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单元译文

【第一单元】

1.刘裕诫子孙

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

[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

2.田父遗产

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èn,救济)穷济贫。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言讫[qì]而亡。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话讲完后就死了。儿子们于是永远记住父亲的意愿。

3. 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家训[教]云:“后世子孙仕宦(huàn)[做官],有犯脏滥[贪污财物。滥,贪。]者,不得放归本家[老家],亡殁(m?)[死亡]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íng)(坟)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在文书上签字)又云:“仰(敬词,无义)珙(gǒng)[包珙,包拯的儿子]刊[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zhào)[告,晓喻]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墓地中。不听从我的愿望,不是我的子孙。"(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碑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是包拯的儿子。

4、《不肖子有三变》世界上有不成才的人,他们都有三变:第一变如蝗虫,卖他家庄园的土地得钱后靠它吃喝玩乐。第二变如蠹虫(书的蛀虫),卖自家的古董、

书籍得钱后吃喝玩乐,第三变如老虎,出卖他家中的男女仆人得钱后吃喝玩乐。败家子,历朝历代都有,都因为他们的祖先没有教他们读诗书学仁义而造成的。古人说过:“留给子孙满箱的黄金,不如教他们儒教经典著作。这是最好的言论。

5.蔡京子孙

蔡京(宋徽宗时任宰相,奸臣)诸孙,生长膏粱[借指富贵之家],不知稼穑[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京戏问曰:“汝曹[你们]日[每天]啖[吃]饭,为我言米奚[何]自?”其一对曰:“从臼(jù,石臼,旧时舂米的器具)里出。”京大笑。其一旁应曰:“非也,我见在席子里出。”盖京师运米以席囊[用草席做成装米的袋子] 盛之,故云。

译文:蔡京的孙子们,生长在富贵人家,不懂得庄稼的种植和收获。一日,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说:“你们每天吃饭,给我说说米从哪里来的?”有个孙子回答道:“是从石臼里舂出来的。”蔡京听了,哈哈大笑。另外一个孙子在旁边回答说:“不是,我见到是从草席做成装米的袋子里出来的。”原来,运到京城的大米,是用草席做成的袋子装着的,所以(他)会这么说。

2019年最新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 屿. 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看译文,写原文 21、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来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中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块,手指(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读书。抄写完了,跑着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文言文23-24单元

曹竹虚族兄遇鬼 译文 曹竹虚说:他的堂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朋友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鬼就唾骂道:?又是那个扫兴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词解 1族兄:堂兄。14亦:也,也是。 2歙:古地名,今安徽境内。15何:怎么,为什么。 3延:邀请。16足:够得上,值得。 4是:这。17案:几案,矮长桌。 5魅:鬼。18技:技艺,本领。 6蠕蠕:小虫爬动的样子。19穷:穷尽,完结。 7乃:原来是。20倏(shū):迅速,极快。 8殊:很。21再:第二次。 9作:做,进行工作或活动。22甫:刚。 10状:......的样子23辄:就 11犹:副词。24唾:轻视,鄙弃 12还,仍然。25竟:最终 13但:只是。 句子 暮欲下榻其中。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 忽披发吐舌,作缢死状。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鬼技穷,倏然灭。 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疑鬼 译文 姓毛的人是浙江一带的人。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的,心中非常害怕。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伞,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两个人沉默了很久。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一单元译文】 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当时陈遗是一个郡的负责文书的官员,他一直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后,就将锅底烧焦的饭收集起来,等到回家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来掠夺陈遗所在的郡,郡守袁山松立刻出兵征战,当时陈遗已经收存了数斗焦饭,由于来不及回家,就带着这些焦饭从军作战。后来与孙恩的战役失败,全军溃散,逃进深山沼泽,由于没有粮食供应,很多人都饿死山野,但是唯有陈遗因为自己带的焦饭可以充饥而存活下来。人们都说这是陈遗的孝心得到上天的回报了! 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鲁人锯竿入城: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不久,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第三单元译文】 智永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一箧磨穴砚: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卖它们。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王羲之因此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掩耳盗钟:范氏被韩、赵、魏、智四家贵族联合打败,逃亡齐国。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

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小石潭 记》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小石潭记》,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 d n竹:成林的竹子。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 xx 都是玉质装饰物

7.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 伐:砍伐。 9. 取:这里指开辟。 10.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 凉。 12.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 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 为坻(ch),为屿,为嵁(k a 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 翠蔓:xx 的藤蔓。 16.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然)呆呆的样子。 21. 俶(ch (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完整版)适合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1】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2、毋以是为我累 【2】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竑hóng《玉堂丛语》)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使乃优遇之.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为使畜马 2、师惊异之 三、这篇短文与我们所学过的《墨池记》共同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 【3】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②中独茧缕③,以芥子④许腊⑤缀⑥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⑦其理。 (沈括《指南针》) [注释] ①方家:行家。②纩:[kuàng]丝绵。③独茧缕:独好的茧丝一缕。 ④芥子:芥菜的种子。⑤许腊:蘸蜡(抹在上面)。⑥缀:连接,这里指粘。 ⑦原:推究。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不若缕悬为最善.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三、短文中依次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四种使用方法?“不若”一词说明哪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3单元译文

【第十三单元】 诸葛亮“空城计” 【原文】 亮屯于阳平①,遣魏延诸军并②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③率二十万人拒④亮,而与延军错道⑤,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⑥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⑦,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计出。亮意气自若,敕⑧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⑨;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10)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12)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13)抚手(14)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15),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16)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此文中(10)--(16)是注释] 【注释】①阳平:古地名,今陕西汉中。②并:联。③晋宣帝:指司马懿;魏国将领。④拒:对抗。⑤错道:交错进军。⑥侦候:侦察兵。⑦回迹反追:掉转人马追击。⑧敕(犮犺ì):下令。⑨庵幔:营帐。 (10)却:再。 (11)猥(wěi):突然。 (12)2趣:同“趋”,急走。 (13)参佐:助手。 (14)抚手:拍手。 (15)怯:此指伪装怯弱。 (16)候逻:侦察巡逻的士兵。 【译文】诸葛亮驻军在阳平,派魏延等人的军队联合向东,他自己只留下万把人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人马与诸葛亮对抗,而跟魏延的军队刚巧错道前进,直接到了眼前,仅离诸葛亮驻地六十里左右。前去侦察的士卒告诉他,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将到,已经跟他迫近。他想前去依靠魏延,可相距又远,(如果叫魏延)掉过头来追击司马懿,看形势来不及。将军士兵(都大惊)失色,不知用什么计策(对付)。(这时)诸葛亮神态自若,下令军中全部偃旗息鼓,不能随意出入营帐,又命令打开四面城门,(派人)扫地洒水。司马懿常认为诸葛亮(处事)稳重,而(现在)突然显出势弱(的样子),怀疑他有伏兵,于是带领军队向北急走上山。第二天吃早饭时,诸葛亮拍手对助手们笑着说:“司马懿必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有强大有伏兵,(所以)沿着山路逃走了。”侦察兵回来报告,正如诸葛亮所说的。司马懿后来知道了(实情),深感遗憾。 1 七擒孟获 【原文】 建兴三年①,诸葛亮率军至南中②,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③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④。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 获对曰:“向(早先)不知虚实,故败。今蒙(承蒙)使观营阵,若止(同“只”)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还)欲释获。获曰:“公天威⑤,南人⑥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平定)。 【注释】①建兴三年:建兴是蜀国皇帝刘禅的年号;建兴三年为公元225年。②南中:古地名,在今云南、四川、贵州交界处。③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④生致之:把他活捉后送上。⑤天威:天助的威力。⑥南人:孟获自称。 【译文】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南中,所打的战役都取得胜利。听说有位孟获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备课资料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 杨修啖酪 【原文】人饷①魏武②一杯酪③,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④“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⑤至⑥杨修⑦,修11便啖,曰:“公教⑧人啖一口也,复⑨何疑?” 【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注释】①饷:同“飨”,泛指请人受用。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④题:写上⑤次:传递⑥至:到⑦杨修:曹操的谋士。⑧教:让。⑨啖:吃。复;又便:就 【练习】1、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 王戎识李 【原文】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⑥枝,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⑨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

一尝,确实这样。 【练习】王戎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摘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诸葛恪得驴 〖原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⑴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⑵。一日,孙权大会⑶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⑷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⑸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⑹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是个才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翻译及赏析(上) 《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九、《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十、《爱莲说》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

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1~20单元

Revision History

Contents 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s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乌鸦喜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黠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粤令好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产受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狮子王与豺................................................. 错误!未定义书签。2第12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鹤亦知人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明义法师之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鹿亦有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喜嗔(chēn)之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3第13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越人遇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五不复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隋候救蛇获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隆因犬获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齐人有好猎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4第14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信始为布衣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下有大勇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娥善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冯相与和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方多没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5第15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孙仪不受鱼...............................................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杨震四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迂公修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庖夫.......................................................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驼....................................................... 错误!未定义书签。6第16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生之计在于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溥与七录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力多者收功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为者常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望梅止渴................................................... 错误!未定义书签。7第17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云门与盲女偕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 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 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 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0单元译文

【第二十单元】 赵广誓死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③作马,几能乱真④.建炎中⑤陷贼⑥.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女.广毅然辞(拒绝)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⑦,唯画观音大士⑧而已(而已:罢了).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⑨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节选自《老学庵笔记》)【注释】①李伯时:北宋著名画家,名公麟,字伯时,号龙眠.②小史:书僮.③工:擅长.④几能乱真:几乎能跟李伯时地画分不清真假.⑤建炎中:建炎年间;建炎是宋 萨.. . 钱 【原文】钱金玉为松江千总①,道光壬寅②鸦片战祸起,钱方告假归省(.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阻之,曰: 假,又无文檄趣(催促)公,何急急为? 乳, . 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出发前行.他地亲戚朋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又没有公文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没听从.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同吃同住,用努力作战勉励士兵.到了东炮台被攻占后,枪弹炮弹全都聚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全力指挥作战,流血奋战好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地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婉言拒绝说:“哪儿有吃国家俸禄而逃避国家地危难呢?”没多少时候,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于是倒下了.在临终地时候,他还大喊“卖国贼害了国家”,(喊个)不停.

2苏武牧羊【原文】卫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报告)单于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放)大窖(地窖)中,绝不饮食.天雨(下)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一同)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迁移)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隔开)其官属常惠等⑤,各置他所.武既(已)止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所藏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⑦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 【注释】①卫律:本为汉将,后投降匈奴,并为匈奴贵族,与单于一同迫害苏武.②单(chán)于:匈奴头领称“单于”.③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④羝(dī):公羊.⑤ (. 部. 3小儿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放)二小儿沙上,而浣( 妇人仓皇(仓皇:慌张)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惧(害怕),而儿痴②不知怪 虎 【. 人,威风也就无从施展了! 4季文子论“华国”【原文】季文子相(做国相)鲁宣公、鲁成公,无衣(穿)帛①之妻,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规劝)曰:“尔为鲁上卿②,相二君矣,妻不衣帛,马不食粟,人皆以子(你)为爱,且不华③国乎?”季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妻与马,无乃非相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妻与马.”【注释】①帛:丝织品地总称.②上卿:鲁国最高地官衔.③华:有光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