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急诊危急值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一、检验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电解质及生化检查类高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高钾血症:血钾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6.5mmol/L 则为危急值。
高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 立即停止钾摄入,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以及隐性钾来源,如抗菌素等;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防止致死性心律失常;(1)稳定细胞膜,对抗高钾的心脏毒性: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1ml/Kg,静脉注射2-5分钟;(2)将钾转移至细胞内:快速静脉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3-5ml/Kg静脉注射5-10分钟;葡萄糖加胰岛素(0.5~1g葡萄糖/Kg,每3~4g葡萄糖加1U正规胰岛素)静脉滴注2小时;4.去除体内过多的钾:(1)呋塞米针1~2mg/Kg静脉注射;氢氯噻嗪片1mg/Kg,口服,最大量200mg;(2)连续血液净化。
5.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6.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7.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钾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8.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低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 称为低钾血症,<2.5mmol/L 则为危急值。
低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2.补钾。
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常静脉补钾;补钾量:一般每天补钾3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2.25ml/Kg),严重时每天补钾4-6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3-4.5ml/Kg);3.即使低钾也要注意见尿补钾;4.补钾不能太快,注意速度:小于0.3mmol/Kg.h(相当10%氯化钾针0.25ml/Kg.h),浓度小于0.3%;5.查血气分析,是否有碱中毒,可以补充氯离子;6.补钾时多次查钾离子,即使钾离子正常,也需继续补钾数日;7.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高钠血症:血钠高于145mmol/L称为高钠血症,>160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钠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停止含钠的液体摄入;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静脉补充低钠液体,如5%葡萄糖液、0.45%氯化钠液等;4.如有症状明显的脱水,可静脉补液;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钠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二、影像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头颅CT类头颅CT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放射科医师;2.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3.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4.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5.立即通知护士长;6.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手术治疗;7.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8.进行抢救性手术;9.术后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
三、急诊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心肺复苏类心肺复苏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2.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3.立即通知心内科医师;4.立即通知护士长;5.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进行心肺复苏;6.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肺复苏药物的使用、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8.及时进行转运,转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9.记录详细处理流程,注意医护交接班。
四、其他类一)血糖类血糖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医师;2.进行血糖监测,如血糖<2.8mmol/L,则为危急值;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4.监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血糖危急值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血糖等其他相关指标。
高钙血症:血钙大于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3.5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钙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按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TH依赖性):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高钙饮食、限制钙摄入、口服磷酸盐、口服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儿内一科常用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影像-CT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严重的脑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3脑疝4 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5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3).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及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压缩比例>75%以上),如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者,压缩比例(>20%以上);纵隔气肿(4).循环系统:心包填塞;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急性肺栓塞
(5).消化系统: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急性胆道梗阻。
2013年6月20日修订医务处。
儿科常见危急值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危急值已经成为了儿科医院及急诊部门的日常工作。
危急值指的是某些危及孩子生命和健康的检验指标出现异常时需要尽快报告医生,引起医生注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下面列出了儿科常见危急值,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生命体征1. 心率:新生儿心率低于100次/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8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心率低于60次/分钟。
2. 血压:高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90以上;低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10以下。
3. 呼吸:新生儿呼吸低于30次/分钟;婴幼儿呼吸低于25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呼吸低于20次/分钟;青少年呼吸低于12次/分钟。
二、血液检查1. 急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小于100×10^9/L或与前值相比下降50%以上,或大出血、眼底出血等症状。
2. 血氧饱和度:低于95%。
3. 血糖:低于2.5 mmol/L或高于13.3 mmol/L。
三、呼吸道检查1. 呼吸窘迫:呼吸急促或困难,呼吸音清晰度下降。
2. 气管插管困难:多次尝试插管未成功,或插管时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气管异物:无法排出或拔出气管异物,患儿出现严重窒息症状。
四、循环系统检查1. 心跳骤停:心跳不韵律或停止,无法自行恢复。
2. 心律失常:普遍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
3. 疑似感染性休克:心率大于两岁220次/分、小于两岁250次/分,收缩压低于正常百分位90%,尿量少于正常水平。
五、神经系统检查1.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2. 颅内出血:高危患儿或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呕吐等症状。
3. 脑积水:头颅外围膨胀,前囟张力过高,面色发青或憋气,液体排量增加,污染汁逆流,腰背痛等症状。
以上是儿科常见危急值的一些列举,希望能帮助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情况。
当然,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特殊情况,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快保障小儿的生命和健康。
新生儿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面患儿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儿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当护理人员接到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时,要第一时间通知管床医生(如管床医生不在时通知值班医生),必要时去到检验科取回检验单原单交给医生。
如当检验人员或医生疑似因检验标本引起的误差时,应第一时间重新采取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
3、当医生针对“危急值”下达医嘱后,当班护士应先对医嘱进行认真核对,并督促相关人员在5分钟内执行,如因病情需要由下一班护士执行的,要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仪器、药物、采取标本的容器等。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如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大声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剖,事后及时提醒医生补开医嘱。
4、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做好记录。
新生儿病区危急情况急报制度
1目的
规范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需急报至医生处理的情况范畴,遏止由此引起的护理事故,特制订此制度。
2适用范围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遇到以下情况均按此制度标准执行。
3职责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制定,医务科、护理部审核通过,新生儿科护士配合执行。
4具体内容
4・1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或面色青紫、窒息、抽搐等危急情况。
4.2血糖<2.2mmo1∕1,>8.Ommo1/1o
4.3出现便中带血情况。
4.4心率>180次/分,<80次/分。
(安静情况下)
4.5平均动脉压<3On1nIHg。
4.6体温稳定患儿体温出现上升〉38。
C(肛温),经松包散热,降箱温初步处理后体温未下降;高热患儿持续高热未退》39℃。
4.7频繁呕吐或单次呕吐呈喷射性,呕吐性状、颜色发生改变。
5参考资料
5.1《实用新生儿护理学》(2017年4月第1版张玉侠人民卫生出版社)
5.2《实用新生儿学》(2017年5月第4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生儿科病情危急值报告指引患儿出现以下情况请报告上级医生
检验危急值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
1.设立专用登记本,对患儿的相关指标“危急值”进行登记。
2.当相关检测指标和检验科电话通知患儿的检验指标异常时,当事人要核实数值,并登记在“危急值”登记本上,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双方要签名确认。
3.发现相关指标数值与临床症状不吻合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抽血标本送生化室时,抽血方法要正确和放置在指定位置,及时由输送带传递或通知输送部人员送检,当事人要负责核实并跟进检查结果等。
4.每当患儿的监测指标低于或高于正常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对应的记录与处理措施。
5.根据不同的监护指标相关“危急值”的高低值的相关报告指标。
6.能在NICU监护记录表格内体现的“危急值”,应在相应的监护表格内有记录体现,处理与效果跟进。
7.出现危急值结果,检验科与相关人员应首先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包括检测样本是否合格;样本处理过程是否规范;当日室内质控是否在控;仪器状态是否稳定;当日相同项目结果的总体水平;重新检测,结果是否一致。
NICU患儿“危急值”识别指引
1.实验室“危急值”指标包括:血钾、血钠、血糖、凝血酶原时间、血气分析、胃液潜血、大便潜血等结果。
2.当检验科电话报告患儿出现异常实验室指标时,需5分钟内立即通知患儿的主管医生,并记录报告的时间和内容,双方签名确认。
3.临床“危急值”指标包括:神志、瞳孔、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律、血压、尿量、呼吸机及监护仪器报警、人工气道脱管或移位、皮肤安全等。
4.护士应注意观察以上临床“危急值“项目,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处理措施,正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