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52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7.72 KB
- 文档页数:2
个月~10年,未发现复发及并发症。
因此采用直肠后补片固定悬吊术,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比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1]喻得清.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32.[2]王辉,徐天生,喻德清.改良沈克菲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2,8(4):222. [3]M adiba TE,B aig MK,Wexne r S D.Surgical management ofrec tal p rolap s e[J].A rch Surg,2005,140:63273.(收稿 2010-03-16)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69例分析何 翔河南汝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汝南 463300【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方法 分析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技巧。
结果 67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0m in,平均出血100m l。
平均住院9d,3例患者出现轻微胆漏。
2例患者术后少量出血,均保守治疗3~4d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是理想的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结石【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991(2010)03-0077-0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而且,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 BDE)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应用[1]。
2002-06~2009-12,我院共行LCBDE6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9例中女48例,男21例。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3T09:05:47.9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孙国权[导读] 100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先后顺去,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这项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结论腹腔镜探查取石术在下胆总管切胆道的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作用。
孙国权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摘要】目的:腹腔镜取石技术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胆道切除技术,本文将会介绍近些年国内外这项技术的发展;方法:通过对100例、近三年该项技术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这项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结果:100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先后顺去,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这项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结论腹腔镜探查取石术在下胆总管切胆道的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探查取石术;胆总管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0例中女48例,男52例。
年龄40-86 岁,平均57岁。
有腹部手术史者12例。
病史8月~12年。
胆总管直径13~25mm。
均为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所有患者均有间断性上腹疼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18例伴有黄疸。
术前均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
1.2方法100接受治疗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四孔技术,先将胆囊从肝床上分离,游离胆囊管,暂不切断,作为牵引之用。
暴露胆总管,分离肝十二肠的肠韧带,明确胆总管后,在胆囊管与胆总管的下方,采用电钩纵形切开胆总管,然后用剪刀扩大切口至12~16mm。
经剑突下穿刺孔放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
处理小的结石,使用导尿管插入胆总管后加压放水冲出或用取石网篮取出,对于胆总管下端嵌顿性结石,并不强调一次彻底取石,切忌暴力,以免损伤胆总管,可留置T管Ⅱ期经T管胆道镜碎石取出或EST,胆总管直径在18mm以上,用5-1可吸收缝线Ⅰ期缝合胆总管共18例,其余82例均留置T管引流,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孔引出T形管[1],向管胆内加压注入生理盐水50ml,观察胆总管缝合处有无渗漏,如有渗漏,再加强缝合,切除胆囊,创面彻底止血,以生理盐水冲洗右上腹,右肝下置引流管,经右肋缘下腋前线穿刺引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48例分析(一)【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48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1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
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好、安全。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tomyunderlaparoscopyandcholedocholithotomybyfibro-opticcholedochoscopywithpr imaryclosureofthecommonductwound:ananalysisof48cases【Abstract】ObjectiveToascertaintheefficacyandtoinvestigatetheoutcomeofcholedochotomyunderlaparoscopy andcholedocholithotomybyfibro-opticcholedochotomywithprimaryclosureofthecommonbileduct woundafterthecompletionofgallstoneextraction.Methods48cholecystolithiasispatientscomplicate dwithcholedocholithwith11casesofprimarycholedocholithiasisincludedwerestudied.ResultsAllcas eswereoperatedsuccessfully.Therewasno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ConclusionItisconcludedthatt hewholeproceduresofabovementionedoperationweresavewithlesseroperativetraumaandmorera pidrecoverywithminimaluneasinessofthepatients.Sothat,theseadvancedoperativeprocedurescanb eextendedandpopularized.【Keywords】laparoscopy;fibro-opticcholedocoscopy;choledocholith2002年9月~2005年9月,笔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48例。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术38例诊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
提出该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
方法对本院2004—2009年来胆石症463例手术中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8例的临床分析。
结果Ⅰ期胆总管缝合的有4例,其余均放置T管引流。
中转进腹手术5例,术后残留结石4例,并发胆漏1例。
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的使用可有效减少胆道内残余结石的发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石病由于胆道结构存在变异性,故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易诱发胆道结石,不乏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全国胆结石患者的5%~29%,平均18%[1],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金标准[2]。
本院在成功开展了LC的基础上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就手术经验及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18例,女20例;男:女为1:1.1;发病年龄18~72岁,平均41.6岁,病程2天~12年。
所有手术病例中合并胰腺炎3例、糖尿病3例、肝硬化1例、曾有LC史2例。
1.2 症状与辅助检查以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为表现的22例,突发右上腹痛的12例,以皮肤巩膜黄染的4例。
B超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24例,其中4例肝内Ⅰ~Ⅱ级胆管多发结石,CT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8例,其余6例为术中胆道造影发现。
所有手术病例术前直接胆红素在19.1~67.2μmol/L,ALT在51~273U∕L,胆总管直径8~27mm。
1.3 手术方法1.3.1 器械德国Wolf腹腔镜全套,日本Olympus胆道镜及显示器,取石网篮,3-0无损伤带针缝线,胆总管穿刺针、切开刀,纤维胆道取石钳。
1.3.2 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平卧位头高足低,左倾30°,常规进腹腔镜后视腹腔粘连情况适当调整穿刺点,以方便分离粘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