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字词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20
五人墓碑记1.重点字词五人者,盖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逮捕),激于义而死焉.(这件事)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权者),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表扬)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通又)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埋没)不足道者,亦已..(患病)而死,死而湮没众矣;况草野..(乡间)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每月十五)。
吾社之行为..(品行,成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正义),敛赀.(通资,钱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忍受),抶而仆.(使……倒下)之。
是时以.(以……身份)大中丞抚.(抚慰)吴者为魏之私人..(党羽)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责骂),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厕所)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申告)于朝,按.(追究)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并和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面对)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脸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支付)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用棺材收敛)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平民)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假托君命发出的诏令)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大阉亦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畏义,非常..(自缢)道..(不同寻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复习题目一、加点字注音:废祠.()湮.没()丙寅.()溷藩.()抶.而仆之()旌.其所为()赀.财()矫.诏()傫.然()户牖.()暴.于朝廷()赠谥.褒美()缇.骑()猝.发()詈.之()佯.狂()逡.巡畏义()投缳.道路()二、实词整理:1、指出句中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敛赀财以送其行(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4)颜色不少变(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4)以大中丞抚吴者(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6)人皆得以隶使之(7)安能屈豪杰之流(8)亦以明死生之大4、一词多义解释:除:(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发:(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发其志士之悲哉5、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以旌.其所为(2)在丙寅三月之望.(3)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之间..五人(4)而五人生于编伍(5)视.五人之死(6)忠义暴.于朝廷(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8)或.脱身以逃三、虚词整理:“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例说:(可抄可不抄)之:(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3)独五人之.皦皦(4)佯狂不知所之.者(5)抶而仆之.(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7)人皆得以隶使之.(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9)亦以明死生之.大(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4)乘其厉声以.呵(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8)亦以.明死生之大(9)或脱身以.逃(10)谈笑以.死四、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2、以吴民之乱请于朝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5、颜色不少.变(同“稍”)二、常见实词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3、以旌.其所为(表彰)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大阉之乱.(残暴无道)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托君命)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三、古今异义1、至于..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心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
②指个人和个人之间。
③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概。
②志趣和性格。
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5、意气扬扬..(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通“何〞二、古今异义词〔7处〕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金:个人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古:考查、追究今:压住、依靠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十分,很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古:比今:看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古:头颅今:头儿三、词类活用〔17处〕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5.缇骑按剑而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动用,出任……巡抚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形容词用如动词,冲动振奋10.不敢复有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11.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13.那么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副词用如动词,享尽14.那么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15.安能屈豪杰之流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动用,作记17.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如动词,说明四、变式句〔一〕宾语前置〔2句〕1.谁为哀者?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键入文字]
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准备了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本文重要字词
1、找出古今异义的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
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同寻常。
今指十分,极。
视五人之死:比较。
今多跟看有关。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头颅。
今多指一个团体的领导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党羽,心腹。
今多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
今指心痛,心中难过。
1。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5、颜色不少.变(同“稍”)二、常见实词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3、以旌.其所为(表彰)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大阉之乱.(残暴无道)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托君命)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三、古今异义1、至于..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心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
②指个人和个人之间。
③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概。
②志趣和性格。
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5、意气扬扬..(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五人墓碑记》知识整理一、字音蓼(liǎo) 缙绅(jìnshēn) 阉(yān) 祠(cí) 旌(jīng) 湮没(yān)欤(yú) 皦(jiǎo) 敛赀(zī) 缇(tí)骑(qí) 抶(chì) 仆(pú)呵(hē) 噪(zào)溷(hùn)藩(fān) 傫(lěi)然(rán) 詈(lì)脰(dòu) 函(hán) 逮(dǎi) 投缳(tóuhuán) 矫(jiǎo)诏(zhào)钩(gōu)党(dǎng) 株(zhū)治逡巡(qūnxún) 猝(cù)曷(hé)故赠(zèng)谥(shì) 社稷(jì) 户牖(yǒu)扼(è)腕(wàn) 冏(jiǒng)卿(qīng) 暴pù二、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2、独五人之皦皦(“皦皦”通“皎皎”)3、亦曷故哉(“曷”通“何”)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通“搢绅”)5、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三、古今异义词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品行成为)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亲信,心腹)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不同寻常)4、颜色不少变(古义:面色)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6、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四、重点实词1、以旌.其所为表扬,表彰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3、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作为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忍受;笞打,鞭打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亲信,党羽7、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追究,查办9、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10、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向来回头11、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立即12、佯狂不知所之.者往,到13、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14、斯.固百世之遇也这15、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空17、且矫.诏纷出假托,假的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2、名词作动词去今墓而葬之墓:筑墓其疾病而死疾病:患上疾病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用匣子装为之声义声:伸张缇骑按剑而前前:走上前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抚慰3、形容词作名词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近的人/地亦以明死生之大大:重大意义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哀:哀叹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表明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老死)5、使动用法抶而仆之使……倒下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六、一词多义除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清理囊除奸凶,兴复汉室除去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除授予官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去发:有贤士大大夫发五十金拿,拿出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见发矢十其中八九射出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崛起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虚词】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被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取消独立性,助词为之声义:代词,他,他们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代词,他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助词,的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取消独立性,助词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他们以:敛赀财以送其行:来,目的连词以大中丞抚吴者:凭借……身份,介词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而”,表修饰的连词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结果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来,目的连词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来,目的连词而:缇骑按剑而前:修饰连词,不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共7篇)篇1: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归纳《五人墓碑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众不能堪(名词,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8、按:按诛五人(查究)二、通假字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三、一词多义1、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2、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③买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3、私: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四、词类活用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五、古今异义的词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五人墓碑记》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 2.慷慨..得志之徒..请于当道3.吾社之行为..毛一鹭..士先者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吴之民方痛心..扬扬..焉 6.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7.颜色..之谋难于猝发..不少变8.非常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二、词类活用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 4.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8.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9.不能容于远近..10.人皆得以隶.使之11.安能屈.豪杰之流1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13.而为之记.1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三、文言句式1.五人者,盖当漻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4.予犹记周公之被逮5.谁为哀者6.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7.公之逮所由使也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断头置城上10.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4.钩党之捕遍于天下15.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17.不能容于远近18.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19.斯固百世之遇也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2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四、句子翻译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张溥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无实义;取独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于之,在这件事上3.至于今到了4.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当地的行政长官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维修,整治;来6.以旌其所为表扬7.亦盛矣哉盛大8.夫五人之死句首发语词9.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筑墓;表承接10.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代前文所述;花费的时间;同“又”11.凡富贵之子所有12.慷慨得志之徒意气豪放13.其疾病而死患上疾病14.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埋没1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乡间,民间;闻名,声誉;句末语气词16.独五人之皦皦唯独,只有;皎皎的样子;声名显赫17.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取独;18.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1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作为;先导20.为之声义伸张正义21.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收集;同“资”,钱财;来22.缇骑按剑而前上前23.问:“谁为哀者?”为谁悲痛24.不能堪忍受25.抶而仆之笞打,鞭打;使……倒下26.为魏之私人毛一鹭是;亲信,心腹27.公之逮所由使也是由他所指使的28.吴之民方痛心焉正;痛恨;他29.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着;责骂30.则噪而相逐喧哗;表动作偏指一方,指毛一鹭3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用;暴乱32.按诛五人追究,查办3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就是;捆缚34.然五人之当刑也然而;临刑35.意气扬扬神情;慷慨自若的样子36.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叱骂37.断头置城上放,悬38.颜色不少变脸色;稍微3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40.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匣子装41.卒与尸合最终,终于42.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完整的样子4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定语后置的标志44.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平民45.素不闻诗书之训平素,向来;经书46.激昂大义被大义激励47.蹈死不顾回头48.亦曷故哉同“何”,为什么49.且矫诏纷出假托君主颁发的命令50.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的标志51.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52.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53.大阉亦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5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同寻常的阴谋;立即55.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56.一旦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惩罚57.或脱身以逃有的58.不能容于远近被;远近的百姓59.而又有剪发杜门闭60.佯狂不知所之者假装;去61.其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62.视五人之死比较63.轻重固何如哉本来64.忠义暴于朝廷显露65.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增修他们的坟墓66.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经过67.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6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性命69.以老于户牖之下家中70.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仆那样71.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使屈身,倾倒72.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7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惋惜;空74.而为之记替75.亦以明死生之大表明,说明76.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于句子翻译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原文注释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盖:句首发语词,无义。
当:在……的时候。
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号蓼洲,明末江苏人。
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激于义:被正义所激励。
激:激励。
于:介词,被。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即在。
于之,在这件事上。
…者,…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这五个人,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yān)废祠(cí)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 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y ǐ)哉!至于今:到现在。
至于:到了。
于:本句三个“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
郡之贤士大夫:苏州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
之:助词,的。
请:请示。
于:介词,向。
当道:古今异义。
古义:当权者,执掌政权的人。
今义:挡住了路。
即:立刻,就。
除:修整,修治。
阉废祠(cí):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
之:助词,的。
址:地基。
以:连词,用来。
葬之:安葬他们。
之:代词,指他们(指上文五人);本段其余“之”为“结构助词‘的’”。
且:并且。
立石:竖立碑石。
于:介词,在。
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
墓之门:坟墓的门前。
墓:坟墓。
之:助词,的。
以:连词,来。
旌(jīng) :表扬,表彰,名作动。
其:代词,他们。
所为:指事迹。
为:做。
呜呼:叹词,表极度悲痛的感情,可译为“啊”或“唉”。
本文译为“啊”。
亦:也,也算。
盛:形容词,盛大,隆重。
矣(yǐ)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译文:到现在,本郡的贤明士大夫们向当局请示,就修整宦官魏忠贤被废弃的生祠的地基来,并且在他们的坟墓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第1段内容概括: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
《五人墓碑记》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止”通“只”,不过,仅仅;“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钱财)(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
缙绅,指一般做官的人)(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什么)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9)慷慨得志之徒古义:胸怀大志今义:情绪激昂或不吝啬(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两个词,行,品行;为,成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11)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色彩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动词,射出)(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上路)(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徒有虚名(副词,相当于“只”“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以一平板按其面(动词,按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动词,放下,止住)缘法而治,按功行赏(介词,按照)(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8)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名词,士兵)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副词,最终)五万兵难卒合(副词,仓促)(9)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贼易之(动词,轻视)(10)私挟持私虑,深失孤望(形容词,私人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动词,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动词,偏私,不公道)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心,私利)(11)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视力)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动词,视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动词,看)(12)盛呜呼,亦盛矣哉(形容词,盛大,隆重)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时哉(形容词,兴旺,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行(动词,装上)(13)闻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名)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闻名)余闻而愈悲(动词,听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理解)(14)被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介词,表示被动)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禺、汤被矣(动词,遭受,蒙受)将军身被坚执锐(动词,通“披”,穿在身上)(15)望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为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登轼而望之(动词,遥望,远望)深失所望(名词,希望)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