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3
第0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基本观点的比较(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知识拓展 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生殖隔离⎩⎪⎨⎪⎧ 不能交配⎩⎪⎨⎪⎧⎭⎪⎬⎪⎫季节隔离不亲和性(受精前隔离)能交配⎩⎪⎨⎪⎧⎭⎪⎬⎪⎫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受精后隔离)(3)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比较 ①渐变式——先长期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共同进化a.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如下关系图)b.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c.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诊断辨析(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3)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适应性变异的产生。
(×)提示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4)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的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6)没有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7)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的现象。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提要:现代生物进化拉马克:观点、意义理论的由来达尔文:观点、意义、局限性进化基本单位:种群现代生物进化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理论主要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物种的三个环节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概念、生物多样性内容本章知识点: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2、意义: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进化的,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 + 有限的生活条件(2)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 变异(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 + 有利性状的遗传(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类型生物2、意义: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1)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关于遗传和变异:性状水平基因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个体为单位种群为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种群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同步类2010-7-9一、选择题1.(09-10·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3月月考)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
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的原因可能是( C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增加是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2.(09-10·福建省古田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D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09-10·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阶段考试)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D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学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4.(09-10·福建省古田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B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5.(09-10·福建省古田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以下不属于达尔文观点的是( C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认为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6.(09-10·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3月月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某种群中某基因的突变率B.某种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例C.某种群中某种基因的出现比例D.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27.(09-10·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3月月考)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进化,两者关系为( C )A.变异方向与进化方向相同B.进化促进了变异的出现C.变异不定向,进化是定向的D.进化速度决定了变异速度8.(09-10·福建省古田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 C )A.一个基因制造一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C.生物之间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生物之间差异大9.(09-10·河南省西华一高高一下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生物的主观意愿决定的B.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现代达尔文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中性学说认为生物的大多数变异是有害的,其变异类型是否被保留由自然选择决定10.(09-10·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4月月考)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刚兴起的时候,都是以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且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的大气压)的实验室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