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危急值
- 格式:ppt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15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高钠血症:血钠高于145mmol/L称为高钠血症,>160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钠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停止含钠的液体摄入;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静脉补充低钠液体,如5%葡萄糖液、0.45%氯化钠液等;4.如有症状明显的脱水,可静脉补液;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钠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二、影像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头颅CT类头颅CT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放射科医师;2.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3.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4.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5.立即通知护士长;6.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手术治疗;7.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8.进行抢救性手术;9.术后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
三、急诊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心肺复苏类心肺复苏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2.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3.立即通知心内科医师;4.立即通知护士长;5.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进行心肺复苏;6.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肺复苏药物的使用、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8.及时进行转运,转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9.记录详细处理流程,注意医护交接班。
四、其他类一)血糖类血糖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医师;2.进行血糖监测,如血糖<2.8mmol/L,则为危急值;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4.监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血糖危急值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血糖等其他相关指标。
高钙血症:血钙大于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3.5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钙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按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TH依赖性):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高钙饮食、限制钙摄入、口服磷酸盐、口服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儿内一科常用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影像-CT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严重的脑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3脑疝4 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5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3).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及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压缩比例>75%以上),如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者,压缩比例(>20%以上);纵隔气肿(4).循环系统:心包填塞;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急性肺栓塞
(5).消化系统: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急性胆道梗阻。
2013年6月20日修订医务处。
儿科常见危急值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危急值已经成为了儿科医院及急诊部门的日常工作。
危急值指的是某些危及孩子生命和健康的检验指标出现异常时需要尽快报告医生,引起医生注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下面列出了儿科常见危急值,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生命体征1. 心率:新生儿心率低于100次/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8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心率低于60次/分钟。
2. 血压:高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90以上;低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10以下。
3. 呼吸:新生儿呼吸低于30次/分钟;婴幼儿呼吸低于25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呼吸低于20次/分钟;青少年呼吸低于12次/分钟。
二、血液检查1. 急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小于100×10^9/L或与前值相比下降50%以上,或大出血、眼底出血等症状。
2. 血氧饱和度:低于95%。
3. 血糖:低于2.5 mmol/L或高于13.3 mmol/L。
三、呼吸道检查1. 呼吸窘迫:呼吸急促或困难,呼吸音清晰度下降。
2. 气管插管困难:多次尝试插管未成功,或插管时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气管异物:无法排出或拔出气管异物,患儿出现严重窒息症状。
四、循环系统检查1. 心跳骤停:心跳不韵律或停止,无法自行恢复。
2. 心律失常:普遍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
3. 疑似感染性休克:心率大于两岁220次/分、小于两岁250次/分,收缩压低于正常百分位90%,尿量少于正常水平。
五、神经系统检查1.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2. 颅内出血:高危患儿或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呕吐等症状。
3. 脑积水:头颅外围膨胀,前囟张力过高,面色发青或憋气,液体排量增加,污染汁逆流,腰背痛等症状。
以上是儿科常见危急值的一些列举,希望能帮助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情况。
当然,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特殊情况,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快保障小儿的生命和健康。
****医院儿科危急值处理规范1、白细胞2、血小板3、血红蛋白4、血糖5、血钾6、血钙7、血钠8、PT延长9、APTT时间延长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值偏离较大,这种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状态,需迅速给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儿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电解质四项、血常规三项、凝血两项、细菌培养阳性、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等危急值。
项目名称单位 标本 低值 高值 备注 白细胞(WBC )x IO 9/1. 静脉血 2.S 30 肿瘤及血液科低值1.0 血小板(P1.T )XIO 9/1. 静脉血 50 800 肿瘤及血液科低值15 血红蛋白g/1. 静脉血 50 200 血钙(Ca ?,mmo1./1. 血消 1.75 3.5 血钾(心mmo1./1. 血清 2.5 6.5 血糖(G1.U )mmo1./1. 血清 2.5 15.0 内分泌低值2.2,离他22 血钠(Na*)mmo1./1. 血清 120 160凝血醪原时间(PT) 秒 血浆 30 心脏外科、呼吸内科高值为5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秒 血浆70血培养阳性、脑脊液等腔液培养、涂片阳性、分枝杆菌涂片阳性、多重耐药菌等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包括绝对值和相对百分数)反映的是炎症指标,换言之,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以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
・对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
即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升高。
但是在复杂性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肠病等)和重症感染又伴有全身炎性反应(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时,上述数值的判断必须慎重,因为它既受感染性炎症影响,又受非感染性炎症影响。
・病毒感染时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