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4
NCCN结肠癌指南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NCCN的指南基于当前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根据结肠癌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特定情况和偏好等因素,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建议。
指南的内容包含了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
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中,指南强调了结肠内镜检查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每个年龄阶段的筛查推荐。
对于已经确诊的结肠癌患者,指南提供了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治疗选择。
在手术治疗方面,指南详细说明了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能方法,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此外,指南还描述了手术前后的肿瘤分期评估和辅助治疗的考虑因素,以及手术后的恢复和随访计划。
对于晚期结肠癌患者,指南列出了根据肿瘤的分子改变和表型特征进行靶向治疗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指南提供了特定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例如EGFR抑制剂和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和个体化的综合护理的重要性。
在结肠癌的治疗过程中,持续的病理学评估、康复支持和心理健康关怀被视为必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NCCN结肠癌指南还提供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治疗建议,如老年患者、妊娠期患者和复发/转移性结肠癌患者。
指南还包含了一些实用工具和临床路径,以帮助医生和医疗保健提供者进行决策和管理。
总而言之,NCCN结肠癌指南是一份系统性和权威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了最佳的结肠癌管理方案。
指南的内容涵盖了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旨在提供个体化和综合护理的建议,以优化患者的疾病管理和治疗效果。
最新: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第4位,其发病率亦呈持续上升趋势。
得益于早期筛查、早期预防理念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不断进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前已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W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直肠癌、肛管癌)等国家级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具体如下。
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一、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 .指标代码:CRC-OI-OI o2 .指标名称: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 .定义: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肿瘤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的比例。
4 .计算公式: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X100%o5 .患者就医类型:住院和门诊患者。
6 .设置理由: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7 .指标类型:过程质控。
8 .表达方式:比例提高。
9 .除外患者:急诊入院患者。
10 .指标参考依据:《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直肠癌、肛管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1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国际抗癌联盟(UnionforInternationa1CancerContro1,U1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2017年第8版)。
2022美国一般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更新解读(全文)摘要近年来由于美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筛查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以及各种新兴筛查方式的出现,美国各相关行业协会,如:胃肠病学会、预防服务工作组等陆续对一般风险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进行了更新。
这些指南在结直肠癌筛查的起止年龄、筛查方式及筛查频率等方面的推荐等级不尽相同,全面了解这些指南更新的要点以及不同指南推荐的异同,对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5位的恶性肿瘤[1]。
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约4%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年平均增长速度约2个百分点[2]。
在美国,尽管结直肠癌仍为发病率、死亡率排名第3的恶性肿瘤[3]。
然而得益于较早开展人群层面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和危险因素控制,近年来美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4]。
因此,推动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迫在眉睫的一环,也是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5-6]。
近年来,由于美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筛查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以及各种新兴筛查方式的出现,美国各相关行业协会陆续对一般风险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进行了更新。
全面了解这些指南更新的要点以及不同指南推荐的异同,对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着重阐述美国各行业协会对一般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起止年龄、筛查方式与频率的指南建议的更新,并概述近年来各种筛查方式的循证医学证据。
一、指南更新本文将主要介绍以下5个美国行业协会针对一般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最新指南建议,包括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 MuIti-SocietyTask Force ,USMSTF \美国放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ACR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ACS ∖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 ACG )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 USPSTF ∖一般风险人群的定义在各指南中有细微不同,但总体一致,以最新更新的USPSTF指南为例,一般风险人群定义为〃无结直肠癌病史、腺瘤性息肉病史、炎性肠病史;无提高结直肠癌罹患风险的已知疾病史或家族遗传疾病史(如林奇综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儿2017年USMSTF指南[7]更新,建议非非洲裔美国人的一般风险人群从50岁开始筛查(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根据筛查方式性能、成本和接受度等,新版指南首次提出将不同结直肠癌筛查方式分为三线:一线包括结肠镜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二线为CT 结肠造影(CT coIonography z CTC \粪便DNA-FIT( stool DNA test with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sDNA-FIT )和乙状结肠镜;三线为胶囊结肠镜(colon capsule , CC);不建议使用SEPT9甲基化来筛查结直肠癌。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结直肠癌(CO1oreCtaICancer,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1inica1Onco1ogy z CSCc))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
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Journa1ofCancerResearch,CJCR)2023年第3期,我们将介绍2023年版本与2023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诊断部分1 .肝转移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证据显示,化疗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化或因肝窦阻塞导致肝脏纤维化乃至肝硬化。
因此肝脏转移瘤经化疗后可能不为CT所显示,推荐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进一步诊断(∏级推荐),必要时推荐肝脏超声造影检查(In级推荐)。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建议标涉中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及耻骨直肠下缘距离,同时按照顺钟向点数标注肿瘤所处象限,特别是标注肿瘤累及前1/4象限者(顺钟位10点~2点)。
3 .直肠癌的T分期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诊断TN分期诊断标准。
特别提出,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能棘或能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即可诊断为直肠癌T4b期。
4 .直肠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将改变治疗策略,特别需要明确非区域和侧方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依据,包括短径≥5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或回声不均。
推荐标注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骼内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
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详解引言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建议。
本文档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指南概述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制定的一份权威指南,汇集了全球顶尖肿瘤专家的共识意见。
该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提供了结直肠癌的最佳管理策略。
诊断标准根据2022年版指南,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其中,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是确诊结直肠癌的关键步骤。
分期与风险评估结直肠癌的分期和风险评估是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根据2022年版指南,结直肠癌分期采用TNM系统,同时还考虑了分子标志物和遗传突变的信息。
风险评估方面,指南提供了基于肿瘤特征和患者特征的评估方法,以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
治疗策略2022年版指南针对不同分期和风险的结直肠癌提供了详细的治疗策略。
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指南还提供了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案的建议。
随访与复发监测结直肠癌的随访和复发监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病变非常重要。
2022年版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复发监测指标,以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2022年版结直肠癌NCCN指南是一份重要的临床参考资料,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通过遵循该指南,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解读
1. 引言
2. 指南更新要点
2.1 诊断
- 新增:基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如粪便DNA检测,用于评估结直肠癌的风险。
- 更新:内镜检查的推荐等级,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2.2 治疗
- 新增: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
- 更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方案,引入了新的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
3. 诊断与评估
3.1 筛查
- 推荐: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粪便隐血检测、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镜检查。
- 新增:基于遗传因素的个性化筛查策略,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应提前进行筛查。
3.2 诊断方法
- 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 新增:粪便DNA检测,对于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 治疗策略
4.1 局部病变
- 推荐:手术切除作为局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 更新: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引入了新的放射治疗和化疗方案。
4.2 晚期结直肠癌
- 推荐: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 新增: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如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维莫拉尼(Vemurafenib)治疗。
5. 特殊人群
5.1 老年人
- 推荐: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功能评分,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 更新:对于高龄患者,应充分考虑手术风险,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方法。
5.2 儿童和青少年
- 推荐: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结直肠癌,应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
- 新增: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特定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6. 结论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2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诊疗策略,涵盖了诊断、治疗和特殊人群的管理。
这些更新反映了结直肠癌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