿托品解救; 3.对危及生命的致死性中毒,应用地高辛抗体的Fab片段治疗,效果显著。 2.2.4用药期间的护理其他注意事项:(1)毒毛花苷K毒性剧烈,,过量可导致心律失常,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心率的变化。(2)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时,应根据病人肾功能状态适当补钾。(3)静脉注射的药物须稀释后缓慢注射,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4)老年病人、心肌缺血缺氧者、肺源性心脏病着,重度心力衰竭者、肝肾功能减退者等应慎用或酌情减量。(5)用药期间要随访血钾,根据血钾情况补充钾盐,嘱病人多食含钾多的水果,在治疗过程中切忌静脉注射钙剂。 2.3用药后的观察与护理. 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强心苷治疗的有效指征为心功能不全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如心率、心律、呼吸、食欲的改善,体重减轻,尿量增加,肝脏缩小等。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后,心衰症状未减轻反而加重者,应仔细寻找原因,并向医生报告,采取相应措施。 3应用强心苷类药物禁忌; 3.1绝对禁忌症为:(1)强心苷中毒;(2)强心苷特异质反应。 3.2相对禁忌症为:(1)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心力衰竭时,除非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慎用。(2)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洋地黄可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加重,若发生了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维性颤动,或伴有心力衰竭时,即可谨慎投以强心苷类制剂。(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若安置人工起搏器后,心力衰竭仍持续存在,则可投用洋地黄类制剂。(4)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心房纤维性颤动者,可促发心室颤动甚或猝死。关于室性心动过速能否应用洋地黄制剂问题意见尚不一致。若能肯定室性心动过速系心力衰竭的结果,或心力衰竭由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而非强心苷制剂所引起,投用强心苷即有指征。 参考文献 [1]杨文欣王树苓,一例地高辛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天津护理》,2017年第5期; [2]吴香梅陈萍,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全科护理》,2012年第19期; [3]汤佳弟,强心苷治疗小儿心衰的应用及护理,《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有机化学研究, 2017, 5(2), 114-11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88859646.html,/journal/joc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88859646.html,/10.12677/jocr.2017.52015 Progress of Phenylethanol Glycosides in Plants Gang Xue, Chenghong Ma, Yujuan Che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Received: May 21st, 2017; accepted: Jun. 18th, 2017; published: Jun. 21st, 2017 Abstract Phenylethanol glycoside compounds have a strong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pla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crophulariaceae, Rosaceae, Orobanchaceae, Plantaginaceae, Verbenaceae and so on. These com-pounds have significant activity, which are Potential drug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about their activity and medical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studies on phenylethanol glycoside com-pounds are reviewed. The main sourc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synthesis methods, chemical structur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mechanism are descript in detail. It is useful to study phenylethanol glycosides in the further. Keywords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 Activity, Structure, Content Determination, Research Progress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薛刚,马成红,陈玉娟*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收稿日期:2017年5月21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1日 摘要 苯乙醇苷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且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特性。广泛的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玄*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 薛刚, 马成红, 陈玉娟.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研究,2017, 5(2): 114-119.

强心苷及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概述 1 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 又名正性肌力药(cardiac inotropes), 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它包括强心苷类, 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川抑制药),钙增敏药及其他类. 概述 2,抗心律失常药: 是一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最终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一节强心苷类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是一类临床应用最悠久,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主要源于洋地黄(digitalis),故也统称为洋地黄类药. 第一节强心苷类 2. 优点:作用确实,无耐受性,适用于长期治疗. 3. 缺点:药物的治疗指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安全性较差.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其发生毒性作用,而且一旦发生中毒,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种类 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有以下几种: 1,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2,地高辛(digoxin) 3,毛花苷丙(lanatoside C,cedilanid,西地兰) 强心苷的种类 4,去乙酰毛花苷丙(deslanoside, desacetyllanatosideC cedilanid-D) 5,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 6,毒毛花苷G(strophanthin G,哇巴因ouabain) 强心苷类 地高辛: 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灵活的给药途径,其血药浓度测定也在临床普及,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 去乙酰毛花苷丙: 作用快而短,只能经静脉注射给药,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强心苷. 体内过程 1. 强心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性质相同,仅由于侧链不同,导致其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 2.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吸收好,大多在肝脏代谢后经肾脏排出,也有相当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 长达5-7d,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属长效强心苷. 体内过程 3,地高辛属中效强心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 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 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量. 体内过程 4,毛花苷丙,去乙酰毛花苷丙及毒毛花苷K 口服吸收甚少,多需静脉用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显效快,作用时间短,属短效强心苷. 表10-1 常用强心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洋地黄毒苷95 93-97 0.6 肝胆70% 7-9d 肾30% 地高辛< 40-90 20-30 5-10 主要肾36h

强心苷类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强心苷类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强心苷类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重症患者对β受体阻断药的耐受性,但不能降低病死率。目前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等。 二药理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 强心苷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衰竭心肌收缩敏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输出量增加。并可反射性刺激窦、弓压力感受器和迷走神经引起心律和传导减慢,心肌耗氧量不增加或降低。 2.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治疗量是可通过正性肌力作用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还可敏化心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及对迷走神经中枢的直接兴奋作用,升高心钠素水平等。中毒量可直接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3.对肾脏的作用 强心苷可增加肾血流量,产生明显利尿作用。也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降低Na+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 三适用范围强心苷类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快速心律失常。 1.心力衰竭 适用于已用他药治疗而仍有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重症患者可将地高辛与他药联用。地高辛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对控制运动时的心室率效果更佳。 2.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与心房扑动 强心苷类为治疗房颤的首选药物,能抑制房室传导,使冲动不能通过房室结下达心室,减慢心室率,使心排血量增加,解除心功能不全症状。强心苷类能使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然后再发挥治疗心房纤颤的作用。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先采用增强迷走神经的措施,如压迫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等,如无效或同时伴有心功能不全可选

药物化学——强心药

强心药是一类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又称正性肌力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肌收缩力严重损害时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强心药主要有强心苷类和非苷类(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敏化剂、β受体激动剂等)。一、强心苷类强心苷存在于许多有毒的植物体内,例如洋地黄、铃兰毒毛旋花子、黄花夹竹桃等强心苷的含量较高。强心苷种类较多,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类药物主要有洋地黄毒苷(Digitoxin)和地高辛(Digoxin)等。此类药物小剂量使用时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但是大剂量时能使心脏中毒而停止跳动,安全范围小。强心苷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强心苷类化学结构由糖苷基和配糖基两部分组成。 2.强心苷类属于Na,K-ATP酶抑制剂。强心苷类药物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构象变化,适度影响酶的功能。因此配糖基甾核的立体结构对于活性影响较大,其中A/B环和C/D 环是顺式,B/C环为反式,同时甾环上的5β-H、3β-羟基与酶的结合是必要的。 3.C17位上的内酯环是强心苷的重要结构特征,由于来源不同内酯环的结构有所差异,一般植物来源的为五元环的α,β-不饱和内酯(卡烯内酯,Cardenolide),动物来源的为含两个双键的六元环(蟾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C17位上的内酯环应取β构型。 4.强心苷的糖基多连接在甾核的3-位羟基上,虽然糖苷基部分不具有强心作用,但可影响配糖基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inhibitors,PDEI)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的抑制能使cAMP水平增高,cAMP 对心及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AMP水平增高能导致强心作用。氨力农(Amrinone)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但其副作用较多。米力农(Milrinone)化学名:1,6-二氢-2-甲基-6-氧-[3,4′-双吡啶]-5-甲腈,对PDE-III的选择性更高,强心活性为氨力农的10~20倍,具有显著的正性肌力作用和扩血管作用,可以口服,不良反应少。三、钙敏化剂(Calciumsensitizers)钙敏化剂可以增强肌纤维丝对于的敏感性,在不增加细胞内的浓度的条件下,增强心肌收缩力,多数钙敏化剂都兼有PDEI的作用,其代表药物为苯并咪唑-哒嗪酮衍生物匹莫苯(Pimobendan)等。四、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有强心利尿作用,多巴胺衍生物例如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为心脏β1受体激动剂。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4.中文教材章节(第二节 强心苷类化合物)07

复印件样张四 第八章第三节强心苷类化合物 Chapter 8,Section 3 Cardiac Glycosides Chinese text 中文教材 一、强心苷概述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cardiac aglycones)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自19世纪初发现洋地黄类强心成分以来,已从自然界得到千余种强心苷类化合物。它们主要分布于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毛茛科、卫矛科、桑科等十几个科的一百多种植物中。常见的有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紫花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黄花夹竹桃(Peruviana peruviana)、毒毛旋花子(Strophanthus kombe )、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海葱(Scilla maritime )、羊角拗(Stropanthus divaricatus)等。 强心苷可以存在于植物体的叶、花、种子、鳞茎、树皮和木质部等不同部位。在同一植物体中往往含有几个或几十个结构类似、理化性质近似的苷,同时还有相应的水解酶存在。所以,强心苷结构复杂,性质不够稳定,易被水解生成次生苷,给提取分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的化合物,能加强心肌收缩性,减慢窦性频率,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一些心率失常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疾患。据报道,某些强心苷有细胞毒活性,动物试验表明可抑制肿瘤。此外,强心苷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毒性,它能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眩晕、头痛等症。 动物中至今尚未发现强心苷类成分,中药蟾酥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但不属于苷类,属于蟾毒配基的脂肪酸酯类。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1 .苷元部分的结构强心苷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其结构特点如下: (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C10为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均是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C14羟基为β构型。母核其它位置也可能有羟基取代,一般位于1β、2α、5β、11α、11β、12α、12β、15β、16β,其中16β-OH有时与小分子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以酯的形式存在。在C11、C12和C19位可能出现羰基。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3)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两类。①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称强心甾烯类(cardenolides),即甲型强心苷元。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②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称海葱甾二烯

强心苷类药物的应用

浅谈强心苷类药物得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摘要]强心苷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就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在抗肿瘤方面也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对该类药物研究得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也更全面合理,各类强心苷类新药得不断研发。本文主要介绍强心苷类药物得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强心苷药理活性心功能抗肿瘤结构机制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就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得苷类化合物,就是临床上治疗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就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研究发现,强心苷与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相关,并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其中包括肺癌细胞[2]。肺癌分型较多,且已知不同基因类型得肺癌细胞对同种药物产生不同反应,而目前尚缺乏强心苷对不同肺癌类型作用得研究。 1 强心苷得结构及其特点 苷或称甙、配糖体,就是一类有 机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醇基或醇样 基团(配基、苷元或甙元)结合于数量 不等得糖分子而构成[3]。若配基中含 固醇核(甾核),其17位碳原子连以一个不饱与内酯环,其3位碳原子与糖分子相连,这种苷即为强心苷。 图一强心苷得结构图强心苷得结构特点:(1)甲型强心苷类化合物得骨架特征:C17位侧链为五元环得△ba-g不饱与内酯。(2)乙型强心苷类化合物得骨架特征:C17位侧链为六元环得△ba,dgd-内酯。(3)强心苷类化合物糖部分得结构特征与存在于强心苷得一些特殊得糖。强心苷里得糖部分均与苷元C3-OH结合形成苷。除有六碳醛糖、6-去氧糖、6-去氧糖甲醚与五碳醛糖外还有仅存在于强心苷中特殊得2,6-二去氧糖,2,6-二去氧糖甲醚。 2 强心苷类药物得分布

强心苷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 一类具选择性强心作用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苷或称甙、配糖体,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醇基或醇样基团(配基、苷元或甙元)结合于数量不等的糖分子而构成。若配基中含固醇核(甾核),其17位碳原子连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其3位碳原子与糖分子相连,这种苷即为强心苷,其化学结构见图强心苷的化学结构。 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称为强心药,其中最重要的是强心苷类、非苷类强心药(如肾上腺素、麻黄碱等),均有增强心排血量的功能。樟脑及其某些衍生物、庚胺醇、肌肉醇磷酸醇、癸烯醇等也有强心功能。某些血管舒张药(如氨茶碱、硝普盐、硝酸甘油及□-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对某些类型的心力衰竭有效。某些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可望用为强心药。俗话常称中枢兴奋药为“强心药”,将注射这类药物称为“打强心针”,这是不正确的。配基是强心苷的药理活性部分,配基本身对心肌的作用微弱而短促,但与糖结合后其作用的强度和持久性均增加。糖的部分影响强心苷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吸收、半衰期、代谢等)。在中国,已从30余种植物中提出可供临床应用的强心苷类。3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知多种含强心苷的药用植物。18世纪末,英格兰医师、植物学家W.威瑟灵著书论述洋地黄后,洋地黄制剂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叶末、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毛花苷C、去乙酰毛花苷C等,均取自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及狭叶洋地黄。其他强心苷如毒毛旋花子苷□取自夹竹桃科植物绿毒毛旋花;黄夹苷取自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羊角拗苷取自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铃兰毒苷取自百合科植物铃兰(君影草)。福寿草、罗布麻、万年青及夹竹桃等亦含强心苷。蟾蜍皮肤腺体中也提取一种强心苷,但其内酯环为六角形。强心苷类在避光处及pH低的条件下容易保存,失效期达1~5年。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苷是洋地黄类及毒毛旋花子苷□等。强心苷仍不失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这些制剂的安全范围很小,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不大,用量掌握不当即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现在人们正研究改变其结构以加大治疗宽度的工作。强心苷的用药方法为口服或静脉注射。按其作用的快慢分为两类:①慢作用类。作用开始慢,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慢,作用时间长。本类均为口服药,包括洋地黄叶末、洋地黄毒苷等。②快作用类。作用开始快,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快,作用时间短。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静脉注射或口服。本类药包括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旋花子苷、羊角拗苷、铃兰毒苷、福寿草等(见表洋地黄类制剂的药代动力学)。 体内过程口服者主要在肠道吸收,在胃中吸收极微,洋地黄毒苷吸收最完全而恒定,地高辛稍差。通常,作用迅速而短暂的强心苷脂溶性低,在肠道中吸收不良,这些药物常注射药。强心苷进入血液后,与血清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洋地黄毒苷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其亦具强心作用的代谢产物及未变化的原形从胆汁排出,这些物质在肠内又被吸收,从而形成一个肠肝循环,因此洋地黄毒苷的蓄积性最强,作用最为持久。作用快的强心苷,如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肾排出,因此其排泄受肾功能的影响。强心苷与心肌并无特殊亲和力,分布在心脏的强心苷远较分布于肝脏、骨骼肌者为少,但心肌对强心苷有特高的感受性。强心苷在视网膜中有分布。洋地黄毒苷的吸收既完全,又不受肾功能影响,故在血中浓度较恒定。地高辛的吸收既不完全,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更受肾功能的影响,故在血中浓度,个体相差可达数倍。因此,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判断中毒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洋地黄的药理作用洋地黄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是一种有选择性的直接作用,其作用机理仍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洋地黄与心肌细胞膜上Na□ -K□-ATP酶结合而抑制后者的活性,

强心苷及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 概述 1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又名正性肌力药(cardiac inotropes),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它包括强心苷类,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Ⅲ抑制药),钙增敏药及其他类. 概述 2,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最终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一节强心苷类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一类临床应用最悠久,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主要源于洋地黄(digitalis),故也统称为洋地黄类药. 第一节强心苷类 2. 优点:作用确实,无耐受性,适用于长期治疗. 3. 缺点:药物的治疗指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安全性较差.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其发生毒性作用,而且一旦发生中毒,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种类 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有以下几种: 1,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2,地高辛(digoxin) 3,毛花苷丙(lanatoside C,cedilanid,兰) 强心苷的种类 4,去乙酰毛花苷丙(deslanoside, desacetyllanatosideC cedilanid-D) 5,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 6,毒毛花苷G(strophanthin G,哇巴因ouabain) 强心苷类 地高辛: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灵活的给药途径,其血药浓度测定也在临床普及,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 去乙酰毛花苷丙:作用快而短,只能经静脉注射给药,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强心苷. 体过程 1. 强心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性质相同,仅由于侧链不同,导致其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 2.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吸收好,大多在肝脏代谢后经肾脏排出,也有相当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 长达5-7d,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属长效强心苷. 体过程 3,地高辛属中效强心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 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量. 体过程 4,毛花苷丙,去乙酰毛花苷丙及毒毛花苷K口服吸收甚少,多需静脉用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显效快,作用时间短,属短效强心苷. 表10-1 常用强心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一、名词解释: 1.配糖体 2.苷原 3.苷键、苷原子 4.氧苷 二、填空题: 1.多糖是一类由()以上的单糖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2.苷类是()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 3.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 4.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根据形成苷键的苷元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和()等。 5.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一般而言,苷元是()物质而糖是()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 6.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但()、()、()和()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7.麦芽糖酶只能使()水解;苦杏仁酶主要水解()。 8.确定苷键构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和()。 三、单选题: 1.能用碱催化水解的苷是() A.醇苷 B.碳苷 C.酚苷 D.氮苷 2.用酸水解时,最难水解的苷是() A.芦荟苷 B.水杨苷 C.苦杏仁苷 D.藏红花苦苷 3.下列有关苷类理化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多具还原性 B.多无旋光性 C. 有一定亲水性 D.具有挥发性 4.对水溶解度小,且难于断裂的苷键是()

A.氧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5.能确定苷键构型的是() A.酶解 B.乙酰解 C.碱解 D.酸解 四、简答题: 1.Smith裂解反应的反应式。 2.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3.苷键的酶催化水解有什么特点? 4.如何用斐林试剂反应鉴定多糖或苷?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为配糖体。 2.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genin)或配基(aglycone)。 3. 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苷键。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也称为苷原子。 4. 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氧苷。 二、填空题: 1. 2或2个以上。 2.糖,苷键,苷元。 3.苷键,苷原子。 4.氧苷,醇苷、酚苷、酯苷、氰苷。 5.亲脂性,亲水性,增强。 6.酯苷、酚苷、烯醇苷、β位吸电子基团。 7.α-葡萄糖苷;β-葡萄糖苷。 8.利用酶水解进行测定,利用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利用NMR确定苷键构型。

强心苷

第八章 强心苷 第一节 概述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药物。含强心苷的药材主要存在于一些有毒植物中,其中以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桑科、以及卫矛科等植物中最为普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类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如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西地兰cedilanid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狄戈辛digoxin )两者均从玄参科植物毛花洋地黄叶中提取获得;黄夹苷(强心灵)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得到;铃兰毒苷是从百合科植物铃兰全草中提得的。 强心苷类化合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与节律障碍等疾患。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 一、 强心苷的结构 强心苷的结构由强心苷元(cardiac aglycones )与糖两部分构成的。 强心苷元的类型 根据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 C 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 -γ- 内酯 )的称为甲型强心苷元。天然 存在的强心苷类大多属于此种类型,如洋地黄毒苷元。 2.乙型强心苷元 C 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γδ -δ-内酯)的称为乙型强心苷元。属于 这类苷元的强心苷较少,如海葱苷元(scillarenin )。见表13-1 表13-1 强心苷元的结构类型 o OH HO HO OH 1 23 4 5 6 7 8 910 1112 13 14 15 16 1718192021 2223 19181716 15 14 13 12 1110 98 7 6 5 4 3 21 o o 24 23 2221 o 20o o o o 海葱甾烯(乙型) 洋地黄毒苷元 海葱苷元 强心甾烯(甲型) 结 构 类 型 代 表 化 合 物 α α β β γ γ δ

强心苷的药理作用

加强心肌收缩力即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苷具有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这一作用在衰竭的心脏表现特别明显,具有选择性。治疗剂量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作用时,已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实验证明,不论在整体动物,还是在没有神经支配的鸡胚心脏或乳头肌都可观察到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而且这种强心作用不被β受体阻断药所取消,说明它与交感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无关,强心作用是直接的。正性肌力作用表现为心肌收缩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的提高,使心脏收缩有力而敏捷,表现为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增大,和达到一定程度最高张力所需时间减少,在心脏前后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心脏每搏作功明显增加。强心苷对正常人和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都有正性肌力作用,但只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心搏出量;因为强心苷对正常人还有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的作用,所以不增加心搏出量。心力衰竭患者用强心苷后,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不增加外周阻力。执业药师。 强心苷对衰竭且已扩大的心脏,在加强心肌收缩力时,不增加甚至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对正常心脏,却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扩大,心室壁张力提高,以及代偿性的心率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应用强心苷后,心肌收缩力增强虽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但又能使心室排空完全,循环改善,静脉压降低等,因而使心力衰竭时扩大的心脏体积缩小,心室张力降低,同时还使心率减慢,这两方面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提高了心脏的工作效率。对正常心脏,由于加强心收缩力,而对心室壁张力无明显影响,心率仅稍减弱,故总耗氧量增加。 减慢心率即负性频率作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搏出量不足,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出现代偿性心率加快。心率加快超过一定限度时,心脏舒张期过短,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反而降低。同时,心率过快冠状动脉受压迫的时间亦较长,冠状动脉流量减少,不利于心肌的血液供应,强心苷可使心率减慢。长期以来认为其负性频率作用是由于心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的结果。目前通过实验表明,在正性肌力作用出现之前已见明显的心率减慢,认为地高辛具有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十分有利。 对心肌电影响(1)传导性强心苷在小剂量时,由于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使Ca2+内流增加,房室结除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较大剂量时,由于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减慢房室传导。 (2)自律性治疗量的强心苷对窦房结及心房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几无直接作用,而间接地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