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1)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8
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转载于《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上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上海市心电质控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上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于2010年制订了“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及“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这是全国首次制定心电行业质控条例的省市,为促进全国心电学科的规范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市心电质控手册在2016年进行了补充修订,现将手册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学习之用。
第一部分内容: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一设备要求和维护1. 常规心电检查设备须采用6 导或12 导同步记录方式,取消单导心电图机用于日常心电图规范诊断,但可用于急诊心电图检查。
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常规心电检查网络化制度,促进心电图诊断质量的提高。
2. 定期保养,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仪器故障或配件缺失,应暂停使用并及时更换或检修。
二岗位要求1. 从事心电图检查的医技人员必须具有资质。
2. 心电图室轮转及实习人员必须在专业医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心电图操作。
3. 专业心电图人员应掌握并熟练使用心电图设备的常用技术参数和设置,熟悉心电图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
三检查前要求1. 心电检查的申请单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或描述以及检查要求。
2. 认真核对,确保基本信息正确,注意临床的特殊要求。
四心电图描记要求1. 保证记录质量,尽可能清除影响心电图记录的因素(如有影响心电图诊断的特殊情况,需在检查报告予以注明)。
2. 正确安放导联,保证心电图有效记录时间≥10 秒,特殊情况应增加记录时间。
3. 一些特殊情况操作要求。
(1) P 波不清晰应调整增益或走速予以记录。
(2)II、III 和AVF 导联上P 波倒置或负正双相,且P-R 间期120ms时,须加做增快窦性频率后的心电图(如坐位或仰卧起坐等方法)。
以区别游走节律还是其他的异位节律。
(3) III 和AVF 导联有异常Q 波时,须加做深吸屏气后心电图,以排除横位心脏所致的异常Q 波。
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广西医科大学三附院心电图室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图片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除了使用标准仪器—年检合格的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仪、平板运动系统外,还要求周围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正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结果判断及必要的随访验证。
一、常规心电图的环境要求1、室内保持温暖(不低于18°C),以免因寒冷而引起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0.5ohm)。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线电缆,床边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察床的宽度不窄于80cm。
二、做好检查前解释工作及注意事项的交代对初次接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者,必须事先告诉病人具体检查方法,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对动态心电图检查应认真讲明配带动态心电图后的注意事项(要求按生活日记),如何记录生活日记及何时使用事件键。
平板运动试验前要告诉病人检查目的、步骤及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告诉病人如何运动,以取得病人合作,保证获得基线稳定的运动心电图及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用50-75%的酒精或生理盐水涂搽放置电极处的皮肤。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的12导联心电图电极或动态心电图电极。
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放置在乳房下缘胸壁上,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电极中心处必需放置在骨面标志上,以减少肌电干扰发生。
4、无肢体缺失或完全石膏包扎,不要将下肢导联放在一个下肢上。
四、保证记录图片质量及报告质量1、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如使用无自动记录1mV定标方波的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前必须先描记定标方波,方波时限约0.12s。
每次更换定标电压时都要再次打定标,记录结束时要先打定标,并走纸使最后的定标暴露,把最后的定标留在记录纸上。
完整word版)心电图仪质量控制规程心电图仪质量控制规程1.引言心电图仪是临床诊断常用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对确保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心电图仪质量控制规程,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2.设备检查和校准2.1 定期检查设备外观,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腐蚀。
如有发现问题,应立即报修。
2.2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松动。
2.3 进行设备的校准。
校准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根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校准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4 校准完成后,应进行测试以验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应涵盖设备的各个功能,包括测量精度、波形质量、信号干扰等。
3.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控制3.1 使用标准导联和电极进行心电图采集。
导联和电极应保持清洁,确保良好的接触。
如发现电极粘贴不良或电极老化,应及时更换。
3.2 心电图采集过程中,注意环境的静音和稳定。
避免干扰源,如手机、无线电等靠近设备。
3.3 采集的心电图数据应及时进行保存和备份。
保存的数据应具备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后续分析和查验。
3.4 对采集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包括波形的准确和清晰度、心率的合理范围以及噪音和干扰的控制等方面。
4.安全和风险控制4.1 心电图仪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2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维护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4.3 对设备的电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供电稳定和可靠。
4.4 心电图仪应具备防护措施,包括过压、过流、温度等。
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5.相关记录和报告5.1 对设备的维护、校准、质量控制等工作应进行记录。
记录应包括工作内容、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5.2 心电图检测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
记录应准确、完整,以便评估和回顾。
5.3 发现问题和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规心电图检查标准化操作方法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及准确的报告结果,除了使用标准仪器(—年检合格的心电图机)外,还要求周围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正确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结果判断及必要的随访验证。
方法、合理的结果判断及必要的随访验证。
以下为常规心电图检查标准化操作。
以下为常规心电图检查标准化操作。
01适应证适应证I 类 1. 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者。
合征、急性肺栓塞者。
2. 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
黑蒙、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房结综合征者。
3. 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 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血钙等。
5. 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6. 心脏手术或其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后检查及术中检测。
术中检测。
7.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及随访。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及随访。
8.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随访。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随访。
Ⅱ a 类1. 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肺心病。
病。
2. 心血管以外其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检测。
3. 对心脏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4. 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5. 正常人群体检。
正常人群体检。
6. 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Ⅱ b 类1. 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2. 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02基本技术参数标准基本技术参数标准1. 安全性:按照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安全性:按照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IEC)(IEC)的要的要求,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用电器设备的电源与信号采集、放大部分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隔离措施,根据应用部分的隔离程度,医用电气设备分属三型:用部分的隔离程度,医用电气设备分属三型:B B 型、BF 型及CF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