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综合柱状图记剖面图的编制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九章实测地质剖面第一节实测剖面的目的及剖面位置的选择在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也是对工作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
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
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待室内进行分析研究;有时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地球物理及放射性测量等项工作。
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区地质发展史的研究,以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的特征,推断地壳运动的时期及特点,通过不同地质剖面的对比,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变化等等。
因此许多专门性的研究工作也都要通过实测一定数量的地质剖面来完成。
在地质测量工作中,通过实测剖面系统掌握测区内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而准确地划分地层,确定填图单位,明确分层标志,为顺利开展地质测量作好基础工作。
在踏勘测区的基础上,选择几条典型的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是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1.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也就是说,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
有时一条剖面不能包括所有地层,这时可分几个剖面进行测量,然后综合成一个连续剖面。
所测每一时代地层最好要有顶面和底面,选择发育好、厚度最大的地段。
以解决地层问题为目的的剖面,最好选择结构比较简单,尽可能不受断层、褶皱及岩体干扰的剖面。
如果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所选剖面应反映测区的主要构造特征,剖面线要垂直主要的褶皱轴线和断层走向。
2.剖面线经过地段露头要好,尽可能选择连续山脊或沟谷。
避开障碍物,减少平移。
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3、综合柱状图主要表示平面图区内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变化及接触关系等。
4、比例尺说明比例尺的大小,用数字:1:×××也可用尺标:5、图例主要说明地质图中所用线条符号和颜色的含义,按照沉积地层层序、岩浆岩、地质构造和其它地质现象的顺序排列。
6、责任栏(图签)说明地质图的编制单位、图名、图号、比例尺、编审人员、成图日期等,便于查找。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表示(一)地层岩性的表示地层岩性在地质图上是通过地层分界线、地层年代代号、岩性符号和颜色,并配合图例说明来表示的。
1、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形状不规则,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在河谷斜坡、盆地边缘、平原与山地交界处,大致沿山麓等高线延伸。
2、岩浆侵入体的界线形状最不规则,也无规律可循,需根据实地情况测绘。
3、层状岩层的界线(1)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产状与地形等高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
(2)直立岩层,直立岩层的地层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
(3)倾斜岩层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界线的弯曲方向(“V”字形弯曲尖端)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程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大。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而且倾角大于坡角时,地层分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矿区1 : 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 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 :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 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煤矿地质测量图纸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煤矿地质测量图纸是煤矿的重要技术基础资料,是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加强矿图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矿图标准化,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安全、建设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是依据《煤矿采矿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GB/T38110-2019)》《煤矿测量规程》《山东省采掘工程交换图暂行规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防治水细则》等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各矿井计算机绘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第三条矿图绘制工作必须在总工程师和地测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配齐绘图人员,均采用计算机绘图系统,以保证绘图质量。
第四条计算机绘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汇集各种地质测量的基础资料,编制成各类矿图,为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安全等部门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图纸资料,定期将生产、建设工程的进度和变化情况,及时填绘在矿图上,正确反映井上下生产建设的真实面貌。
第五条计算机绘图工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绘图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掌握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按规范作业。
第六条集团公司各单位完成的地质勘探报告、修编的矿井地质报告、地形图以及其它图纸的绘制等均须参照本规定执行。
绘制的各种计算机图纸应合理设置图纸分层,数据格式统一,便于各种比例尺图纸的合成、编辑与输出。
第七条建立计算机矿图资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图纸拷贝、修改、出图的审批。
第二章矿图种类第八条各煤矿(筹建处)在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应绘制完整的地质测量矿图,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和绘制。
第九条矿图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基本矿图、专用矿图和日常用图。
本规定只规定了基本矿图和地质测量专用矿图的基本要求,未列入的其它矿图,按有关规程要求和实际需要绘制。
第十条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为:1.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1000~1:5000;2.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3.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1:200~1:500;4.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或1:5000;5.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6.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1:5000;7.井筒断面图,比例尺1:200~1:500;8.主要保护煤柱图,比例尺1:1000~1:5000。
地质(dìzhì)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一.目的(mùdì)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xuéhuì)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zhǎngwò)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shíxǐ)内容(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
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
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
见插图6。
(三)不整合(zhěnɡ hé)在地质图上的特点1.平行(píngxíng)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chónghé),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
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jiǎodù)不整合角度(jiǎodù)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制。
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1)绘制坐标网线: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
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
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包括:1.地形线2.地表地质界线3.地表探矿工程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单项设计工程设计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项工程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
最后绘整理成图。
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质平面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
比例尺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
现将具有一系列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2)绘平面坐标网,要求对角线误差小于1毫米,同时画上各勘探线及编号;(3)从各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切图标高线上切取各类工程及地质界线点,并转绘到平面图各相应勘探线上;(4)将各相邻勘探线上的对应地质界线点连接起来,注意地质构造线的性质、产状变化趋势;一般应按照:先新后老,先外后内,先主后次,先含矿层(带)后矿体、再矿石类型的顺序联图;若有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要参照对比修改;并根据对某些规律变化的趋势性认识,尤其对那些属内插外推界线的预测内容作必要修正;(5)按所选定设计的勘探工程种类(沿脉、穿脉、坑内钻等)和间距,作单项工程设计,并编号以完成预定的矿床勘探任务。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
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其内容包括:
①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
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代纪世期
地层系统:界系统阶
根据古生物、岩性等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②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③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
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④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⑤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⑥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⑦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
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⑧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⑨比例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⑩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
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
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
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三、制图方法步骤
1.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
2.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3.按规定比例尺,以累计厚度,自上而下。
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如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等)。
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线上应
注明平行不整合。
4.依次填好时代、代号、厚度等项内容。
5.按照规格写好图名(最好用隶书体写)、比例尺、制图时间、资料来源、制图人及制图单位。
6.画出所用图例。
沉积岩按粗屑、细屑、化学岩的顺序排列,然后画岩浆岩、变质岩及其它图例。
7.绘制完后经全面检查,无误时以绘图墨水上墨。
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比例尺 1:2000
制图单位:制图人:×××审核人:×××
资料来源:制图日期:年月日
附录图1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