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12
研究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辅助功能摘要:研究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辅助功能。
采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选取SPF ICR级雄性小鼠,分别经口给予茯苓提取物11.67mg/kg·d、中剂量组23.33mg/kg·d、高剂量组70.00mg/kg·d,连续灌胃31d,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显示,高剂量组茯苓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茯苓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P<0.05 );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结果表明,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能。
关键词:茯苓提取物;酒精;化学性肝损伤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功能。
由于自然环境状况日益恶劣以及人们日常交际活动的大幅增加,我国已逐渐成为一个肝脏疾病高发的国家,近年来,由于酒精性肝损伤被人们所重视,对于解酒护肝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菌核,归心、肺、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本实验采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辅助功能。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材受试物为茯苓提取物,人体每日推荐服用量0.14g,相当于茯苓药材2.1g。
经水沸腾提取(6倍量水提取2次,2h/次)、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
雄性小鼠(50 只,体重18~22g),SPF ICR级别。
1.1.2仪器和试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冰冻切片机、病理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试剂盒、甘油三酯(TG)试剂盒等。
1.2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 版)》中“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检验方法” 方案二的酒精肝损伤模型方法进行。
1.2.1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小鼠适应性饲养3d,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茯苓提取物低剂量组11.67mg/kg·d、中剂量组23.33mg/kg·d、高剂量组70.00mg/kg·d,每组10只。
灵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及免疫作用研究摘要:研究灵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及免疫的作用。
免疫试验设三个剂量组12.5、25、75mg(/kg·d)和阴性对照组,每天灌胃小鼠1次,连续灌胃30天后,进行各项免疫指标的测定。
对化学性肝损伤作用选用酒精肝损伤模型,试验设三个剂量组,分别为12.5、25、75mg(/kg·d),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连续灌胃30 d,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免疫试验结果灵芝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试验结果灵芝提取物可降低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
结论灵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功能,同时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为开发灵芝提取物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关键词:灵芝,化学性肝损伤,免疫灵芝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有“仙药”、“瑞草”之称。
药理研究证明灵芝三萜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炎、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1-3]。
本实验灌胃小鼠不同剂量灵芝提取物30d后,通过各项免疫试验及酒精肝损伤模型,研究灵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及免疫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受试物:灵芝提取物,0.15g/d,主要成分为灵芝三萜,每g提取物相当于生药10g。
1.1.2动物:SPF ICR 级小鼠,雄性,250 只,体重 18~22 g。
1.2仪器和试剂:电子分析天平、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显微镜等。
MTT、YAC-1细胞、DNFB、ConA 、印度墨汁、绵羊红细胞(SRBC及补体(豚鼠血清)、RPMI1640培养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TL-2400);冰冻切片机(LEICA CM510)、病理显微镜(DM40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120FR)。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试剂盒;甘油三酯(TG)试剂盒等。
某肝明乐胶囊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动物试验报告目的探讨某肝明乐胶囊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试验设200mg/kg·BW、600mg/kg·BW、1200mg/kg·BW三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每日推荐量的5、15、30倍),分别量取10g、30g、60g样品,依次加蒸馏水至500ml混匀备用,冰箱保存,用完再配。
另设蒸馏水对照组和50%乙醇模型对照组。
采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三个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按10ml/kg·BW每天经口灌胃一次,连续给予30天,每周称两次体重,以此调整给药量。
试验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一次经口灌胃给予50%无水乙醇,剂量为14ml/kg·BW,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取肝脏称重,计算脏体比,并用肝脏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连续30天经口灌胃给予雄性SD大鼠后,可见动物生长发育正常;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能显著降低低、高剂量组大鼠肝匀浆中的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含量(P<0.05、P<0.05)以及升高中、高剂量组大鼠肝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P<0.01、P<0.01);三个剂量组大鼠肝匀浆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阳性。
结论某肝明乐胶囊对雄性昆明种大鼠具有酒精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
标签:某肝明乐胶囊;辅助保护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样品:某肝明乐胶囊,系棕色液体。
人体每日推荐量为2.4g/60kg·BW。
用蒸馏水作溶剂配制受试物溶液。
1.2无水乙醇:分析纯,由某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20110820。
1.3实验动物:SD大鼠50只,体重160-200g,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川)2008-24.SPF级。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
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
保健食品各功能需要做的动物及人体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复核检验(一)只要求动物实验的项目有:1. 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判定:四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不认可增强单项免疫力功能。
2. 改善睡眠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戊巴比妥纳睡眠时间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戊巴比妥钠(或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判定:3项实验中任2项阳性,且直接睡眠作用。
注意事项:对动物进行直接睡眠实验时,也要同样注意进行30天灌胃。
3. 缓解体力疲劳检验方法主要指标:血乳酸血清尿素肝糖原/肌糖原动物负重游泳实验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血乳酸曲线下面积、血清尿素、肝糖/肌糖原3项生化指标中任2项指标阳性。
注意事项:(1)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在负重游泳实验时,酒类样品测试当天可以不灌胃。
4.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判定:三项试验中任二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每批实验动物的体重尽量保持一致。
5.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血/组织中SOD活性实验血清溶血素含量实验判定:以上5项实验中任3选项进行实验,3项实验中任何2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选用小鼠,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延至45天。
6. 增加骨密度功能检验方法根据受试样品作用的原理不同,分为方案一(补钙为主的受试物)和方案二(不含钙或不以补钙为主的受试物)两种。
主要指标:体重骨钙含量骨密度判定:(方案一)骨钙含量/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不低于相应剂量的碳酸钙对照组,钙的吸收率不低于碳酸钙对照组。
(方案二)①不含钙的产品:骨钙含量/骨密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它指标(体重除外)不显著低于卵巢切除+溶剂组。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及修改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11.09.30•【分类】正文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及修改说明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试验项目动物实验分为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和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三种1.1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1.1.1体重1.1.2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1.1.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1.1.4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1.1.5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2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2.1体重1.2.2血清甘油三酯(TG)1.2.3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1.2.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3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3.1体重1.3.2血清中胆固醇(CHOL)1.3.3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3.4血清中胆红素(TBIL)1.3.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2试验原则2.1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3结果判定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ALT、AST和LDH 中任两项血液生化指标阳性和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TG、VLDL指标阳性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① 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检测指标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② 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且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试验项目动物实验分为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和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三种1.1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1.1.1体重1.1.2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1.1.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1.1.4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1.1.5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2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2.1体重1.2.2血清甘油三酯(TG)1.2.3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1.2.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1.3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3.1体重1.3.2血清中胆固醇(CHOL)1.3.3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1.3.4血清中胆红素(TBIL)1.3.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2 试验原则2.1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3 结果判定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ALT、AST和LDH中任两项血液生化指标阳性和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TG、VLDL指标阳性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①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检测指标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②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且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在急性或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结果判定中,任何一项方案为阳性时,可认为该受试物具有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功能。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检验方法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ssisting the Protection AgainstChemical Injury of Liver Function1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1.1 原理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是一种在人体内对肝细胞有特异性毒性作用的植物凝集素,它能在体外激活T细胞的丝裂原,进入循环后首先活化T淋巴细胞,继而激活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可诱导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肝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损伤肝细胞。
1.2实验动物成年大鼠或小鼠,单一性别,大鼠(180-220克),每组8-12只;小鼠(18-22克),每组10-15只。
1.3 实验方法1.3.1 剂量和分组至少设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必要时设溶剂对照组。
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一个剂量(等效应剂量),另设二个剂量组,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量(以公斤计算)的30倍。
1.3.2受试样品的给予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无法灌胃时将受试样品掺入饲料或饮水亦可,并记录每只动物的饲料摄入量或饮水量。
原则上连续给予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3.3实验步骤1.3.3.1造模方法每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纯净水。
将动物每周称重两次,以调整受试样品剂量。
模型组及各样品组于实验结束时一次尾静脉给予剂量为15~20mg/kg的刀豆蛋白A,小鼠10ml/kg BW,禁食8h后经腹腔注射60mg/kg BW的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肝组织,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1.3.3.2检测指标体重、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
1.4 血清ALT、AST和LDH的测定1.4.1检测方法血清中ALT、AST 推荐采用速率法,LDH推荐采用乳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L法)。
血样离心(2500rpm)后取上清,血清中的ALT、AST和LDH的检测采用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1.4.2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
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4.3 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模型成立。
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组血清ALT、AST和LDH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分别判定ALT、AST和LDH指标结果阳性。
1.5 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1.5.1 实验材料取小鼠肝脏左叶用10%福尔马林固定,从肝左叶中部做横切面取材,常规病理制片(石蜡包埋,HE染色)。
1.5.2镜检从肝脏的一端视野开始记录细胞的病理变化,用5倍物镜连续观察整张组织切片,可见肝脏多发的灶状、片状坏死。
1.5.3 评分标准1.5.4 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但方差分析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
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5.5 病理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肝细胞坏死程度加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模型成立。
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任何一个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判断为阳性结果。
1.6 结果判断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ALT、AST和LDH中任两项血液生化指标阳性和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2.1 原理机体大量摄入乙醇后,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大量脱氢氧化,使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减弱而影响脂肪代谢。
乙醇通过增加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脂肪氧化,降低肝脏运出脂肪的功能,增加脂肪组织的脂肪动员,引起早期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脂血症。
2.2 实验动物成年大鼠或小鼠,单一性别,大鼠(180-220克),每组8-12只;小鼠(18-22克),每组10-15只。
2.3 实验方法2.3.1 剂量和分组至少设三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必要时设溶剂对照组。
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量(以公斤计算)的30倍。
用无水乙醇(分析纯)造成肝损伤模型,无水乙醇浓度为50%(以纯净水稀释),灌胃量12ml~14ml/kgBW(乙醇密度0.8g/ml,折合乙醇的剂量为4800~5600mg/kgBW)。
2.3.2 给予受试样品的途径和时间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无法灌胃时将受试样品掺入饲料或饮水亦可,并记录每只动物的饲料摄入量或饮水量。
原则上连续给予30天.2.3.3 实验步骤和造模方法每日经口灌胃给予受试样品,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纯净水。
将动物每周称重两次,按体重调整受试样品量。
模型对照组和各样品组于实验结束时一次灌胃给予50%的乙醇,小鼠灌胃量12ml/kg BW,阴性对照组给予纯净水,禁食16h。
动物腹腔注射60mg/kg BW 的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肝组织,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2.3.4 检测指标体重、血清中甘油三酯(TG)、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细胞脂肪变性)。
2.4 血清中甘油三酯(TG)测定2.4.1测定方法推荐采用酶法(GPO-PAP法)。
采用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TG的含量。
2.4.2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2.4.3 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G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模型成立。
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组TG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判定该指标结果阳性。
2.5 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测定2.5.1 测定方法推荐采用ELISA法。
采用极低密度脂蛋白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的VLDL的含量。
2.5.2 数据处理2.5.3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2.5.4 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血清VLDL含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模型成立。
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组血清VLDL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判定该指标结果阳性。
2.6 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诊断标准和结果判定2.6.1 实验材料从小鼠肝左叶中部做横切面取材,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
2.6.2镜检从肝脏的一端视野开始记录细胞的病理变化,用5倍物镜连续观察整张组织切片。
主要观察脂滴在肝脏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2.6.32.6.4 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方差分析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2.6.5 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脂肪变性程度加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模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