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79.58 KB
- 文档页数:3
中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中学数学教学现状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学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乏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同时,数学题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难题或者枯燥的内容,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2.学习效果不佳由于教材内容较多,教学进度较快,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同时,重视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也使得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记忆和口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如下几点对策:1.应用性教学将数学知识联系具体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设计数学题目,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多元化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结合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利用新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四、提升学习效果的对策1.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思维导图和归纳总结数学知识体系庞大,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整理清楚,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一、调查目的和方法调查目的: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调查对象:本调查以中学生、数学教师和家长为主要对象。
样本选择:从不同地区的中学随机选择了一些学生和教师,同时邀请了一些家长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数学教学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黑板讲解的方式,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少数学校尝试使用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
家长普遍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 数学教学质量第1页/共4页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数学教学质量不够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讲解不清晰、不够生动,缺乏趣味性;-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
3. 数学教学资源教师普遍反映,数学教学资源有限,教材更新较慢,缺乏相关课外读物和培训机会。
学生和家长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和辅导。
4. 家庭作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些学校数学家庭作业过多,有些学生承受不了压力;但也有一些学校数学作业负担适当,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班级氛围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班级氛围对于数学教学很重要。
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问题分析1. 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多教师传统的黑板讲解方式较多,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主导与学生被动接受之间的关系不够平衡,学生缺乏参与和互动机会,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2. 教师讲解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的讲解方式和内容不够生动、清晰,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较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可能与纯粹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有关。
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
4. 数学教学资源不足教材更新较慢,缺乏相关课外读物和培训机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一、引言二、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出现不少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学情绪,对数学学习持消极态度。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数学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传统的板书和讲解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讲解内容过于抽象,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固。
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更深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时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应对措施研究1. 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验和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数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强、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生动;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反馈式教学,通过学生互动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弥补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开设专门的小班辅导课程,或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介绍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南京市某中学的初二数学课堂。
共有8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共320名受访者。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和体验。
问卷调查包括问题开放式和封闭式两个方面。
其中,对于开放式问题,我们邀请学生提出自己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而对于封闭式问题,我们选择了几个具体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等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二、问卷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习惯性地通过讲解演示和举例子等方式来传授知识。
然而,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够互动,课堂效率低下。
他们缺乏积极参与和思考,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趣味性的缺乏导致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学生们希望通过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使他们更有动力学习数学知识。
3.教师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科学,而许多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需要较高的智力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很大影响。
但是许多学生表明自己难以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因此需要寻找更加互动式、图像化的方法。
4.课堂内容偏重于传统概念,缺少实际应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的传授占据了很大比例。
但是许多学生认为缺乏实际应用案例的讲解,导致他们难以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优化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方案:1.借助数字技术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数字技术提供了不少支持优化教学方式的工具。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幻灯片、电子书、教学软件等数字技术工具,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知识,并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深入学生。
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全新的课堂教学。
为了结合实际,找出问题,确定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我和石兴谋老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现行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开学以来,我们先后到了小屯、水泥厂、黄洼、三新、首山乡、隆昌、八会、甜水等几所中学,听了16节课,课后向学生随机发放了共200份调查问卷,组织了6次教师座谈会。
1、听课方面:在所听的课中有几节课令人满意,如“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几何证明中的变式命题”、“二次根式的除法”等,这几节课的共同特点是:⑴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⑵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活动;⑷尊重学生的创新劳动,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角色思维。
如李敬石在“几何证明中的变式命题”教学中,打破了“以讲为主”的束缚,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教者尝试性地设计了“课本例题的探究课—变式练习”。
通过对几道几何例题的不断探究,使学生巩固了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熟练地掌握了有关定理的运用,通过对例题及变式图形的分析和证明,提高了学生画图和推理论证的基本技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比较、猜想,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水平,发展了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更好地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题1:已知直线PO平分∠EPF,PE、PF分别交O0于点A、B、C、D。
⑴当点P在圆外时(如图1)求证:AB=CD。
⑵当点P在O0上时,其它条件不变,⑴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由学生读题画图,板演并证明)。
⑶当点P在O0内呢?(处理方法同上)例题中:(1)是人教版《几何》第三册第72页的例题,教者通过(2)、(3)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分清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教者归纳了要点:1、读懂题目,哪些是主题目,哪些是分题目;2、形变“神”不变。
关于中学数学课数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学校:鞍山师范学院专业:学科教学数学学号:170207姓名:罗雨薇关于中学数学课数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为了更好的了解数学课数学现状,了解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状况、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发学生智慧的内在联系,寻找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潜力、开发初中生智慧的有效途径。
了解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程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师与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内在联系,探讨初中数学教师的个性品德、专业素质和授课方式等对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影响。
所以,近期,我对哈拉道口镇中学的数学课,数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控制情况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重点了解了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态度,教师对教材体系和结构的认识情况,教师对教学进度难度的控制把握情况,教师角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调查的基本结论是:⒈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态度比较积极。
通过座谈和查阅教学资料,我们认为,由于学校领导对课程教学非常重视,教育到位,数学教师对实施课程教学认识态度普遍较好,积极参与。
一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两年来,数学教师全部参加或参与了区、县、校组织的课改培训。
二是教师主动去听观摩课。
三是围绕课程教学组织和参与本校的数学教研活动。
数学课程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课程教学大纲,分析教材体系和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各年级组经常研究讨论教学进度的控制、难度的把握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⒉课程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得到充分认同。
通过座谈和查阅教学资料,我们认为,多数教师熟知《数学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研究透彻,做到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教师普遍认为,教材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能够反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了较好的综合。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提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特别是在数学这一基础且重要的学科领域,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接着,文章将综述当前国内外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一种符合中学数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构建。
文章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体系,还有助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创新,促进中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教育评价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教育评价理论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则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对学生心理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评价者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教育测量学则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评价和标准化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客观性。
课堂教学评价还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和激励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智能发展。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
为了认真落实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2012年我们通过名师送教下乡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全县推出了中学数学“四步”探究式教学模式。
现就系列活动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全县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阐述如下:1.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亮点亮点一:课前准备充分多数教师在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教具、教学案、多媒体课件一应倶全,课堂教学都采用“四步”探究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呈现出两“大”、两“广”的特点,即课堂容量大、密度大、知识面广,信息量广,课堂充满生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亮点二:教学模式统一教师讲授的有新授课、有专题课、有活动课,教材内容虽不同,但他们都使用了中学数学“四步”探究式教学模式(“四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迁移;四归纳小结,提炼思想方法)。
亮点三:科学创设情境,重视课题揭示《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的确,新课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惠安中学李军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利用课件:一缕阳光从矩形窗户照进,窗户边沿在地面上投影(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形状引入新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多数教师真正把握住了新课引入的标准,找到了课题与传授对象的最佳衔接点,问题情景的创设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学生能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自主的进行合作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
亮点四: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重视“三基”的形成过程知识、方法的获得不是作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作为思维的结果。
其中,特别重视了学生的操作与探索,通过操作探索让学生来感受,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中学数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导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过于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通常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往往难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应用公式去解题,却不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这就导致了一种“应试数学”现象的存在,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而对于数学的实质和意义却缺乏真正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学数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和特性。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创新不足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
因此,中学数学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一种方法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共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使用数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提高数学水平。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能力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学生对此非常重视,而忽视了对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10所中学的200名学生和20名数学教师发放了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和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调查结果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大约有60%的学生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较满意,认为老师讲解清晰,内容容易理解。
但也有约20%的学生表示对课堂教学不够满意,认为课堂内容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
教师评价从教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数学教师采取了传统的板书讲解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也认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
学生参与度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
更多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或者感觉不知道如何参与。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有以下改进建议: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教学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2. 引入实践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关注学生需求: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
4. 促进互动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营造开放的研究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制定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数学课堂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结论本次调查显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参与度和互动交流,我们相信可以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第19卷第4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Vol.19, No.42010年8月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Aug., 2010收稿日期:2010–02–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教育发展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协作研究(07JA880043) 作者简介:费玉伟(1983—),男,山东滕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数学教育,国际数学教育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费玉伟1,张景斌2(1.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2.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48)摘要: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的内容和结果以及评价标准的学科特色方面存在问题.要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让广大教师、教研员和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应该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标准;要素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10)04–0041–031 研究问题数学课堂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直接作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劳伦斯·斯腾豪斯(Lawrence Stenhouse )也曾提出每一个课堂都应该是一个课程理论的实验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这个实验室的研究者[1].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实践的层面,是否按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广大数学教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什么看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实践层面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现状 调查.2 研究方法为了对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调查,我们的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员和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3部分人群.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我们分别对7位数学教师、5位教研员和5位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共计17人进行了访谈.3 研究结果3.1 对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自2007年9月—2007年11月先后对7名中学数学教师围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7位教师中有5位是中级职称,有两位是高级职称.经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归纳出以下结论.(1)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必要性都比较认同.在接受访谈的7位教师中,他们全部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他们赞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不对教师的课堂进行适当的评价,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有两位数学教师认为目前有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围绕比赛而进行的,这样的课有“做秀”的成分,而与之对应的评价也常常是表扬之辞.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没有必要,“结果热热闹闹,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2)数学教师对于采取量化的评价方式比较反感,比较赞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采用量化或者量表的方式,有40%的教师对这种方式比较反感,有两位教师认为教学活动是非常个性的活动,不可能用一个表格进行量化.在调查的教师中,有6位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每个人评价的标准不一样,因此用一个标准去判断教学的好坏,没有说服力.有6位数学教师都认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方式.(3)数学教师比较认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有5位教师认为目前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通常是校长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比较片面.他们认为数学课堂评价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应该有更多的主体来评价数学课堂,包括校长、教研员、学生和家长、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同事.他们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有4位数学教师比较赞同同事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他们认为“同事给出的评价课堂的一些建议都比较中肯,同事能站在学科的角度进行 评价”.(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上缺少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以及反馈上表现不足.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的问题上,有6位教师表示,他们不知道评价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5位教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有一线数学教师的参与.在对于评价结果的使42数学教育学报第19卷用和反馈上,有4位教师的回答是“评价人员在评价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有两位教师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最后对我的评价有什么用,没有看到学校给我的反馈”.(5)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具有学科特色.有5位教师表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评价,但是对他们进行评价所使用的课堂评价标准大多数是通用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没有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从以上对数学教师的访谈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过多地采用量化的方式,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够以及评价标准缺少数学学科特色等.被访谈的数学教师认为在制定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更多地参与数学教师的意见,在评价的主体上应该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等.3.2对教研员访谈结果的分析自2007年9月—2007年11月先后对5位教研员进行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访谈,这5位教研员分别为北京市区一级教研员,拥有5~10年的课堂教学评价经验,其中两位为初中数学教研员,3位为高中数学教研员.访谈结果如下:(1)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必要性的看法.该问题上,5位教研员都谈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很有必要进行,课堂评价的结果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对于评价方式的看法:被访谈的教研员中,4位都比较反对采用量表的形式对数学进行课堂评价.他们认为“一些量表的编写人是远离第一线的,他们完全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完全是公文式的,在现实中不会按照量表去执行”.(3)对于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看法.被访谈的4位教研员都表示,由于数学课的类型不同,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量表去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互结合的方法.(4)对于教研员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分析:当问及教研员目前如何进行课堂评价时,4位教研员都给出了评价数学课堂时应该关注的要素.在谈到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原因时,有两位教研员谈到采取那样评价的出发点是个人过去的经验,其他两位教研员则谈到他们评课的标准来源于数学特级教师或者一些名师的经验.(5)在谈到如何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问题上,被访谈的教研员有两位表示应该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校长,同事,学生和家长等.从上述访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研员也比较赞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必要的,这与前面的数学教师的访谈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教研员作为一个评价主体也都比较反对量化的评价方式.他们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大多数是从个人经验出发,他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也应该多元化,评价方式也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6].3.3对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访谈结果的分析自2007年9月—2007年11月先后对5位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进行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访谈,这5位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职称情况是,两位教授,3位副教授.他们是数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者,经常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对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访谈结果的分析:(1)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的角度分析:如何进行评价这一问题上,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都谈到了自己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所关注的要素,比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应该清晰”等.按照关注的要素可以对研究者的评价标准进行分类,有的研究者从教学的环节进行评价,比如教学的导入,教材的讲解,课堂小结等.而有的数学教育研究者则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落实情况.(2)对于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学科特色分析.围绕数学课堂评价不同于其它课堂评价这一问题,有3位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同时都谈到了关注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学中的化归、关系—映射—反演、合情推理等思想方法.有一位研究者谈到关注数学教学中是否关注数学的结构,比如数学中的集合、合同、映射等.此外,有3位研究者谈到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教学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问题具有可思考性,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3)在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5位数学教育研究者认为采用统一的量表式的评价方式很没有说服力,都建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另外,在评价的指标设计上,不可能太求全,应尽可能突出重点,找到关注的一些要点.(4)在谈到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有3位数学教育研究者表示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太流于形式,比如过多地关注课堂气氛等.使得“课堂热热闹闹,最后课堂没落实下什么东西”.另外,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数学教育研究者都表示构建一个便于操作的,全面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不太容易的.从对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在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时,更关注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并且同时关注学生和教师.他们对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也比较赞同.第4期费玉伟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434结论通过以上对现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访谈结果的分析以及通过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现行中学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下列方面存在问题.(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对7位数学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学校或者教研员在评价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所使用的某些标准虽然制作的比较规范详细,但教师们并不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我们认为,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在评价自己或他人时都会觉得自己应该负责任,就不会敷衍了事,那么,课堂教学评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正体现出评价为提高教学而服务的目的.(2)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结构和内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内容上,己经不再只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了,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等,基本上都在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靠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评标准并没有真正体现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并未涉及.我们认为,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突出了学生,但却忽视了“教师”,这里的“教师”不仅是指教师的教,还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不仅应包括学生的反思,还应有教师自己的评价、自己的反思.其次,在学科的特色上比较缺乏.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沿袭泛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学科的内容上关注不够.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从我们的调查中,没有看到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此外,现在许多学校的评价标准都是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编制的,对一些新理念都开始接受,但并没有真正地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和教师教学及个人的特点进行制定,例如新授课和复习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等[2].因此改进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适合学科特色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显得尤为必要.(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学校领导、同事、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量化方式),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它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进行比较,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可以调动部分教师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对所有的教师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对那些评价分数(量化方式)总是排在中间的教师来说,他们并不太关心这些分数,他们也从不觉得评价对自己有什么好或不好.如果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每一位教师都会注意到自己的特点和缺点,就会加以改进,从而有所提高.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采取定量和定性两者结合的方法.[参考文献][1] 刘要悟.教学评价基本问题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2]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Class at Secondary LevelFEI Yu-wei 1, ZHANG Jing-bin 2(1. Faculty of Mathematic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2. Capital Institute of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d mainly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pictures of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class at secondary level.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a lot of problems were in the designing of standards, contents, results and uniqu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n efficient system of evaluation, it was better to involve teachers, supervisors and researcher in the designing of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featuring the mathematics as well.Key words: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class; standards; element[责任编校:周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