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氧疗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02 MB
- 文档页数:25
新生儿氧疗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一、新生儿氧疗氧疗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低氧血症和缺氧的重要对症措施,其目的是以适当的方式给患儿输送氧气,提高肺泡分压(PaO2)氧疗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和缺氧的重要对症措施,其目的是以适当的方式给患儿输送氧气,提高肺泡氧分压,改善肺泡气体交换,从而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缺氧,同时为了防止缺氧对机体组织和器官的不良影响和损害,应注意避免发生氧的不良反应或氧中毒。
正确诊断缺氧和掌握氧疗的指证,是正确应用氧疗的前提。
㈠缺氧的临床诊断缺氧是急症,威胁患儿生命,在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之前即需紧急处理,在此情况下,缺氧的诊断优先于病因的诊断。
可根据缺氧的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进行判断。
1.缺氧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有:⑴呼吸增快:足月新生儿安静时呼吸持续超过60-70次/min,严重者80~100次/min,是患儿氧供不足时最早的增加通气和氧摄入的代偿方式。
⑵吸气三凹征:在增加呼吸频率仍不能代偿的痒供需矛盾时,膈肌和辅助呼吸肌加强做功,增加吸气力度和深度以增加潮气量,吸气时出现胸骨上、下及肋间隙凹陷。
其功率与能量的消耗较增加呼吸频率大,病情也较后者重。
⑶鼻翼扇动、鼻孔扩张:新生儿呼吸气流主要经过鼻道,呼吸费力时出现鼻孔扩张和鼻翼扇动。
⑷呼气呻吟:是呼气相后期声门关闭气流冲击声带的声音。
是肺泡萎陷性疾病时的一种代偿方式,其作用类似持续气道正压(CPAP),有利于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进一步萎陷。
⑸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呼吸增快,伴明显的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危重病例呼吸反而减慢持续低于30/min,称呼吸减慢,表现新生儿对化学刺激无反应能力,是严重呼吸衰竭的一个症状,提示病情凶险。
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呼吸暂停。
⑹青紫:包括:①生理性青紫:正常新生儿在出生5分钟后可呈现青紫,是由于动脉导管和卵圆孔尚未关闭,仍表现右向左分流,肺还未完全扩张;②中心性青紫:系心肺疾病使动脉SaO2和PaO2降低所致,根据病因可分为肺源性青紫(如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变、肺炎等)和心源性青紫(伴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疗与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结果干预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高压氧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患儿在围生期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临床新生儿病死率变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儿在出现窒息症状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致使患儿的发育商相对低下,对患儿正常生长造成研究的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中选取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日龄1至9天,平均3.2天;治疗组患者男22例,女16例;日龄1至8天,平均3.6天。
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的制度执行要保证严格,预防出现交叉感染;使室内保持清洁,每天要对病房进行2次通风处理,每日用浓度为1:200的84液对地面进行3次擦拭,使室温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每日用浓度1:200的84液对暖箱进行擦拭,工作人员在与患儿进行进出前后应该注意洗手。
新生儿重度窒息护理措施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护理措施以确保婴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护理措施:
1. 呼吸支持,首先要确保婴儿的气道通畅。
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医护人员可以使用面罩和呼吸囊进行呼吸支持,或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到呼吸机上。
2. 氧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通常需要额外的氧气支持。
医护人员会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节氧气浓度。
3. 循环支持,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支持婴儿的循环系统。
4. 体温调节,新生儿重度窒息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
医护人员会确保婴儿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保温箱或加热设备来进行体温调节。
5. 营养支持,婴儿在窒息后可能无法进食,需要通过静脉或管
饲等方式获得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力和促进康复。
6. 监测和观察,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
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观察婴儿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家庭支持,在医院护理期间,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在婴儿出院后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监护。
总之,新生儿重度窒息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支持、
氧疗、循环支持、体温调节、营养支持、监测和观察,以及家庭支持。
这些措施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婴儿能够尽快康
复并健康成长。
新生儿氧疗的方法
新生儿氧疗是一种对呼吸系统有问题的新生儿进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氧疗方法:
1. 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可以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来帮助其呼吸。
呼吸机可以通过面罩或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和空气的混合物来维持宝宝的呼吸功能。
2. 氧气面罩:对于需要额外氧气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面罩来给予额外的氧气。
面罩可以根据宝宝的氧气需求来调节氧气浓度。
3. 氧气头罩: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头罩来给予氧气。
头罩可以固定在宝宝头部,让宝宝在呼吸时吸入氧气。
4. 氧气浓缩器: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新生儿,可以使用氧气浓缩器来提供高浓度的氧气。
浓缩器可以通过管道或氧气面罩给予氧气。
无论使用哪种氧疗方法,都需要严格监测宝宝的氧气饱和度和呼吸情况,以确保氧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氧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早产儿安全用氧1、早产儿安全用氧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2、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应给予吸氧。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 90%~95%。
3、最好使用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
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4、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5、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
使用头氧、温箱给氧时,必须使用氧浓度定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早产儿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
6、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7、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8、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新生儿氧疗方法及要求氧疗氧浓度计算公式:吸入氧浓度= 21% + 4x氧流量L/分一、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法为低流量给氧时常用的方法。
方法:用硅胶材质的6#吸氧管插入鼻前庭内0.5cm 。
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新生儿。
流量:一般为0.5--1/L /分。
缺点:是易引起鼻翼部疼痛,导管口被分泌物阻塞、导管扭曲、新生儿张口或哭闹时使供氧减少。
氧流量过高时可引起鼻咽部的刺激是新生儿不适。
二、新生儿面罩吸氧法方法:用新生儿专用的吸氧面罩放置在患儿的口鼻之上,固定带放于患儿后枕部。
局部氧疗对新生儿红臀的治疗
李婉雅2015/9/4
对于新生儿红臀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加以局部氧气吹入。
方法是:有臀红的新生儿,每次大小便更换尿布时,用清水洗净臀部后,用一氧气面罩罩住臀红部分,氧流量为5-6L/min,10-30min/次(根据臀红程度决定治疗时间,但最长不超过30min)。
吹氧时间一般是患儿臀红处的皮肤干燥、无渗液为止。
每次吹氧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经过临床实验证明,使用氧疗的患儿,能加速其创面愈合,红臀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是治疗红臀的关键。
氧气吹入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臀红的皮肤干燥,杀死臀红部位的细菌,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的,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供,加快红臀的愈合。
次方法简单、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剪断脐带残端;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第四节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第五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第六节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常规第七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第九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第十节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指征,脉搏、呼吸及尿量;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2、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保持输液通畅,Q4h监测血糖,维持血糖;3、冷盐水水温低于20℃以下或1.4%碳酸氢钠液洗胃;反复洗胃2-3次;根据病情情况可洗至胃内抽取液清彻为止;一般在呕血或暗棕色液体出现当日及时抽取胃内积血,进行充分有效地胃肠减压;4、止血剂应用,视病情而定,遵医嘱予VitK1、止血敏静脉滴注;5、遵医嘱管饲云南白药、肯特令或去甲肾上腺素;6、遵医嘱输新鲜全血,可采用父系或母系家族同型血源,视出血多少而定;第十一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第十二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第十三节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健康教育1、让家长了解破伤风宝宝恢复期的特点,告诉家长宝宝的肌肉紧张状态要持续数月,以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2、让家长掌握如何用棉签协助塞入橡胶奶头进行合理有效喂养,如何预防窒息及发生窒息时怎样紧急处理后急送医院;3、教会家长婴儿扶触法,指导家长对宝宝进行恢复期护理,注意清洁卫生,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等基础护理,防止感染;定期预防接种;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项目内容临床表现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较早出现的症状;2、呕吐:患儿常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3、腹泻和血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4、全身症状: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病例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2、X线检查3、实验室检查:粪便、血象、血培养、腹部B超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排便异常:腹泻、便血与肠道感染、缺血、坏死有关2、腹痛、腹胀与肠道坏死、感染有关3、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禁食、胃肠减压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长期禁食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与血容量下降、微循环障碍有关第十五节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
新生儿低氧血症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新生儿低氧血症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血液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无法满足其身体组织和器官的氧需求。
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急情况之一,若不及时干预和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肺部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萎陷,气体交换障碍。
肺炎:肺部感染引起肺泡炎症和渗出,影响氧气的弥散和通气功能。
胎粪吸入综合征: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胎粪,阻塞气道,引起肺部炎症和通气不良。
2. 心血管系统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大血管转位等,导致血液分流和氧合异常。
持续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影响肺部的血液灌注和氧合。
3. 贫血严重的失血或溶血性疾病,导致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
4. 呼吸中枢抑制分娩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镇静剂等,抑制了新生儿的呼吸中枢。
5. 其他新生儿窒息:分娩过程中的缺氧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肺不张:肺部部分区域不能正常扩张,减少了有效的气体交换面积。
三、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或呼吸缓慢,呼吸节律不规则。
鼻翼扇动、三凹征明显,呼吸费力。
发绀: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呈现青紫色。
2. 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失常。
血压不稳定,可能出现低血压。
3.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抽搐、肌张力改变。
4. 消化系统喂养困难、呕吐、腹胀。
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四、治疗要点1. 氧疗根据低氧血症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
对于严重低氧血症,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 治疗原发病针对肺部疾病,如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抗感染治疗肺炎等。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
纠正贫血,如输血治疗。
3. 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4. 药物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血管功能。
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减少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