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评析

建阳二中蒋剑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我就结合张长文老师的这堂片断教学课,来谈一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二是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张长文老师关于“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

《平行线的性质》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按照“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形成认识——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为了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了学生所感兴趣实际问题---汽车在赛道上行驶拐弯的拐角问题,然后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抽象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平行线性质的几何模型,针对这个几何模型,利用学生手中的学案,精心设计四个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之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效果,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形成了认识,加深了印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推理能力来说, “说理”对于七学生来讲还较为陌生,不知应该说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性质1对性质2、3进行说理、论证。为了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还精心编排了一些填空题。对于例题的安排,目的在于想让学生再次体会如何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探究题的安排,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抽象——建构和解决问题;讲练——解决和巩固问题;小结——梳理问题;延伸——深化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教学的基本环节都是以问题为纽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实现师生、生与生的情感交流。

1、首先来谈谈本节课的问题设计的几个特点:

(1)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满腔热情,才会集中注意,才会积极思考。本课导入环节所设置的问题它本身就来源于实际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走进问题,产生兴趣,这就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动力和保证。

(2)设置了针对性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即针对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有明确意向地设计问题。它不仅表现在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也产生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的放矢,以教学目标为宗旨,为强化学生完整思维习惯而设。

在本课的探究环节中所设置的①至⑤的问题,向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保证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有效性,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感悟,收到的效果也很大。

在本课的小结环节中所设置的3个问题,再次向学生明确了本节课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这样的问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为解决后续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石。

(3)设置可接受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设计的可接受性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情合理地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轻松,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抽象环节中关于几何推理的训练,所设置的“由性质1说明性质2成立的道理”这个问题中,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补充完成推理过程,根据“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理,这样做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又如在本节课的讲练环节中,1、2两道练习题,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以抢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了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轻松自然的接受知识。

(4)设置层次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是指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作为铺垫,然后逐步深入解决“总问题”,起到了降低思维的难度的作用。

在本课的探究平行线性质的环节中,设计下列问题:

问1: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问2:记录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你发现它们数量有什么关系?

②、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你发现它们数量有什么关系?

图1

8

7

65

4

3

2

1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