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衰.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37.50 KB
- 文档页数:37
病例讨论时间:2013年10月5日地点:麻醉医生办公室参加人员:张宗旺主任医师,张学俊副主任医师,张雷副主任医师,刘忠主治医师,谢冠楠主治医师,赵同航住院医师,吴滨住院医师、任春光住院医师,许霞住院医师,赵静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若干名赵同航住院医师汇报病例:患者,女性28岁,住院号:1133745,孕36周,4年前首次妊娠时发现风湿性心脏病,现因“胎儿窘迫,妊娠合并心衰”急诊行剖宫产术。
入室后生命体征如下:血压124/80mmHg,心率158次/分,呼吸30次/分,Sp0291%。
紧急面罩吸氧,行左上肢外周静脉穿刺,外科医师准备就绪后,静脉给予依托咪酯7.5mg,琥珀胆碱100mg后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顺利,继续给予顺阿曲库铵12mg,术中以3%七氟醚和0.3mg/h瑞芬太尼维持,3分钟后娩出一男婴,哭声尚可,随即静脉给予芬太尼0.1mg,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带气管导管安返ICU。
1、妊娠对心脏病有什么影响?2、心脏病对妊娠有什么影响?3、对该患者应该选择何种麻醉方式?术中应该怎么维持?谢冠楠主治医师:该患者系二次妊娠,第一次妊娠期间发现有风心病,妊娠后未经系统治疗。
此次怀孕后也未经正规产检。
此类患者妊娠期间风险较大。
建议此类患者在麻醉前最好建立动静脉监测,以指导术中液体补充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由于子宫不断增大,胎盘血循环的建立,体内水与钠的潴留,使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最高峰,心率加快,每分钟心排出量比未孕期增加30%-40%,加重心脏负担。
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增加心脏负担,易发生心力衰竭。
胎儿娩出后,子宫血窦关闭,胎盘血流循环停止,子宫内血液进入循环,腹压骤降致使回心血量增加,可加重心脏负担,是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最危险的时期,因此死亡病例多发生在产褥期。
同时,如果母体患有心脏病,则由于母体妊娠期活动受限,易导致早产,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孕妇。
妊娠合并心衰的诊断与处理规范心力衰竭最容易发生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早期。
诊断:1、妊娠前有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史,或曾有风湿热病史,体检、X线、心电图检查曾被诊断有气质性心脏病。
2、有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
3、有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
心脏听诊有舒张期2级以上或粗糙的全收缩期3级以上杂音。
有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和交替脉等。
4、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等。
5、X线检查显示心脏显著扩大,尤其个别心腔扩大。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肌肥厚、瓣膜运动异常、心内结构畸形。
产前检查发现为重症病例,转市级或三级医院治疗。
1.终止妊娠的指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终止妊娠:(1)心功能Ⅲ级或Ⅲ级以上者。
(2)有心力衰竭史者,或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3)发绀型先心病,尤其是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而未经心脏矫正术者。
(4)活动性风湿热者。
(5)严重的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者。
(6)心脏手术后心功能未得到改善者,或置换金属瓣膜者。
(7)心脏明显扩大,或曾有脑栓塞而恢复不全者。
(8)严重心律失常者。
(9)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
(10)急性心肌炎活动期。
2.终止妊娠的方法妊娠3个月以内可行人工流产术,妊娠5个月以上者需慎重考虑,有心力衰竭者必须在心衰控制后再行终止妊娠。
3.妊娠期的处理产前检查自妊娠12周后每2周1次,20周起每周1次,产、内科共管,严密观察心脏功能,应及早发现早期心衰以及时处理,并注意以下情况:(1)充分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2)限制钠盐摄人,每日3~4g,预防水肿。
予以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量多餐。
(3)防治贫血、上呼吸道感染及便秘。
(4)预产期前2周入院待产。
(5)心脏功能Ⅲ~Ⅳ级者,立即住院治疗。
(6)如需输血宜进行成分输血。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护理对策。
结果所有患者中,因妊娠期高血压而致心力衰竭36例,因先天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9例,因风湿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2例,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力衰竭1例,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致心力衰竭1例;妊娠结局:分娩时死亡1例,胎儿死亡1例,新生儿因重度窒息及肺透明膜病死亡2例。
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在围生期对孕妇进行加强护理干预。
以改善妊娠结局。
标签:妊娠;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护理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一种产科危急重症,在妊娠期的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妊娠期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居第二位。
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找到一种有效规避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干预方法,降低死亡率。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11例;B超检查显示:单胎妊娠49例,双胎妊娠1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46±3.57)岁。
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如病因、心力衰竭发生时间等,并对患者围生期采取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2结果2.1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病因特点:所有患者中,因妊娠期高血压而致心力衰竭36例(72%);因先天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9例(18%);因风湿性心脏病而致心力衰竭2例(4%);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致心力衰竭1例(2%);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力衰竭1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