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移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长征的概念长征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这次转移途经千山万水,历经艰险,最终使中国共产的力量得以保全和发展,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由于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敌军迫至绝境,面临溃败的危险。
为了挽救危局,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转移战略,以避免红军主力被消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向西北方向展开了万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艰险,先后穿越了大渡河、大别山、秦岭、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区域,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会师。
长征是一次艰难而伟大的壮举,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的统一和巩固,使得的领导核心得以保全和发展。
在长征中,毛泽东逐步确立了领导地位,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军事思想和领导风格,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和独立战斗的红军,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在长征中,许多干部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素养。
而且,长征还使红军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红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长征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并加深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长征途中,红军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长征期间,红军与农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和国内反动派的坚定的统一战线。
最重要的是,长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战略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成功使得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迅速得到验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红军在长征中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形成了灵活机动、兵分多路、游击、伏击等多种作战方式,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总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在革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壮举。
长征不仅保全了红军的力量,而且在军事、理论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战略转移---长征:(1)时间:1934-1936年(2)起止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3)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jiao)失利。
(4)转折点:遵义会议(5)经过:瑞金(江西省)→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转折,贵州省)→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陕西省)→会宁会师(甘肃省)(6)胜利结束: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7)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
(8)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9)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1)《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军过后尽开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2)生死攸关:1935年遵义会议。
(3)转危为安:1936年长征胜利。
(4)长征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敌人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
等等。
3.遵义会议(1935年)★★★(1)时间:1935年,地点:贵州遵义。
(2)主要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背诵★★★):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红军在井冈山的战略转移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经历数次失败后,于秋季进驻井冈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由于当时战况险恶,红军处于弱势,因此,若想在井冈山立足,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逐渐增强自身实力。
毛泽东等领导人深入贯彻斗争哲学,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红军战斗模式。
一、战斗背景与初期战略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经历数次失败后逐渐衰退。
此时,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带领小部分人员潜伏到井冈山。
这个地方地势险峻,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不适合常规军队作战。
然而,在面对敌人强大的压力和武器装备的优势下,毛泽东和他的主要领导团队需要寻找新的战斗机会,因此,他们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二、战略转移及其经验总结红军的战略转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井冈山根据地、宁冈根据地、瑞金根据地和陕甘根据地。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等领导人不断总结与整理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新的红军战斗模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创造了以农民为基础的红军战斗模式,通过农民参与战斗,提高了红军作战的效率和实力。
三、后续发展及历史意义在经过数年的努力之后,红军在井冈山转移至瑞金,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通过成功的战略转移,红军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得以壮大实力,向全国各地推进革命事业。
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级革命根据地继续不断发展,共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红军在井冈山的战略转移的历史意义时,我们不仅要看到毛泽东等领导人团结、号召广大群众,以身作则勇敢战斗的精神,更要体会到他们深刻的思考和创新意识。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总结经验的精神,才使得红军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无数革命者的努力下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写一篇战略转移——欧、美、亚的论文,500字欧、美、亚地区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都在跨越文化及经济差异差异、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地域合作和发展共赢。
本文通过分析地域经济状况、政治局势、文化及社会因素,从战略转移的角度,探讨欧、美、亚三大地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能指导欧美与亚洲地区的协作和发展。
首先,欧美与亚洲的经济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欧美地区的经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技术精英,发达国家互联互通,尤其是欧美经济联盟,共同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而亚洲经济体由历史遗留的低技术产业和农业业务组成,劳动力成本尚低,但距离现代化水平仍很远。
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欧美与亚洲地区在合作中存在部分抵触。
其次,欧美和亚洲地区各自也存在诸多政治和文化差异。
欧美地区的政治环境一般自由开放,文化传统保守,人民广泛追求财富。
而亚洲地区政治环境平稳,文化富有异域的色彩,其中也有贫富差距明显的社会现象。
在合作中,这些政治与文化因素也给双方带来了不同的解读及理解,协作中互相信任和尊重成为关键所在。
最后,不可忽视欧美与亚洲之间的社会因素。
欧美国家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自由竞争市场,是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最佳地点。
而亚洲地区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水平上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热点,也是跨境合作的重要温床。
为了确保双边合作有序进行,双方必须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从而助力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欧美与亚洲地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决定着双方经济发展及未来形势。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两大地域之间的差异与互补,调整战略,促进双边协作及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及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合作,提升产业能力,实现双方的共赢;并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与规则,促进欧美与亚洲双边协作与发展。
战略转移与著名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战略转移是指在战争和军事活动中,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围困或消除危险,通过改变战术方针和行动计划,在空间和时间上实施战略转变。
战略转移的成功与否通常决定了战局的发展和战争的胜败。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战役就是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
本文将以遵义会议为开始,探讨战略转移与著名战役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经贵州省遵义市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红军长征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决定对党内错误思想及领导机构进行调整。
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明确了党的建设问题,并坚定了党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为红军长征后期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指导。
面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
红军将重心转移到了四川西北部的毛儿盖地区,通过与当地农民建立联系,实施游击战争,有效地摧毁了国民党军队。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红军长征后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1935年五月至六月间,是红军长征中的关键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显著地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进程,使红军顺利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战役中,红军成功地在赤水河上进行了四次渡河作战,使得敌人无法阻挡红军的前进。
这一系列的战役不仅显示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优秀军事战略,也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遵义会议为红军长征后期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指导,使得红军能够进行战略转移并顺利突破敌人的围剿。
遵义会议的思想和组织上的调整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四渡赤水战役的成功,不仅推动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进程,并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格局。
总结起来,通过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战略转移对战争和军事活动的重要性。
战略转移提供了突破困境和逆转战局的可能性,对于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转移的概念战略转移是指一种组织或个人在战略目标、方向或方法上发生变化的过程。
战略转移通常发生在面临新的挑战、机遇或变化时,组织或个人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战略定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调整可以涉及到战略目标的重新设定、战略方向的调整,以及战略方法的变化等多个方面。
战略转移的概念在管理学、商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面临市场变化、竞争压力或者内部问题时,往往需要进行战略转移来适应新的环境,以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个人发展中,也经常会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需要通过转变方法、调整方向来实现个人战略目标。
在实践中,战略转移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别问题或挑战。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能是市场份额下降、竞争加剧、技术变革等问题;在个人发展中,可能是职业发展受阻、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不足等挑战。
在这一阶段,组织或人们需要对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第二阶段是重新审视战略定位和目标。
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需要重新审视组织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确保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组织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优势、市场机会等进行重新评估,调整战略目标和方向。
第三阶段是制定新的战略方案和措施。
在重新审视和调整战略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新的战略方案和措施。
这可能涉及到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新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相应的计划和举措,以实现战略转移和提升竞争力。
第四阶段是实施和跟踪。
在完成新的战略方案和措施制定后,需要进行实施和跟踪。
这需要有效地组织资源、分配任务、推动执行,并不断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这一阶段,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战略实施过程,确保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和达成预期效果。
总的来说,战略转移是一种追求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管理行为。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组织和个人往往需要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生存型创业名词解释生存型创业是指一种创业方式,它强调的是创业者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种创业方式通常是针对市场中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改进,或者是通过不同的市场定位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生存型创业中常用的名词解释。
1. MVPMVP全称为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可行产品。
它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一个最小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中进行测试和反馈。
通过MVP的测试和反馈,创业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从而不断优化产品或服务。
2. POCPOC全称为Proof of Concept,即概念验证。
它是指在产品或服务开发之前,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测试,以验证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
通过POC的实验或测试,创业者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技术难点和潜在问题,从而避免在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
3. 闭环反馈闭环反馈是指在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不断地收集用户反馈,并将这些反馈作为改进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通过闭环反馈,创业者可以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从而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4. 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是指在市场竞争中,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
通过战略转移,创业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5.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这些资源可以是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资源整合,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生存能力。
6. 精益创业精益创业是一种注重效率和效益的创业方式。
它强调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小化的成本开发出最小可行产品,并在市场中进行测试和反馈。
通过精益创业,创业者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7. 低成本创业低成本创业是一种注重降低成本和风险的创业方式。
它强调的是在尽可能少的资金和资源下,开发出最小可行产品,并在市场中进行测试和反馈。
《党史文苑》1931年中共中央在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中央领导人不得不转移到安全地区。
王明于10月前往莫斯科,周恩来于12月底到达江西瑞金。
经共产国际批准,由博古、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后叛变)、李竹声(后叛变)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博古担任总负责人,在上海坚持领导革命。
1933年初,博古和临时中央被迫撤离上海,来到红色首府———瑞金。
组建最高指挥权临时中央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战争问题。
早在1931年11月25日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担负着领导全国红军的任务,但实际上中革军委主要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而对全国红军统一领导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为了更好地贯彻所谓的“进攻路线”,集中所有力量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博古着手调整领导体制,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事领导权集中于中共中央。
博古首先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中央局,由他担任总负责人。
1933年5月12日,又将中革军委由前方移到后方的瑞金,在前方另行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政委。
1933年秋,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秘密来到瑞金。
李德是应博古的要求,得到共产国际同意来苏区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博古主持军事工作。
博古任命李德担任军事顾问,把军事领导权完全交给了李德。
1933年12月20日,临时中央又决定取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中革军委实际上由李德直接指挥中央苏区各军团和其他独立师团作战。
在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连连受挫。
1934年4月,博古、李德等在组织广昌保卫战的同时,秘密酝酿进行战略转移。
共产国际批准了临时中央的这一计划。
6月,根据博古的提议,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三人团”,作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全权负责战略转移工作。
红军战略转移阅读笔记
摘要:
1.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
2.红军战略转移的过程
3.红军战略转移的意义
正文:
一、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
红军战略转移,通常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于1934 年开始的长征。
这次战略转移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对红军根据地的不断进攻,以及共产党内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必须采取积极的战略转移,以保全实力,争取革命的胜利。
二、红军战略转移的过程
红军战略转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34 年10 月到1935 年1 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第二阶段是从1935 年1 月到1935 年10 月,红军在贵州、云南等地进行了多次战斗和转移,其中包括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著名战役。
第三阶段是从1935 年10 月到1936 年10 月,红军经过四川、西康、青海等地,最终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三、红军战略转移的意义
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红军通过战略转移,成功地保全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保留了实力。
其次,红军在战略转移的过程中,深入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宣传
了共产党的革命理念,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
企业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战略转移是指企业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对企业的经营重心进行重大调整。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战略转移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么企业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战略转移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对企业的经营重心进行重大调整。
李嘉诚先生统率的企业王国,通过两次战略转移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他采取战略转移的动因和目的。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战略转移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战略转移的动因。
企业战略转移的原因: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走向衰退,市场需求不断下降,从而使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这种压力往往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转移。
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国家禁烟运动不断兴起,烟草销售量下降,烟草公司同时还受到社会公众的批评和抑制。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商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为了保障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实行了市场区域和经营领域的战略转移。
该公司在积极拓展发展中国香烟市场的同时,进入了需求稳定的啤酒市场。
莫里斯公司先后于1969年和1971年两次收购米勒啤酒公司的股份,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并在营销专家的策划下,将米勒啤酒从行业第7位提升到第3位,成为公司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
第二种情况是行业需求虽然没有下降,但由于过度竞争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这种情况也可能迫使企业实行战略转移,进入新的行业谋求发展。
例如,春兰集团曾经是国内最大的空调厂家,后来空调价格大战导致行业平均利润大幅下降,竞争异常激烈。
春兰集团在稳住空调产品业务的同时,组织四冲程摩托车的研究开发,从而进入新的行业。
虽然春兰集团在空调行业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新的经营领域却初尝胜果,保持了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当时个别学者曾对春兰的多元化战略持否定态度,但实践证明春兰集团当时选择的战略转移是颇有成效的。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会议集中讨论了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即()
A.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B.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D. 从个体农业社会到集体工业社会
解析:七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工作重心转移是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正确;
B是中共八大提出的目标,排除;
C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中讨论的问题,排除;
D是在一五计划时期讨论的问题,排除。
故选:A。
红军第6军团奉命退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为了给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路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于1934年7月23日决定红军第6军团退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到湖南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并同红2军团(当时称红3军)取得联系;留5个独立团及游击队在湘赣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红6军团9700余人,在以任弼时为主席,肖克、王震为委员的红军第6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于8月7日从湘赣根据地南线的衙前、五斗江之间突围,实行战略转移。
11日,进到湖南桂东以南的寨前。
12日正式成立红6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当晚,红6军团继续西进,经转战,于9月4日在广西兴安县城以北界首附近渡过湘江,5日进占西延县城(今资源县城)。
9日,红6军团根据中革军委关于到湖南西部凤凰地区,协助红2军团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继续向湖南西部前进。
红军第6军团领导合影红军第6军团各级领导成员名录(1934年7—10月)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委员任弼时肖克王震(1934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组成军政委员会)红军第6军团(1934年8月,红6军团退出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甘泗淇(后)宣传部长李朴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吴德峰红军学校(1934年9月,将红军学校编入第18师)校长何武政治委员周志高副校长李东潮政治部主任李贞第17师师长肖克(兼)政治委员王震(兼)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兼)第49团团长吴正卿政治委员晏福生第50团团长郭鹏政治委员彭栋材第51团团长金成忠政治委员苏杰冼恒汉(后)第18师师长龙云甘泗淇(代)戈勇(后)政治委员甘泗淇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方礼明第52团团长彭明辉赵雄(后)政治委员方礼明第54团(1934年9月,将第54团分编补充到第52、53团,取消第54团建制)团长赵雄。
企业战略转移理论的梳理与实例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战略理论成为战略理论的主流。
我们认为,竞争战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战略理论忽视产业和竞争的缺陷。
竞争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对有吸引力的产业的选择,它可以使企业避免栖身于无吸引力的产业:二是企业间对产业地位的争夺,有利的产业地位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条件。
波特成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到了企业战略的研究。
他认为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主要取决于如下5个方面的基本竞争作用力: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能力、客户的讨价能力。
即这些作用力汇聚起来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并能影响企业最终的获取利润的各个方面。
这就是著名的“5种力量竞争模型”。
接着,波特又用一些富有战斗性的语言来论述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他认为企业竞争战略就是“采取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5种竞争作用力,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
”从而“保卫自己”,并最终由此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波特归纳出了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并讨论了它们在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产业、衰退产业和全球性产业等不同的产业环境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竞争战略理论较古典战略理论的一大突破就是注意到了竞争对手的反应,并为此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博弈论(Gametheory)来分析竞争对手。
不难看出,与对手竞争是贯穿竞争战略始终的一个核心概念。
正如波特指出的那样,“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竞争决定对企业经营业绩有所贡献的各种活动是否适当。
”换而言之,竞争战略的目的就是要打败竞争对手,从而为企业在行业中建立“有利的、持久的地位”。
可见,竞争战略理论的一个潜在前提是把它面临的对手全都假定为“战场上的敌人”,他们是统统要被打败的。
如果对手在生产制造方面有优势,那么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其生产工厂来打败它,如果竞争者在研发力量上占优,那么企业就设法用研发部门击败对手。
第四节红军的战略转移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妥协、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疯狂“围剿” 的反动政策。
这是国民政府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是当代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榜样。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掌握通过历史材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史实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要点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2.红军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王明“左”倾错误在根据地的全面推行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开始2.遵义会议3.长征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本课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重点分析:(1)红军长征是重点。
战略转移
作者:
来源:《汽车博览》2012年第04期
新福克斯是“一个福特”战略下的第一款全球车,也是福特承诺在2015年前带入中国15款全新车型中的首款
福特旗下备受瞩目的C平台新车会带给我们什么?动感、智能、绿色是给我的直接感受。
它不但继承了上代车型出色的运动基因,在设计上更加年轻、时尚,融入了更多环保概念,而且在安全性及功能上更加注重人机互动交流。
作为选装配置的双氙气大灯带有LED灯眉,配合保险杠上巨大的进气口,使新福克斯带有一丝野性。
不假,全新的2.0升发动机释放出的170马力同样可使它在山路上撒野。
在尾部造型上三厢车和两厢车明确区分了消费人群。
三厢车舒展沉稳,面向主张时尚的生活方式;而两厢车夸张的尾翼则更年轻气盛,是渴望运动人群的宠物。
内饰配色同样这样延续着:在没有看到两厢车之前,我已经对三厢车米色与银色的内饰搭配赞叹有加,可是当我看到红黑搭配的内饰后就后悔为什么没有抢到两厢车。
全黑的驾驶舱配上大面积红色亚光面板,可以激发出更强的驾驶欲望。
此次车型换代,厂家也引进了很多节能技术:6挡双离合器变速箱配以干式离合器,不仅传动效率更高,而且重量轻成本低。
直喷技术的运用使发动机压缩比高达12,进一步提升了热效率和功率。
不过别担心,它依旧可以轻松地饮用93号汽油。
全系标配的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安装在进气口内,该系统配备的叶片由电子单元控制,这组叶片共有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15种不同状态。
系统接收到车速、水温等信息后自动调整叶片角度,调节进气量。
在不必要的时候可完全关闭以减小风阻,例如车辆在时速120公里巡航时,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可为它节约0.15至0.20升汽油。
值得一提的是,当车辆在冷车状态下,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能长时间将叶片保持在关闭状态,使得发动机更快达到工作温度,这同样帮助新福克斯降低油耗,减少排放。
驾驶新福克斯驰骋在云贵高原上,并没有感到乏力。
2.0升直喷发动机油门响应出色,而且能经常保持节制的嗓门。
想要动感?没问题,狠踩油门,变速箱平顺降挡,经过特别调校的排气系统发出低沉的吼声,转速直接飙升至6600转,而升挡后转速攀升并没有放缓。
在蜿蜒的山路上很轻松地就完成一次超车。
如果苛刻地挑些不足,那只能让变速箱来承担,相比竞争对手,换挡速度和精密感还有待提升。
在这次长途试驾中几乎囊括了所有路况,这也让我感受到新福克斯的底盘调校。
相比老款车型,底盘不再硬朗,更多倾向了乘坐舒适性。
行驶到破损路面,独立悬挂系统拼命地工作着,不会有一点偷懒,传递到车内只有减震器“咚咚”的响声。
电动转向系统工作很轻盈,对车
头的拿捏也比较准确,但柔软的悬挂放大了侧倾,在全力变线超车后,车身会产生晃动,不过有ESP的保护并不危险。
经过紧张的驾驶后,你需要一款新颖的多媒体娱乐系统来解闷。
SYNC系统是由福特汽车与微软 (Microsoft) 共同开发的一套智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
这套系统可通过语音控制娱乐设备,让驾驶者在开车过程中轻松、便捷地进行语音拨号、语音读短信、音乐播放等内容。
SYNC系统可识别近100条语音指令,而且考虑到国内各地口音的差异,厂家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进行大量的语音识别测试。
因此,这套SYNC系统不仅可识别中英文普通话,甚至可识别带有方言的普通话。
不过在开始使用时还稍感不便,因为语音操作时需要先记住SYNC系统可以识别的指令词语才能流畅地使用。
在安全性上,新福克斯的提升也是“智”的变化。
在紧凑级轿车中首次配备了低速行车安全系统。
它主要由激光传感器组成,ESP协同参与工作。
在车速低于30公里时,激光传感器不断地对车辆前方进行探测,当探测过于接近前方车辆,而驾驶者尚未采取有效制动时,低速行车安全系统就会凶狠地刹车。
车辆时速低于15公里,可完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时速在15公里至30公里时,可将碰撞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驾驶者也可以随时关闭该系统。
今年,是紧凑级轿车扎堆换代的一年。
而新福克斯没有加长,也没有因成本因素舍弃后独立悬挂,但与上代车型优秀的操控感相比,新福克斯有些妥协。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外表运动,乘坐舒适已经成为消费者更加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