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急值处理教案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 一、课程概述本课件旨在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儿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医护人员应掌握以下内容:1. 常见儿科紧急情况及应对措施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3.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4. 儿科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 二、常见儿科紧急情况及应对措施1. 跌倒坠床- 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
- 嘱患者在床上活动时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 教育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
- 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
2. 新生儿窒息- 患儿无自主呼吸,肤色苍白,立即给予正压人工呼吸。
- 心率为50次/分,需联合胸部按压。
- 心率仍为50次/分,立即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
- 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缩短抢救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急救成功。
3. 误吸- 立即清理呼吸道,给予吸氧。
- 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1. 组织领导- 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流程、物资准备、人员调配等。
2. 应急响应-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到位。
- 对患者进行救治,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
- 加强与上级部门、其他医院的沟通协调。
3. 善后处理- 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 四、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2. 应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目录第一章小儿病情的初步评估及应急处理第二章小儿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和心肺复苏方法第三章小儿腹泻的鉴别和初步处理第四章小儿呼吸困难的鉴别和初步处理第五章小儿中毒的初步处理第一章小儿病情的初步评估及应急处理【学习指导】小儿急危重症的救治的关键是通过小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的变化实现对小儿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评估,从而及时地采取救治措施。
医院应当制定小儿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的应急措施,并采取逐级报告制度,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重点知识】第一节小儿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评估急危重症患儿的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因此能否及时识别危重患儿的危象,是患儿能否得到及时治疗,防止并且恶化的关键。
一、急危重症患儿的识别(一)体温应注意体温升降的方式、发热的程度、发热的类型及发热伴随症状,休克或极度衰弱患儿体温常有下降,体温过高41℃以上或过低35℃以下,都提示病情严重。
1.是否过高或过低2.四肢是否温暖3.体温维持情况(二)皮肤1.是否红润或苍白、青紫、发花2.是否有出血点、有无瘀斑、黄疸、水肿或皮疹等3.是否有压疮(三)意识状态凡能影响大脑功能获得的疾病皆能引起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兴奋、恐惧、不安、焦虑、抑郁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根据其程度分:清醒、嗜睡、意识模糊、瞻望、昏睡、浅昏迷、深昏迷。
(四)呼吸系统1.呼吸频率、节律是否规则2.呼吸是否费力、有无呻吟、点头状呼吸等,呼吸音是否有罗音3.吸气状态,有无吸气时凹陷,鼻扇4.是否有呼吸机支持或CPAP5.气管插管6.痰量、颜色、性质(五)心血管系统1.心率及心律2.心音,是否有杂音3.血压、脉压差4.四肢循环情况(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六)胃肠道1.是否有腹胀或肠形2.是否排便,担保是否带脓血,是否有异味3.是否有胃肠减压,减压液量、颜色、性质(七)泌尿系统1.尿量、颜色、性质2.是否有导尿管存在3.是否有外生殖器畸形(八)神经、运动系统1.前囟是否饱满或凹陷2.瞳孔反应3.四肢肌张力高或低4.对刺激的反应5.哭声是否尖直或微弱6.是否有抽搐(全身或局部)二、急危重症新生儿的识别(一)哭声变化哭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高钠血症:血钠高于145mmol/L称为高钠血症,>160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钠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停止含钠的液体摄入;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静脉补充低钠液体,如5%葡萄糖液、0.45%氯化钠液等;4.如有症状明显的脱水,可静脉补液;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钠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二、影像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头颅CT类头颅CT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放射科医师;2.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3.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4.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5.立即通知护士长;6.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手术治疗;7.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8.进行抢救性手术;9.术后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
三、急诊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心肺复苏类心肺复苏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2.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3.立即通知心内科医师;4.立即通知护士长;5.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进行心肺复苏;6.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肺复苏药物的使用、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8.及时进行转运,转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9.记录详细处理流程,注意医护交接班。
四、其他类一)血糖类血糖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医师;2.进行血糖监测,如血糖<2.8mmol/L,则为危急值;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4.监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血糖危急值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血糖等其他相关指标。
高钙血症:血钙大于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3.5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钙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按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TH依赖性):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高钙饮食、限制钙摄入、口服磷酸盐、口服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值偏离较大,这种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状态,需迅速给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儿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电解质四项、血常规三项、凝血两项、细菌培养阳性、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等危急值.1。
白细胞(1)白细胞降低考虑病毒感染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考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应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2)白细胞增高考虑应激反应如呕吐时,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考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治疗;考虑为白血病时应完善骨穿、血涂片等检查,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及水化碱化尿液治疗,防治高尿酸血症.2.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低于低值时可致自发性出血。
星恒/教育此时积极查找病因,如怀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给予静脉丙球或激素提升血小板治疗;如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则应给予联系输注血小板治疗;同时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2)当血小板大于1000×109/L伴出血或血栓时等,可做血小板单采术,缓解症状。
高于700×109/L可短时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血栓并发症,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3。
血红蛋白(1)血红蛋白在30~6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5~10 mL/(kg.次);血红蛋白小于 3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 2~3 mL/(kg。
次)或采用等量换血治疗。
(2)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冷水浴等;病理性增多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4。
血糖(1)低血糖见于高胰岛素血症、消耗糖过多、半乳糖血症、胰岛细胞增殖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累积症等。
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如下:(2)高血糖见于糖尿病、补充高渗糖过多等.血糖大于22。
2 mmol/L,可给予胰岛素 25U加入等渗盐水 250 mL中,按照每小时 0.1 U/kg缓慢匀速静滴,根据血糖情况随时调整速度;当血糖小于12 mmol/L,必要时可给予含糖的1/3~1/2张液体,维持血糖水平为8~12 mmol/L;当血糖<17 mmol/L时,应将输入液体换成含0.2%氯化钠的5%葡萄糖液;能进食后或在血糖降至11 mmol/L时可停用静脉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每次0.25~0。
儿童急症幼儿园教案一、背景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摔倒、咳嗽、流鼻涕等情况。
如果能够及时处理和疏导孩子们的情绪,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瞬间被打破。
因此,对于幼儿园中的教师或保育人员,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必不可少。
本文档旨在为幼儿园中教师或保育人员提供一份基本的儿童急症教案,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二、急救基本知识1.呼吸急救如出现以下情况:1.呼吸困难2.窒息3.意外溺水或其他原因的窒息处理方法:1.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
2.保持儿童舒适,让儿童坐起来,松开衣服。
3.保持儿童呼吸道口的清洁,不要口对口呼吸。
4.检查呼吸和脉搏情况,并继续进行急救。
2.心跳急救如出现以下情况:1.意外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跳停止2.突发心梗处理方法:1.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
2.让儿童平躺,做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3.持续进行急救,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3.外伤急救如出现以下情况:1.骨折和骨裂2.跌打损伤3.烫伤或烧伤处理方法:1.立即处理儿童的伤口和出血,并按照严重程度和位置进行相应的处理。
2.如有需要,配合救护车进行快速送往医院。
三、急救演练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模拟一些急救情况进行演练,帮助教师或保育人员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
例如,可以模拟孩子在玩耍中不小心摔倒所导致的伤害情况,让教师或保育人员进行快速处理。
此外,也可以模拟孩子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呼吸急救等情况,让教师或保育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演练。
通过演练,可以让教师或保育人员更好地掌握急救方法,使得在真正遇到急救情况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儿童急症教学和演练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需要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避免传染疾病。
3.需要对孩子的情感状况进行疏导,让孩子感知到周围的安全感。
五、结论通过详细介绍儿童急症情况,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让教师或保育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一、检验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电解质及生化检查类高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高钾血症:血钾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6.5mmol/L 则为危急值。
高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 立即停止钾摄入,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以及隐性钾来源,如抗菌素等;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防止致死性心律失常;(1)稳定细胞膜,对抗高钾的心脏毒性: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1ml/Kg,静脉注射2-5分钟;(2)将钾转移至细胞内:快速静脉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3-5ml/Kg静脉注射5-10分钟;葡萄糖加胰岛素(0.5~1g葡萄糖/Kg,每3~4g葡萄糖加1U正规胰岛素)静脉滴注2小时;4.去除体内过多的钾:(1)呋塞米针1~2mg/Kg静脉注射;氢氯噻嗪片1mg/Kg,口服,最大量200mg;(2)连续血液净化。
5.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6.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7.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钾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8.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低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 称为低钾血症,<2.5mmol/L 则为危急值。
低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2.补钾。
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常静脉补钾;补钾量:一般每天补钾3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2.25ml/Kg),严重时每天补钾4-6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3-4.5ml/Kg);3.即使低钾也要注意见尿补钾;4.补钾不能太快,注意速度:小于0.3mmol/Kg.h(相当10%氯化钾针0.25ml/Kg.h),浓度小于0.3%;5.查血气分析,是否有碱中毒,可以补充氯离子;6.补钾时多次查钾离子,即使钾离子正常,也需继续补钾数日;7.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儿科危急值处理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值偏离较大,这种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状态,需迅速给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
儿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电解质四项、血常规三项、凝血两项、细菌培养阳性、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等危急值。
1.白细胞
(1)白细胞降低
考虑病毒感染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考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应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2)白细胞增高
考虑应激反应如呕吐时,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考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治疗;考虑为白血病时应完善骨穿、血涂片等检查,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及水化碱化尿液治疗,防治高尿酸血症。
2.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低于低值时可致自发性出血。
星恒/教育此时积极查找病因,如怀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给予静脉丙球或激素提升血小板治疗;如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则应给予联系输注血小板治疗;同时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2)当血小板大于1000×109/L伴出血或血栓时等,可做血小板单采术,缓解症状。
高于700×109/L可短时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血栓并发症,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3.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在30~6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5~10 mL/(kg.次);血红蛋白小于 3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 2~3 mL/(kg.次)或采用等量换血治疗。
(2)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冷水浴等;病理性增多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4.血糖
(1)低血糖见于高胰岛素血症、消耗糖过多、半乳糖血症、胰岛细胞增殖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累积症等。
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如下:
(2)高血糖见于糖尿病、补充高渗糖过多等。
血糖大于22.2 mmol/L,可给予胰岛素 25U加入等渗盐水 250 mL中,按照每小时 0.1 U/kg缓慢匀速静滴,根据血糖情况随时调整速度;当血糖小于12 mmol/L,必要时可给予含糖的1/3~1/2张液体,维持血糖水平为 8~12 mmol/L;当血糖<17 mmol/L时,应将输入液体换成含0.2%氯化钠的5%葡萄糖液;能进食后或在血糖降至11 mmol/L时可停用静脉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每次0.25~0.5 U/kg,每4~6小时1次,直至血糖稳定为止;在停止静滴胰岛素前半小时应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 0.25 U/kg。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5.血钾
(1)低钾血症
常见于肾小管酸中毒、Cushing综合征、腹泻、呕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及利尿剂等。
血钾小于 2.5 mmol/L时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及心电图改变。
轻度低钾可以口服补钾,重度低钾需要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 0.3%,补钾需要维持 4~6天。
(2)高钾血症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烧伤、肾功能不全等;
·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 mL加等量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后可重复 1次;5%碳酸氢钠 3~5 mL快速静滴,每天可重复 2~3次;50%
葡萄糖加正规胰岛素(4 g葡萄糖加1U胰岛素);排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 mg/d;
·上述治疗无效,可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6.血钙
(1)低钙血症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呕吐或应用碱性药物引起的碱中毒、镁缺乏、急性胰腺炎、维生素D缺乏等。
伴有惊厥和喉痉挛者立即给予止惊,首选安定;10%葡萄糖酸钙1~2 mL用等量葡萄糖液后缓慢静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氯化钙。
伴有低血镁者可给予 25%硫酸镁治疗。
(2)高钙血症
血钙大于 3.5 mmol/L首先要处理导致高钙血症的原发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于维生素D摄入过多导致的高钙血症应立即停药。
可扩充血容量,应用呋塞米、降钙素等药物降低血钙,严重者可血液透析。
7.血钠
(1)低钠血症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见于长期应用利尿剂、腹泻、呕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等。
血钠低于120 mmol/L时,按照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 mL提高血钠10 mmol/L计算,4小时内补完。
或者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需钠的mmol数=(130-测得钠浓度)×体重(kg)×0.3,先给予半量。
低血容量性低钠可按照等渗性脱水处理,高血容量性低钠一般不通过补钠处理,严重时可透析。
(2)高钠血症
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持续高热、肾小管功能不良等。
低张液丢失型高钠血症,如果脱水严重,伴有休克,不管血钠多少,首选以等张液扩容,然后给予1/2~1/3张含钠液体补充,有尿后改用1/4张液体继续补液;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选用1/4张液体或等渗葡萄糖液口服或静脉补充。
需
水量(L)= 0.6×体重(kg)×[(患儿血清钠/140)-1];盐中毒暂时禁盐,可给予利尿剂。
严重高钠血症给予透析。
8. PT延长
常见原因有:
·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
·先天性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星恒/教育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 K缺乏;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9. APTT时间延长
常见原因如下:
·凝血因子Ⅺ、Ⅻ缺乏症;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Ⅷ缺乏为血友病 A,Ⅸ缺乏为血友病 B;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及凝血因子 V 、X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肝素、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
溴敌隆中毒表现为PT及APTT同时延长,这一特点和维生素K缺乏很像。
而血友病仅表现为 APTT延长,这是鉴别的要点。
10.细菌培养阳性
应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
11.小结
除了上面提到的危急值外,儿科还有其他危急值,如影像学发现颅内出血、脑疝、气管支气管异物、肠梗阻、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心电图发现阵发性室上速等。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无论哪种危急值,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并在《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并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门、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电话时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处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